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教案40篇

日期:2021-10-2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教案40篇

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读数型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种物品抽象成数的过程,渗透集合思想,感知加法的含义。
  2.学会用计数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初步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幼儿视图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丰收的图片磁性教具;玉米、西红柿卡各10张、1—5的点数卡两套、1—10的数字卡、点数卡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儿歌《秋天到》引入并以故事的方式向幼儿讲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忙着把地里的庄稼收回来,几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没闲着呀,快看他们也在忙着呢,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小朋友们看图上有两只可爱的小白兔,一只是灰色的一只是白色的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原来他们是在院子里摘苹果呢)分别数一数两只小兔手中苹果的数量,并用数字表示出来用计数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加法运算

  二、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框,玉米卡
  1.请两个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长方卡里放玉米,并说出自己放了几个,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长方卡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算出一共是几个?并找出总数的数字卡
  2.依照方法,将实物换成西红柿,继续练习
  3.将实物卡换成点数卡,继续练习

  三、幼儿探索操作
  1.请幼儿看图,说说图意,猜猜小朋友在做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左右两边的方框分别有几颗草莓,把数字写在下变相对应的方框内,在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几颗草莓,把答案写在最下边的方框内
  以下逐一进行教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活动
  教师收书及整理工作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比轻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第3篇、大班数学活动买礼物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新年的脚步悄悄地走向我们,一天我会听到龙龙在说:“爸爸妈妈昨天带我去亲戚家做客了,做客前爸爸妈妈会去超市买很多礼物。”其他孩子听到了也纷纷表示也去亲戚家做客了,也买了很多礼物。在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购买礼物非常感兴趣,并且有的幼儿还可以说出具体的购物过程,再加上大二班的小朋友开了家“河马超市”,我们的孩子非常渴望到超市里亲自体验购物的感受。于是,我就创设了为熊猫奶奶购买礼物的情景,从中既能让幼儿体验到购物的乐趣,又能让幼儿了解合理安排钱币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通过购买礼物这一活动,初步尝试合理安排钱币的方法。
  2、体验购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熊猫奶奶邀请我们去做客。
  2、银行取钱,交代要求:领的钱要拼成四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四种图形的颜色要不一样、两半图形上的数字要合成10
  3、购买礼物
  4、交流分享:你买了什么礼物,为什么买这份礼物?一共用了多少钱?
  5、师总结: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安排钱币,有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要超支。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

第4篇、大班数学活动蔬菜题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快速找出同种蔬菜的不同特征,尝试运用该特征自编加减法式题。
  2、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10以内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萝卜10根(白萝卜1根、胡萝卜9根),茄子10根(2根粗茄子,8根细茄子),黄瓜10根(表皮光滑的短黄瓜3根,表皮有刺的长黄瓜7根),番茄10个(大番茄4个,圣女果6个),辣椒10个(黄、绿灯笼辣椒各5个);5个分类筐,记录纸,记号笔,计时器,青菜奖励。

  活动过程:
  1、蔬菜分类
  导语:我这有一些蔬菜,请你们把它送回家。(分类框放在地上,蔬菜放两边的矮桌子上)
  2、观察不同特征,用不同的数字表示。
  提问:你们把那么多的蔬菜分成了几家?哪几家?(开始认读竖形表上的字,翻出数字)
  萝卜有几个?茄子有几个?
  小结:原来按照蔬菜种类的不同分成了萝卜、茄子、黄瓜、番茄和辣椒5种,每种蔬菜的总数都是10个。
  提问:再来看看每种蔬菜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任意挑选一种蔬菜进行表述)   
  小结:原来的大小/颜色/粗细/长短/表皮不一样。
  小结:同样数量的蔬菜能根据颜色、大小、粗细、长短这些不同的特征来分家,用不同的数字表示。
  同样是10的蔬菜能分成两个不同的数字,10可以分成?和?,一起来说说看。 
 
  二、编题
  1、示范编题
  导语:今天我们就用每一组的3个数字来做编题游戏。先用萝卜家族的三个数字1,9,10来编道题,谁来试试看?
  提问:他编的你们看得懂吗?什么意思?
  小结:原来3个数字可以编出4道不同的算式题。
  2、结伴分组编算式题
  导语:接下来我们来比赛。赢的那个队会获得一棵青菜奖励。我们先来进行第一个比赛——分组选菜。
  导语:我们来玩第二个游戏——编题。等会我说开始的时候,请你们用认领的这种蔬菜里的三个数字来编题,看哪一组编题编的又快又准又全,一个都不能少。限时2分钟。
  小结:原来3个不同的数字可以编出4道算式题,2道加法,2道减法。三个数字中有两个一样的数字,就只能编出2道算式题,1道加法,1道减法。比赛结束了,我们来看看比赛结果。看看在编题游戏中谁获胜了?获胜的那一队有几棵青菜?
  哦,落后的几队也别气馁,相信在以后类似的比赛中会再接再励,继续加油的。

  活动反思:
  让幼儿的学习回归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想努力做到的。我认为在一定的情境下,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学习一定的知识技能,能使幼儿的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更能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要关注幼儿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幼儿真正的自主活动,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游戏性的体验,提高对数学的敏感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数学的作用,将数学融入情境化、生活化,让幼儿学习得十分轻松,也越来越爱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5篇、大班数学活动排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照片,寻找规律。尝试发现身体动作能够表现同一种模式规律(ABABAB)。
  2、在排排队的游戏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男孩女孩所站位置表现出来的同一模式的不同方位排列,理解物体排列的空间关系。
  3、积极参加操作活动,感受同一模式不同方位排列的规律美。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发现身体动作能够表现同一种模式。
  难点:自选材料进行同一模式不同方位的操作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玩具、工具等。
  2、相关的模式排序照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尝试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同一模式。
  1、出示幼儿排序的照片,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ABABAB)。
  2、小结:我们平时用很多种材料表现过这样的排律规律,它的规律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

  二、看动作,找规律。
  1、今天我们不用材料,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规律。大家试一试,有哪些身体动作可以表现这个规律。
  2、幼儿尝试发现用身体动作表现规律,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3、请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站成圆圈,集体验证,相互学习。
  4、小结:我们身体的不同部位,不同动作都能表示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原来,排列可以有这么多形式。

  三、利用队列队形进行不同方位的同一模式表征。
  1、请你们用男孩女孩,男孩女孩来进行六路纵队的规律排队。要求:第一队和第二队男孩女孩不能重复。
  2、用手中的海绵纸色块,代表男孩女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同一模式不同方位的模式表征。
  3、小结:看来小朋友们不但发现了每一横排和每一竖排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而且还发现了斜着看也是这样的规律。

  四、寻找材料,实际操作,尝试运用已获得经验进行不同方位的同一模式排列表征。
  1、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排序,讲解规则。
  2、教师观察幼儿是否有目的的选择材料进行表征。
  3、组织幼儿分享交流验证。
  4、小结:孩子们,我们所学到的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竟然可以排出这么有趣的图案。

  五、延伸活动:寻找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模式;尝试用其他规律进行不同方位的排列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6篇、大班数学活动中秋购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认识5元以内的人民币,并学习钱币的简单换算。
  2、培养钱币换算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一起运用事先收集好的饮料瓶子布置好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样物品前放好价格标签(1-5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并叙述买东西的经历。
  1)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去超市买过东西?
  2)教师:超市里的东西很多,不同种类的东西价格也不同。你都买过什么东西?知道是多少钱吗?你是从哪里知道它的价格?
  2、亲身体验,情景游戏“超市购物”。
  今天梁老师在路上碰到了熊猫老板,他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说的他的商场今天刚开张,商店粒所有的东西都打折,你们想去大采购吗?哦!熊猫老板他还麻烦我一件事,就是他要招两名服务员,谁想去?(然后教师对想去当服务员的小朋友进行了简单的面试,如认识钱、各种物品的价钱、买几种物品要收多少钱等,每次游戏后可轮流做服务员)
  1)幼儿进行游戏,自由购物,每人一元的硬币共8元,第一次购物只能买一样东西,买好后到柜台结账才能离开。
  2)第二次购物,幼儿随意买两样东西自己计算要付多少钱?
  3)第三次购物,熊猫老板为了答谢大家,他给每人一张5元的购物卷,小朋友用这5元钱去购物,必须卖完,不能找零钱。
  4)完成购物后,请幼儿相互交流购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引导。
  5)最后根据幼儿游戏情况大家游戏的难度,引导幼儿多买几件物品,提高幼儿的兴趣。
  3、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活动反思:
  今天的数学活动孩子的兴趣都很高都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但在第一组的活动中,孩子比较躁动,课后我作了分析,原因有两个,一是第一组上课时我的准备不够充分,各个环节的过度没有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个原因课前没有让孩子完全安静下来再开始活动。
  在第二组的活动中我对整个活动进行了一个小小的调整,中间也加入了一些情景,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如面试当服务员,在面试的服务员的过程中无意地加入了如何购物、买什么东西需要多少钱的知识。而且整个活动我都是在进行购物游戏,难度一次比一次高,这样能较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的整个过程孩子都在购物时间中完成,不会的孩子都是在购物的过程中进行引导,而不是停下来要求全部的孩子都要学习。这样避免了会的孩子重复学习,在购物的过程中对个别孩子进行指导更有针对性,特别是能力较弱孩子的指导更加到位。从结果看,第一、二次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第三次游戏,只有两个孩子没有完成任务,一个孩子5元买了一支一元的水,两外一个用5元买了2元的月饼,最后在服务员和老师的帮助下也操作成功。

第7篇、大班数学活动分礼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二等分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爱妈妈和长辈的情感。
  2、初步尝试把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原来的那一份,原来的那一份大于部分。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背景图、几何图形纸4张、剪刀浆糊、巧克力糕、糖、巧克力、笔、抹布。

  活动过程:
  1、老师讲述   
  小朋友很喜欢自己的妈妈,妈妈也有自己的妈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爸爸也有自己的妈妈,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养大。 熊妈妈有两张圆形纸,两张圆形纸一样大。她拿一张给两只小熊,要小熊把圆形纸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一份给奶奶,一分给外婆。 小朋友猜一猜,两只小熊用什么办法分这张纸?
  2、幼儿讲述  
  讲解:小熊把纸对折后打开,中间有一根折线,沿着折线剪成两分,再放在一起比一比,两份是不是一样大?再拿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一份比,分出来的一份比原来的小。 熊妈妈还有四张漂亮的纸片,熊妈妈请小熊把每张纸片都分成一样大小的两分,一份送给奶奶,一份送给外婆。请幼儿示范剪好后粘贴在背景图上。小朋友想不想帮小熊一个忙。
  3、幼儿操作  
  老师指导,动作快的幼儿在形上加根线再等分。熊妈妈又拿出小螃蟹的画,小螃蟹画了什么形?
  4、幼儿说一说   
  熊妈妈请小熊用看一看加一根线的办法,把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四粒糖,四粒糖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八粒巧克力,八粒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熊妈妈有一块巧克力,一块巧克力怎么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
  5、幼儿讲述   
  老师按照其中的一种方法切糕。熊妈妈把两块巧克力糕给小熊吃,两只小熊一起说,问小熊说什么?送给奶奶外婆吃。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8篇、大班数学活动黑白棋大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四、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五、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9篇、大班数学活动钓鱼比赛(分析图形特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分析图形的三项特征。
  2、发展幼儿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3、感受在游戏中学数学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学具:钓鱼杆、(红、黄、绿、大、小、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特征的鱼若干  海绵垫围成的大池塘、塑料圈小池塘
  教具:冰柜样式的表格若干、大小颜色形状标记若干、奖品

  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鱼的三种特征。
  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钓鱼吧!
  哟,这里有一个大池塘。哇,里面有许多鱼,有些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自由说说颜色、形状、大小)
  2、整体感知鱼的三种特征,并尝试用语言完整表达。
  我们来个钓鱼比赛吧!比一比,谁钓得又多又快!(幼儿钓鱼,钓完后坐下休息)
  来,让我们数一数,你钓到了几条鱼?(幼儿自由交流,提问个别幼儿,评出钓鱼冠军,发奖)
  小朋友,你钓到的鱼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和别人比一比,是大的还是小的?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自由交流、个别介绍,引导幼儿将三种特征完整表达)
  3、将鱼按三种整体特征分类
  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多鱼来不及吃完,如果坏了怎么办呢?(放进冰柜里)
  老师的这个冰柜有些特别。不能随便乱放,得按上面的标记放。看一看,上面有些什么标记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大小,颜色、形状标记)
  那这三个标记放在一块儿,表示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将三个标记组成的三种特征表达完整。)
  谁钓到了大的红颜色的正方形的鱼,赶快送来冰柜!(幼儿分析鱼的三项特征,送到冰柜表格,教师引导幼儿检验)
  (同样的方法:请幼儿个别或集体完整说说三种特征,根据三种特征送相应的鱼到冰柜、检验操作结果)
  4、按三种整体特征钓鱼
  小朋友,真聪明。再来一次钓鱼比赛。这次得按老师的要求钓,每人钓一条,钓来后赶快送到冰柜。比一比,谁钓得又对又快!
  看一看,这次要钓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幼儿看冰柜上的标记,说一说,个别或集体)
  明白就开始!(幼儿到小池塘钓鱼,钓到后送到冰柜)
  我们看看,全钓对了吗?(检验)
  (同样方法,操作三次)
  5、幼儿出题,分男女比赛钓鱼。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厉害!现在请小朋友来出题,分男孩,女孩两队,比一比哪队厉害,钓得又对又多又快! 
  (A请一位幼儿从大小、颜色、形状标记中各选出一个特征组成钓鱼要求)
  (B男女对比赛,将鱼贴到冰柜表格内,表格分为男女两块)
  (C检验结果,评出胜方发奖)
  6、小结
  小朋友钓鱼的本领真棒!钓得开心吗?我们下次再来钓,好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第10篇、大班数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萌发探索几何形体的兴趣。
  2.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3.认识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球体、圆柱体。
  难点:区别球体、圆柱体。

  活动准备:
  圆纸片和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篮球)若干;球体、圆柱体的积木每组一筐;木棒每人一根;圆柱体薯片盒、露露盒、电池等各一。

  活动过程:
  ㈠ 导入
  出示圆纸片和球体物体,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东西,咱们一起来玩吧”。(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动手操作。)

  ㈡ 展开
  1.认识球体。
  ⑴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受球体的特点。
  操作一:引导幼儿分别转动圆纸片和乒乓球(或者其它球体),通过观察感知两者的不同。
  操作二:引导幼儿摸一摸乒乓球的表面,感受球面的特点。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球体的特征。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它摸起来怎么样?”
  小结: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无论怎么转动看上去都是圆形的,表面摸起来到处都是鼓鼓的、圆溜溜的、光滑的,像这样的物体就是球体。
  ⑶联系实际,请幼儿说说日常生活中玩过的、吃过的、看见过的哪些东西像球体。
  2.认识圆柱体。
  ⑴出示圆柱体学具,幼儿操作比较。
  师:“这是什么形状呢?请小朋友来玩一玩、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和小朋友说一说!”
  ⑵在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圆柱体的特点。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他摸起来怎么样?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吗?上下两个圆一样大吗?”
  小结: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的,而且上下两个圆一样大、是平面的,四周都是圆圆的,很光滑,像柱子一样的物体,我们叫他“圆柱体”。
  ⑶经验拓展。
  ①请幼儿在筐子里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圆柱体,引导幼儿了解这些物体尽管大小、高度不同,但都是圆柱体。
  ②启发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形状像圆柱体。
  3.游戏活动:“赶小猪”
  玩法:球体、圆柱体的物体制作成“小猪”状,幼儿手持一根木棍,自由驱赶“小猪”,体会求能向各个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滚动的道理.

  ㈢ 结束
  1. 教师评价活动。
  2. 延伸:区域内投放各种球体、圆柱体供幼儿自由探索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巩固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找找、做做、说说这一环节中,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培养幼儿动脑、动口、观察、比较等能力。从幼儿的操作结果来看,幼儿对于球体的认识是比较到位的,只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小错。

第11篇、大班数学活动区分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学习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十张(每张图片上不规则地画有1―10个圆点),1―10的数字贴绒教具一套,水笔一支。
  2、幼儿每人一个小筐,筐内分别装有雪花片5―10片不等。
  3、铅笔每人一支,记录卡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两个两个圈起来。
  ――教师展示十张圆点图片,集体点数每张图片上的圆点数,贴上相应的数卡。
  ――请十名幼儿上来给圆点画圈,要求两个两个圈在一起。
  ――引导幼儿观察圈画过的图片。是不是每张图片上的圆点都是被圈起来了?哪几张图片是圈完的?是哪几个数字?没有圈完的是哪几张图片?是哪几个数字?
  告诉幼儿1、3、5、7、9叫单数,2、4、6、8、10叫双数。
  2、判断单、双数
  ――幼儿数自己筐里的雪花片,先点数总数,再两个两个数。
  ――请部分幼儿说出雪花片的总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幼儿将雪花片两个两个排列,再次验证自己对单、双数的判断。
  3、身体上的单、双数。
  ――请幼儿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哪些东西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幼儿观察自己身体上的某些器官的数量,判断是单数还是双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一只手的五个手指是单数,两只手的十个手指就是双数,等等)。
  ――请幼儿将观察的结果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其他幼儿说明。 
  我把十张圆点图片过了塑,是为了怕幼儿在画圈的时候画错了,便与改正,事实上在活动中的确有幼儿画错了.
  活动结尾在原教案里是没有记录这一环节的,我自己添加上去的,活动后我觉得效果不错,巩固了幼儿的单、双数的概念。

  活动反思:
  通过先游戏后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幼儿学习起来很轻松很开心,延伸活动也是利用幼儿喜欢的玩具作为操作材料,使幼儿感觉一直在游戏,幼儿动手操作时,积极性特别高。真正摆脱了"填鸭式"教育,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设计适合6岁的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游戏做巩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速度特别快,没有出现混乱的现象,本节活动的效果也特别好。

第12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的立方体教案反思

   活动分析
  几何体的教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幼儿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㈠  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㈡  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㈢、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㈣、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㈤、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后,调查家中有多少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完成调查表。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第13篇、大班数学活动学会认时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半点。
  2、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幼儿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时钟模型每人一个,1―12的数字头饰一套。
  2、大时钟两个。

  活动过程:
  1、拨钟听时间,复习整点及对表盘结构的认识。
  2、学习看半点。
  (1)动画城每天什么时间播出?引出半点。
  (2)出示两个大时钟,一个是整点,一个是半点,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二者指针的不同,认识半点。
  (3)拨针演示,引导幼儿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规律,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3、幼儿操作。
  (1)幼儿验证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
  (2)教师说出一日活动的安排时间,让幼儿练习拨整点,和半点。
  4、游戏巩固《分针带着时针转》。
  12名幼儿戴1―12的数字头饰,按顺序拉成圆圈,表示一个大表盘,再请2名幼儿扮分针,1名幼儿扮时针,在圆内边念儿歌边转圈。儿歌结束两针要指向教师事先要求的时间,扮数字的幼儿当裁判看是否正确。儿歌:小钟表啊,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睁大眼睛仔细看,现在究竟是几点?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时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回家和家长共同制作小钟表。

  活动反思:
  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
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第14篇、大班数学活动《奇妙的数字“0”》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懂得“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并初步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故事探索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卡若干、直尺、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读儿歌《小猴荡秋千》引入
  2.“小猴子荡悠悠,荡秋千玩累了,肚子也饿了,心里想:妈妈为我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习“0”的含义
  ㈠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表示。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提问:
  ⑴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⑶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里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⑷出示数卡“0”,引导幼儿说“0”像什么,感知“0”的形状。
  ⑸儿歌形象识记“0”:“数字零,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⑹师小结: 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2.播放课件,进一步认识数字“0”,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⑴树枝上的桃子分别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⑵2个气球都飞走了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二)0的减法。
  1.出图,师出示猴子吃桃,问:“盘子里有几颗桃子,吃了几颗,还剩几颗?”让幼儿列一个算式出来。
  2.出图,荷叶上有3只青蛙,跳下水3只,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
  3.树上有2只鸟,2只一起飞走了,树上还有几只鸟?
  4.小朋友想一想:7-7=?
  5.小结: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三)了解“0”还可以表示“起点”、“界限”。
  1.寻找直尺中的“0”,并知道“0”在这里起的是什么作用?(是“起点“的作用。)
  2.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感知“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观察温度计,了解“0”表示“界限”的含义。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幼儿了解“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0”?
  2.幼儿自由讲。
  3.播放课件,拓宽知识面。

  (五)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字宝宝“0”,知道它可以表示“没有了”、“起点”、“界限”等意义。其实,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小朋友只要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关于0的奥秘。

  三、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收拾好学具,随着音乐排队到室外游戏。

  活动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于“0”都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还比较零散、不完整。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了解“0”的概念及在生活中的不同意义,本周安排了数学活动“0”,带领孩子一起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分成三大块,分别是:认识“0”、0的减法和0在生活中的意义.在认识“0”的环节中,我通过“荡秋千”的互动游戏,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都被鳄鱼吃掉时,整个教室哄堂大笑,不停喊道:哈哈,没有东西了,是“0”。就这样,活动自然的引入主题。接下来,借助教学挂图及其启发性问题的创设,帮助孩子们初步了解 “没有”可以用数字“0”表示的意义,孩子们都能较好的借助生活经验来表达出他们对“0”的认识:盘子里原来有2个桃子,猴子把它吃完了,盘子里就没有了桃子,就是用“0”来表示……为了帮助孩子们了解“0”也可以表示“起点”、“界限”的含义,我借助玩“数字宝宝排队”游戏引导孩子们按顺数、倒数排队,使得孩子们在切身体验进一步感受“0”的不同含义。最后在探索环节中,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找出与“0”有关系的物品,使得更好地感知、理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反思活动,我发现:丰富的材料有利于孩子在直观形象材料中探索操作,去参与活动;游戏性的环节起到较好地教学效果,孩子们能自主的探究游戏玩法,从中学到知识;在探索环节中,可借助课前课件的制作进行“闯关”游戏互动环节,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提升作用。

第15篇、大班数学活动各种各样的尺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他们的笔盒里有铅笔、橡皮、尺等文具,其中铅笔、橡皮是孩子们经常使用的文具,尺却使用的较少。尺有什么用?怎样使尺子?小学生为什么要用尺?是幼儿感兴趣而又疑惑的问题。设计此活动目的在于扩展幼儿对尺的认识,激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寻求,解决疑问,从而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满足幼儿渴求学习的愿望。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现其区别,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尺,并了解尺的名称,特点及用途。(如:不同材料、不同长度的直尺、三角尺、皮尺、卷尺等。)
  2、幼儿每人直尺一把。(含三种长度:10厘米、20厘米、30厘米。)
  3、操场上画一条宽为120厘米的“小河”。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分组讨论交流。
  请幼儿将自己收集到的尺在小组介绍。要求说出是谁帮助收集的,在什么地方收集的,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 集中交流。
  请小组推荐,介绍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2、找找尺的不同点。
  (1)分组讨论。
  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2)集中讨论。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3)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3、找出尺的共同点。
  (1)提问引发思考: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引导幼儿归纳提升: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4、测量活动。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②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③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测量操场上“小河”的宽度(120厘米宽)。
  ①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老师将幼儿测量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可让幼儿反复测量,确认后再记录。)
  ②集中观察记录表,看看小河有多宽,让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③集中讨论:为什么小河的宽度会出现三种不同的数字?
  ④引导幼儿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⑤分别请量出三种不同结果的幼儿说出自己的尺上刻度最大的数字(表示尺的长度),教师帮助测算出小河的宽度(120厘米)。

  活动延伸
  1、在活动中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2、举办“各种各样的尺”博览会。

  活动反思
  把幼儿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辅导者、参与者。使幼儿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我给学生准备了软硬、长短、形状,制作材料等不同的尺子,幼儿还从家里带来了五花八门的材料。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操作时“有点乱”但幼儿的动手力高,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尺子的作用。

第16篇、大班数学活动楼房与号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进入大班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加强,随着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幼儿会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与同伴教师的互动。由于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他们喜欢用数字相互留下电话号码,喜欢用很多常见的字来相互留下地址,加强相互间的交往。这时,对数字概念的理解都还都处于零碎状态的幼儿,那些知识碎片就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和疑问,比如“我家是102,你家也是102,那我们俩不是住在同一个家里了么?”。
  为了解决幼儿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我们以门牌号码为切入口,将幼儿的知识储备进行挖掘、梳理和提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了《楼房与号码》这一数学活动,揭示数字和住址之间的联系,引导幼儿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生活出发,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正是幼儿园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操作中尝试发现门牌号码的表示方法和排列规律。
  2、在主动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
  3、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材料:纸盒做的楼房材料人手一份,门牌插卡(用不同颜色区别层与间的数字)人手一份,多媒体课件,写有具体地址的信封若干,人物图像若干,彩色胶带卷(用于标示楼房位置)。
  环境:多媒体、幼儿操作学习的场地、桌椅、地垫人手一块。
  幼儿:一定的生活经验,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激发幼儿对门牌的已有经验
  1、(师幼交流)徐老师第一次来东阳,发现我们东阳真是个美丽的地方,马路又宽又干净,不仅大街上都是高楼大厦,而且住宅小区建设得特别漂亮。请你告诉我你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幼儿介绍自己的家庭住址)
  2、这是**住宅小区,我们一起去参观。(播放多媒体,直观感受小区一栋一栋的住宅)
  3、这栋楼我们来数数有几层?(镜头到一个单元)让我们来看看这第一单元。这是一楼,(镜头到一个门牌)这是什么?(101)你知道它的对面一间门牌号是多少吗?(在幼儿有答案后出现对面的门牌号)它楼上呢?(同法)
  4、(镜头到小区人来人往的大门口)看来这个小区里住着很多的人哦。人越住越多,所以还需要很多的楼房才够呢。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工人叔叔造楼房好吗?

  二、尝试操作  梳理幼儿对门牌知识
  1、造楼房
  我们造楼房用的材料是椅子和纸板,(幼儿人手一份材料)这里有造3、4、5层楼房的材料,喜欢造4层楼的小朋友可以选择这些,喜欢3层或者5层的可以选另外的一些。方法是:每个人拿一份材料,把材料折成楼房后套在你现在坐的椅子背后,把楼房正面展示给大家。,
  2、编门牌    
  楼房都有门牌。请你把造好的楼房按照一定的规律编上门牌。
  1)、幼儿尝试自主编号。   
  2)、请你说说是怎么编号的。   
  3)、讨论:门牌号上各个数字代表的意义。
  教师小结:我们把最底下的层叫做第一层,把最左边的间叫做第一间,所以一般来说我们编门牌的方法是: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第一个数字表示层,最后一个数字表示间,中间用0隔开,楼房的门牌号就是101、102、201、202等。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活动制作楼房的时候非常的感兴趣。
  2、 在刚开始编排门牌号时少数的小朋友会把楼数和号数弄混。
  3、 在最后找地址的时候大多数幼儿都能真确的找到地址。

第17篇、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组成,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5的4种分解图各一张,数字卡1—4各2张,挂图1张,小鸡图片5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挂图
  1、草地上来了几只小鸡?数一数。
  2、小鸡找不到家,引导幼儿帮忙分在两个房间里。怎么分?说明要求和记录方式。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出了几种方法,然后让幼儿说一说是怎么分的,请幼儿到黑板上演示分法。

  三、师幼共同总结。
  5可以分成几和几?有几种分法?(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教师用数字将幼儿的分法记录在黑板上。
     5                   5                5                  5
    ∧                 ∧             ∧                 ∧
  1   4              4   1          2   3              3   2

  四、引导幼儿再次讨论。
  1、按照那种顺序分容易看得清,又不漏掉?(一边的数字从1开始,依次越来越大,每次增加1,另一边的数字依次越来越小,每次减少1)。
  2、引导幼儿将5的4种分合方法记录在纸上。
                  5
                 ∧
               1   4
               2   3
               3   2
               4   1

  五、游戏《拍手对数》。
  如教师说:对5“我拍1”,幼儿:“我拍4”,1和4组成5;对5“我拍2”幼儿“我拍3”,2和3组成5;边拍手,边对数,游戏继续进行。

  活动反思
  数的组成是生活中的一个数学活动,具有探索性。孩子们喜欢自己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设计5的组成这节教学活动,要注意幼儿原有的经验,充分发挥孩子的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用不同学具进行探索、演练数的组成。在新要求与旧经验中引领幼儿,让幼儿学习、发现。

第18篇、大班数学活动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活动过程
  一、 学习游戏:
  1、 碰球(7、8)
  2、 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 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 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 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 帮算式宝宝搬家
  2、 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19篇、大班数学活动我的朋友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2、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数  (2) 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 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 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 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20篇、大班数学活动学做条形统计图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在区角中、科学活动中,常出现将物品进行分类后,数了数量,比较了多少。由于没有记录,所以数了也会忘记。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通过不断点数记录,在形成完整的统计后可以清晰的看出数量、比较多少,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帮助其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所在。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学习分类与统计,并通过看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 敢于尝试和探索,愿与同伴合作。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4个小货架、7个购物篮、条形统计图范例3张、投影仪。
  2、 幼儿人手一份:水彩笔、白纸、条形统计图。
  3、 小组操作材料:餐具、食品、服饰及其他类(钟、表、书、花)等实物。浆糊、字卡、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㈠、以开“小朋友超市”引题,激发幼儿兴趣。

  ㈡、学做条形统计图。
  1、尝试
  ⑴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统计超市中货架与购物篮的数量。
  ⑵、交流与讨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货架和购物篮的数量?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幼儿的记录方法。
  2、观察条形统计图
  ⑴、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⑵、教师小结。
  3、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⑴、提出要求:先画好标记再数数货架购物篮的数量,最后再用直条表示数量。
  ⑵、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⑶、引导幼儿在屏幕上分别对照分类的标记、数量、表示数量的直条进行评价。

  ㈢、幼儿将所学的数量统计法,对货品进行分类与统计。
  1、交代制作要求。
  2、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并将货品陈列到货架上。
  3、汇报交流统计结果。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21篇、大班数学活动活动室的玩具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活动室玩具的数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统计表、一支笔、一本幼儿活动材料。
  2.选择l―10种班级中新增加的玩具(每种玩具的数量在10以内)。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室玩具。
  ――开学了,我们的玩具有什么变化?多了哪些新玩具?
  ―――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升上大班后班级物品、玩具的变化情况。
  2.观察记录表格。
  ――统计表上有些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怎样在表格中对班级的物品、玩具进行记录?
  3.探索记录方法。
  ――请幼儿选择班级中的一种物品进行统计,并在表格中记录其数量。
  ――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结果,了解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幼儿按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玩具的活动,记录每种玩具的数量。
  4.展示记录结果。
  ――鼓励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感知物品玩具的变化,学习不同的记录方式。
  ――引导幼儿继续关注活动室中其他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大班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活动室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玩具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在本次《活动室的玩具多》的教学活动中正是通过孩子们的自主观察、集体讨论,采用自主记录、集中交流、小组讨论记录、作业等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了解不同玩具的数量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记录。

第22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析图形的特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位置勾画记录图形的三项特征。
  2、能根据表格勾画出的三项特征,选取图形并贴在表格的相应位置。
  3、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  放大的表格,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固体胶。
  学具  幼儿操作卡片。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图形特征表格。
  出示图一。“这是一张表格,表格的第一排上都有些什么?我们一起读一遍。”“谁来说说第一排上有哪几种特征标记(大小、颜色、形状)。”“表格的第一行有些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图形?”“这些图形的特征,我们在表格上能找到吗?”
  2、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
  “今天我们就要在表格中勾画出每个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打勾的时候一定要对照第一排的特征标记,勾在这个图形同一排的位置上。”“现在我们先来勾画第一个图形的特征,谁能告诉我们在哪一排勾画?”(请幼儿指出)“大家说出它的特征,老师来勾画,我们一起来检查勾画的位置对不对?是不是这个图形的特征。”幼儿集体讲述图形特征,教师随之勾画。“谁来勾画第二个图形特征?我们一起检查勾画的位置对不对?表示的特征对不对?”
  3、学习根据勾画的特征选贴图形。
  “仔细看看这张表格与第一张有什么不同?它是请小朋友干什么?”“我们一起把第一排的三个勾读一读。”“谁来根据这一排勾画的三个特征选图形,并给它贴在应该贴的位置?其他的小朋友帮助检查。”“大家看他做得对吗?为什么?”

  二、小组活动。
  1、为图形勾画特征。
  “请你为图形勾画出大小、颜色、形状的特征。一定要在与这个图形同一排的位置上打勾,勾画后把三个勾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与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
  2、5以内的分解与组成。

  三、活动讲评。
    挑选做的有问题的操作纸讲评。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新《纲要》的精神。教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知识水平出发,选取孩子如今生活中很常见,同时也比较感醒悟的抽奖活动,并将“分析图形特征”这一活动巧妙结合,将枯燥的分析图形特征游戏之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逐步掌握了分析图形的特征,真正做到了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整个活动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  

第23篇、大班数学活动数叶片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培养数数、统计和比较等应用数学的能力。
  2.观察树叶特征,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树叶的认识。
  3.同伴间互相学习,体验探究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塑封好的树叶标本若干(陈列在两块展板上)、水笔人手一份。
  2.相关表格两张。
  3.幼儿初步学过单双数。

  活动过程
  1.观察树叶,讨论树叶特征。
  师:这里有什么呀?
  师:树叶里藏着很多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
  师:你发现了树叶有什么秘密
  2.叶片的统计与分析。
  (1)数叶片,探究不同的数数方法.感受应用数学中数数方法的多样性。
  师:请你数数一根叶柄上有多少枚小
  叶片?记录下来。(幼儿用各种方法开始数叶片,教师巡回观察。)
  师:这么多叶片,你是怎么数的?
  (2)讨论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师:小朋友用了很多种方法数叶片.你认为哪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小结:生活中我们在数量较多的东西时,有很多种方法,小朋友可以采用最适合你的方法,将东西数得又快又准确。
  (3)分析探索叶片的单双数规律。
  师:让小叶片两片两片做好朋友这种方法很有趣,我们一起用这种方法再来数一数。”(幼儿把叶片两片两片联结在一起,然后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讨论分析: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有的树叶,它的叶片两片两片都找到了好朋友:有的还剩下一片没找到朋友。)
  树叶分类:
  师:这里有两张表格,我们把都能找到好朋友的叶片送到这张表格里.把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朋友的叶片送到另外的一张表格里,看看会发现什么秘密。
  统计数字:
  师:都能两片两片成为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各是多少?还剩下一片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叶片,上面小叶片的数量又各是多少?
  分析两类数字的特点:
  师:6、8、10、12、14这些数是什么数?7、9、11、13、15这些数又是什么数呢?
  师:6、8、10、12、14这些数是双数,7、9、11、13、15是单数。
  师:谁有不同的意见吗?(讨论10以上的单双数。)
  讨论发现:已经学过的单双数规律同样适用于10以上的数字,拓展已有经验。
  3.结束活动。
  出示叶片数量是1~5的树叶.建构完整的单双数序列。
  师:这里还有一些树叶呢,请把它们放到单数或者双数的表格里去。
  总结:今天我们发现了树叶里的秘密,它们的叶片有的是单数,有的是双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数学的秘密,大家要用心去寻找!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第24篇、大班数学活动保龄球馆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往幼儿学习时,经常会出现机械记忆的情况,有些虽然开始关注孩子的操作但是多以“就事论事”地摆弄桌面材料为主,比较单一、乏味。新《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义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而保龄球就是孩子们生活中常玩的一个合作体育游戏,整个活动以保龄球馆为游戏情节线索,以儿童思维发展的理论为依据,设计了三部曲:操作体验——归纳提升——迁移运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快乐,积累经验;在交流、归纳、提升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在迁移运用中提升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将数字10分成两个部分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并能分出10的所有组数。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和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能用符号表示,体验互换、互补关系。
  3、在游戏活动中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保龄球若干   记录表    皮球  投影仪   奖品  抽奖箱 

  活动过程:
  一、幼儿游戏记录结果
  1、引题:乐乐保龄球馆今天开业了,你们想不想去尝试一下?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分表,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2、介绍规则:等会三个小朋友一组,请你们商量一下谁先玩,谁记录,谁捡球,商量好了到老师地方领一张记录表,请你看清楚记录表的左上角是数字几,就到几号保龄球馆玩。
  3、游戏与记录

  二、交流结果,梳理经验
  1、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么记录的?
  2、引导梳理
  教师提升:10个保龄球可以分成3个站着的和7个倒的。3和7合起来是10。
  3、探索互换规律
  4、用已知规律整理记录表
  师:在老师表格里面找不到的记录你们还有吗?是不是你们打保龄球的所有记录都在这上面了?
  师:现在请你们三个人一组将记录表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一下,让它有次序、很整齐、也记得牢、不会漏掉、也不会重复。
  幼儿交流记录表。

  三、颁奖活动,迁移经验
  1、交待规则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抽奖箱)抽奖时间到了!每个小朋友可以到抽奖箱里摸一张奖券,请你们看清楚是几元的奖券,每张奖券只能领两种奖品,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格刚好是奖券的面额。
  2、领取奖品
  3、交流分享 
  师:你拿的是几元的奖券?你用这奖券领了哪两样奖品?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25篇、大班数学活动2—7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说出2—7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找出2—7个数的相邻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  8的数字挂件一套,1—8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8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3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邻居
  ——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小1,后面的比它大1。可是陆老师这里有四个数字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所以我们来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找邻居”,在小朋友的胸前都有一个数字,我在黑板上拿出一个数字,如果你是它的邻居就很快的站起来,并大声地告诉他“我是你的邻居。”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2、4、6、7,请幼儿找邻居。

  2、游戏:比一比谁找得快
  ——刚才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找到了邻居,第一个游戏通过你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扬自己。
  ——第二个游戏是“比一比谁找得快”,我请几个数字站到前面来,然后请小朋友边唱歌边找,你是谁的邻居,应该站在他的前面还是后面。  (先请一组幼儿示范)
  ——教师请数字2、5、7上来,请其他幼儿边唱歌边找自己是谁的邻居。
 
  3、游戏:住新房
  ——第二个游戏通过你们的努力又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扬自己。
  ——第三个游戏“住新房”,陆老师这里有一间高楼房,要请这些数字住到他们的邻居旁边,小朋友一定要动脑筋,住在它的前面还是后面,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棒,三个游戏都取得了成功,你们高兴吗!陆老师下次在给你们带来更好玩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自始至终让幼儿探索性发现问题,使幼儿一直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第26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橡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8的组成,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2.感受并体验8的组成所分的两部分数之间的互换关系。
  3.能够按“怎么分才能分得又对又快”的操作要求,有序数的分合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幼儿用书第1页小橡皮图卡8张,记录单,双色花8个(正面为红色,反面喂绿色)

  活动过程:
  幼儿操作活动
  分橡皮
  请小朋友每次将8个橡皮分成两份,并用数字记录,要求每次分的答案都不一样,分一次记一次,最后找出相像的两组,并在后面做出标记
  翻片片
  老师将8个片片排成一排,然后翻动前面的一部分片片变化颜色,幼儿说出每种颜色的片片各有几个,用数字记录下来,每次翻出的都不相同,最后找出相像的两组,并用标记记录下来(记录单幼儿人手一份)
  归纳总结8的分合记录
  展示个别幼儿的分合记录。引导幼儿检查每一组的分合有没有重复或者遗漏,分的合计是否一样。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答案
请幼儿根据记录单上相像的两组答案做出标记,说说8分成两份的7个答案中分别有哪两组分合式是相像的!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27篇、大班数学活动数花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记录纸数张。

  活动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等)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记录纸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活动建议
  1.鼓励幼儿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并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记录结果。
  2.可在区域活动中将花生外壳涂上七彩色,拼搭成好看的“七彩项链”、“七彩小路”等。

  活动反思
  花生是孩子们经常能吃到的一种食物,如果将剥花生和数学活动相结合一定很有趣。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让孩子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米的数量,并尝试有计划、有条理的进行剥花生和做记录的活动。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第28篇、大班数学活动玩玩填空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8的分合法。
  2、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  棋盘  不同颜色的棋子  旋转六面体  各色旗  扑克牌

  活动玩法:
  
每组5名幼儿,一幅棋盘,每位幼儿一套1——7的扑克牌,每名幼儿持一粒不同颜色的棋子,将各自的棋子放在起点,按照自己的标志次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掷出数字几,就向前走几步,如果走到没有图案的格内,就让下一位幼儿掷旋转六面体; 如果走到有图案的格子内,就大声说出图案的数量,并向其他幼儿提问该数字和哪一个数字合起来是8,然后与同伴一起从自己的数字卡中拿出相应的数字卡, 拿对的幼儿向前走一步,拿错的幼儿原地不动,看谁先走到终点,谁就在城堡的最底层插一面与自己棋子颜色相同的彩旗。游戏反复进行,谁的彩旗第一个到达城堡的顶端,谁就取得胜利。

  活动规则:
  
1、游戏要按顺序轮流掷旋转六面体。
  2、必须按照要求拿对相应的数字才能继续往前走。

  活动过程:
  
1、请幼儿到棋馆下棋,引起幼儿的兴趣
  2、交待游戏的名称、玩法和规则 
  3、幼儿进行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4、游戏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29篇、大班数学活动绿毛龟走小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间的排列规律并续排。
  2、能够自己、合作创造不同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3、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ppt一张、绿毛龟、青蛙图片各四张、
  2、学具:操作板人手一份、四色吸管各100根、泡沫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听故事,引出规律。
  1、提出要求:在故事中,听到“绿毛龟”三个字的时候马上坐下。
  2、教师讲述故事,并依次贴出绿青蛙、绿毛龟、绿青蛙、绿毛龟、绿青蛙、绿毛龟。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原来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师:如果我要接着排,后面会是什么呢?(绿青蛙、绿毛龟、绿青蛙、绿毛龟……)

  二、观察ppt,探索规律,了解按物体颜色、数量、量的差异、方位排序的知识。
  1、师:它们想去谁家找谁玩?(小熊)
  2、师:我来介绍一下小熊,这是一只喜欢有规律生活的熊,在它周围环境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请你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跟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3、幼儿自由讲述发现的规律,引导幼儿说完整。
  4、教师带领幼儿由易到难逐个讲述并续排。
  (1)栅栏排列(蓝色、白色、蓝色、白色、蓝色、白色)
  (2)向日葵排列(高、矮、高、矮),带领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扮演向日葵排列。
  (3)鱼排列(两上、两下、两上、两下),带领幼儿用身体动作模仿、续排,扮演鱼排列。
  5、师:天空中飘来了一些气球,中间还有一些云,一朵、两朵、三朵,后面会是什么呢?
  6、幼儿续排。
  7、教师小结:这种排列也是有规律的,它是一种递增的规律,是越来越多的。
  8、教师总结:我们发现了这么多有规律排列的东西,它们有的按物体名称,有的按数量,有的按上下左右的方向,还有的按递增的规律进行排列。

  三、幼儿操作
  1、师:现在,绿毛龟准备去小熊家了,可以没有路走呀,怎么办呢?它想请小朋友帮它铺一条小路,而且还有一个要求,这条小路必须是有规律的。
  2、出示两种颜色的吸管,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会按照什么规律铺路。
  3、幼儿人手一份材料操作。
  4、展示、交流,师幼总结创新之处——颜色、数量、方位等方面的变化。

  四、合作操作
  1、师:小路铺好了,可是绿毛龟想走一条大路,这样可以快一点到达,它还想请小朋友帮忙,要三个小朋友一组,一起铺一条大路,这条大路也必须是有规律的。
  2、出示三种颜色的纸,幼儿分组、商量。
  3、小组合作用三色纸在泡沫垫铺出有规律的路。
  4、师幼互相介绍、检查。

  五、结束。
  1、师:在你们的帮助下,绿青蛙和绿毛龟很快就到了小熊家,它们说要谢谢小朋友,还送了一条围巾给你们,瞧!这条围巾是什么图案的?
  2、引导幼儿发现围巾上黑白格子的规律。
  3、师: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排列的东西,我们一起回去找一找。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0篇、大班数学活动神秘七彩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寻找身边七彩色的实物,进一步了解七彩的排列次序。
  2.感受神秘与惊喜带来的快乐。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先前的活动中已初步了解光的七彩排列。
  2.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赤橙黄绿青蓝紫色的物品,并想办法包装成神秘七彩盒带到幼儿园来。
  3.在干净的地面上用与七彩颜色一致的粉笔或水粉画出彩虹线。
  4.白纸、水彩笔,教师自制的彩虹胸章若干。

  活动过程
  1.漂亮的七彩盒。
  ――幼儿分组活动,先请大家互相猜猜自己的七彩盒内装的是什么,请大家闭上眼睛,展示自己收集的七彩盒,数数七彩盒里是不是真的藏着七种颜色。
  ――引导幼儿说说看到这么多七彩物体的感受。
  ――如果幼儿拿来的七彩物是需要通过操作才能显现色彩的,则更应加以肯定。如贝壳的内部、CD盘等。
  ――给每个带来七彩盒的幼儿贴上彩虹胸章。
  2.彩虹大桥。
  ――大家一起行动,把自己七彩盒里的物品拿出来一一放到相应的彩虹线上,组合成“彩虹大桥”。
  ――选择一条自己喜欢的彩虹线,对上面的物品进行绘画记录,同一种物品可只作一种记录。最后数数这条彩虹线上一共有几种颜色相似种类不同的物品。

  活动建议
  1.活动前为了便于家长了解这一活动的意图,可在“联系栏”中告诉幼儿家长可以收集的七彩实物,如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塑料瓶、液体、肥皂、蜡笔、糖果等,以拓展家长的思路。
  2.寻找身边与七色一致的实物,是感受世界五彩缤纷的极好途径。
  3.孩子自主寻找七色的物品,以及采用大小适宜的盒子包装起来的过程,都是有益的学习过程。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1篇、大班数学活动玩夹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车卡人手一份(汽车卡分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有4-10不等的数字)、场地上贴有四种颜色的汽车标记。小铃、教师用数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看数字,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按数在直尺上夹夹子。
  2、听铃声,夹夹子。
  ①  教师任意敲铃,铃声数在10以内,幼儿按铃声数夹夹子。
  ②  教师任意敲铃,让幼儿夹比铃声次数多1的夹子。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幼儿自由给小夹子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给小夹子排队的,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小朋友给小夹子排的队是有规律的。
  3、鼓励幼儿有规律地排序,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小夹子排序的。
  4、启发幼儿变换不同规律给夹子排队。

  四、游戏“开汽车”,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坐车。请   <BR><P></P>幼儿手持汽车卡将相同数量的小夹子夹在汽车卡上,数量和车身上的数字相同。
  2、汽车排队。幼儿做小司机,手持夹了夹子的汽车卡,找到与自己车身颜色相同的汽车标记,并根据车身上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好。
  3、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要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活动中我将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整合,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进行探索。

第32篇、大班数学活动项链和腰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我在计算区准备了红片片和绿片片,请幼儿给它们排队。在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贴花片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中,尝试有规律排列材料。 
  2.  能手眼协调地进行操作活动;学习按规律说说自己的排列方法。 
  3.  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吸管,长纸条,蜡光纸若干;胶棒若干。 

  活动过程:
  1、 出示娃娃,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以娃娃口吻说:“小朋友你们好!我要开一个商店,需要你们帮我加工一批项链和腰带,你们愿意帮我吗?” 
  (2)出示范例腰带“我需要这种样式的腰带,谁会做?”“这是怎么做的?” 
  引导幼儿说出排列规律。 
  2、  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 老师:“我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这边一排是做项链,那边是做腰带的材料;胶棒用完,盖子要盖上。做好后送给娃娃,要说:“娃娃,我给你送项链了……” 
  (2)幼儿上位操作,老师指导。 
  3 、  结束。 
  “小朋友,谢谢你们,为我们加工了这么多漂亮的项链和腰带,下次,我再请你们帮我加工好吗?”

  活动反思:
  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感知规律,让幼儿增强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难点是再现或再造规律,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在环节设置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法。

第33篇、大班数学活动图形二次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三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第一次操作:颜色2种圆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第二次操作:颜色2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每二位幼儿一份。分类图。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根据图形的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合作进行分类并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闯关游戏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老师带领一起去图形宝宝家做客。
  2、让幼儿说说图形宝宝家有哪些宝宝。

  二、第一次操作:分家家进行二次分类。
  1、请幼儿自己选择一种图形宝宝扮演这个图形宝宝。
  2、请图形宝宝们想想怎么样分分家?
  3、请幼儿根据图形的一种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并请幼儿说说是怎么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教师进行记录。
  4、观察分完后的图形,看看它们现在都一样嘛?看看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可以怎么分分家?
  5、幼儿进行二次分类,教师进行记录。并对这两次分类进行总结。

  三、第二次操作:分组操作拓展幼儿思维。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两位幼儿一组先两人讨论,一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先进行一次分类,另一幼儿进行分类记录,同前方法再根据其他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
  2、请幼儿两两分组进行合作。教师个别指导。
  3、对幼儿操作结果进行集体检查。

  四、活动延伸: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二次分类 。
  1、将各种小动物进行一次分类。(海、陆、空)
  2、再进行二次分类:海分为鱼类和两栖类、陆分为家禽和野生、空分为鸟类和昆虫类。
  引发幼儿活动兴趣,先初步接触活动的内容。
  让幼儿扮演图形宝宝亲身体验图形分类的有趣。
  让幼儿根据图形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
  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能更好的分组操作。
  拓展幼儿思维。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第34篇、大班数学活动分房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按要求给小动物分到合适的房子。
  2、初步理解序数,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图片若干,白纸人手一张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出示PPT-2,认识小动物。
  师:森林里盖了两栋漂亮的三层小楼房,小动物们很想住进去。可是,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它们谁也不想住在自己不喜欢的房子里,要重新分房子。你能帮助它们吗?
  二、分房子1、出示PPT-3,知道小老鼠的要求,并帮助小老鼠找到自己的房子。
  2、出示PPT-4,知道大象的要求,并帮助大象找到自己的房子。
  3、出示PPT-5,知道大公鸡的要求,并帮助大公鸡找到自己的房子。
  4、出示PPT-6,知道小猫的要求,并帮助小猫找到自己的房子。
  5、出示PPT-7,知道小乌龟的要求,并帮助小乌龟找到自己的房子。
  6、出示PPT-8,知道小狐狸的要求,并帮助小狐狸找到自己的房子。
  三、给小动物排排队1、小朋友人手一张白纸,按教师提的要求给小动物们排排队。
  如:从左边数:大灰狼坐在第五个座位上,小兔坐在第三个座位上,小羊不能坐在大灰狼旁边,小狗不能坐在小老鼠旁边,小老鼠最小,坐在第一个座位上。这些小动物应该怎样坐才对呢?
  2、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完成情况适当增加难度。
教学反思:
      《分房子》即让孩子们孩子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动物的存在,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各种动物生存之间简单的关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动物住新房为线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帮助而展开。活动以《纲要》为指导,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说说会有哪些不同的动物需要分房子。通过故事引出活动的主题,动物们该住哪一间房子里,他们有什么样要求,从而激发他们帮助动物分房子的兴趣。故事的发展是让幼儿去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为活动的延伸,另外不同动物的动物需要分房子,应该怎么办,让孩子根据动物的特点,再一次展开思考,望孩子多关注关心动物,让孩子继续有探索的机会,让本次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有体现。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大胆交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第35篇、大班数学夏天的池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2.复习10以内的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等内容。
  3.培养幼儿手口一致数数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有序的观察,并学习正确地读图。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学习正确地读图做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引题:教师:小朋友好,今天数字宝宝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来看看都有哪些数字宝宝来到了我们身边。(请小朋友伸出小手把它读出了)二、基本部分1.手指游戏:教师出示手写数字1-20,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唱数1-20。(小朋友认识了这些数字宝宝,数字宝宝也着急的要和大家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有趣的小魔星)。
  2.游戏"有趣的小魔星"。
  (1)请幼儿听铃鼓声拿相应数量的小魔星,看谁拿的又快又准。
  桌子上的小筐里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小魔星,游戏的要求是老师拍几下铃鼓,小朋友就要从小筐里取几个小魔星,不能多取,也不能少取。小朋友听明白了没有。好,游戏开始,小朋友仔细听,看谁拿的又快又准。(教师拍3下,5下、6下、8下)鼓励又快又准的小朋友。小朋友还想玩吗?哪我们换一种玩法。
  (2)教师出示数卡,幼儿根据数卡上的数拿相应的小魔星。(出示数4、数7、数9、数10)(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小朋友互相看看你旁边的小朋友做对了吗)刚才小朋友游戏玩的特别好,接下来我们要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3."比比谁的反应快"。
  (1)教师出示不同的实物卡,请幼儿用目测点数的方法快速说出正确数量。提问:图中是什么,各有几个?幼儿个别回答。
  小结:好了游戏到此结束,小朋友玩得好,反应也快。接下来老师这里有几个漂亮的池塘要让小朋友来看一看。
  4."夏天的池塘"。(出示课件,幼儿观察)(1)出示椭圆形池塘。
  天气好热呀,小鱼宝宝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里面有几条小鱼?
  (2)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鱼的数量。
  (3)老师根据幼儿所说的结果在黑板上做记录。
  (4) 出示长方形池塘。
  小蜻蜓在水面上飞来飞去,就像小飞机一样。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蜻蜓在飞?
  (5)老师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小蜻蜓的数量。
  (6)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7) 出示梯形池塘。
  青蛙呱呱唱,小朋友真快乐,大家看看,这个池塘是什么形状的?水面上有几只青蛙?
  (8) 老师请一位幼儿在黑板上做记录,幼儿集体检查记录结果。
  现在小朋友来看这张图片咱们回忆一下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先来看梯形池塘,梯形池塘里有谁,有几只青蛙。教师示范圈画部分内容。
  (9)出示《夏天的池塘》圈画部分内容(挂图),分别请幼儿回忆梯形、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有什么动物,数量是多少。
  (10)教师请2位幼儿在黑板上操作圈画部分内容。
  (11)利用《幼儿用书》第19页进行操作练习。找一位小朋友在电脑上操作。
  (12)讲评幼儿作业。(作业和电脑上完全一样的小朋友举手)三、结束部分1.教育幼儿喜欢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小朋友说夏天的池塘漂亮吗?有了小动物更漂亮,因此我们的小朋友要保护小动物,爱护的环境,不能在水中扔垃圾,不能伤害小动物。
  2.幼儿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图片展示的布局有待于更加完善。
  2.教师展示印章"10"的实物卡时,应注重排列形式的多样性。

第36篇、大班数学活动麻房子里的秘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课件(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图片几组(从儿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从树芽到小树再到大树;从鸡蛋到小鸡再到母鸡,等等)。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3)按照动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
  (4)按照植物生长的规律,排列图片。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7篇、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好邻居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在自然中数列中一个数与其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学习用语言表述"X比X多一,X比X少1"。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1、教学挂图(一)中1~10的数卡,教学挂图(二)中1~10的竖长条点卡。
  2、新房图(见附图一),实物卡,点子印章,铅笔。
  3、幼儿用书第24页《空缺处填什么》的材料;按标记排列数卡或点卡的操作底板(见附图二),幼儿用书第1、3页的点卡和数卡若干;"小动物的家"的操作底板(见附图三),记录单(见附图四)。
  活动过程:
  1、感知小动物的新邻居。
  引导幼儿观察新房图。这是那些小动物的家?它们分别住在几号房?
  引导幼儿认识2的相邻数。
  教师:小狗住在几号房?它的邻居是谁?它们各住在几号房?2号房的前面是几号房?2号房后面的是几号房?
  师幼讨论:为什么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后面?
  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述:2的前面是几?2的后面是几?2比1怎样?2比3又怎样?
  2、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出示1~10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引导幼儿观察5的点卡,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图上有几个点?5有邻居吗?它的邻居是谁?
  教师:和5靠的最近的是几和几?5比4怎样?5比6又怎样?
  教师:数也有邻居,数的邻居我们称它们是相邻数 。
  组织幼儿讨论:一个数有几个相邻的数?是两个什么样的数?
  教师;与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教师:你是从哪里知道它们是与7相邻的数?
  师幼共同总结:与一个数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数比大1,前一个数比它小1.
  3、了解2~9的相邻数。
  游戏"举卡片"。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老师报一个数,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卡片中寻找并举起与这个数相邻的两个数的数卡(多1的数与少1的数)。
  4、幼儿操作活动。
  完成"找朋友"。(2组)数数中间是几?在它前后的空缺中印出比它少1和多1的实物,并说说"几比X多1,几比X少1"。请在空缺的地方印出相应的点数,说说它比前面的数怎样,比后面的数又怎样?它的朋友是几和几?
  完成"按标记排列数卡或卡点"。(1组)根据标记把数卡或卡点在红旗后面排好,排好后读一读,说说卡片是按顺数还是倒数的顺序排列的。
  完成"小动物的家"。(1组)看看每幢房子有几层楼,每个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的第几间房间,在记录单上用数字表示,最后说一说每个小动物住在楼房中的第几层第几间。
活动反思:
  开展了《数字邻居》即相邻数的教学活动,相邻数教学是学前班教学课中知识,对于学前班在学习这个知识时往往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幼儿来说可能就会更难,但它既然出现在了幼儿园大班的教材里,就说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还是能够理解的,因而在今年的教材活动中我决定选择这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让幼儿能够学会这一知识,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活动结束后效果较好,幼儿基本明白了什么是相邻数,并且能够正确找出来。
  经过了大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在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时,我能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游戏贯穿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化教学,结合生活中的邻居关系,把相邻数的概念渗透在其中,尽量让抽象的数的逻辑概念在具体的事物中理解,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体验、理解,从而提高幼儿学习相邻数的兴趣。
  一、充足的教学具准备,激发幼儿的兴趣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必须以具体的事物和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正是在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学习可以说全凭兴趣,能否提起他们的兴趣是能否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在几年的教学中我总结出:重组的教学具准备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在这节课的准备中,5座小房子图片,数字卡片、10张小椅子、扑克牌、花和叶的数字卡片
  二、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促进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游戏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他们每天乐此不疲的做着各种游戏,枯燥无味的上课他们毫无兴趣,因而在组织这节课时我每个环节都是游戏。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了知识,掌握了知识,而且这一课学习的知识在课后观察中我发现他们掌握得特别好。虽然因个体差异有的幼儿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数字的相邻数,但一定会说出那一节课的学习过程,然后慢慢找出答案。
  一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更加勤于动手多制作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教学具。

第38篇、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重叠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肯动脑、愿挑战、激发幼儿喜欢探究数学的兴趣,正是我园积极探索的内容。有趣的重叠现象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我们将其转换为具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在操作探究重叠现象中获得空间目测、空间组合、判断思维、仔细观察等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时会变成一个个新图案,并获得遮挡现象的经验。
  2.在操作中培养幼儿的空间目测、空间方位、想象组合、分析判断、仔细观察等能力。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教学准备
  1.每位幼儿一份操作学具,一支铅笔,两份操作卡。
  2.教具:透明的图形四份,教具纸4大张。
  设计理念
  重叠现象是一个枯燥的内容,如何将枯燥的现象转换成幼儿感兴趣又遵循其学习特点的适宜内容。在设计本活动时我以以下"三性"为我的设计依据:
  第一,要体现活动的主体性。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希望达到的。
  第二,要体现活动的操作性。幼儿年龄小,在本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获取新知的体验,是我活动设计的愿望。
  第三,要体现活动的梯度性。希望在梯度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不断地根据新的经验进行判断推理,将枯燥的现象自然地融进孩子的心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魔术游戏导入,初感重叠现象。
  1.师引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张透明的图形,上面有什么?
  幼儿:这一张上有一个红色梯形,那一张上有两个红色圆形……
  2.师变魔术:现在我要变个神奇的魔术给大家看,请小朋友仔细看哦!
  (师边变魔术边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师将两个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变成了一辆红色小汽车。)
  师:咦!变成了什么?(小汽车)猜猜是怎么变出来的?
  幼儿:你是将两个图形合在一起的……
  师:你们太有才了,一下子就将我的魔术看破了。对,象这样边对边,角对角地合在一起,就叫完全重叠。这两张图形完全重叠后变出了一辆小汽车。真是太有趣了!
  评析:运用变魔术的形式导入,不仅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激起幼儿探索重叠现象的欲望,而且让幼儿在游戏中理解了完全重叠的现象。孩子们在"哇!变出一辆小汽车了"的惊呼中,学习的兴趣被点燃了。
  二、独立操作材料,感知重叠后的变化。
  1.猜测和实验重叠现象
  (1)幼儿猜测
  师:我们接着再来变魔术。瞧!(出示两张透明图形)如果将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1)完全重叠,你们认为会变成这里的(图2)哪一幅图案?
  评析:在幼儿独立稍作自测后,师再请幼儿回答,并注意询问幼儿的不同想法,这样司以给幼儿思考的空间。
  师:看来,小朋友的看法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哪个小朋友的想法是正确的?
  幼儿:我们可以来做实验、可以象刚才那样变魔术……
  师:这个主意不错。你们那儿也有两个这样的图形,请小朋友从碟子里拿出来实验一下。
  (2)幼儿实验
  (3)幼儿交流
  师: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之后究竟变出了哪个图案?
  幼儿:最后一个……(师请一幼儿给正确的答案做上标记。)
  评析: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初步学会空间目测和空间组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的获得是让幼儿先猜测,而后让幼儿通过自己独立的操作实验和反思实现的。同时教师要有机引导导幼儿明白,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唯有做实验.用实验来验证出真正的结果,这才是做科学的真谛和精神。
  2.目测和想象重叠现象
  (1)师幼共同目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找到了准确的答案,现在我们要提高难度:我们不做实验,只能用眼睛看,脑子想,请你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如果这两张透明的图形(图3)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图4)什么图案?(注意提醒幼儿静心思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幼儿:第三个,第二个……
  师:现在的答案有三种,让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先看第二个,不同意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 (先引导幼儿观察不对的图案,同时在观察中引导幼儿学会运用排除法以及目测观察的方法:观察图案的位置。)
  (2)幼儿独立操作
  师:小朋友很聪明,通过观察图案的位置就能找出准确的答案。你们自己想不想独立试一试?(想)每位小朋友那儿都有一份操作卡(图5),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仔细地看一看,如果前面两张透明的图形完全重叠,会变成后面的什么图案,找出来后做上一个标记。做前面三道题就可以了,第四道题有点难,有小朋友想挑战一下就试一试。开始吧! (在操作中,教师注意提醒幼儿独立思考、学会自查。)
教学反思
活动中的孩子思维活跃,操作专注,敢于质疑,勇于挑战,很好地实现了我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理念。而以下三点也是本节活动给我的启示:
1.适宜的认知挑战能充分激发大班幼儿的学习意向。
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面对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他们愿意去思考,去挑战。本活动中我注重提供具有刺激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环境:从开始的感知理解重叠现象--猜测实验重叠现象--共同目测重叠现象--独立目测重叠现象到最后一环变换重叠方法感知多变的重叠现象,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步步递进,层层挑战。(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教学具材料的呈现上,我也充分体现该教育意图。幼儿在适宜、有坡度的挑战中,学习意向被调动了,积极主动地去接受一个个新挑战,实现了将教师的意图转化成幼儿内心的需求:自己主动追求挑战,自己要求"升级"并积极完成一个个新的学习任务。
2.适度的语言暗示能切实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品质。
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个孩子一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在本节活动中,我非常注重该品质的培养,经常有意识地运用语言暗示幼儿:"自己独立思考的孩子是最棒的"、"做好的小朋友要仔细检查"、"请你先认真观察"、"你坚持你的想法吗"、"不同意这个想法的小朋友请说出你反对的理由"……这些语言上的暗示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良好思维品质的养成。
3.宽松的环境能有效激发幼儿思维的碰撞和互动。
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又是数学思维的具体体现。它既是表达的工具,又是交流互动的工具。因此,活动中我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引发幼儿在一起分享他们的解释推测、证据推理、质疑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学思维的过程。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思维的火花被不断点燃,他们在碰撞中能不断更正解释、重新组织自己的思考,积极与别人互动。

第39篇、大班数学有趣的号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
  学具:数卡、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观察,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看看小兔和小猫的门牌号码一样吗?它们都有数字几啊?
  总结:虽然它们的门牌号码都有数字3和5,但由于它们数字排列顺序不同,门牌号码也不同。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师:我来考考我们小朋友了,小熊家的门牌号码含有1、3、5三个数字,你们可以排出哪些门牌号码?
  幼儿自己排列数卡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小结规律,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
  三、第二次操作,加深幼儿对3个数字排列规律的印象。
  师:周老师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呀?可是这个手机号码没有写全,其中号码中未写出的数字是由5、6、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小朋友排排看,这三个数字有几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进行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40篇、大班数学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启发幼儿通过自身的尝试操作,发现1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什么事顺数和倒数。
  2、能力目标:感知顺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正逆关系,了解不同的数数方法,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习理解顺数与倒数的内在规律。
  难点:感受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活动准备1、教具:教学挂图《松鼠采松果》、动物图片、蘑菇房子图片若干、1-10  的数字卡,投影仪、电视机。
  2、学具 :1-10的点卡和数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组织教学:游戏"拍拍手"(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巩固旧知)(1)拍手次数与说的数相同。如:我说X,幼儿:我拍x。(拍手X下)(2)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多1。如:我说5,幼儿:我拍6,6比5多1。(拍手6下)(3)拍手次数比说的数少1。如:我说5,幼儿:我拍4,4比5少1。(拍手4下)二、  激趣导入,引发幼儿兴趣(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小伙伴,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吧。(出示教学挂图观察)提问:图上是谁?(小松鼠)它要去干什么啊?(手提篮子上山采松果)数一数:从小松鼠的家到山顶那棵松树那里有多少级台阶啊?(10级)三、 活动:我来采松果 (学习顺数,倒数的方法)(1)小松鼠这是第一次独自一人上山去采松果哦,就怕迷路了,所以啊,他想了个好办法,就是给台阶都标上号码,踩着这些数字上山,回来的时候又踩着数字下山,那现在请小朋友帮帮他把数字记号标出来,好吗?
  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把数字卡片放到相应的台阶上。(1-2-3-4-5-6-7-8-9-10,上山刚好要走10个台阶。)(2)走到了山上,按原路返回要怎么走下来呢?(10-9-8-7-6-5-4-3-2-1)(3)提问:小朋友们发现回来的数字和去时有什么不同的啊?(启发幼儿感知原来走上山顶的时候我们是从小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大1,下山的时候是从大的数字开始数,后面的数字都比前面的数字小1)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的关系。
  教师小结:建立正确顺数、倒数概念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这样排列的数叫顺数。(幼儿唱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这样排列的数叫倒数。(幼儿唱数)四、动手操作:送小动物回家1.  出示尝试题:给小动物建新房。
  小松鼠有很多的朋友,有小羊,小白兔,小鹿,小猪,小松鼠也邀请了他们到家里玩。他们可喜欢小松鼠的家了,都想有一间这样的房子,住在山上,以后就能经常一起玩,所以想请小朋友们帮他们盖房子,好吗?盖的房子可是有要求的哦,每个小动物的家都要隔着一段距离,刚好有10个台阶,这样大家还可以上上下下锻炼身体呢。
  (1) 教师示范用倒数的方法先给小羊找地点盖间房子,离小松鼠家正好有10 个台阶的地方。在那里建房子(请幼儿上来把贴有小羊照片的房子贴到挂图上)(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帮助其他小动物建新房,如小羊家到小白兔家有10个台阶,小白兔家到小鹿家又有10个台阶,小鹿家到小猪家也有10 个台阶。(使幼儿进一步掌握倒数的方法。)2.  第二次尝试:真假"房子"山上有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这下可乐坏了灰太狼,它想了一个好办法来抓小动物,什么办法呢?那就是把他们房子上的照片都撕掉,再盖很多间一模一样的房子,把里面都弄成陷阱。灰太狼一心想着,让小动物们找不到家,掉进他的陷阱。小动物们会上当吗?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启发幼儿教小动物学会数数,按顺数和倒数的方法排列,找到"真"房子。)尝试自己给小动物重新找到家。
  3.  动手操作:将10以内点卡和数卡分别按顺数和倒数排列。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顺数和倒数。
  电梯、红绿灯、火箭发射、倒计时...... 通过观看多媒体的演示,感受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拓展:
  游戏"爬楼梯"。幼儿自由上下楼梯,上楼时顺数 1、2---10,下楼时倒数10、9-1,巩固理解什么是按顺序数、什么是倒数。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相关文章

《小班社会教案大全10篇详案》:《小班社会教案大全10篇详案》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社会教案大全10篇详案,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德育教案20篇》:《大班德育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德育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教案大全10篇音乐》:第1篇、大班音乐火车进站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火车波尔卡》,感受体验舞曲的热烈、欢快情绪,学习用打击乐器为3/4拍舞曲伴奏。  加强学生对生活与艺术之间联系的关注,培养艺术表现的自信心。  喜欢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