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20篇

日期:2021-10-2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20篇

第1篇、大班科学拓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
2.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初步表现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充足的树叶、白色绘画纸、毛笔、调色盒、湿毛巾每桌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树叶,引起幼儿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漂亮的树叶,我们一起来做树叶印画的游戏吧。该怎么印呢?让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吧。
(二)引导幼儿探索用树叶拓印,展示作品并讨论
1.小朋友印得都很漂亮,这两个小朋友印得也很漂亮,他们两个印出来的一样吗?
2.请这两个小朋友讲一讲他们怎样印的?(引导幼儿说出是用树叶的正面和反面印的)。
3.他们两个印出来的树叶哪个更好看一些呢?
(三)教师示范树叶拓印的方法
1.师:看到小朋友印出来的树叶这么漂亮,我也想试一试,你们来当老师,教教我好吗?
首先在树叶的反面涂颜色,我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用拇指扶住叶柄涂颜色,这样手就不会脏了,这个办法真好,从上到下均匀地涂上颜色。(在涂时故意留空白)涂完了吗?(没有)噢,把树叶全部涂满,不要留空白,涂好之后,把树叶轻轻地放在纸上,能移动吗?(不能)那就让我用大拇指扶住叶柄吧!用另一只手按一按小树叶,也可以动动小手,把整个树叶都印下来。叶子上还有颜色,要再换个地方印一印!”
2.老师印出来的小树叶漂亮吗?我们把用树叶印出来的画叫做树叶的拓印。
(四)幼儿再次动手操作,教师指导
(五)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和幼儿一起探索用树叶拓印的方法。‍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第2篇、大班科学活动十二生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了解十二生肖所包括的动物、顺序及十二生肖的循环特点。
  2.在常识活动中激发大班幼儿的尝试兴趣,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对属相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投影仪及十二生肖的投影片。
  2.幼儿每人一件属相挂件及头饰。
  3.操作卡片人手一套。
  4.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一、了解十二生肖
  1.教师指着胸前的挂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胸前挂的是什么小动物?因为刘老师属蛇所以我挂了一条小蛇的挂件,小朋友谁知道自己属什么?你们家里人属什么?  
  2.人的属相有哪些动物?一共有多少?边出示投影边认识十二生肖的名称。
  3.这些属相中哪些动物是我们看到过的,为什么会有“龙”这个属相呢?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小结: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发明的,每年都用一种小动物作为标志,一共有十二种生肖,生肖就是属相,知道了自己的属相就能推算出自己的年龄。
  学习词:生肖、属相。

  二、通过投影、故事,尝试了解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
  1.听录音故事“十二生肖”。
  教师边放投影边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十二生肖包括哪些动物?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
  2.幼儿尝试讲述十二生肖的顺序。
  3.欣赏儿歌“十二生肖”。
  鼠、牛、虎钻山洞,
  兔、龙、蛇爬大山,
  马、羊、猴练跨步,
  鸡、狗、猪练跳高,
  按着次序排好队,
  锻炼身体争第一。

  三、讲解十二生肖的循环规律
  1.一个属相表示多长时间?十二生肖排完了怎么办呢?
  2.放投影提问:小红属马,姚爷爷也属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3.今年出生的人属什么?去年呢?明年呢? 老师小结:一年是一个属相,同一年出生的人属相相同,十二个属相排完了,又从头排起,十二年循环一次。

  四、幼儿操作尝试  
  给十二生肖排队,看谁排得又对又快,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带上头饰,进行表演,游戏结束后,幼儿模仿十二种动物的任何一种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3篇、大班科学妈妈和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讲述、操作等活动,丰富和巩固有关动物胎生、卵生的基本常识,形成概念,并能将其进行准确分类。   
  2、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对妈妈的爱。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收集许多胎生、卵生动物的资料、书籍。   
  2、物质准备:录像两段(青蛙产卵和胎儿出生)、音乐磁带、动物卡片大一套,小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听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2、猜谜:青蛙,引出活动主题。
  
  二、看录像了解卵生动物的常识。   
  1、提问:刚才录像里讲得是青蛙妈妈产下了什么?卵是什么样子的?卵经过不断变化、长大,最后变成了小青蛙,这时的小青蛙和妈妈长得一样吗?   
  2、小结:象青蛙先产下卵,卵再不断变化长大,最后长成和妈妈一个模样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3、扩散性思维: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卵生动物?(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
  
  三、了解胎生动物的常识。   
  1、幼儿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   
  2、出示动物图片:袋鼠妈妈生下的是谁?它长得怎么样?猪妈妈一生下来的就是谁?小猪长得怎么样?(引导幼儿观察小猪、小袋鼠一生下来就有头、身体、、四肢、尾巴)   
  3、小结胎生动物的常识:这些小宝宝一生下来就和妈妈长得一样,就叫胎生动物。   
  4、发散性思考:那大象妈妈是胎生还是卵生?还有哪些动物也是胎生动物?  
 
  四、分类操作,巩固知识。   
  1、请幼儿将提供的动物卡片按胎生和卵生进行分类。   
  2、请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分类作品,请幼儿作评价、   
  3、分对的幼儿各自取下分类板后的小红花贴上,表扬自己。  
 
  五、看录像,了解人也是胎生。   
  1、提问:动物有卵生和胎生,那我们人呢?小朋友你知道你从哪里耿的吗?你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的吗?   
  2、看录像,教师作讲解。   
  3、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六、爱妈妈的情感教育。   
  1、提问:妈妈生下小宝宝后要做些什么事呢?   
  2、请幼儿大声地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七、结束活动。   
  幼儿听《摇篮曲》学妈妈平时哄宝宝睡觉的动作,并轻轻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紧紧围绕《纲要》中关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努力采用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的方法,将语言、音乐、社会活动渗透与科学活动中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整个课件贯穿整节课,开始用猜谜的方法导入,引出下面的内容:青蛙产下的卵变成青蛙、鸡蛋变小鸡,总结出卵生动物的特征,运用猪妈妈和小猪进行比较总结出胎生动物的特征,运用扩散思维法让幼儿说出什么是胎生动物什么是卵生动物,在此过程中幼儿积极发言,我强调孩子们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表达,当孩子说到人也是胎生动物时,我把这个悬念留了下来,为下一环节作了铺垫。通过操作图卡让幼儿巩固复习胎生、卵生的动物,我运用比赛的规则让幼儿来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幼儿兴趣高、积极的参与活动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这时让幼儿从高潮过度到静的状态,我出示了课件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动画,立即吸引了幼儿,和悬念衔接,通过观察总结出人也是胎生动物,从而又引发情感教育:妈妈怀胎十月诸多不便、还为我们干什么?她很辛苦我们该对妈妈说什么?在轻柔的摇篮曲中结束本活动。    
  课件贯穿整节课,动中有静,静中又动是我本活动的优点层层递进,为下一环节服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4篇、大班科学常识种子的旅行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在秋季来临之际,各种植物、农作物的种子都成熟了,孩子们总是兴致勃勃地拿着各种各样的种子跑来问你:“老师,这是什么种子?它为什么会一个人掉在地上?”见到他们对种子这样的好奇,我们大班组就开展了一个有关种子传播的活动过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 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旅行的图片。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教学策略:
  集体交流、个别讲述、分组讨论、集体实验、共同小结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 (故事见大班教师指导用书第 57 页“顶棉筐的小姑娘”)
  师:故事里讲到了谁? 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 (小结: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来激起他们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有关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让幼儿的思想上有个准备: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有关种子传播的话题,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活动。)

  二、幼儿看图片,进行交流
  师:前几天你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植物旅行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把它们发给你们,看一看,和同伴们一起交流。 (幼儿进行交流) 向幼儿解释何为“传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们都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的方式?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
  (小结:教师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种子神奇的传播途径,并让一些回家做过调查的孩子试着来讲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幼儿。另外我们还搜索到了几个有关种子传播的短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了。)
 
  三、幼儿利用实物,了解传播方式
  师:除了弹力传播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活动反思:
  我们在了解了第一次活动的不足之后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实物和录象短片,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来认识这些实物,来亲手触摸,观察,发现。如果活动中教师只提供图片的话对于孩子来说一是提不起他们的兴趣, 二是活动开展得也不深入。在第二次的活动中,孩子们不光听老师、同伴介绍了种子的传播方式,他们还亲自试了一下,亲眼见到了不同的传播方法兴趣大增,许多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还想了解有关着方面的知识。

第5篇、大班科学寻找声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并模仿常见的象声词在游戏中练习并巩固。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9个小动物卡片、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请你猜猜我是谁》
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摸一个孩子的头,这个孩子说:“请你猜猜我是谁?”其余孩子猜出名字。
二、教学过程:
1、提问:刚才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幼儿答:听声音猜出来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声音,听!教师拍手、教师撕纸,幼儿在次猜一猜。
3、在一个美丽的农场里,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可爱极了,农场里可热闹了,咱们去看一看吧!
4、出示挂图:提问①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幼儿答  ②这些小动物都在干什么?幼儿答
5、教师讲:有一天农场里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小动物被巫婆施魔法,声音一下子消失了,请小朋友想想办法把声音找回来。
6、幼儿猜想多种办法。
7、出示课件:仙女姐姐的办法:只要会学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它们的声音便可以找回来了
8、布置任务,并出示课题《把声音找回来》
9、 课件依次出示:
小猫       小狗            小鸭子     小鸟      羊
喵—喵     汪、汪、汪      嘎嘎嘎     喳喳喳    咩咩
青蛙        母鸡            公鸡       奶牛
呱呱呱     咕咕咕          喔喔喔      哞——哞
①  出示图片,让幼儿学动物叫,再出示象声词卡。
②  学公鸡叫时,孩子学的是生活中的口语,告诉孩子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采用字典公公的读法:喔喔喔
③  小动物解救了,他们说:“谢谢咱们班的小朋友。”你们高兴吗?
④  归纳总结:象声词的含义,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就是象声词。
⑤  举例子说明象声词。如风儿呼呼的吹,雨沙沙的下等。
10、指名仿编故事。
11、游戏《点兵点将》
游戏规则:每人发一张动物卡片,电脑当裁判,停止时,显示的是哪个小动物,拿这个小动物卡片的幼儿学小动物的叫声。口令:点兵点将,点到谁谁就是……
三、延伸活动
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教后反思:
本节活动,根据孩子的特点,设立两个游戏,开头的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课后的游戏延伸兴趣,课堂上孩子思维活跃,积极发言,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仿编活动进行较好。

第6篇、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图片的形式分组布置在墙上。
  2、音乐磁带:《动物狂欢曲》、《摇篮曲》。
  3、多于幼儿人数的各种动物头饰。
  4、录像带:录有班级幼儿午睡的情况,如:侧卧、仰卧、趴卧、被子蒙着头、挖鼻孔、打呼噜等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有关动物睡觉的资料
  1、分组参观,互相介绍。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孩子已了解、掌握了相关信息,图片也是孩子亲自剪贴和绘制的,讲起来头头是道,既满足了幼儿乐于交流、表现的欲望,又实现了信息共享的目的。
  2、集体讨论:“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这样睡觉?”
  问题一提出来,孩子们尝试从自己收集的信息中寻找答案,如“因为小鱼没有眼睑,要睁着眼睛睡觉;长颈鹿的脖子太长,要将脖子搁在背上睡觉”等等。找不到答案的,教师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想像。如:“马、非洲象为什么要站着睡觉?”有的说,如果敌人来了,便于很快逃跑;有的说,它们的身体太大了,躺下去,再爬起来,不方便;还有的说,能够马上醒来,随时准备出发。
  许多孩子对动物的冬眠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青蛙、蛇躲在洞里就不冷了吗?”
  “它们是不是大懒虫、胆小鬼,特别喜欢睡觉?”
  “它们睡那么长时间,要是饿死了怎么办?”
  3、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归纳: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二、游戏活动:“睡觉了”
  幼儿任意选一种动物头饰戴在头上,教师播放不同性质的音乐引导幼儿根据音乐情绪,自由地模仿小动物,如音乐很欢快,“动物们”跳舞,当音乐变成轻柔的摇篮曲时,就模仿该动物睡觉的情景。
  师:“小动物们睡醒了吗?请你们过来看看谁也睡着了?”
  “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三、观看本班幼儿午睡的情景录像,组织幼儿讨论:“人是怎样睡觉的?”
  看到自己和同伴的录像,孩子们感到特别高兴和新奇。有的孩子看到老师盖好被自己蹬掉的被子时,激动地说:“老师,谢谢你!”孩子们积极愉快地进入了关于“我们应该改掉哪些不良睡眠姿势?”话题的讨论。
  “睡觉时挖鼻孔、用被子蒙着头,是不讲卫生、不安全的。”
  “趴着睡觉不舒服,会打呼噜。”
  “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头枕枕头,小手放好,腿微蜷……”

  四、组织幼儿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午睡?”
  有的孩子说:“因为我们是小孩子。”有的说:“午睡可以帮我们长大个子。”
  师:你们年龄小,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很多,只靠晚上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因此中午还要再睡一会,这样,大脑才能休息好,小朋友就会少生病,身体更健康。
  师:“你喜欢午睡吗?”“不喜欢午睡怎么办?”
  “如果你午睡时,实在睡不着,也应该保持安静,不影响他人午睡。”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记录晚上睡觉的时间和早上起床的时间,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活动反思
  动物的世界千奇百怪,孩子们对着新奇的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另外,午睡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幼儿卫生学的角度出发,午睡是为了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增强抵抗力,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同时也有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午睡时,不能强迫幼儿入睡。我发现平时总是有个别孩子不喜欢午睡。有的孩子入睡前有一些不良的习惯动作,如:挖鼻孔、摸眼、咬衣服、踢被子、缠绕头发等。因此,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我们组织了《动物是怎样睡觉的》活动。

第7篇、大班科学公开课纸桌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幼儿熟悉的东西,它们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让幼儿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科学。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还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能让幼儿在交流经验的同时,进一步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纸桌》
活动准备: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

第8篇、大班科学蛋宝宝变魔术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第9篇、大班科学纸张魔术师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纸张魔术师》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动脑思考、爱尝试的意愿。在尝试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玩纸张游戏,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纸张魔术师》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张魔术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张游戏,了解简单的力学原理。
  2、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动脑思考、爱尝试的意愿。在尝试操作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剪刀、书本等。
活动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张
  教师提出游戏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你手里的纸站立起来。”引导幼儿在操作中尝试不同的办法让纸站起来。
(二)站立的纸张承受力量
  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纸撑起一本书?”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是纸张有力量。
(三)用纸撑起一个人的力量
  提出问题:“一张纸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总不能达到撑起一个人的力量吧?”尝试动手让纸变一变让纸能撑起一个人的力量。
活动反思:
  以变魔术为题材,我还是第一次上这种类型的课,对我来说是很新奇的。光光是变碎餐巾纸还原的魔术我就练了好久。师傅跟我说:“上这节课的关键就在于,你要相信你就是魔术师!你要把变魔术的感觉上出来。”为了这句话,我又摸索了好久,摸索着魔术的感觉,我看了很多刘谦的魔术视频,学习他的那种魔幻、迷惑、手势、眼神、吸引人的感觉。这节课上,我尽力呈现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希望可以吸引幼儿。课上幼儿也很配合,他们地一惊一乍,一声声“哇”,一个个期待又迷茫的眼神是我想象中幼儿感觉神奇的样子。
  但是我在课堂上缺乏一种机智,或者说是缺乏一种应变能力,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幼儿抛给我的“球”。比如,我问幼儿“相不相信我”之类的问题时,有些幼儿说相信,有些幼儿说不相信,我对他们的回答就一带而过了,课后想想,我可以先对相信我的幼儿表示一句感谢:“谢谢你们相信我。”也应该对不相信我的幼儿有所回应:“我真佩服你们的怀疑精神。”这两句话不仅可以对幼儿的猜测有个回应,更是对不相信我的幼儿有了一种肯定,不相信是实话,现在的幼儿更多的都很相信老师,不管老师怎么样,他们都相信,所以我觉得这种“怀疑精神”是很值得表扬的,这样下次他们就更加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幼儿给我的回答,我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提炼,或者说是不懂得“见好就收”。比如,我在问幼儿知不知道魔术里的小秘密时,我请了几个幼儿来回答,但是不管他们说没说对,我的回应都差不多,可是如果我请到的小朋友说对了,我及时表扬他,并让他来演示一下或者怎么样,总比忽略他的思考好吧?这样他就会觉得“我很棒”,就会更有自信。
  这节课后面部分,幼儿会离开座位走到桌子前进行操作,操作完回到自己的座位坐好,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是,肯定会有个别的幼儿操作的比较慢,迟迟没有回到座位。我的课堂处理方法是,就让操作完的幼儿在座位上苦苦等待,其实没操作完的幼儿心理肯定也急,课后,我想:为什么我不让操作完的幼儿一起鼓励还没操作完的幼儿呢?这样一举两得,既不让已完成的幼儿消极等待,以至于他们互相讲话,没事情做;而且也不会让未完成的幼儿那么紧张,让他们感觉幼儿都在为自己加油,也是给幼儿一个动力。
  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一直在改进,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以后我还要多挑战挑战自己很少接触过的领域,累积经验,经验是前进的良药!
 

第10篇、大班科学《水为什么变脏了》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知道河流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2、知道正确的饮水安全常识。
  3、形成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养成保护水资源的日常行为。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水的用途”、“水污染”相关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用刀切不断,用网捞不起。(谜底——水)

  二、了解水的用途
  1、启发幼儿联系日常生活,讨论水的用途: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水啊?
  2、出示相关图片,总结归纳水的用途。

  三、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感受水污染的危害
  1、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幼儿讲述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教师总结

  四、知道饮水安全
  那脏水能不能喝的?喝了会怎么样?如果拿去养鱼、浇花行不行呢?
  那怎样饮水才是安全的呢?

  五、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
  1、河流的水被严重地污染了,那该怎么样来保护江河里的水资源呢?
  2、教师总结
  3、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来保护珍贵的水资源呢?
  4、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

第11篇、大班科学优质课奇妙的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不同水的变化,萌发幼儿初步的探究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导幼儿初步的尝试、感知和发现饱和溶液。
3.让幼儿乐意用自己的语言与同伴交流实验过程与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饱和溶液。
活动准备
两杯有颜色的水,两杯透明的水,白糖,小勺,筷子。(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看一看,想一想
谈话导入:“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
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把红色的水倒入透明的水中,看看会发生什么?
(老师边讲述过程,边着重提出:将有颜色的水慢慢的缓缓的倒入透明的水中)
这杯透明的水还跟刚才一样吗?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红色的水现在在杯子的上面还是下面?
2.试一试:
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3.说一说:
导语:你们透明的水有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
想知道老师的魔术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大屏幕。(放课件)
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的实验成功了吗?为什么?(因为和老师的水一样分为上下两层)
他是怎么做的?(请幼儿自由回答)
请小朋友观察老师这杯有颜色的水与你们有颜色的水有什么不同。(有没融化的糖,水很稠)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直到水吃饱了糖,再也吃不下去,变成了饱和溶液。水吃了那么多的糖,就会变得重起来。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吃饱了糖的饱和溶液才会沉在水底,而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4.做一做:
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有颜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和白糖,)制作奇妙的水。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5.分享
将自己做的奇妙的水拿到老师的桌上摆好,相互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是很清晰的分层,或是浅浅的一点点分层,或者没有分层)
6.延伸:
请小朋友想想还有什么东西也能在水中制作饱和溶液?回家自己动手尝试下。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本活动难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结果,使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12篇、大班科学好玩的传声筒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好玩的传声筒
活动目标: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4、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好玩的传声筒》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问号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传声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的传声筒,进行连接传声筒,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传声筒。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第13篇、大班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认识电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的活动,了解一些电池的基本知识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探索兴趣。
  3、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电动玩具:汽车、飞机、电子琴等。
  2、不同种类的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纽扣电池等)小电灯泡、铜线。
  3、有关电池正负极、不同种类电池的幻灯片、正确安装电池的视频。
  4、废旧电池回收桶。正负极的符号图片“+”“-”

  活动过程:
  一、玩没有电池的电动玩具,引导幼儿发现电动玩具没有电池不能动。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科学探索。
  2、师:探索活动室有好玩的电动玩具,现在小朋友可以玩你们喜欢的电动玩具了。
  3、幼儿自由的玩电动玩具。
  4、师:小朋友,你们的电动玩具他们动起来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电)怎样就有电了呢?(安装电池)

  二、幼儿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1、师:安装电池后就能动吗?请小朋友给电动玩具安装电池。
  2、幼儿自由的进行安装,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安装电池的情况。
  3、幼儿安装好电池后再次玩电动玩具。

  三、帮助安装错误的幼儿,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正负极并认识正负极的标志。
  1、教师针对安装错误的幼儿进行引导,师:刚才电动玩具不能动是因为没有电池 可是现在安装了电池为什么还是不能动呢?谁知道为什么? (电池没有安装对或电池没有电。)
  2、师,说的对,现在我们先来认识电池再来学习如何正确安装。(引导幼儿发现安装电池后电动玩具还不能动是因为电池的正负极安装不正确所致)
  3、播放幻灯片。师:杨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幼儿和老师一起在黑板前坐下来);电池有正负极。小朋友请看,有凸起的一端象带着一顶小帽子的就是电池的正极,在电池正极的边缘通常都会有一个符号,一般用“+”号来表示(出示“+”号图片)。没有凸起,平平的一端就是电池的负极在电池的边缘都会有一个符号,用“-”表示(出示“-”号图片)。引导幼儿了解电池上正负极的标志。
  4、我们知道了电池的正负极,现在,我们看看应该怎样安装电池?
  5、师:刚才谁的电动玩具动起来了?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请安装正确的幼儿描述自己的安装方法。
  6、师,你的玩具刚才动了吗?(没有!)哦,原来是这样。你也把你的安装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7、播放正确安装电池的视频,师:小朋友,老师把正确的安装方法方法拍了下来,请小朋友看一看和他说的一样吗。(幼儿观看安装视频,再一次学习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
  8、师:现在,请小朋友按照刚才视频上的正确安装方法正确安装电池让自己的电动玩具动起来!各组的小组长给有困难的同伴给与帮助。
  9、幼儿在正确安装电池的情况下再次玩电动玩具。教师对还不能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

  四、幼儿分析电动玩具不动的原因(电池没有电),并学习实验电池是否有电的方法。
  1、教师出示另外一个电动玩具(内装电池没有电)师:小朋友,我有一个好玩的电动玩具快来看看是什么啊?(想)出示电动玩具,师:他可以又唱又扭屁股滑稽得不得了,请小朋友热烈欢迎跳舞娃娃给我们表演!我的电动玩具有电池并且是正确安装为什么还是不能动呢?(电池没有电)
  2、师:小朋友你有什么办法能够知道电池没有电?
  3、师:今天,杨老师就来教你一招我用一个神秘武器来检验。(引导幼儿认识小电珠,它拖得长尾巴是用铜线做成的。)教师演示用小电灯泡和铜线实验电池是否有电(将小电珠底部的小凸起和电池正极的凸起亲密接触,将它的长尾巴和电池的负极亲密接触如果小电珠亮起来了就说明电池是有电的,反之则说明电池没有电。)
  4、师:瞧,小朋友这边还有很多电池我们就用刚才杨老师的方法来检验哪些电池有点哪些电池没有电。请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将有电的电池和没有点的电池分放在两个篮子里。
  5、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让电动玩具动起来,首先要安装电池,并且要正确安装,还要安装有电的电池。
  6、刚才有没有谁的电动玩具正确安装以后还是没有动的吗?你猜猜看会是什么原因呢?(电池没有电了。)好,那现在就请你试一试是不是电池没有电了?请个别幼儿实验,并给玩具换上有电的电池。

  五、观看幻灯片了解电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1、师:小朋友,有电的电池我们可以安装在玩具里那刚才我们检测出没有电的电池怎么办呢?
  2、出示电池污染的幻灯片。师:你知道吗?一节节的废旧电池如果乱扔就会污染我们的土地和水,把小小的电池说成是“污染小炸弹”一点也不过分。所以我们不能把废旧的电池随意乱丢。这样会污染我们的环境。
  3、出示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的幻灯片。师:我们应该把日常的废旧电池收集起来,给专门回收废旧电池的工厂,经过那里的叔叔阿姨专业的处理废旧电池就不会污染我们的环境了。

  六、看幻灯片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及用途。
  1、出示电池宝宝:“小朋友大家好!我是电池宝宝,电池家族里还有一些你们不常见的电池,现在就请你们和我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电池引导幼儿认识并想一想,说一说哪些地方需要这些电池。(手电筒、钟表、遥控板,计算器,剃须刀等)

  七、自然结束
  1、小朋友,现在我们带着我们的玩具出去在玩一会儿吧。

  活动反思:
  新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内容拓展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陶行知先生也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
  在科学活动《让玩具动起来——电池》的产生、实施过程中,我更是感受到了生活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生活是科学活动产生的起点。
  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他们喜欢去探究电池的各种秘密。
  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我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有趣的电池》。通过让幼儿认识电池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并渗透了电池的环保作用,让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生活让科学活动充满了趣味性。
  对于幼儿来说,“课程就是能引发他们积极投入其中并能引导他们获取指向全面和谐发展的有益的经验的一切活动。”因此,幼儿园课程不是死板的知识体系,而是包含了系统知识的现实生活或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一切活动。幼儿园课程的趣味性并不只意味着课程能让幼儿能有兴趣和积极地投入,还意味着课程对幼儿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持续的关注。什么样的课程内容具有趣味性?越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越具有趣味性。贴近幼儿生活意味着适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了幼儿周围的活生生的生活事件、生活场景及对幼儿和重要影响的人员的价值。对幼儿来说,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对周围生活情景的感知。
  《让玩具动起来》预设的幼儿学习目标有三方面:第一,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尝试操作,了解电池的外形和简单的功能;第二,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第三,让幼儿学习用语言来表达操作结果。
  活动开始前,我准备了电池和电动玩具,及一些有关的操作材料,幼儿进入活动室,看见桌上放着一大堆电池,探索的欲望随之而来。在我的要求:“看一看、试一试,看看这些有趣的电池;里面有些什么小秘密?”后,便各自玩起来了。我一边给幼儿讲述各种电池,使他们认识电池,了解其形状、大小、用途,感受电池的有趣之处;一边激发幼儿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给各种电动玩具和物品配上合适的电池。
  孩子们纷纷分散活动开了。他们各自拿了一件电动玩具,开始寻找合适的电池,进行尝试活动,个个积极地动手、动脑,有的单独干,有的与小伙伴合作安。他们的神态是那么投入。幼儿在玩,在操作,在投入;他们边尝试、边操作,边议论;活动室里摆弄玩具的声音和幼儿的议论声夹杂在一起……对于孩子们发现的问题,我引导幼儿再一次尝试、探索、思考,关于电池的探索活动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了下去。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生活化的学习手段不仅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更萌发了孩子积极主动探索实践的欲望,使孩子们在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发展思维。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

  三、生活让科学活动找到了支撑点。
  当孩子获得了一些知识经验之后,我们会鼓励他们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体验到知识运用的成功与快乐。孩子习得的知识与经验也只有回归到生活中去,才能获得真正运用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一个会运用知识,会生活的人,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归宿。
  为了把新知识新经验再应用到实现生活中去,我安排了一个“电池回收”的环节。我说:“刚才,我们给玩具安上了电池,可是那废旧的电池该怎么办呢?能不能随便扔掉呢?”有的说:“我们应该把废旧的电池扔到垃圾筒里。”有的说:“我们应该把它送到收废旧东西的地方。”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说:“废旧的电池里面有一种有害物质,时间长了对空气、土壤都有危害,所以废旧的电池不能和普通的垃圾一样扔到垃圾筒里,应该送到回收站去。”当然,仅仅一个简短的“电池回收”环节并不能代表孩子真正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知识、会运用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经验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科学经验从生活中来,再用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检验,再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认识过程。
  “生活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生活是科学的源泉,探索是快乐的学习,我们要让科学回归生活,把探索还给孩子,这是我在实践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第14篇、大班科学小青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青蛙的生长过程。
2、知道青蛙是益虫,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图片 青蛙头饰 录音机 磁带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谜语: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
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青蛙图片,问幼儿青蛙长什么样子,并叫幼儿学青蛙叫、学青蛙跳。
二、学习青蛙的生长过程
1、引题性提问:你们知道青蛙小时候跟它妈妈长得一样吗?它们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呢?
2、放幻灯片青蛙的生长过程,听完解说后跟老师复述。
3、出示青蛙的生长过程图片,让幼儿根据它的生长顺序给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或是给所有的图片排列顺序,做得好的幼儿将给一张贴图。
4、用头饰玩游戏:青蛙妈妈找宝宝。
三、教育幼儿要保护青蛙
1、告诉幼儿青蛙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2、简单讲解青蛙捕虫的知识。
3、观看青蛙捕虫的幻灯片。
4、讨论:说说自己怎样保护青蛙。
四、结束活动
1、做律动《我是小青蛙》。
2、老师戴头饰扮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们在乐曲伴奏下,蹦跳出教室做“小青蛙捉虫子”的游戏。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小青蛙》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从选材、设计、准备到教学,虽然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季节和兴趣需要出发,详细地考虑了各个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但在课后发现还有一些方面有待改进的。
如:科学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观察的玩具青蛙科学性不够,幼儿的探索、尝试机会不够,就此问题,本人认为这节课还可作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一、注重幼儿已有的基本经验。新《纲要》明确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但是我在教学前的幼儿探究做得还不够,幼儿只是对小蝌蚪感兴趣,但课前教师没有细致地引导幼儿观察过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故幼儿缺乏已有的基本经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都说不出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这时教师只有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去观察,讲述和用身体的动作来体验、表现,故科学活动的目标体现还不够。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前,让幼儿观察过青蛙的生长过程了,那么就可避免此问题的出现了。
二、提供的科学活动材料要真实。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观察的材料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师给幼儿提供的观察物与真实物有所不同的话,那么会给幼儿的观察造成一定的错误,影响科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本次科学活动中,教师虽然为幼儿提供的玩具青蛙与真实的相差不远,但毕竟还是有所出入的。因此,这里教师可将观察物玩具青蛙换成图片或多媒体,就可避免这一问题了,达到教学的目标。
三、采用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
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与考虑。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出发,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第二、三环节中,我是出示玩具青蛙和图片,让幼儿枯燥地观察了解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幼儿讲述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这里可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就可大大地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形象性。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说明,在我们预设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幼儿的基本经验、需要、能力、兴趣等等,只有把握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使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

第15篇、大班科学植物的身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知道一般的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1.集体活动前让幼儿出去观察多种植物,并对植物的“身体”有初步的感知。
2.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3.部分植物、盛菜的篮子。
4.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分解图、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师:你们讲得很精彩!自然界的植物可真是千奇百怪。
师:(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逐一呈现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将科学活动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扩展了幼儿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历,促进了幼儿课前的观察和思考。由人的身体自然导入植物的“身体”,激发了幼儿思考的兴趣。多媒体的恰当使用,让幼儿对植物的“身体”一目了然。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师:这里有几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请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分别是什么植物身体上的哪一部分?
(提供实物:大蒜头、树叶、黄瓜、苹果、萝卜、花生、茄子、青椒等。)师:花生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种子)有些植物的果实就是种子。
师:苹果是植物的什么呢?(果实)我们把它切开后会发现什么?
(与幼儿一起切苹果)苹果里的籽就是种子。还有哪些植物果实里也有种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哪些果实里有种子(老师将黄瓜、茄子、青椒等果实切开)。
师:种子有什么用呢?这里有一颗黄豆种子,我们把它放在泥土里,看它有什么变化(课件演示黄豆发芽、生长的过程)。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 拼植物师:种子的本领真大。其实植物身体上的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这里是几种植物身体组成部分的图片,它们能拼成一株什么样的植物呢?
(2)幼儿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植物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拼的是什么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师:一般的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也有一些植物不是这样的。如:竹子(放课件)有根、茎、叶、花,没有果实、种子。在自然界中,像竹子这样的植物还有很多。[动脑想,动手拼,动口说,调动了幼儿多个感官的参与。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对有关植物“身体”的知识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操作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教师应用课件介绍特殊例子,给幼儿传达了科学、准确的知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伯伯、阿姨拣菜。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在幼儿基本掌握了植物“身体”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幼儿现场演练,提高了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了爱劳动意识,也让幼儿认识到植物与人的密切关系,感受到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四、拓展延伸师;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就把菜拣好了,知道了植物的哪些部分可以吃。其实,植物不仅给我们人类提供了美食和营养,还可以做成不同的物品呢!(出示蒲扇、根雕。)你们知道这两样物品分别是用植物的哪部分做的吗?
师: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由植物做成的。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可以用活动区中的这些材料做出什么样又好看又好玩的东西呢? (活动区提供植物的叶子、种子等,让幼儿进行操作。)
活动反思: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一下植物的图片,学生对于这些各各种样的植物非常的感兴趣,从而学生的探究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然后介绍各种各样的植物的种类大约多少。这样学生对于各种神奇的生物植物就会有一种探究的欲望。然后我提问:那么这些植物有身体有哪些部分呢?这个时候学生进行猜想。当然学生的猜想有很多的。学生的猜想中当然有看书之后说的,但是我不会阻止学生的。然后问学生你猜想植物有这些部分组成,是否想观察一下植物呢?学生当时是很兴奋的。
我当时提问:你从那几个地方进行观察呢?观察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思考讨论。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个环节给我遗漏了。于是我只是让学生进行举手回答,然后各个小组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察,研究。
学生在楼下的花园草地上进行探究,各个小组分别进行。我看到有小组研究叶,有的研究植物的整个身体,但是我发现有个别的小组没有有效的进行合作。我想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培训需要加强,积极的加强小组长的领导,使整个小组的成员围绕在小组长的周围,以便继续有主导,有组织的,有目的的探究。我想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活动的有效性。我还发现小组在合作基本上都按照要求进行记录。这个很好。
在学生汇报的环节,学生都能够有效的进行汇报。但是需要将自己的记录进行整理这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耽误了时间,但是我认为这是值得的。
在补充环节的环节的过程中,我补充补充一下植物没有那六部分。这样学生知识结构就较为完善了。

第16篇、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反思

让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齿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
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
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第17篇、大班常识教案:认识茶叶

大班常识领域教案:认识茶叶

一、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甜饮料、干茶叶。  
2、录相带、磁带各一。  
   
三、活动过程:  
1、品尝饮料  
请幼儿谈谈各种饮料的颜色、味道,以及是用什么做成的。  
2、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3、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4、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5、录像  
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6、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7、律动: 采茶舞  
   
四 、活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第18篇、大班科学找空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空气,使幼儿知道空气无处不在,知道空气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初步渗透环保意识。
  4、对空气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重点难点
  用多种方法收集空气,感知空气的存在。
活动准备
  瓶子、一盆水、塑料袋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说他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2空气无色无味,人类和动物植物生存都离不开它,你知道什么地方有空气吗?
二收集空气
  1给幼儿提供工具,让他们收集空气,教师适时引导,如有困难教师可操作,然后幼儿再收集。
  2说一说,你在哪收集的空气(成果展览)
三探索体验,感知空气的存在
  1提问:怎么才能证明袋子或瓶子里有空气呢?
  2大胆探索仔细观察
  (1)袋子漏一小孔,用力挤压。空气流动形成风。
  (2)把瓶子放入水中冒出气泡来。
四拓展延伸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人人都离不开他。你觉得什么地方的空气不干净,有气味。
  2为了每个人都有新鲜的空气呼吸,我们该怎么做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选取了空气进行探索。活动中给幼儿投设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乐于参与。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做中学,在玩中体验,也解开了身边的秘密。活动中每个人都互动起来,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幼儿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本节课的不足是对幼儿不够放手,时间的安排不够充足这是在活动前没有考虑周全的地方今后应该避免。

第19篇、大班科学会跳舞的铅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所表现的马戏团表演的热闹情景。
  2、认识新印象派大师修拉的作品,感受独特的“点彩” 绘画方法。
  3、体会大师作画的态度,并尝试用“点彩”的形式绘画作品。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学习欣赏名画,并体会作画的态度。
  难点:尝试用“点彩” 的形式绘画作品。
活动准备
  名画《马戏团》 、各种幼儿点彩画的幻灯片、、相机、画有许多点的范画纸
  棉签、颜料、8开画纸、调色板、水彩铅笔分好组并放在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一张画纸。出示画有许多点的范画纸让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并告诉他们这些点点会跳舞。
二、基本部分
  1、名画欣赏《马戏团》
  (1)告诉幼儿老师带来了一幅很好看的画,是一位法国的大画师画的,他的名字叫修拉。出示范画的同时告诉幼儿这是一幅点彩画作品。
  我们来看看,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2)介绍大画师修拉及作品《马戏团》,并让幼儿理解修拉画画时的态度。一种坚持的态度。
  2、欣赏幼儿点彩画作品
  以 幻灯片形式一一展示幼儿点彩画作品,并介绍每幅作品的画法及比较有什么不一样的。
  3、介绍“点彩”的绘画方式
  和幼儿一起回忆刚才看到的作品,每种点的画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如何事圆点,画竖点,怎样用两种或以上的 颜料画,老师示范并讲解。
  4、用“点彩” 的方式画一幅画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点点跳舞,跳一个和老师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样的舞。
  幼儿尝试画点彩画,老师巡视并指导 。
  5、老师用相机拍下作品,用投影的形式放给幼儿欣赏并讲评。
三、结束部分
  要求幼儿和老师一起收拾材料,并洗手。
四、活动延伸
  放几幅修拉的点彩画作品在美术活动区角,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平时都有机会进行尝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是在送教下乡的情况下开设的。对当地的幼儿不熟悉,不了解他们开展美术活动的情况。在名画欣赏时,孩子们只看到画上的马,其他的都没有发现,我请了好几个小朋友,他们都只说看到了马,而且不能用语言描述马的形态。当时我就在投影上用手指着每一个地方让孩子们去发现是什么,并带领他们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这一点受到当地老师好评。小朋友在尝试作画时的态度非常认真,也都坚持到了最后,在对坚持的理解上达到了我所设想的效果。小朋友的作品中,只有几个和我当时的示范画相同,绝大部分幼儿发展了他们的创新思维,画出了和别人不一样的画, 跳一个和老师的,小朋友的都不一样的舞。在难点的把握上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只是我个人觉得和孩子的互动不是很好,虽然在引导上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但孩子们和我门交流时,语言的发展不是很好。这个活动在我自己班上上的时候,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很好,看到了许多老师们都没有发现的情景。在我们幼儿园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以后还有这种借班上课的机会,我会提前和当地的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熟悉他们,便于我更好的进行教学。

第20篇、大班科学公开课有趣的水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设计意图:
  在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一次玩水过程中,一位孩子问道:“老师怎么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我联想到死海上物体漂浮的现象,便设计了此次的活动。孩子们对实验活动渐渐很感兴趣,在活动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过实验活动能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秘密,感受获得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又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观看课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的方法,知道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让有些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
  2、了解自然界中死海能使人漂浮的成因。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水》
活动准备:
  大脸盆两个糖、盐、味精若干一次性杯子每人一个水鸡蛋一人一个小脸盆毛巾课件《淹不死人的死海》
  经验准备:幼儿收集各种物品,并实验在水中的沉浮。
推荐课件:《有趣的水》PPT课件
下载地址:http://www.banzhuren.cn/ppt/443.html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每组“沉与浮”的实验结果
  课前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各种物体并分组进行实验物体的沉与浮,课上由一位幼儿来介绍。
  将物体按沉与浮分类
  师:“有些东西放在水中是沉的,有些东西放在水肿是浮起来的”
二、变魔术“鸡蛋浮起来”
  1、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
  师“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
  幼儿将鸡蛋防如装有水的一次性被子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
  生“鸡蛋在水里是会沉下去的”
  2、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教师出示一份水,防如鸡蛋,鸡蛋浮起来了。
  师“猜猜为什么鸡蛋放入这个水中会浮起来呢”
  生“放了盐”
  出示盐、味精、糖
  “老师在水里加了一样东西,你们猜猜是什么?”
  师“你认为我的水里放了什么?”
  (1)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在水中添加东西进行实验
  实验后讲述“你在水里加了什么,你的鸡蛋怎么样了?”
  实验得出结论:在水中放入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放入糖和味精不行。
  (2)换水后共同在水中放入盐,进行搅拌,再放入鸡蛋,观察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实验后得出结论,放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使鸡蛋浮起来。
三、死海的秘密
  师“放了盐的水能让鸡蛋浮起来,那人可不可以浮起来呢?”
  观看课件,了解死海能使物体漂浮的成因。
  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活动前,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在水中加如盐后放入硬币、纽扣等,但都未有预期效果,放入蛋实验的结果最明显,也便于幼儿实验后得出结论。
  2、在实验中提供生蛋熟蛋都可,实验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不能使用咸蛋,因其在淡水中也会漂浮。
  3、在活动第二环节中教师要提供一个篮子,并放入毛巾,以便幼儿放入淡水中的鸡蛋拿出放入篮子,再在水中添加自己认为的东西,以免鸡蛋滚落地上后发生碎裂等情况。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再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探索尝试活动,总结水的性质。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尝一尝、看一看、抓一抓,去观察、发现、思考。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情趣很高,没有心不在焉的孩子。让不同的孩子在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的进步,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
  (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
  (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以“幼儿主体,教师主导”为理念,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现有知识,给幼儿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这样孩子们就会有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相关文章

《大班安全教案及反思100篇》:第1篇、大班安全运动安全教案反思一、活动目标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2、积细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过自我保护的意识。二、活动准备安全Flash、图片、记录表格三、

《大班教案20篇美术》:大班教案20篇美术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白开水,益处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最佳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