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纸

日期:2021-10-2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纸,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40篇纸

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愿意)好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二、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自己特别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呀?(想)好,请大家用各种办法玩一玩箩筐里的纸,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好)
  (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触摸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
  3、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师:纸的本领真多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引导幼儿比比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种白白的较滑实的纸叫复印纸;这种厚厚的硬硬的纸叫硬板纸;这种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纸叫铅华纸,还有手工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等。

  三、了解纸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不同的纸都有什么用吗?(请幼儿举手说)
  2、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纸吗?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纸,并出示宣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供幼儿认识)

  四、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 看录象,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纸,那这些纸是谁发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好)幼儿看录像
  2、提问: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3、纸可以做各种东西,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用纸做的东西吗?(请幼儿举手说一说)

  五、 懂得要爱惜纸。
  师:我们在使用纸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节约纸、爱惜纸呢?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后我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将各种纸放在小箩筐里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在过程中我还借助纸的发明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也将几种不同特征的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况且在活动中我的观察能力还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引导幼儿去进一步探索。如在幼儿自由玩纸时,当我发现幼儿受经验所困时,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其实应提示一下,在幼儿拉、撕、折的过程中给幼儿具体的方法引导,并让幼儿多比较几种纸,全方位进行体验。由于我的失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经验不能得到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第2篇、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 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3 能与同伴合作,较细致地进行操作活动。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 铅画纸若干(教师多备一些,用废旧的纸,但要平整)。     
  2 积木多块、小组记录表、粘纸小标记(贴在全班放积木最多的格中)。     
  3 每人四张纸:     
  第一张:尝试让纸站起来。(试过后大部分是不能再放住积木的)用于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吗?     
  第二张:折起来尝试放积木。(有人能放多,有人少)用于分析比较:怎么样才能放得多。     
  第三张:用折两折的方法把纸折好。用于猜测: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第四张:备用。     
  ——科学活动的材料准备非常重要,教师既要考虑到幼儿的使用情况,准备充足的材料,同时也要养成节约材料的好习惯,因此,在准备材料时要进行推理和测算。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出“让纸站起来”的话题     
  ——幼儿坐桌边,四人为一桌,两人为一个小组。既让幼儿都能看到教师的操作台,也便于后面活动时,幼儿能方便地分组,快速找到同伴。      1 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师:这是什么?纸有什么用?     
  师:你们能不能让纸站起来呢?每个人从桌上拿一张纸,想想办法,让纸能自己站起来。     
  ——纸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这个话题兼顾了幼儿的日常经验,同时又给了孩子从另一个角度思考“纸”的机会,引出了探索主题。     
  2 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折、卷等方法,自由探索着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噢,你让纸站起来了。你是用折的方法。你折了几下啊?两下。你呢。数不过来了。你是用卷的方法。     
  3 小结让纸站起来的不同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看看谁的纸站得最稳?     
  ——教师在指导中有意识地把个别孩子的操作法传递给全体幼儿,与此同时,教师的指导语中也透露出鼓励孩子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站起来,哪怕只是折的次数的不同,这也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伏笔。 
   
  二、再次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探索     
  1 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能摆放积木。师:站起来的纸上能摆放积木吗?     
  2 幼儿猜测后,教师拿一块积木尝试,全体幼儿发现纸上是可以放积木的。     
  3 进一步引导幼儿猜测纸折叠后可摆放积木的数量。     
  ——教师每一个提问之后,都不急于动作,而是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4 鼓励幼儿尝试。     
  师:确实纸上能放积木。纸的哪种变化能让放的积木又稳又多呢?我们每个人可以用纸试试,看看用你的方法。可以放几块积木。     
  ——用两种最常见的实验材料,让孩子有机会去发现并惊奇,与其说这是实验,还不如说更是游戏。     
  5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规则和要求。     
  师:两人一组试一试,每组一张表格。让我们把纸折的样子画在这个格中,猜的数量都记在“?”号的格子中。两人商量一下,一个记,一个放,也可以轮流放。     
  6 幼儿将自己的猜测记在格子里,     
  7 分组尝试将纸折叠后可放多少块积木。     
  ——探索性的科学教育就是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而记录正是这种活动的标志。通过记录,可以了解孩子的原有经验和真实想法。让孩子对实验前后的记录做个对比。更加有冲击力。
     
  三、讨论,再次进行实验     
  1 幼儿搬椅子转成半圆坐。一起参与讨论。     
  ——通过前面的游戏,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神奇和惊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讨论后的活动会使他们的实验更精彩。     
  2 出示不同幼儿折的纸,引导观察比较。     
  师:怎样才能放更多的积木?     
  ——这次的讨论对后面的实验以及实验会给幼儿带来的惊喜,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排除不必的干扰,形成讨论的氛围,从而将个体的经验转化为集体的经验,让孩子获得新信息,修正自己的操作方法。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纸折的次数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把纸对齐折;先让纸自己能站稳,再小心地轻放积木,不能碰桌子。     
  ——教师的小结语也是经过提炼的,不仅仅是大家的发现,更是对下一步实验的规则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实验更具科学性。     
  3 设置挑战,再次尝试。     
  师:刚才,我们在纸上放得最多的是14块积木,现在大家换张纸重新折,再试一次,比一比哪组小朋友放得最多。     
  4 教师出示记录表,提出第二次记录的要求。     
  师:两人一组一张表格。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提出记录的要求,培养记录的习惯,对实验很重要。     

  四、交流     
  1 细心地用自己的方法对结果进行记录。     
  师:把纸的折法记下来,把放积木的结果也记下来。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总是希望自己的猜测是对的,一旦发现自己的猜测出错,往往不愿意面对,因此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 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发现。     
  师:你和好朋友在实验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放了几块积木?说给我们听听。     
  ——在活动中,孩子感受到哪些内容是值得记录下来的。
     
  活动反思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在这个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纸”和“积木”给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那些让人惊讶的科学现象,努力让孩子从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一、感受     
  1 感受惊讶。     
  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神奇,产生探究欲望和兴趣,不断体会神奇,增加新经验。     
  策略:选择孩子最常用的学习用品纸张和游戏用品积木进行操作实验,而结果是让孩子想象不到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自己的变形居然能放上那么多的积木。     
  2 感受亲历,     
  思考:鼓励孩子亲历实验的过程,感受物体变化带来的心理体验。     
  策略:活动不是一种事先安排、因果必然的过程,而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亲历探险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感觉。     
  3 感受兴趣。     
  思考:对孩子来说感受科学的趣味,比“懂得科学”更重要,让孩子体会实验是有趣的,像游戏一样,从而感到科学的趣味,     
  策略:观察自己和同伴的不同实验结果,激发了孩子的竞争意识,为了超过同伴而产生继续实验的兴趣。  
  
  二、提炼     
  1 提炼经验。     
  思考:纸张的变化与力的关系,这方面的经验是孩子所缺乏的,在自然状态下即使看到也想不到。     
  策略:让孩子从最初的自由操作中提取经验,过渡到与同伴交流经验,逐渐到进行有_定要求的实验。在操作中逐渐积累经验,从而发现实验结果的神奇。     
  2 提炼习惯,     
  思考:成功来源于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为幼儿入小学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策略:将活动设计成具有挑战的游戏,通过游戏规则的要求。提出科学实验中的习惯要求,为大班孩子的继续成长打下基础。

第3篇、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知道垃圾能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2.学会将垃圾分成玻璃、电池、纸张、金属、塑料等几大类,培养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3.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树立环保意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窗外的垃圾堆》的前半部分,引导幼儿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使幼儿懂得垃圾会无污染环境,对身体的健康有害。
  2.让幼儿了解我们在幼儿园里产生的垃圾,如用过的废纸、吃点心时扔掉的包装袋等。在家里产生的垃圾,如废弃的牙膏皮、旧牙刷,装味精、盐、糖的袋子,盛洗涤剂的瓶子,吃剩下的饭菜,丢弃的果皮,果核等。
  幼儿讨论:有了垃圾应该怎么办? 教育幼儿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无论在家、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所,有了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中,不要污染环境。
  3.教师和幼儿一起倒出被放置一个月的塑料杯里的东西,看看哪些东西腐烂了,哪些东西根本没有变。使幼儿知道不能乱扔那些不会腐烂的废品,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垃圾分类箱,并画上回收标志。
  幼儿讨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教师可示范一些组合型垃圾的分类,如香烟盒最外层的包装属塑料类,中间的香烟盒属废纸类,最内层的锡箔属金属类;啤酒瓶的瓶盖大多为金属类,瓶身为玻璃类,包装纸属废纸类。
  请幼儿操作,将塑料杯里的东西进行分类。 按照废纸、废塑料类、废金属、废玻璃、不可回收的废品分别放入自己制作的贴有回收标志的纸箱内。这样将垃圾分类,即可以减少污染,又能节约能源,一举两得。
  4.教师请幼儿观看《垃圾分类与再生利用》的录像,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利用这种方式是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教学反思
  虽然孩子们对本次活动中设置的实物分类游戏也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较单一,造成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没没困难,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级分类的标志时孩子的思维很活跃,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标志,但是本次活动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学习,来改正和提升自己。

第4篇、大班科学中国的造纸术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让幼儿对纸张的产生和发展感兴趣,让孩子们了解各种纸的用途,了解它们的特性。在平时的生活中知道节约用纸。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知道纸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儿节约用纸。
  3、通过设计、布置教室,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加深对纸的认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造纸术的复杂过程及演变。

  活动准备
  1、各种类型纸张(白纸,报纸等)
  2、纸制品(纸杯,装饰画等)
  3、蔡伦画像
  4、视频(造纸术过程)
  5、剪刀,水,胶水等。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
  观察、实验,了解纸的特性及用途。
  1、 观察纸制品,让幼儿边看边议。
  2、 提问:
  ①刚才小朋友看到这些玩具、书本、画、纸盒等,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纸有哪些特点?
  (小结:纸很轻,易吸水,易损坏,易燃烧;纸可以折叠、揉皱、簛碎,因此使用纸制品时要仔细)
  ②纸有什么用?你用过哪些纸?
  (小结:纸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蜡光纸、皱纹纸、图画纸、宣纸、书写纸等等。纸的用处很大,写字、画画、包装等需要纸,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都 离不开经纸)
  基本环节:
  一、纸是谁发明的?什么时候有纸的呢?(让幼儿议论一会儿后老师告诉小朋友)

  二、比较谈话,了解纸的一些简单演变过程。
  师:现在我们有了纸,在纸上写字,用纸印刷书本,可是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纸的时候,古代人把字写哪里呢?(让幼儿议一议,然后逐出龟壳、竹简、布)
  1、 介绍龟壳。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就把字刻在动物的骨头或者外壳上。但是。这样方便吗?为什么?
  (让幼儿用手摸摸龟壳,知道骨头和龟壳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 介绍竹简。后来古代的人想办法,把字写在竹片上,然后用绳子把竹片一片片连接起来,变成一本书。(出示一本书,让幼儿用手 掂一掂竹简和书,让幼儿比一比)哪种书好?好在哪里?
  3、 介绍布。后来古代人又动脑筋,把字写在布上。布与甲骨、竹简比较,哪种好?好在哪里?布跟纸比,哪种更好?为什么?
  比较龟壳、竹简、布当书写品的优缺点,让幼儿知道中国古代人勤劳聪明,想出的办法 一个比一个好。

  三、 介绍蔡伦及造纸术。
  (出示蔡伦画像)蔡伦是古代的一位科学家,他就是纸的发明者。教师通过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蔡伦发明造纸术的经过。重点介绍蔡伦如何动脑筋,想办法,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纸的艰辛地过程。
  向幼儿播放视频,让幼儿有直观的感受。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中国就有了纸。当时外国人还不知道怎样造纸,他们还只能在羊皮、树叶上写字。后来,我们中国的造纸技术传到朝鲜、越南。日本等许多国家。所以,中国是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过去,我们是用手工造纸,现在用机器造纸,科学 家又不断创造发明,造纸的技术越来越先进,还造出了各种各样的纸。(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品种的纸,让幼儿说出其称)
  结束环节:小小设计师。
  1、 讨论:听了蔡伦造纸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是科学家,你准备发明什么样的纸?(启发幼从用途、特点上去思考)
  2、 自制纸制品
  供给幼儿各种各样的纸及其它辅助材料,请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画、剪结合,制作一件纸制品。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做得和别人一样。
  最后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里,互相观赏。
  3、请幼儿回家后搜集各种纸、纸盒、年历等,与父母一起设计制作纸制品,放在家里或送幼儿供人观赏。

  教学反思
  要 这堂课幼儿很感兴趣,这一中国古代的文明发现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全部接受,这确实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孩子们非常愿意去了解各种纸张,在做手工的时候愿意去使用它,知道各种纸的特性。初步达到了教学的目标,课后应该有更多的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充分激发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

第5篇、大班科学纸杯电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杯电话发现声音是通过线绳进行传播。
  2、能够看懂流程图,并按步骤制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遇到的困难。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纸杯电话流程图。
  2、纸杯电话、纸杯、线绳、透明胶、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纸杯电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纸杯电话,谁愿意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呢?(教师请一位幼儿配合演示拉直线互打电话)
  (2)“哎,纸杯电话有趣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玩呢?”
  (评析:教师和个别幼儿玩打电话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更好地投入到活动中做好铺垫)  
  2、引导幼儿学习合作自制纸杯电话。   
  (1)“看后面的桌子上有一些纸杯电话,请小朋友去玩玩看看它是怎么做得?”   
  (2)“谁来说说纸杯电话需要哪些材料?”(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材料)  
  (3)“纸杯电话怎么做呢?先做什么呢?(纸杯上钻个洞)怎样钻纸杯上的洞呢?可以用什么东西帮助我们呢?(牙签)哦,第一步是先在两个杯底上用牙签钻两个洞。(教师出示第一步流程图)   
  (4)“那第二步做什么呢?(把线穿进两个洞里)可以请什么东西帮我们把线穿进洞里呢?”(牙签)(教师出示第二步流程图)   
  (5)“线穿进去后怎么固定呢?(可以用牙签,也可以用透明胶、双面胶)(教师出示第三步流程图)   
  (6)“小朋友真棒,在你们的指导下,老师一步步又做了一个纸杯电话,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看呢?那在制作时遇到困难怎么办呢?现在去找个好朋友一起做纸杯电话吧   
  (评析:幼儿在玩纸杯电话的过程中,探索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寓教于乐,教师也给了幼儿充足的探索机会,让幼儿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学到纸杯电话的制作方法)
  3、幼儿玩打电话,感知声波的存在。   
  (1)“你的电话打通了吗?真的能听到好朋友说话的声音了吗?你和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为什么有些人的电话能听得清楚,而有些人的电话就听不清楚了呢?”(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纸杯电话线的曲直与声音清晰度有直接的关系。)  
  (3)“线到底拉成什么样才能听得清楚呢?你的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好朋友耳朵里的?”   
  (4)“现在和好朋友再去试一试吧!”   
  (评析:幼儿用自己做的纸杯电话打电话,可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在幼儿玩的这过程中,教师引导探索声波的存在,充分激发了幼儿探索欲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备受幼儿喜欢,在制作活动中,幼儿能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极大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更是得到升华。
  1、本次活动的良好成效。
  《纲要》指出,老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在活动中我把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分成一组,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去探索,结果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就连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也一直非常认真地在活动。
  在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利用牙签尖穿线的时候,由于牙签尖太细了,不容易把线穿过。结果有个别幼儿发现把牙签反过来,用粗的这头更容易把线穿过,而且他们还把这经验传给了其他小朋友。
  在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中,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看出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乐趣。
  2、本次活动的不足
  在准备材料时,我应该多准备一些长短不一,质地不一,粗细不一的线,让幼儿去探索线的长短、质地、粗细对声音的传递有没有影响。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探索欲望。

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搭纸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改变桥面形状可以使纸桥承重力发生改变。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获得不同造型桥面有着不同承重力的经验。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家家红”瓶子每人2个、A4纸每人半张、自制小河每人一条、雪花片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发现改变桥面形状可以使纸桥承重力发生改变。
  活动难点: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情境故事导入:《小马过河》,激发幼儿兴趣。
  1.师:小马带着三个雪花片怎样才能过河呢?
  2.引导幼儿了解桥的结构。
  师:今天让我们用纸和瓶子来帮小马造一座桥吧!桥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3.提出要求,幼儿尝试搭建纸桥。

  二、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1.引导幼儿把三个雪花片放到桥面上,看纸桥是否能承受。
  师:桥除了美观,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承载物体。刚才你们造了各种各样的纸桥。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你设计的纸桥能不能帮小马顺利地带着雪花片过河?请把雪花片放在桥的中间试一试!
  2.抛出问题:发生了什么?你的纸桥能承受住三个雪花片的重量吗?那怎样才能让纸桥承受住三个雪花片的重量呢?
  3.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成功的幼儿上前演示自己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原来改变桥面的形状可以增大纸桥的承重力。   

  三、再次操作,看谁的纸桥最坚固。   
  1.提出操作要求:在不改变桥的长度和桥墩数量的情况下,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四、集体交流总结
  1.归纳小结: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受更多的力。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
  2.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拱形桥。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区角中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通过情境式设计鼓励幼儿挑战困难,运用对纸张的改变进行自由探究、分享经验、逻辑推理,鼓励幼儿在多次的互动探究中发现不同形式的纸桥面的特点。

第7篇、大班科学活动纸花开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⒈乐意参与实验操作,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大胆表述自己见解。
  ⒉在操作过程中观察比较各种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⒊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⒋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⒌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若干,水、盆
  ⒉经验准备:充分感知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活动过程:
  ㈠谈话导入活动
  ⒈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⒉师:暖和的春天来了,你知道会有哪些美丽的花儿开放呢?

  ㈡交流讨论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⒈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的花,你们看!
  ⒉教师出示制作好的三种纸花
  ⒊师:请你看看这些花和我们平时见过的花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⒋师:他是用什么做的?(纸)使用什么纸做的?你认识吗?请你来说一说(教师出示相应的纸)
  ⒌交流讨论铅画纸,手工纸,宣纸的不同特性。

  ㈢实验操作,观察纸花在水中的变化,初步感知纸的吸水性
  ⒈引导幼儿想想,如果我们把纸花放在水中纸花会怎么样呢?
  ⒉交代操作要求:
  ①每个小朋友取你喜欢的纸花,花瓣朝上,把它轻轻的放在水中。
  ②仔细观察纸花会有什么变化,等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⒊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⒋集体交流:
  ①你拿的是什么纸做的花?
  ②你观察到了什么?(纸花开了)
  小结:原来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花放在水中都会开。
  思考:纸花为什么开呢?(幼儿讲述)(观察纸花变湿)
  小结:纸花放进了水里纸把水宝宝吸到了她的身体里面,纸变湿了,所以纸花就开了。
  ③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会吸水,纸有吸水性。

  ㈣观察不同纸在水中的不同变化,感知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⒈猜测:刚才,我们发现用铅画纸、手工纸、宣纸做成的纸花放在水里都会开放。那如果把这三种纸花同时放在水中,你会觉得谁会第一个开?谁第二?谁第三?(幼儿猜测,教师记录)
  ⒉试验验证:
  ⑴提出操作要求:
  ①幼儿每人取一种纸花,三个人的纸花要不一样
  ②在老师说开始时,小朋友要同时把手中的纸花放在水中。
  ③仔细观察你的纸花是第几个开放的。
  ⑵幼儿和做实验,教师指导。
  ⒊集体交流,教师记录实验结果。(验证和猜测的是否一样)
  ⒋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宣纸做成的花开的最快?
  小结:宣纸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㈤活动延伸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纸,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就能发现纸更多的秘密。

  活动反思:
  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8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纸的力量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面巾纸的纤维走向特性。
  2.感受面巾纸的神奇,萌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面巾纸若干,带拎把的瓶子(里面装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拎一拎
  1.教师出示面巾纸和瓶子:今天面巾纸要和瓶子做游戏,游戏的方法是:用一张薄薄的面巾纸把这么重的瓶子给拎起来,不可以直接用手拎,只能请面巾纸来帮忙。你有什么好办法?
  2.幼儿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
  3.组织交流,邀请幼儿展示拎法,教师讲评。
  4.幼儿再次游戏。
  5.组织交流:为什么有的能拎起来,有的在拎的时候面巾纸就断了呢?
  6.分男女角色尝试面巾纸不同方向的卷法,再拎一拎。男:顺着短边卷。女:顺着长边卷。再互换尝试。
  7.组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长边的承受力大)

  二、游戏:撕一撕
  1.教师:为什么用长边拎的时候就不断,而短边会断呢?其实面巾纸里藏着秘密。想解开面巾纸的秘密吗?让我们来玩一个撕纸的游戏吧,先撕一撕短边,再撕一撕长边,看看能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组织交流:有什么不一样?(沿长边能撕成条条,沿短边撕成碎片。)
  4.揭示纸纤维的走向特性:面巾纸里藏着的秘密是纸的纤维走向(边讲边用记号笔做上纸纤维的走向记号)。我们顺着纤维走向把面巾纸拧成绳,纸的纤维结合在一起,就能共同抵御外界拉的力量,这样纸绳就能拎起瓶子了。

  三、游戏:拉大锯
  1.介绍游戏玩法:抽一张面巾纸,先在纸的边边上撕一撕。找准纸的纤维方向,再卷一卷,做成面巾纸绳与桌子对面的好朋友勾一勾、拉一拉,边玩边念儿歌:"拉大锯。拉大锯,姥姥家门口去看戏,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块儿去看戏。"
  2.幼儿游戏。

  四、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1.师:面巾纸里有纸纤维,还有什么纸也有纸纤维呢?(幼儿自取报纸、白纸、皱纹纸,寻找里面的纤维走向,并用笔做上记号。)
  2.师:这些纸里有纤维,你还能找到有纤维的其他东西吗?(出示布,请幼儿回家跟家人一起玩布,找一找布的纤维走向。)

第9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比较3种常见的纸,发现它们的不同。
  2.乐于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通过染纸活动,初步发现3种纸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宣纸、画画纸、牛皮纸、颜料、标签、表格、染纸样品、塑料筐、抹布、旧挂历纸、泡沫板。

  活动过程
  1.感知3种纸的不同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制作有趣的染纸画
  (1)引入染纸画,出示染纸样品。
  (2)幼儿取纸,教师介绍染纸基本方法。
  (3)幼儿操作。
  (4)相互交流。
  提问:“你们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
  小结:宣纸做染纸最漂亮,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
  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 “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染纸画,如果用这3种纸叠成小船,放在水里会怎样?”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关键提问1:这是什么纸?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幼儿回忆、确认已经熟悉的纸,同时为了交流的方便,对纸的名称达成基本的共识。
  关键问题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听一听,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同时这个问题也在提示幼儿关注自己的探究结果――发现纸的不同,让幼儿明确探究的任务。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很多外在特性,颜色、薄厚、结实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关键问题3:“看一看这3种纸染出来的画,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关注3种不同的纸的吸水性。虽然这是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问题,但也是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孩子们的发现可能会有很多。
  关键问题4:“哪种纸做染纸最漂亮?为什么?”这个问题比上一个问题具体,它能引导着幼儿发现宣纸做出的染纸最漂亮,通过思考原因,孩子们会关注到纸的吸水性,并对纸的吸水性发生兴趣。
  探究纸的吸水性可以成为孩子们继这个活动之后更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因为纸的吸水性已经超越了探究纸作为单一物质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纸与水两种物质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变化。老师们可以在美工区投放颜料和各种各样的纸,鼓励和支持幼儿继续进行染纸活动;还可以提供毛笔、毛刷、棉签和海绵棒等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各种质地的纸进行作画,他们会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纸作画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当然,在这种似游戏、似探究、似美术的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探究的魅力、美术的奇妙……总之,孩子们的获得与发现会有很多很多!

第10篇、大班科学各种各样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每人一个小水盆。
  4、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
  师:小朋友,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和他们一起玩吗?(愿意)好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二、探索纸的特性
  1、师:这些纸,它们都一样吗?(不一样)这些不一样的纸都有自己特别的小秘密,你想不想知道他们有什么秘密呀?(想)好,请大家用各种办法玩一玩箩筐里的纸,看谁发现的秘密最多?(好)
  (引导幼儿发现纸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不同及用手触摸纸的感觉不同,如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2、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
  3、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师:纸的本领真多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引导幼儿比比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哪些纸不容易吸水。)
  5、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种白白的较滑实的纸叫复印纸;这种厚厚的硬硬的纸叫硬板纸;这种白白的摸上去有的毛的纸叫铅华纸,还有手工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等。

  三、了解纸的用途
  1、你知道这些不同的纸都有什么用吗?(请幼儿举手说)
  2、师:除了这些纸,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纸吗?他们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见过的纸,并出示宣纸、牛皮纸、瓦楞纸、沙皮纸等供幼儿认识)

  四、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 看录象,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
  师:生活中有这么多有用的纸,那这些纸是谁发明的呢?又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呢,你们知道吗?(不知道)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好)幼儿看录像
  2、提问:纸是谁发明的?是用什么材料做出来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3、纸可以做各种东西,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用纸做的东西吗?(请幼儿举手说一说)

  五、 懂得要爱惜纸。
  师:我们在使用纸的时候要怎样做才是节约纸、爱惜纸呢?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后我感触颇深。
  一开始我将各种纸放在小箩筐里让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活动来发现各种各样纸的不同特征,如有些纸是厚的、薄的;有些纸是光滑的、粗糙的;还有些纸的颜色是不同的。课前我还让幼儿收集了各种材料,如铜板纸、宣纸、牛皮纸、皱纹纸等,以便让幼儿们认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纸,有意识地加大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同时在过程中我还借助纸的发明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纸的制作过程,也将几种不同特征的纸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纸在水中的变化,让幼儿在自己的实验过程中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在整个活动中,我始终能以问题去引导孩子,给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幼儿通过自身主动的观察、发现、感知、探索,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经验。但整个活动下来,我也发现幼儿对纸的用途还不是很了解,有些材料的准备也没有让幼儿得到有效利用。如各环节联系紧密,但各环节我对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控制的紧,幼儿在说纸的用途时,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不丰富,对于纸的用途说的少,我没有进行强化,就草草收场,使幼儿对纸的用途的知识面没有延伸,还停留在原有经验。况且在活动中我的观察能力还欠缺,遇到意外事件不能及时引导幼儿去进一步探索。如在幼儿自由玩纸时,当我发现幼儿受经验所困时,没有及时引导幼儿。其实应提示一下,在幼儿拉、撕、折的过程中给幼儿具体的方法引导,并让幼儿多比较几种纸,全方位进行体验。由于我的失误,限制了幼儿的思维,使幼儿的经验不能得到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在组织科学活动时,我还应该多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及课堂整体把握的能力,尽量做到授课不慌不忙,沉着稳重。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重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积极性。

第11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旋转玩具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主动参与探索,用各种方法了解旋转。
  2、能大胆尝试让纸条旋转起来的方法。
  3、体验共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幼儿回家收集会旋转的玩具。
  2、生活中能旋转的玩具图片制成课件。
  3、旋转的玩具若干:旋转飞机、陀螺、风扇、呼拉圈等。
  4、画有实线的长方形和有圆心的圆片纸片人手一份、剪刀、牙签、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T:你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会旋转吗?为什么会旋转呢?
  1、根据幼儿回答演示课件。
  2、这些物品怎么会旋转起来的?

  二、玩能旋转的玩具,了解玩具的旋转
  T:今天,我们带来了许多玩具,它能不能旋转起来?为什么能旋转起来?
  我们来玩一玩,发现让它旋转起来的秘密。

  三、小结:旋转的玩具真好玩
  T:你的玩具有没有旋转起来,怎么会旋转起来的?
  小结:因为他们都有一个中心点。

  四、尝试操作:我来做旋转玩具。
  1、T:这儿一张长方形的纸条和圆片纸,你能让它旋转起来吗?请你来试一试。
  2、幼儿操作
  幼儿小结:T:纸条为什么不能旋转能?请幼儿自由回答并示范给大家看。
  3、探索怎样让纸条和圆片旋转起来。
  T:纸片上有什么,你们发现了吗?你觉得要让你的纸片旋转起来,需要什么材料?
  教师小结:要让纸片旋转起来,首先我们要找到他们的中心点,我会提供给你们剪刀、回形针、牙签,结合这些材料找到他们的中心点,你的纸片就会旋转起来。

  五、幼儿再次操作。
  幼儿经验交流分享:我是怎样让纸片旋转起来的!

  六、幼儿自主玩或交换玩:我的旋转的玩具真好玩

  活动建议和延伸:
  1、家园共育
  家长带着孩子寻找生活中能旋转的玩具、物品等积累有关物体旋转的经验。
  2、环境创设
  (1)主题环境:提供各种旋转物体的实物及图片
  展示幼儿手工制作的成品
  (2)科学探索区:提供多种能旋转的玩具:陀螺及各种旋转玩具
  3、活动延伸
  手工区:提供画有实线和中心点的长方形及圆片纸;回形针、小夹子、牙签等供幼儿活动结束后继续操作。
  4、日常活动
  引导幼儿继续寻找生活中会旋转的玩具及物品 。

  活动反思:
  在上本课时,教师应注意准备稍微结实一点的线,不能太细,准备的纽扣要稍微大一些且是2个孔或4个孔的,在用线穿孔时教师应做详细的指导说明,不然幼儿自制的玩具就没有办法转起来。美术教学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幼儿积极参与体验美术的过程,没有幼儿的主动、热心的参与,就没有真正的美术课堂教学。本节课是一节儿童非常喜欢的游戏课,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用自制的会转的玩具吸引住了幼儿生,激发幼儿的兴趣,并让孩子玩一玩老师带来的玩具,让孩子产生非常浓厚的尝试和游戏的欲望,这时教师进行指导教学,让幼儿在学习基本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将自制玩具进行变形、装饰,使它更有趣味性,让幼儿在愉悦的心情和环境中自由地玩耍,在玩耍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整节课的评价应该是活动过程的评价,幼儿能积极地参与,快乐地活动着,这就是成功的。

第12篇、大班科学活动纸张大力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纸张承载力的欲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2、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探索纸张站起来的方法及纸的承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大记录表1份,小记录表、笔、书本、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平躺要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
  2、试一试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探索纸张站立的方式并进行记录。
  3、交流分享
  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

  二、探索纸张是否可以承重
  1、猜一猜
  师:宝贝们真厉害,用你们的方法让纸站起来了,那么,站立的纸张上能不能放东西承载力量呢?
  2、试一试
  幼儿自由实验。
  3、交流分享
  师:为什么把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有的纸会倒下来,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
  教师小结: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会不一样。

  三、探索纸张承载力大小
  1、猜一猜
  师:刚刚宝宝们都实验站起来的纸可以承载重量,那能不能承载更大的重量呢?
  2、试一试
  引导幼儿尝试让纸站立的不同方法及它的承载力。
  3、比一比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记录表,并评出纸张大力士。
  小结:纸的折法不同,它的承载力也会不同。宝贝们的实验都做得很棒,只要动手,动脑去探索就值得大家学习,宝贝们回家以后再用各种各样的纸去探索它的承载力吧!

  活动反思:
  活动进行的比较顺利,整节课幼儿们的兴趣很高,每个幼儿都动起来了,活动目标也完成的很好,从中我也得到启发,科学课就得让幼儿自己动起手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让孩子们热爱探索、热爱科学。

第13篇、大班科学活动纸儿本领大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在观察中我发现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和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当扇纸;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做善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探索过程中,懂得纸的承受力和受力面积和支撑点有关。     
  3.学习记录并培养合作精神。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书本每组6"10本(两人一组)     
  2.长方形似名信片的纸若干,硬纸板若干       
  ∧∏M     
  3.双面胶若干、磁铁若干     
  4.记录纸每组一张(如图)

  活动过程:
  一、说说纸的用途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我们见过有哪些纸?这些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写字、画画、擦窗、做纸工、看报纸……)    
  2.你们知道吗?有人说两张纸可以做桌子,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在这张纸桌上能放上很多很多的书。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3.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
  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来试试。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二、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无论真假,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做纸桌的一条腿,让腿能站稳。    
  2.幼儿每人一张纸,尝试用折卷的方法让桌腿站起来。    
  3.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教师用一张硬纸做桌面,检验纸桌是否能站立。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型,写在黑板上,并让幼儿取名更容易记——小山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折两折变成“门“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M”型——折扇型     
  用卷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4.将这些典型方法以记录纸的格式画在黑板上

  三、进一步尝试用两张纸做纸桌   
  1、试试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书本,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最多?并将纸桌承受的书本数记录在记录表上。   
  2、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本书?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书本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3.教师示范并证实探索结果

  四、师生共同小结   
  1、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桌子。   
  2、小朋友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造各种形状的纸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比“∧型”、“门型”、“M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书本数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得出结论:因为圆柱体围起来在上面形成了一个面,叫支撑面,有了这个支撑面就可以放很多东西了。   
  3、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上可以放许多书本呢?幼儿再次探索。   
  4、教师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证实朋友说的话是可信的。   
  5、小结:有时听别人说的话,你觉得有点信、有点不信,最好呢!我们去动手试试,因为事实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并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我把《纸儿力气大》  活动目标设定为: 愿意积极想办法,让纸张站立起来;通过实验,了解纸的承载力;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为了帮助幼儿了解纸具有承载力的这一科学现象;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积极参加探究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中,我为孩子提供较厚一点的彩纸,用竞赛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动脑,用各种办法将纸站立起来。请你想办法让纸站立起来,比一比看谁让纸站立起来的办法多。孩子们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我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常识、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孩子反复利用废旧挂历纸进行操作(活动前我经过反复实验,这种纸比较适合操作),既可以达到探索的目的,又不浪费资源,还帮助幼儿树立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识,一举三得。因此幼儿想出了许多的办法让纸站起来,请幼儿说说自己让纸站立起来的方法时,幼儿就有话敢大家和说,也愿意和大家分享。了解纸的承载力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让幼儿猜测将书放在站立起来的纸上会怎样?有的说书会倒,有的说书不会倒,我并没有作答,而是让幼儿实验,通过实验幼儿了解了站立起来的纸能承载书本。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孩子介绍了“纸折叠后具有承载力”的特性。    
  整个活动环节紧凑、紧紧围绕目标。通过让孩子多次动手操作,一步步理解了“纸折叠后具有承载力”的特性。但也有不足之处,如:集体交流,请你说说自己的发现,为什么有的书放在站起来的纸上纸会倒下,有的纸仍然站立着呢?孩子说的不是很明白,我的小结也没有说好。应该是: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都不一样,有的承载力大,有的承载力小。    
  在游戏:“比比哪种站立方法承载力最大”中,由于材料太多,幼儿操作不方便,弄的桌子上的到处都是书,可改为几人一小组合作操作,并记录下来,然后在实验后让每组派一名幼儿在集体前交流自己一组的发现等等,这样效果会更好,这些细节在以后的活动中是我所需要注意的。

第14篇、大班科学纸的力量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随着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开展探究式科学活动已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重点。幼儿作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活动设计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乐学、会学这些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报纸、宣纸、牛皮纸的不同承受力并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2、学习用记录表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纸条提水”实验中,发现不同的纸力量也不同,及时做好实验记录。
  活动难点:
  尝试改变纸的力量。

  活动流程:
  感知了解“纸的材质”---猜测验证“纸的力量”---尝试改变“纸的力量”---拓展延伸“纸制品的方便”。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纸条(报纸、宣纸、牛皮纸)、矿泉水若干;有柄小筐、记录表人手一份;
  教师操作材料:报纸做的购物袋一只;有柄小筐一只;矿泉水若干。

  活动过程:
  一、了解纸的材质是不同的
  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纸:报纸、宣纸、牛皮纸,这三种纸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2. 师幼小节:它们的颜色、用途不同,有的软软的、薄薄的,有的硬硬的、粗糙的,它们的材质是也不同的。
  3. 如果用这三种纸来做购物袋,谁能装最重的物品,为什么?
  (环节自评:报纸、宣纸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性接触到的物品,此环节加上牛皮纸后直点主题式的导入,鼓励幼儿再现对报纸、宣纸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发现这三种纸的材质不同,形成新经验。在此基础上,大胆进行推测和假设。)

  二、纸条提水实验:找出承受力最大的纸
  1. 究竟谁做购物袋最合适呢?我们来做个“纸条提水”实验。
  2. 教师讲述操作要求:取一张纸条,两手提起装有水的小筐,看看这张纸最多能提几瓶水(从装一瓶水开始),然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每种纸条都要试一试。
  3.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4.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说说你的发现,那种纸条提的水最多?
  5. 师幼小结:每种纸的材质不同,他们的力气也不同,报纸和宣纸比较薄,容易破,做购物袋不合适,牛皮纸最坚韧,力气最大,那么,最适合做购物袋的是牛皮纸。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重点环节,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自然引出验证的方法,激发幼儿探索最大力量的纸的兴趣。教师实验前的要求明确具体、方法简单到位,促使幼儿养成边实验边记录、从少到多逐渐递增等科学实验的方法与态度,并在集体分享孩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找到共同的答案,让全体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乐趣。)

  三、尝试改变纸的承受力
  1. 如果老师想用废旧的报纸做购物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增加报纸的力量,使它也能提起7瓶水,甚至更多。
  2. 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鼓励幼儿放入更多瓶水。
  3. 分享孩子实验结果:你用了什么好办法,提了几瓶水?
  4. 师幼小结:纸的力量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把纸条叠在一起或扭一扭增加纸的力量,那就能提更重的物品了。
  5. 教师演示自己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能放几瓶水。
  (环节自评:这是活动难点环节,幼儿凭借已有经验,最先想到多拿些纸条的方法来增加纸的力量,在讲述理由的过程中,难点得以突破:重叠加厚可以增强纸的力量。经验提升内化后,幼儿又想到扭转纸条的方法也能增强纸的力量。最后,教师利用报纸做的购物袋进行演示,不仅巩固幼儿的知识经验,而且回归生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 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材质的纸,它们做成的物品都能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你们见过吗?
  2. 下次请你们老师再用其他不同的纸跟你们做实验吧!
  (环节自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生活是基础的源本,利用生活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此环节帮助幼儿做到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促进在生活中发展与成长。)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第15篇、大班科学活动好玩的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尝试让纸站起来,并探索让纸站得稳的方法。  
  2、制作一条腿的纸桌,初步了解纸桌腿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充足的纸、积木;双面胶或胶水、剪刀等辅助材料,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探索让纸站起来  
  1、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  
  2、如果让你来玩一玩这张纸,你会怎样玩呢?(幼儿回答……)  
  3、哦!纸可以有这么多的玩法呢!有人说可以让纸站起来。这么薄的纸(边说边演示纸),要让它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为什么?  
  4、要不,我们就来试一试,看看到底能不能让纸站起来。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材料,小朋友有需要的可以到老师这儿来取。另外,请你把你的方法用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记录表一)  
  5、幼儿操作。教师巡视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纸站起来的?”引导幼儿表述并记录。  
  6、交流:  
  小朋友,你们的纸站起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纸站起来的?”  
  (让幼儿结合记录纸介绍:我把纸折成圆筒形,纸就站起来了;把纸折成正方形,让纸站起来……)  
  呀!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朋友离座观察)  
  7、现在,小朋友可以学学别的小朋友的好办法,再让一张纸站起来。(教师巡视指导)  
  8、小朋友真能干,那谁愿意让你的纸到老师这儿来表演站立给大家看呀?(老师有目的选取高矮、粗细、长短不同的俩俩比较)  
  它们谁站得更稳呢?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吹气)  
  9、小结:看来要想让纸站得更稳,这和它的……(高矮、粗细、形状等)有关。  
 
  二、探索纸桌的承重能力  
  1、小朋友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站起来的纸,现在老师在这张纸上又加了一张纸,它变成了什么?(桌子)  
  2、这张纸桌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只有一条腿)那这张桌子能不能放东西呢?(幼儿猜测)  
  3、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做一张一条腿的纸桌,然后试试你的桌子上能放几块积木,怎样放能放最多,试完后请把你的好方法记录下来。(记录表二)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张贴记录表,交流  
  鼓励幼儿用“我用什么方法做的桌腿,上面放了几块积木。”  
  请积木放得多的小朋友说说:我做了什么样的桌腿,积木怎样摆可以摆那么多的。  
  6、带幼儿离座观察小朋友做的纸桌,并看看怎样放积木,可以放得多。  
  (通过交流,让幼儿了解桌腿要站得稳,摆积木时要横竖交叉。)  
 
  三、小结:  
  小朋友,我们今天不但让纸站了起来,还用纸做了一条腿的纸桌。回去后还可以想想做成什么不同形状的纸桌,或者其它好玩的东西。  
   
  四、延伸: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继续探索纸的不同玩法。

  附记录表:       
  让纸站起来      
  桌腿  积木数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16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活动目标:
  1、  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  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  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  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第17篇、大班科学活动有用的垃圾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老师,小朋友把垃圾乱放。这个塑料瓶是可以回收的,他们放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了。”我仔细一看,果然,在不可回收垃圾箱里找到了很多像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虽然近段时间,在我们每条街上都投放了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但是大部分幼儿对于有些垃圾到底可不可回收并不是很清楚。为了让幼儿能清楚地分辨出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习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调查了解、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经验提升4个环节,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层层深入,让幼儿在主动地参与活动中,了解到垃圾循环再造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处理后可以变成新的东西,认识循环再造标志。   
  2.能够正确区分出“废纸、玻璃、塑料、金属”类的垃圾为有用垃圾。   
  3.逐步养成正确处理垃圾的习惯。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调查表《垃圾有没有用》。   
  2.“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视频。   
  3.垃圾分类再生表。   
  4.可循环再造标志。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有哪些?你觉得垃圾有用吗?集体填写《垃圾有没有用》的调查表。   
  (2)集体看结果,请个别幼儿说明理由。   
  (评析:垃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幼儿都能列举出许多。那这些垃圾到底有没有用呢?幼儿的意见就不同了。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孩子了解垃圾可以再利用   
  (1)请幼儿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垃圾真的就没有用了吗?   
  a.观看“轮胎从回收到再生”的视频。   
  b.讨论:说一说轮胎是如何变成崭新的橡胶制品的。   
  小结:很多垃圾回收后可以加工制作成新的东西。   
  (评析: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运用课件,让幼儿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并区分出有用的垃圾   
  (1)桌子上哪些垃圾你觉得可以回收后再生利用的,请放到篮子里。   
  (2)讨论: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觉得它有用?   
  (3)看视频《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4)讨论:你看到了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   
  (废玻璃)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玻璃做的呢?玻璃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塑料)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塑料做的?塑料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废纸)字卡,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纸制成的?废纸回收后可以做成什么?   
  我们再来看一遍课件(看课件时与幼儿一起讲讲)。   
  (5)幼儿再次操作,修正第一次的操作情况。   
  (评析: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   
  4.认识循环再造标志,提升幼儿经验   
  (1)为了让人们知道这些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个标志,我们来看一下。   
  (2)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如果上面印有这种标志的话,就千万不能随便乱扔哦!   
  (3)出示一些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实物。   
  (评析: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因此我直接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认识它,并通过出示印有这个标记的一些实物,加强幼儿对这个标记的印像。)   
  5.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寻找更多印有循环再造标志的有用的垃圾。

  活动反思
  垃圾有没有用?哪些垃圾是可回收利用的?这个问题是科学性比较强、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在活动前,我反复思考,怎样让这样一个比较枯燥的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又能较好地掌握,达成活动目标呢。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和两次操作活动,并对从网上搜集到的一些资料进行筛选,最后选用了一个“轮胎加工再生”的视频录像和一个《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的课件。
  在活动流程上,首先,通过调查表进行统计,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其次,通过观看录像,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有些垃圾经过回收、加工后可以变成新的物品,引出了一个新的话题,这个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通过操作活动、观看课件、教师小结、纠正操作活动这几个环节进行重点掌握。在科学活动中,猜测——验证——交流——反思是4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小结知识点之前请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让幼儿猜测一下,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后加工成新的物品的,这样一来,在进行验证小结时,幼儿对知识点的印像就比较深刻了,也能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运用课件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各种垃圾是如何进行分类的,比老师直接口述效果要好得多。大部分幼儿对于“循环再造标志”都比较陌生,在活动的最后我还出示“循环再造标志”,对幼儿的知识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个个逐步深入的环节,幼儿掌握的情况都比较好。

第18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滴水实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有 无穷无尽的好奇,而且常常把这些好奇付诸于行动,通过各种尝试增长知识。我本次的活动组织是为了满足孩子探究实验的 需求。

  活动目标
  1参与实验了解水滴在不同纸张上的现象。
  2学会观察,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水滴在各种纸张的变化
  难点:观察并比较滴水之后的纸张

  活动准备
  1不同的纸张(如:蜡光纸、纸巾、宣纸、塑料包装纸等)
  2清水、颜料水若干、盆子若干、
  3滴眼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坐好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

  二、基本部分:
  1、用滴眼器分别在塑料包装纸、纸巾上滴清水,看看大大小小的水滴或水印是如何形成的。
  2、讨论:让幼儿观察,滴在纸巾和滴在塑料包装纸上的水滴形状一样吗?
  3、让幼儿用滴眼器滴颜料水在宣纸和蜡光纸上,看看水印在这些纸上的变化。

  三、结束部分:
  与幼儿一起用颜料水在宣纸上作画,教师评论绘画作品。

  教学反思
  我本次组织的活动, 我班幼儿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但在活动准备上还是欠缺一点就是:没能给幼儿准备围裙以至于在作画过程中有些幼儿的颜料水沾到衣服上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得多多注意了。

第19篇、大班科学活动和纸张做游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纸能吸水的特性。        
  2、体验发现的快乐。
  3、懂得爱护书籍、爱惜纸张。                    
  4、渗透民族文化,传承发扬民族科学精神。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各种纸: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砂纸、卡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宣纸、瓦楞纸等,并请家长告诉幼儿用途。    
  2、水盆六只,抹布六块。    
  3、已经上过社会四大发明一课,并在主题墙上,布置蔡伦造纸过程的图片、各种纸制艺术品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初步感知纸的不同类型
  1、请幼儿将自己和家长收集的各种纸拿出来,向同伴介绍,它的名称叫什么?有什么用? (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砂纸、卡纸、面巾纸、电光纸、手工纸、报纸、宣纸、瓦楞纸等)
  2、你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纸,你的纸和别人的纸一样吗?有什么地方不一样?(有的薄、有的厚;有的能写字、有的不能;有的光滑、有的粗糙等)

  (二)给纸宝宝洗澡
  1、幼儿将所有的纸放在水盆中,分别给纸宝宝洗澡。
  2、集体交流,纸宝宝遇到水后,变成怎样了?。(有的烂了,变成纸浆了;有的纸还好好的,不怕水)
  3、讨论:为什么有的纸怕水,有的纸不怕水(观察比较两种纸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4、小结:我们用的纸有的很怕水,一沾水纸就坏了,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尤其是我们的书本。

  (三)游戏:船儿飘飘
  1、纸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自由交流 (纸可以用来写字、画画、折东西、撕纸、包装等)。
  2、幼儿选择多张不一样的纸,将它们分别折成大小不一的小船。
  3、将自己折的小船放在水盆中,四人一组,看谁的小船在水面上飘的时间最长。

  (四)分享交流
  1、交流谁的小船飘的时间长,谁的小船先沉下水?
  2、讨论:所有的小船到水里都一样吗?(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
  3、为什么有的小船先沉下去?(有的纸吸水快,有的纸吸水慢,有的纸不吸水)。

  (五)活动延伸:
  1、游戏:纸的力量、怎样使纸落得快、纸运水、谁的飞机飞得远等。通过一系列游戏活动,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纸的特性和用途。
  2、通过“报纸的烦恼”教育活动,激发幼儿收集各种废旧纸制品,利用废旧纸制品进行纸艺创作的兴趣。

  活动反思 
  此活动适合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材料准备方面过于充足,使幼儿无法专注与几种代表性材料的探索。在以后的材料准备中应考虑周全。

第20篇、大班科学纸绳承受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餐巾纸若干,卷纸若干,箩筐若干,油桶若干(有重有轻)
  【活动过程】
  1.出示餐巾纸师: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的餐巾纸,人们喜欢用软软的餐巾纸擦脸、擦汗、擦手···师:你们玩过餐巾纸吗?
  师:那今天再跟老师一起玩一次。
  2.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师:首先谁能把餐巾纸做成一个纸绳?
  师:它有力量吗?能拎起东西吗?
  师: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师:听清楚要求,小朋友在"1"号筐里拿一张餐巾纸,把它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要这样拎,做好了就可以上来试一试了!
  3、谈论纸绳的秘密师:请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这边,暂时没有拎起水桶的小朋友站另一边。
  师:我给你们同样地餐巾纸做成的纸绳,为什么你们可以拎起来,你们暂时拎不起来呢?
  师:我们一起讨论下。
  师:那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们像不像知道其中的秘密?
  (两边各拿一个纸绳)师: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告诉你们哦这里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啊?仔细看好啊!
  (教师示范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延纸绳的不同边来做纸绳)师:现在你会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了没有?
  师: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
  师:纸绳一定要拧紧,越紧就力量越大。
  4、尝试拎水桶师:现在纸绳可神气啦!它想拎更重的水桶,谁来试试?
  师:想不想挑战更重的水桶?
  师:如果要提起更重的水桶你有什么办法?
  师:现在难度增加要提起两个水桶,我们可以用几根绳子来帮忙?谁想来试试的?
  师: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大!
  5、经验拓展师:你们想不想做一根有力量又长的纸绳?
  师:我们两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个又紧又长得纸绳,然后用你的这个纸绳去拎起更重的东西去吧!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第21篇、大班科学公开课纸桌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东西,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纸桌》
活动准备: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第22篇、大班科学活动什么东西能导电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 知道金属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管,纸,毛线等材料不能导电。         
  3 简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电线,铜丝,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纸绳,电灯泡,电池。       
  2 记录表,笔,橡皮。教师自制道具。

  活动过程:
  一 教师表演“魔术”
  1 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电池
  2 电池的两端一样吗?介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 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

  二 实验一
  1 出示铜丝:它是什么?铜丝 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出示纸绳:它是什么?纸绳 纸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 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电线,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请小朋友实验。哪种材料能是小灯泡亮起来?
  3 介绍记录表:在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在不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
  4 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观察。
  5 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和幼儿总结:金属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毛线纸等材料不能导电。

  三 结束部分:出示两根电线(一根两边露出铜线的, 一根两边没有铜线的。)
  1 它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请幼儿实验
  2 教师总结:电线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导电的,他是保护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不容易触电。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因为平时生活正的用电,电压很高是很危险的。

  活动反思:
  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23篇、大班科学活动落下来教案反思

   活动思路    
  记得那次去上海马戏城看演出,当精彩的节目演出完毕,所有演员登台谢幕时,舞台顶部飘落下无数雪白的小纸片,犹如满天飞雪,美不胜收。就在仰头惊叹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想到小时候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纸片竞也能让我们翻出许多花样,玩得不亦乐乎,心中不免泛起温暖和自豪,也有了活动设计的初衷。      
  我拼命地回忆小时候曾经玩纸片的经历,清晰地记得玩“刮片”、斗青蛙、折纸飞机、写“东南西北”、放鞭炮、做降落伞……可到底选择什么内容给我的大班幼儿呢?我不断尝试、不断甄别着每一样“玩具”的难易程度。最终,我想到了童年时每每看到纸片落下来会禁不住欢呼雀跃,会禁不住张开怀抱追逐的情景,我坚信幼儿会喜欢观察各种形状的纸片落下来的不同现象。      
  于是,我找来许多广告纸,旨在将广告纸变成三种“模样”,让幼儿观察不同形态的广告纸落下时的不同现象。首先,将足够多的16K大小的广告纸对折剪开,使之成为大小相等的纸片,并将其中一半的纸片捏成纸球。活动中,教师可让每个幼儿都来观察纸片和纸球落下的不同现象。或许,有许多幼儿在观察中会喊出:“纸球落得快,因为纸球重。”其实打开纸球、抚平纸片会发现它和其他纸片的大小是一样的,因此得出纸球快速落地的原因并不是纸球重,而是形态不同。除了事先准备好纸片和纸球外,我还将一些广告纸裁剪成小纸片,这些小纸片是用来教大班幼儿学做“丫”型小飞机的,对大班幼儿来说,能自己动手制作一架“丫”型小飞机,并且看到它转着圈儿落下来一定会爱不释手。    
  “假如活动中幼儿制作‘丫’型小飞机不成功,会影响活动的效果吗?”我也曾在活动中遭遇过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的一个制作着实挑战着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但是,在我看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第一次实验失败实属正常。我们小时侯不也是在一次次反复制作中找到“窍门”,最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吗?只是,今天在活动中,作为教师需要在活动前熟练地掌握制作“丫”型小飞机的技能,这样才能确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能恰如其分地示范演绎,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制作的愿望,关键是教师的熟练掌握最终还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幼儿“修理”他们的作品,确保更多的“丫”型小飞机能“转着圈儿落下来”。    

  活动目标    
  1.尝试制作小玩具,在与教师、同伴一起探究、共同观察的过程中感知广告纸落下时的不同现象,乐意把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广告纸供幼儿观察讨论,如食品广告纸、家电广告纸、大卖场广告纸、化妆品广告纸等。      
  2.将广告纸裁剪成一些纸片供幼儿游戏时使用。      
  (1)裁剪出约16K纸二分之一大小的纸片,供幼儿观察纸片落下的过程。      
  (2)裁剪出约16K纸二分之一大小的纸片并做成纸球,供幼儿观察纸球落下的过程。      
  (3)裁剪出更小的纸片,供幼儿做成“丫”型小飞机,观察其落下的过程。      
  3.较大的记录纸和记号笔,供师生共同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回忆经验    
  关键提问:    
  1.你见过这些广告纸吗?你在哪里见过广告纸?      
  2.广告纸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生活中为什么要有这些广告纸?      
  3.广告纸上有许多数字,你知道这些数字的意思吗?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重点引导幼儿聚焦广告纸上的数字,除了鼓励幼儿观察广告纸上的数字是告诉我们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等信息以外,更应引导幼儿发现很多广告纸会提示顾客各种促销活动的起止日期,从而了解有一些广告纸已经是过期的广告纸。】      
  4.过期的广告纸还有用吗rp你或你的家人会拿它做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帮助幼儿回忆生活中过期的广告纸的用途,并由此引出今天的游戏材料,即过期的广告纸。第一部分简单的谈话旨在和幼儿共同讨论生活中各种广告纸,并感 知广告纸的用途,使活动尽快进入正题。】      

  二、提供材料,比较观察      
  关键提问:      
  1.将过期的广告纸裁剪成纸片,并用其中一些纸片做成纸球,将纸片和纸球高高举起,再轻轻松手,纸片和纸球落下来的过程会一样Ⅱ马?    
  【设计意图: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多的纸片和纸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尝试,并作出比较。】      
  2.纸片和纸球落下来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此时幼儿会激动地告诉大家:“纸片是摇摇摆摆地落下来的!…‘纸片是飘到东、飘到西的。…‘纸片落下的过程就像树叶飘落的过程。”幼儿的表述还常常伴随着直观的动作,他们强调:“纸球是笔直地落下来的!”“纸球落下来的速度很快!”这时,教师要充分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有时甚至可以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纸片或纸球落下来的样子,从而让幼儿知道两者的差异。】      
  3.假如在同一个高度、同一个时间放开手里的纸片和纸球,哪一样会先落地呢?    
  【设计意图:毋庸置疑,幼儿会异口同声把自己的试验结果告诉大家:“纸球比纸片先落地。”当然,或许会有幼儿强调:“因为纸球比纸片重,所以纸球会落得更快。”真的是这样吗?教师可以展开纸球,让幼儿知道其实两张纸片一样大小,只是一张纸片形状没有任何改变,而另一张被捏成团,变成了纸球。】    
 
  三、引出挑战,尝试探索      
  关键提问:      
  1.“丫”型小飞机会怎样落下来呢?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一张小小的纸片,一边念儿歌一边当场制作一个—r”型小飞机,并引导幼儿预测它落下的过程。有的幼儿猜它会和纸球一样笔直地落下来,而有的幼儿则猜它会像纸片一样飘下来。】      
  2.真的是这样Ⅱ马?      
  【设计意图:教师将自制的“丫”型小飞机高高举起,再轻轻松手,幼儿发现“丫”型小飞机居然不像纸球那样笔直落下来,也不像纸片那样东飘西飘,而是转着圈儿落下来。】      
  3.你喜欢这样的小飞机吗?你想做这样的小飞机吗?    
  【设计意图:教师的提问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他们都想拥有“丫”型小飞机。于是,教师教幼儿制作…r”型小飞机,可配上简单的儿歌以帮助幼儿理解制作要领。如撕一个小口,关上门(像汽车),撕一个小口,关上门(像冰棒),撕一个大口,弯弯腰(像小草)……幼儿在这样的过程中了解了制作过程,并自己尝试制作、玩耍。】      

  四、共同探讨,记录发现      
  关键提问:      
  1.还记得今天我们玩了几样东西,它们都是怎样落下来的?      
  2.谁能把纸片、纸球、“丫”型小飞机落下来的过程画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和幼儿一起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教师先示范将纸片落下的过程记录下来,再鼓励幼儿将纸球、“丫”型小飞机落下来的过程记录下来。】      
  3.假如就是一张小小的纸片,落下来的过程中你能看到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幼儿可能还会发现小小的纸片会翻着跟头从高处往下落哦!】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第24篇、大班科学活动纸宝宝站起来了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纸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幼儿平时都接触过,也比较熟悉和喜欢,便幼儿对纸的认识仅仅是一些感性的经验,扁扁的绝版如何通过幼儿的帮助站起来,如何通过幼儿的帮助变成漂亮的模型……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这节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充分探索、尝试、感知的空间以激发幼儿对纸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幼儿对纸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反复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能探索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自主的探索出纸宝宝站立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各种纸片若干、积木、发圈、夹子、双面胶、固体胶等辅助工具。
  2、 展台一个、纸制楼房模型一个。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出示纸宝宝不高兴的表情,告诉小朋友纸宝宝是因为自己不能站起来,所以不高兴,请小朋友帮助它站起来。
  2、 幼儿首次探索:幼儿依靠辅助工具帮助纸宝宝站起来。
  3、 幼儿第二次探索:幼儿讨论后,不依靠辅助工具让纸宝宝自己站起来。
  4、 幼儿第三次探索:出次楼房请幼儿观察、拆卸后,请幼儿自己用双面胶和固体胶自己做出纸宝宝站立的模型。
  5、 参观作品,幼儿自己讲解,相互分享。
  6、 小结:请小朋友把纸宝宝站立的奥秘告诉别的小朋友和自己的爸爸、妈妈,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出更多的让纸宝宝站立的漂亮的模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活动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活动设计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一环扣一环的完成了整个教学活动。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操作性。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一直都非常快乐。
  第一次探索中,我刻意介绍了辅助工具,但我感觉介绍得有点多,反而让孩子感觉有点茫然。我觉得应该简单介绍(或带过)辅助工具的介绍。可能这个一环节收到的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第二次探索中,我只是适当引导了幼儿怎样帮纸宝宝站起来,有很多孩子都做到了。不过我们如果在这时能制作有立体感的动画。效果一定会更好,更能激发幼儿想帮助纸宝宝的愿望。
  第三次探索中,我以魔术方式出示了楼房,孩子们都很激动,也很新奇。通过观察和孩子们自己的拆卸,孩子们知道了这些普通的纸都可以做成漂亮的模型,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孩子们做出来的模型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做出了很多我没有想到的,我想如果我做的模型能再丰富一些,孩子们一定可以做出更多更好的模型。

第25篇、大班科学纸张魔术师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纸张魔术师》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动脑思考、爱尝试的意愿。在尝试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玩纸张游戏,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纸张魔术师》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张魔术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张游戏,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2、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动脑思考、爱尝试的意愿。在尝试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剪刀、书本等。
活动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张
  教师提出游戏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手里的纸站立起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尝试不同的办法让纸站起来。
(二)站立的纸张承受力量
  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纸撑起一本书?”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纸张有力量。
(三)用纸撑起一个人的力量
  提出问题:“一张纸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总不能达到撑起一个人的力量吧?”尝试动手让纸变一变让纸能撑起一个人的力量。
活动反思:
  以变魔术为题材,我还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光光是变碎餐巾纸还原的魔术我就练了好久。师傅跟我说:“上这节课的关键就在于,你要相信你就是魔术师!你要把变魔术的感觉上出来。”为了这句话,我又摸索了好久,摸索着魔术的感觉,我看了很多刘谦的魔术视频,学习他的那种魔幻、迷惑、手势、眼神、吸引人的感觉。这节课上,我尽力呈现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希望可以吸引幼儿。课上幼儿也很配合,他们地一惊一乍,一声声“哇”,一个个期待又迷茫的眼神是我想象中幼儿感觉神奇的样子。
  但是我在课堂上缺乏一种机智,或者说是缺乏一种应变能力,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幼儿抛给我的“球”。比如,我问幼儿“相不相信我”之类的问题时,有些幼儿说相信,有些幼儿说不相信,我对他们的回答就一带而过了,课后想想,我可以先对相信我的幼儿表示一句感谢:“谢谢你们相信我。”也应该对不相信我的幼儿有所回应:“我真佩服你们的怀疑精神。”这两句话不仅可以对幼儿的猜测有个回应,更是对不相信我的幼儿有了一种肯定,不相信是实话,现在的幼儿更多的都很相信老师,不管老师怎么样,他们都相信,所以我觉得这种“怀疑精神”是很值得表扬的,这样下次他们就更加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幼儿给我的回答,我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提炼,或者说是不懂得“见好就收”。比如,我在问幼儿知不知道魔术里的小秘密时,我请了几个幼儿来回答,但是不管他们说没说对,我的回应都差不多,可是如果我请到的小朋友说对了,我及时表扬他,并让他来演示一下或者怎么样,总比忽略他的思考好吧?这样他就会觉得“我很棒”,就会更有自信。
  这节课后面部分,幼儿会离开座位走到桌子前进行操作,操作完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是,肯定会有个别的幼儿操作的比较慢,迟迟没有回到座位。我的课堂处理方法是,就让操作完的幼儿在座位上苦苦等待,其实没操作完的幼儿心理肯定也急,课后,我想:为什么我不让操作完的幼儿一起鼓励还没操作完的幼儿呢?这样一举两得,既不让已完成的幼儿消极等待,以至于他们互相讲话,没事情做;而且也不会让未完成的幼儿那么紧张,让他们感觉幼儿都在为自己加油,也是给幼儿一个动力。
  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一直在改进,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以后我还要多挑战挑战自己很少接触过的领域,累积经验,经验是前进的良药!
 

第26篇、大班科学活动搭高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限定数量的纸杯垒出尽可能高的塔。
  2.尝试解决在垒塔中出现的平衡、高度等问题,并能主动和同伴分享探索结果。
  3.体验探索、发现和合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用纸杯搭建高塔。
  活动难点:利用辅助材料塑造不易倒的高塔。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过东方明珠、艾非尔铁塔等建筑。
  物质准备:纸杯每人10只,纸片、橡皮泥若干,记录表格一张等,各色记录纸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搭高塔,初步探索搭建的方法。
  1、幼儿猜测自己能搭出多高的塔。
  2、教师统计幼儿的猜测。
  3、幼儿搭建高塔并记录自己搭了几层。
  4、请幼儿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困难。
 
  (二)第二次搭高塔,再次探索搭高的方法。
  1、两两合作搭高塔,记录搭的层次。
  2、说说成功的经验和存在困难。

  (三)第三次搭高塔,探索又高又不倒的方法。
  1、介绍借助辅助材料搭建。
  2、选用相应的辅助材料进行搭建高塔。
  3、小结成功的经验。

  (四)活动延伸:
  请失败的小朋友到教室里尝试他人成功的经验,成功的小朋友探索搭更高的塔。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第27篇、大班科学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懂得节约用水的原因,共同探讨节约用水的方法。   
  2、引导幼儿懂得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节约用纸,购买环保物品,少用一次性东西等,争做环保小卫士。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筷子、牙刷、塑料袋、快餐盒等;烟尘污染的图片4张;判断对错图片5张;酸奶瓶、废旧小画书、纸杯、小蛋糕盘若干;即时贴;各色油光纸;剪刀   

  活动过程   
  一、保护水资源   
  1、(看课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引导幼儿了解水的用处。   
  引导讨论:水都有什么用处?我们生活中哪些事情需要水?   
  小结:水的用处很大,人和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不喝水就会渴死。水可以用来洗衣做饭、洗脸等,我们的生活还有许多工厂的生产都离不开水。可是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有的地方都连喝的水都不够了,如果我们不注意节约用水,我们也会出现水不够用的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节约用水。   
  2、讨论节约用水的办法   
  师小结:节约用水的办法很多,如随手关好水龙头,水龙头坏了要赶快修好。一水多用我们洗手、洗衣服的水还可以用来冲厕所、擦地。洗菜洗米的水可以用来浇花等。在家里洗澡时,告诉妈妈要用喷头下的水洗,不用大盆里水,因为这样既节水又卫生。使用坐便器,可以用一个装满水的可乐瓶放在蓄水池中,减少冲水使用的这样也可以节约很多水。   

  二、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1、引导幼儿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   
  (1)了解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看课件:正在医院咳嗽的病人   
  讨论:小朋友看这个叔叔怎么了?他为什么生病了?   
  小结:原来这位叔叔吸入了污染的空气而生病的,我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多污染。   
  (2)引导幼儿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   
  展示课件:叔叔吸烟、汽车排出的烟、工厂排出的烟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保护环境。   
  讨论: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如果看到别人不爱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   
  (1)选购环保的物品,如选购不施农药、没用化肥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少买含防腐剂的方便快餐食品、有色素的饮料和添加剂的香脆零食。选购食品一定要认准“中国环境标志”“绿色食品”标志。哪种东西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选购他,哪种东西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不买它,同时告诉别人不买它,这样它就会逐渐被淘汰,或被迫转产为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食品。   
  (2)珍惜纸张,变废为宝。我们平常所用的纸是木材制造出来的,所以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我们的大森林。我们小朋友不要随便扔掉白纸,充分利用纸的空白地方。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过期的挂历纸可以用来包书皮,干净面可以用来画图片(看老师这些图片就是用挂历纸画的)。  
  (3)少用一次性的东西,像一次性筷子、因为制造筷子用很多的木头浪费很多资源。少用一次性桌布、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笔等。自备餐盒,减少白色污染,特别是一次性的白色快餐盒,塑料袋是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要自备购物袋去买东西,少用或不用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等。   
  (4)尽量坐公交车或自行车,这样就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   
  (5)如果看到别人破坏我们的环境,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并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三、游戏〈判断对错〉   
  展示课件1:请幼儿观察图中小朋友洗完手后是怎么做的?   
  (没有关好水笼头,一甩手走了)   
  展示课件2:一个小朋友在捞小河的垃圾,而另一个正把吃完的雪糕纸扔到河里。   
  展示课件3:一小朋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里。   
  展示课件4:两个小朋友正在植树。   
  展示课件5:一小朋友正在随地吐痰。   

  四、变废为宝   
  引导幼儿根据兴趣选择材料用喝完的酸奶瓶做成漂亮的小娃娃;用一些废旧小画书剪贴成一幅画;用小蛋糕盘做成七星瓢虫、小乌龟等;用纸杯剪成漂亮的帽子等。   

  五、倡议:争做环保小卫士   
  小朋友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节约用水,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都来争做环保小卫士吧 !   

  活动延伸   
  1、做《争做环保小卫士》海报,与家长配合一起来评选环保小卫士。   
  2、做分类垃圾箱:分可回收物(纸、塑料等分类放置)、不可回收物(放在班级垃圾桶里)。

  活动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由于幼儿经常从电视等各种媒体听到、看到关于环境破坏的消息,也亲身体会过大风暴给大家生活带来的危害,同时又看到了关于环保的各种图片,因此,幼儿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引导过程中,目标明确环环相扣,我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看、想、说、做,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相互交流中学习知识。本次活动还注意渗透了其他领域的知识,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同时也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

第28篇、大班科学小纸片站起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幻灯片、 剪刀每人一把 、双面胶每组两卷、 纸篓五个 、展台一个、城堡模型一个、手工纸若干张活动过程一、 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二、 幼儿讨论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讨论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1、幼儿第一次探索(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儿第二次探索(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胶水师: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给大家帮忙,剪刀和胶水,大家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好,下面咱们看谁的办法最多。(幼儿操作,师指导)(2)分享成果(评析:这两次探索活动的进行,使孩子们自发地感受到了纸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纸片,使幼儿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纸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辅助工具剪刀和双面胶,幼儿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纸片站立。对这两次探索的结果都做了展示,幼儿间相互分享,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进入下一环节,而且两环节后的幼儿小结,幼儿也清楚的表达出来了。)3、幼儿第三次探索(1)出示城堡,幼儿感受纸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处美丽的景观,一所城堡,小朋友观察一下它是由什么做成的?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
  师:城堡中的每一个模型都是由一张纸变成的,下面请每一个小朋友来拿其中的一个模型,把它变成一张纸师:你们是怎么变出来的?他们现在变成了什么形状?
  师幼小结:长方体变成了长方型,圆锥体变成了扇形,他们是由几张纸变成的?这样小纸片又扁扁的了。
  小纸片又提要求了,它们说请小朋友再想办法使他们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合作把它们拼成一个漂亮的模型,看哪个组能使纸片站的好,组合得漂亮。
  4、幼儿合作制作成型的纸站立模型,教师指导。(每组投放篮子,篮子里有剪好的圆形和长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儿用。)5、参观作品。幼儿讲解,相互分享。
  (评析:城堡环节中幼儿通过拆合纸片,进一步感受纸片的变化:一张纸片可以变多种形状,幼儿在拆做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的探索体验,而且请幼儿将拆开的纸片重新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重新组合漂亮模型,当时考虑到每位幼儿手中只有一个纸片造型,他们在组合小组模型时有些单一,于是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又在每组投放了纸,供幼儿组合模型装饰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环节,也体现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幼儿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四、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不但想了好多办法使小纸片站起来了,而且还用它们组合了漂亮的模型,纸片站立的奥秘多不多?好咱们去告诉别的小朋友这个秘密好吗?
  (评析:这是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而且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玩纸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第29篇、大班科学活动我做的纸桌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形状、高矮等不同的桌腿其承重力不同。
  2、萌发探究科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大小、形状相同的积木块若干,每人两张大小、形状相同的纸,胶棒、记录纸、记录笔若干。
  2、照相机一架、电脑一台。

  活动过程:
  一、 “变魔术”引起幼儿兴趣:
  1、师: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是什么东西变成的?还能用什么方法将纸变成其它的东西?
  2、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用两张纸来做一个只有一条腿的桌子,比一比看谁的桌子放的积木多,并用记录笔将所放的积木块数量记在记录纸上。

  二、幼儿探索:
  幼儿尝试用两张纸做成不同的桌子,往桌面上放积木块,并做记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拍照。

  三、交流分享:
  1、教师将照好的照片用对比的方法在电脑上再现。
  2、每展示一组桌子后提问:①这两张桌子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哪个积木放的多?②两张一样的桌子、为什么一个积木放的多?一个积木放的少?
  3、教师小结:桌腿粗、桌腿矮、积木放的多,积木交叉摆,摆放的块数多。
  4、鼓励幼儿做出承重力更大的桌子。

  四、发挥创造:
  1、幼儿再次探索,根据原有和刚刚获得的经验,做一个能放更多积木块、更稳定、更结实的桌子。
  2、教师观察指导,并给予幼儿一些提示和帮助。

  五、观察推测:
  1、教师将桌子做好,请幼儿猜一猜能放多少块积木。
  2、教师将一筐积木放在桌子上,请幼儿观察桌子能否承住。 
  3、提问:为什么我的桌子能放这么多的积木?
  4、教师小结:桌腿越矮、越粗、放的积木就越多。
  5、请幼儿帮助老师收拾材料,并放入活动区。

  六、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继续到活动区探索桌子的承重力。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第30篇、大班科学活动纸的吸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纸在水中的结果,能进行简单地实验记录;
2、能发现由于纸质的不同产生吸水速度和程度不同的现象,并能知道大概时间。
3、增强对实验活动及探索事物的兴趣。并运用此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皱纹纸、锡箔纸、卡纸、吹塑纸、牛皮纸、白板纸、宣纸等。
活动过程:
1 教师提问请幼儿猜想:把这些纸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结果?
2 幼儿操作实验。
幼儿可以选择在水盆里做实验、也可以自己找容器来做实验。
教师指导:
①指导幼儿将纸放在水里,耐心的观察一会数一数几秒钟后,纸会完全吸入水,沉到水底
②比较一下哪种纸吸水快,哪种纸吸水慢。
③纸吸水后和没有吸水的纸有什么不同?
④观察一下,除了吸水以外,还有哪些现象。
3 选纸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人们根据需要制造出各种吸水和不吸水的纸,请选一选合适的纸:天气热擦汗该选哪种纸?画水粉画该用哪种纸?包吃剩的食品如饼干糖果等该用哪种纸?擦桌子用哪种纸?并说明理由。
延伸:生活中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纸,如不怕水的纸等等,在接下去的活动中我们进一步来研究。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有着那么多不同的纸,感受到了纸的多样性,在实验操作中幼儿积极进行讨论,通过做实验得到求证,懂得要科学地对待事物,不能以主观意见代替实验结果。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并能清楚得讲述结论,整个活动幼儿的整体状况都很好,积极主动的参与,兴趣浓厚。

第31篇、大班科学顶纸板教案

   活动设计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强调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任何物体都有一个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怎样把这个抽象的科学知识变成孩子能理解的、能亲身感知到的、触手可及的现象呢?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特点,我设计了《顶纸板》这一科学活动。《顶纸板》活动共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顶几何图形纸板,第二课时是顶不规则图形纸板,第三课时是探究支撑物接触面的大小与纸板之间的关系,本节活动是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
  2、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探究顶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
  活动难点
  幼儿能够平稳的顶起几何图形纸板,在能顶起纸板的地方准确的做出标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引导幼儿看杂技顶碗。
  物质准备:18套规则图形纸板,18根新铅笔,18根记号笔,视频。

  活动过程
  一、欣赏《顶碗》杂技表演节目,引发幼儿尝试欲望。
  引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杂技表演好不好呀?(好)
  师:那老师现在先给小朋友们看下视频里的杂技演员是怎么表演的好不好?(播放视频)
  师:表演结束了,小朋友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视频里的杂技演员可以顶着碗那么久都不会掉下来。那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当一下杂技表演员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玩顶纸板的杂技表演。

  二、引导幼儿初步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得点。
  引导语: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图形娃娃的纸板,请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1、提出问题,幼儿猜想:如果用铅笔顶圆形纸板,能顶起来吗?
  2、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要求。
  引导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支新的铅笔和圆形纸板,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铅笔能顶起纸板?
  提出探究要求:你们看,圆形纸板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个点上都试一试,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那个点上画,试好了之后,请你们带着你的圆形纸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3、幼儿操作探究顶圆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引导语:你们都成功了吗?铅笔能将圆形纸板顶起来吗?你是怎么顶的?吸管顶在哪个点上圆形纸板能被顶起来?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小结:原来,在圆形纸板上只能找到一个能把圆形宝宝顶起来的点,而且这个点就在圆形纸板的中心位置上。

  三、迁移经验,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中心点。
  1、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引导语:今天,老师还准备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如果,也用铅笔顶,这些纸板有几个地方能被顶起来?在什么位置?请你们猜一猜,试一试吧!
  2、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能把纸板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做完之后再用笔顶到那个点上试一试验证一下你做的标记对不对,然后请你们带着你的纸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3、幼儿探究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你们都试成功了吗?每个图形有几个地方能顶起来呢?在图形的哪个位置上铅笔能顶起纸板?你又是如何做标记的?
  5、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纸板平衡的经验。

  四、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拓展活动。
  刚才小朋友们都试了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板,知道它们都有一个能被顶起来的点,那这个点就叫做它的中心点,那这个图形能被顶起来吗?请你们下次再试试看吧!

  延伸活动:
  在科学区投放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继续探究顶纸板,探究顶纸板的物体接触面的大小与顶纸板之间的关系。

第32篇、大班科学活动和报纸玩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童年时期,每个儿童都有许多玩具陪伴左右。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动玩具、遥控玩具已比比皆是,家长不惜代价为孩子购买。但我们身边的经常见到的一些材料却被忽视,如:报纸、纸箱、塑料瓶等。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和报纸玩游戏”的教育活动,通过玩游戏,帮助幼儿在探索、实践中了解废旧报纸的多种玩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废旧报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的能力、跳的能力以及各种运动能力。
  3、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以及活动中愉快的情绪体验。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废旧报纸若干,将每张报纸卷成小棒。
  音乐材料,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激发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跑步进入活动场地,做热身操。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瞧瞧这是什么?(出示用报纸做的小棒)天气真好,我们拿着小棒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引导幼儿跑步进入场地) 老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活动身体,做热身操。(反复两遍)

  二、实践活动,探索报纸的玩法
  教师请幼儿将报纸打开,在场地上自由坐下:“孩子们,刚才大家跳舞跳得真好,我们坐下休息一下吧”。
  1、引导幼儿讨论:“报纸可以怎么玩”?
  教师:“咦,孩子们,刚才我们的小棒怎么不见了”?(幼儿回答)
  教师:“报纸可真有趣啊,我们想想报纸可以怎么玩”?(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幼儿讨论情况):报纸有好多种玩法,有的小朋友说可以做成球来踢着玩,有的说可以当成小河来跳着玩,孩子们可真聪明,现在我们就比一比,看谁和报纸玩得最高兴。
  2、自由玩报纸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自由玩报纸,刚开始可以探索一个人玩报纸的方法,然后探索两个人玩报纸的方法,最后可以探索许多个人一起玩报纸的方法。
  每当有幼儿想出一种好玩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请这个幼儿示范,然后带领大家跟这个孩子一起玩。

  三、游戏练习
  一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当作小河跳着玩。
  两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做成小路,走着玩。
  多个孩子与报纸的游戏:连成长城走着玩、做成小球踢着玩、做成木桩跳着玩……

  活动延伸:
  谈话:我们和报纸玩了很多游戏,你还能想出和报纸新的玩法吗?表扬幼儿自己创造的玩法,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教师:“现在我们应该把报纸怎么办呢”?(幼儿回答)
  教师:“对,我们一起把报纸带回家,再和报纸玩游戏吧!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的玩法”。

  活动反思:
  幼儿对报纸的认识和玩法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敏性,并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自身的平衡能力和手臂的控制力及目测力。

第33篇、大班科学废纸变好纸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启发幼儿懂得如何将废纸变为好纸,初步感知造纸的过程。
2、培养幼儿的环保及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材料:碎纸、小桶、面箩、小勺、毛巾
活动过程:
1、讨论:纸有什么用途,纸是怎么做的。
2、放录音,出示图片,介绍造纸的基本过程。
(1) 伐木工人叔叔把大树砍伐下来。
(2) 瞧,把树皮剥去,再锯成木块。
(3) 木块被送进造纸厂啦。工人叔叔用机器把它捣烂,加上酸熬成木浆。
(4) 然后,再把用大机器熬好的木浆倒进一个大容器里。
(5) 最后,把大容器里的木浆倒在一张细网上,挤压、烘干,纸就做好了。
3、请幼儿简单说说造纸的基本过程
讨论:①用过的废纸还有用吗?
②想一想用废纸造新纸的办法。
4、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办法和理论根据。
5、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用废纸造纸的方法。
(1) 双手把废纸揉搓软,撕成碎片。
(2) 把碎片放在小桶里,用水浸泡,再用小棒子,搓板等工具,把它变成纸浆。
(3) 把纸浆放在面箩里,两手端住柜架两端,在水中轻轻晃动,把纸浆均匀摊平。
(4) 慢慢从水盆中提起面箩,放在桌上。
(5) 把毛巾放在框架里机的纸浆上,把纸浆上的水吸干。
(6) 把半干的纸继续晒干,纸就做成了。
结束部分。
我们小朋友都有可能干了,现在已经基本把纸做好了,那么我们一会一起把它晾在我们班在暖气架上,下节课我们就可以用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纸画画了。你们高兴吗?
活动延伸:
在自己做的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画。

第34篇、大班科学怎样让纸发出声音教案反思

课程来源:
幼儿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哪怕是在地上拣到一小条纸也能在手中玩上半天,然而,大量的废纸每天都会出现垃圾箱中,有垫桌子用的报纸、画报,有手工纸的边角料,有被幼儿撕下来的图书,有美工区活动后用的画纸等,每天这些废纸都被到掉。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其把这些废纸仍到,还不如再次利用,让幼儿与这些废纸相互作用,产生更大的教育价值,从而教育幼儿节约纸张,从小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怎样让纸发出声音”的课程就生成了。
名  称:  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目  标:
1、培养幼儿初步探索让纸发出声音的方法。
2、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准  备:
1、画报、草稿纸、报纸、绘画纸等。
2、记录纸和笔。
过  程:
1、激发幼儿尝试操作的兴趣。
老师拿着一筐废纸告诉幼儿:这是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的各种废纸。这些废纸可以干什么用呢?老师拿一张纸,让纸发出声响,吸引幼儿注意力。
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让纸发出声音?
2、幼儿尝试操作和纸做游戏
每四名幼儿一组,各组进行比赛,在同一时间完成,看看哪个组做的方法多而且和别的组不一样。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实验,尝试用各种方法让自己手中的纸发出声音。<BR><P></P>每组请一名老师帮助记录幼儿实验的结果。
幼儿自己取纸实验开始,要求记录老师必须是幼儿做出来的才能记录。
3、分享实验结果
听音乐收记录纸,在记录纸上写上小组名字。提醒幼儿用过的废纸怎么办?
展示每组的记录纸,请每组幼儿上来一两个演示实验过程,大家进行验证。
4、老师小结幼儿验证的方法。
5、结束: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发声,小朋友们可以去发现。带幼儿在班上或到户外寻找可以发声的东西。
活动反思:
教育活动的综合性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次活动融合了科学教育与音乐教学,它们之间的结合有效互补。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为幼儿探索提供了一个愉悦的氛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音乐——节奏训练——乐器制作,这三个环节促进了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并把活动引向课堂之外的区域活动,让孩子能够真正地得到个别化学习的发展,将区域活动和教育活动进行互补,从而达到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

第35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圆柱力量大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2、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评析: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二、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幼儿探索)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评析: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三、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 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2) 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多,有的小朋友顶的书少?(引导幼儿发现将书的中心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更加稳定,同时操作时还要注意轻拿轻放。)
  (评析:本环节既给了幼儿充足的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探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本数量不同的原因,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和注意点,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与大胆质疑能力。)
  2、探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师: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听说三棱柱力气大,心里可不服气了,到底谁的力气大呢?我们试试就知道了。
  师:小朋友在纸筒上摆放书时一边摆一边数,并把结果记录在纸筒标记的下面,记好后再选另一个形状的纸筒摆放。听清楚了吗?
  幼儿探索在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顶的书数量最多。
  小结:刚才,我们在同样大小纸张变成的三棱柱纸筒、四棱柱纸筒和圆柱纸筒上摆放书,通过比较发现,圆柱纸筒上顶起的书数量最多,圆柱纸筒是大力士。
  (评析:每人一张记录表,提醒幼儿在不同的纸筒摆放书本时要及时
  数一数、记一记,做到记录及时、有效、准确,便于幼儿观察、对比、分析,提升幼儿的探究兴趣,不断获得比较科学的结论,促进了活动目标的达成。)
  探究二:在三个圆柱纸筒上摆放书,探索纸筒的不同摆法及承受力大小。
  师:这儿有三个圆柱纸筒和许多书,怎样摆放力量大?两个好朋友一组去试一试。
  小结:三个圆柱纸筒在一起,可以顶起更多的书,如果摆法发生变化,顶起的书的数量也会发生变化。
  (评析:从一张纸到一个纸筒、从一个纸筒到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再从一个圆柱纸筒到三个圆柱纸筒,层层递进的操作材料,不断增加的探索难度,促使幼儿之间两两合作,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循序渐进,兴趣盎然,对纸的承受力的发现和认知也随之逐步深入。)
  1、 摆一摆,体验圆柱组合的神奇
  (1) 一人挑战
  师:一个圆柱纸筒力量大,三个圆柱纸筒力量会更大,现在我要用五个圆柱纸筒接受更大的挑战。怎样摆放,才能承受更大的力量?能站小朋友吗?
  (2) 全体挑战
  师:这儿有许多圆柱纸筒,还有一块大大的板,上面可以站一个小朋友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个奇迹。
  (评析:当思维被调动之后,幼儿创造的灵感源源不断,操作活动也从手部动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摆一摆、站一站、试一试等动作的变化带动了探索范围的变化,新的科学概念在探索、实践、验证中悄然建构。)
  2、看一看,了解圆柱功能的运用
  (1) 欣赏桥墩照片
  师:科学家发现了圆柱力量大的秘密,造出了很多雄伟的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链接生活经验
  圆柱的作用有很大,桥墩的建筑都需要圆柱来帮忙,生活中哪儿还用到圆柱呢?

  活动反思:
  1、巧用素材,发掘价值
  桥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富有特色的一种建筑物,幼儿对“桥墩都是圆柱体”这一现象感兴趣。本活动建立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利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充分发掘其隐含的教育价值,既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又符合【指南】【纲要】的精神。
  2、设置情境,体验快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必须结合幼儿身心发展与学习的特点,让他们在“玩”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体验快乐。我从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引申与放大,创设了充满趣味、不断深入、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讨论探究、比较分析,了解不同的柱体其承受力也不同的科学道理。
  3、自主操作,挺升经验
  该活动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比一比、摆一摆、看一看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有趣有意义的操作、尝试、猜想、比较中逐步学会主动探究问题、总结经验,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并实现系统性、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要求,自主获得纸筒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的知识和经验。

第36篇、大班科学小游戏纸的力量大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了解改变桥面厚度、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面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游戏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本子(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将两个积木固定成桥墩。
2、用白纸折叠后放在桥墩上做小桥,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纸桥承受不起。
3、幼儿继续折叠,再次实验。并将每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4、记录折叠的次数和承受的本子数。让幼儿知道折叠次数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强。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第37篇、大班科学神奇的胶水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宣纸,并探索、体验其吸水性强的特点。
  2、了解宣纸着色部位和其涂胶水部位形成对比的有趣现象。
  3、学习耐心的做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顺序操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涂色、涂鸦的经验。
  物质准备:图画纸2张、宣纸2张、胶水1瓶、液体颜料2瓶、饮料罐2个、画刷1个、纸巾2张、教师示范用的宣纸、图画纸和画(自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并探索作画材料。
  (一)、胶水的特点1.(出示胶水,宣纸,图画纸)今天我们进行活动的材料有这些,(拿起胶水)看,这是什么,你知道吗?
  2.这是胶水,和固体胶一样都是可以用来干什么的?是的,可以用来粘东西的,有粘性,看看这个胶水是什么样的,它有颜色吗?
  3.胶水是水吗?将手沾一点胶水(桌子中间用纸盘放着一点胶水和毛巾),用两个手指搓一搓胶水,你有什么感觉?你看到了什么?
  4.小结:原来胶水是透明的,还有粘性的,可以粘物品的呢!
  二、宣纸的吸水性强1.(取出宣纸和图画纸)这个是什么纸你们知道吗?这是宣纸,这是图画纸,我们上次课就已经认识了纸巾水彩颜色爬高速度是最快最高的,图画纸和牛皮纸水彩颜色能爬高,只是速度比较慢,还记得吗?
  2.那么今天这个宣纸和图画纸我们一起也来比较一下吧。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再来说一说你的发现。(幼儿桌子上放好一份材料:宣纸、图画纸)3.宣纸摸起来什么感觉?宣纸和图画纸比起来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4.请你用手蘸点水把它滴到宣纸和图画纸上,分别来观察它们的变化。
  5.你有什么发现?宣纸上滴水发现上面水怎么样,印染的很开,吸收的很多,图画纸上呢?宣纸就像个饿肚子的宝宝一样,一下子就能吃很多,而图画纸就像吃饱的孩子,只能慢慢吃,一点一点慢慢来。
  三、今天我们用胶水在宣纸上画画,你觉得会是什么样的?胶水会像刚刚的水一样很快散开来吗?
  1.(桌子上放着操作筐,人手一个)请你等一下拿出自己材料中的操作纸和胶水,打开瓶子,将胶水倒到碗里,轻轻蘸蘸胶水,在宣纸上面画你想画的图案,记住画好了以后要记得吹一吹,胶水需要晾干哦。
  2.关注幼儿用胶水作画,画好了你可以给它吹一吹,也可以看看边上小朋友画的是什么图画。
  3.现在请小朋友像上次一样将颜料倒入颜料碗并加入少量水,然后用画刷在用胶水画过的宣纸上均匀地涂色。
  4.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涂色好的小朋友可以用纸巾铺在画纸上,轻轻地用纸巾吸掉画纸上的水分,揭去纸巾后你的作品就全部完成了。
  5.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拿给家长看看,让家长和你一起找找你用胶水画的图案,涂胶水的部位和旁边的颜色有什么不同?
  6.为什么要等胶水干了之后再涂色呢?你胶水多一些的部位和胶水少一些的部位,颜料涂上去后形成的对比效果有没有不同,可以让家长帮你一起找找看。
  四、活动延伸1.今天的探索活动中,因为宣纸吸水性怎么样?宣纸吸水性很强,加了水的颜料能够在上面很快地扩散。用胶水作画,干了以后,颜料就不能深入到胶水部分,在有胶水部分和无胶水部分就出现了不一样效果。
  2.宣纸还能这样做更加漂亮的图案哦。(出示成品)知道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它是用丙烯颜料画画,水彩颜料涂色变出来的,有兴趣的回家去尝试一下。
  活动反思:
  在本次艺术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选取孩子熟悉的活动作为操作的内容,使活动自然拓展、延伸。充分调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为每一名幼儿都提供了参与的机会。活动中,幼儿带着愉快的情感体验参与创作,作品生动鲜活。在活动中,我注重兼顾群体需要与个别差异,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与引导,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并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活动整体效果很好。

第38篇、大班科学纸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纸的秘密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能力。
3、引导幼儿通过摸摸、玩玩,感知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纸若干,如卡纸、宣纸、绘画纸、皱纹纸、牛皮纸等。多媒体课件、即时贴、每组一盆水。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欣赏手工制品,引出活动主题。
今天这里举办了手工作品展,我们一块去看看吧。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它们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虽然都是纸,让我们来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样?
2、幼儿自由玩纸,引导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引导幼儿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来发现纸的不同。
3、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了解纸的特性。(易撕碎、揉皱;怕水、吸水性强;怕火、易燃烧)
4、请幼儿说出生活中那些东西使用纸做成的,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纸。(不要把纸弄湿、不在火旁看书、)
5、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纸。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生活中用处特别大,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发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纸。
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小篮子里的纸进行手工制作。
在美工区投放各种类型的纸,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受纸的特性。
请家长为幼儿讲解纸的用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儿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听一听、做实验等过程,使幼儿发现了质的特性。活动中教师的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表现得非常明显。幼儿明白纸的用途非常广泛,接下来让幼儿看录像,激发了幼儿对科学家的崇敬,活动目标完成的很好。

第39篇、大班科学我是小小杂技演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对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2、能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在纸板重心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另一套为剪成鱼、树、鸟、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关《顶碗》或《顶缸》的杂技表演节目碟片
活动指导:
1、播放多媒体碟片《顶碗》,欣赏杂技表演,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能平稳地顶起这些东西。由此引发幼儿对尝试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地玩纸板,想办法顶起纸板。引导幼儿尝试在规则纸板和不规则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思考交流能顶起纸板的点。
3、玩一玩,比一比:用提供的细木棍、铅笔、和酸奶瓶来顶纸板,比一比哪种东西更容易将纸板顶起。思一思,议一议,这是为什么?教师间接地丰富幼儿有关的重心和平衡的知识。
4、杂技表演会:鼓励幼儿来当小小杂技演员,自选一样物品,小碟、小碗、小杯、饮料罐、小棍等,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表现。鼓励幼儿结伴或小组合作游戏,或开展比赛,感受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反思:
在《杂技高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杂技艺术,如顶碗、踢碗、空中飞人、钻圈等,演员的精彩动作、漂亮的服装道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杂技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杂技艺术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接着又通过学生的交流描述并模仿自己喜欢的杂技动作,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回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课的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内容进行了人物动态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难点的突破上用了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演一演、画一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对作品作自评与互评。我发现学生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有些较为复杂的动作都不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虽然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构图给学生示范,但效果仍不是很好。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思考没有深入,学生的杂技项目、动作不够丰富,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喜爱的杂技表演图片没有搜索。这都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和考虑不周所造成的结果,是要加强整改的地方。

第40篇、大班科学活动纸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能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在讨论交流中积累和提升经验,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三张纸,双面胶若干,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教师提问:“纸可以做什么?”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3、幼儿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
  A、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起来了吗?”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B、通过向纸桌吹气的小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站得稳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桌腿要粗,矮),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教师提问:“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让幼儿简单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并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4、教师提问:“你的桌子上能放东西吗?”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不同桌腿的承重能力。
  1、教师提问:“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让幼儿在桌子上进行放积木的尝试。
  2、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引导幼儿尽量多地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等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桌腿对桌子承重能力的影响。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相关文章

《幼儿园亲子游戏大全(50篇)教案》:幼儿园亲子游戏大全(50篇)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玩法,活动规则等内容,爸爸妈妈双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转处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妈妈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个后,爸爸妈妈手拿木棒,孩子双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线者为胜,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亲子游戏大全(50篇)教案吧。

《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社会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安全活动教案40篇》:《小班安全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安全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