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去郊游优秀教案和反思50篇

日期:2021-06-1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去郊游优秀教案和反思5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去郊游优秀教案和反思50篇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 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2篇、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由于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我们都是县城周边农村孩子多,缺乏各种必要的感性经验,尚处于直觉形象阶段的思维方式的局限,使他们不可能用成人的思维去理解或再加工那些复杂的音乐材料,对歌词记忆也不能很快的理解记忆。以前我总是先教幼儿跟着我按节奏念几遍歌词,再分句教唱,但一节课下来,还是不能很熟悉的唱歌曲。所以我想:象图谱这样的视觉符号就起到了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的作用,图形谱的运用是一种视觉参与。,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旋律风格,同时,又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等等,让孩子主动愉快的学习,让孩子们的音乐活动不再枯燥,也让我上音乐课不再单调。我选歌曲《郊游》,是因为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小朋友所喜爱,歌曲描写了小朋友结伴去郊游的情景“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唱会歌曲的基础上,感受ABA段不同的情感,唱出A段欢快的音乐,B段优美的音乐。
  2、掌握X X XX X这一走步节奏,并且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郊游的游戏化情境。
  3、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感受到郊游时的轻松愉快。
  4、通过演唱《郊游》使幼儿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歌曲。

  活动准备
  录音带,录音机,歌词图谱,节奏型卡:X X XX X。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室律动。组织幼儿做课前手指游戏坐好,
  2、复习歌曲《茉莉花》;复习节奏:X X XX X。

  二、基本部分:
  1、谈话引入:小朋友你们跟家人去郊游过吗?(幼儿自由回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教师出示歌词图谱以讲故事形式与幼儿一起回忆郊游的快乐,并引导幼儿按照图谱说唱歌词。
  3、放录音带《郊游》,引导幼儿听出有两段“不同的”音乐。
  4、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5、学唱歌曲。
  (1)教师以分句教唱法并结合歌词图谱带幼儿唱歌1-2遍。
  (2)教师以整体教唱法用不同的动作带幼儿唱歌,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和AB两段不同的“情绪”。
  (3)教师弹歌曲旋律,幼儿根据图谱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有感情的
  唱歌曲。
  (4)分小组接唱。女孩唱A段,男孩唱B段。
  (5)放歌曲录音,教师与幼儿一起按歌词合节奏地进行歌表演。
  6、音乐游戏:《去郊游》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听歌曲音乐进行开火车状等不同动作进行游戏,还引导幼儿去邀请其他老师一起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小结。
  2、出室律动,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3篇、小班健康活动教案:去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用报纸进行游戏和运动的快乐,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能在间隔物体上行走,并保持身体平衡。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用报纸进行游戏和运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
  练习在间隔物体上行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在间隔物体上行走的经验。
  2、材料准备:蚂蚁胸饰若干、剪成花瓣形状并用水粉刷成粉色(桃花)和黄色(迎春花)的报纸若干、神秘袋一个、录音机、《去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开车带你们去郊游,高兴吗?上车出发了(小蚂蚁一路纵队站好,随《去郊游》音乐做热身运动,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
  (选择材料,合作搭桥)
  1、车子开到了小河边,没路了,怎么办啊?决定过河,怎么过河呢?(小蚂蚁自由想象可以怎样过河)
  2、小蚂蚁发现了地上的花瓣(花瓣投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两种花瓣投放数量的比列为粉色的桃花花瓣多于黄色的迎春花花瓣),讨论:能不能利用这些花瓣来搭桥呢?
  3、合作搭桥。
  (1)先请每只小蚂蚁捡一片花瓣,然后相同颜色花瓣的小蚂蚁为一组。
  (2)两组小蚂蚁分组自由讨论怎样用花瓣搭桥过河。
  (3)根据商量结果尝试搭桥。
  两组小蚂蚁分散练习搭桥过河。搭桥过程中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如何协商,合作搭桥。(搭桥结果大致为:粉色花瓣桥的每个花瓣之间的间距较窄;黄色花瓣桥的每个花瓣之间的间距略宽一些;)
  (4) 请两组小蚂蚁介绍自己铺的花瓣小桥。
  (5)过桥。
  ①在自己组搭好的花瓣小桥上走一走。
  ②引导小蚂蚁互换,到另一组搭好的小桥上走一走。(鼓励个别幼儿勇敢尝试)
  (6)交流分享:怎样过小桥又稳又安全?(不要推、不要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7)天上下起了小雨,怎么办?(再次投放与幼儿人数相同的花瓣,小蚂蚁把花瓣当伞,顶在头上或举在头上过小桥)在过桥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头顶物过桥。

  三、结束部分。
  (创新思维、拓展阶段)过了河,雨也停了,小蚂蚁看妈妈变魔术。
  1、蚂蚁妈妈变魔术:把花瓣放进神秘袋,变、变、变,变出来什么?(一个花瓣球)
  2、小蚂蚁学变魔术。
  3、学会变魔术的小蚂蚁真开心,自由的玩起纸球游戏(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探索活动:抛纸球、滚纸球、扔纸球、踢纸球、两脚夹纸球跳等等)。

  活动延伸:
  师生一起收集、寻找、创新玩报纸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针对幼儿这一特征,在内容选择时我选用废报纸作为本节活动的器材。结合主题活动(花儿朵朵),指导游戏时,我先将废报纸剪成花瓣形状,并用水粉刷成粉色(桃花)和黄色(迎春花),在视觉上吸引了孩子,激发了他们游戏的积极性。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中我注意给孩子们留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设计了要过河却不提供现成的桥,想过河就要自己造桥的情景,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勇敢的迎接挑战,探索用花瓣搭桥的方法,商量花瓣不够用怎么办(将每两片花瓣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讨论过河时怎样才能不从桥上掉下来……,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情节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不但锻炼了体能,发展了平衡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小蚂蚁和妈妈学变魔术”的环节,吸引孩子们玩花瓣球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始我终贯彻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4篇、中班健康《我们去郊游》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为了加强中班幼儿在跳、快跑等方面的协调性,结合近年来我园在“快乐体育”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我设计了体育活动《我们去郊游》。整个活动以轻快的音乐和有趣的游戏贯穿,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有意识地运用了园本课程资源中的农村教育资源之一“稻草”及其制品,让幼儿在别具一格的玩稻草制品游戏和自制稻草制品活动材料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充分展示了“快乐体育”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制稻草制品的多种玩法,在此过程中掌握双脚跳、跨跳的技能并能在宽20厘米的平衡线中间走。
  2、通过玩“打老鼠”等系列游戏,加快奔跑的速度,提高动作的灵敏度性和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自制游戏材料与同伴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包纸球的经验,对稻草及其制品较为熟悉。
  材料准备:
  1、稻草若干把,各种花式的草墩若干个,用草编织的小路若干条,草球若干个,大小稻谷若干袋,颜料、丝带、彩带若干。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2个、田野场景图片、录音机、录音带。
  3、场地设置:见活动过程中的图示。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活动材料。
  (1)师(出示稻草)巩固对稻草的认识:“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稻草。)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吗?(田里来的。)它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的。)它有什么用处呢?”(幼儿自由表述。)
  (2)巩固对稻草制品的认识,引发对利用自制材料进行游戏的兴趣。
  师(展示各种样式的草墩和草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如果用这些稻草、草墩、草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让幼儿自由商量讨论,在老师的协调、启发下,幼儿自由分组开展操作活动。
  2、幼儿分组自制游戏材料,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第1组:包草球。
  ①指导语:“我们怎样才能把稻草包成一个球状呢?可以借鉴我们以往学过的包纸球的办法。”
  ②幼儿尝试将稻草包成草球状。
  第2组:涂染和装饰。①指导语:“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们涂得漂漂亮亮,同时也可以用各种彩带、丝带帮它们装扮,活动时请小朋友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让这些稻草制品掉眼泪呀。”
  ②幼儿对草墩、草垫等制品进行涂染和装饰。
  第3组:变造型。①指导语:“我们可以把稻草制品变成各种形状,请你们来变一变。”
  ②幼儿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对稻草制品进行重新变形。共同分享变废为宝成果的快乐。
  3、利用自制游戏材料进行多层次游戏,发展跑、跳、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
  (1)花样玩稻草制品。
  ①鼓励幼儿观察、设想并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用刚才自己做的草球、草墩和草绳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有多少种玩法?”
  ②幼儿尝试以多种花样玩稻草制品,同时进一步熟悉活动材料。
  ③请玩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花样玩稻草制品。
  幼儿想到尝试用单、双脚跳过草墩;跨跳、侧跳过草绳;把两条长草绳摆成小路快速走;把草球直接扔到筐里或朝某个方向扔等。
  (2)系列游戏:“我们去郊游”。
  ①请幼儿设想并表述自己玩游戏的方法。
  指导语:“如果我们用这些稻草制品来玩一个‘郊游’的体育游戏,你们想怎样玩才最有趣呢?”
  ②老师根据幼儿提出的玩游戏的方法,结合预设方案,组织系列游戏“郊游”。
  游戏1“我们去田野”,训练跨跳与平衡能力。
  A. 规则:要求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地做跨跳和走路的动作,从一个草墩跨跳到另一个草墩上,走小路(草绳制)时不能走出草绳范围,若跨跳不成功的要重新跳过,走出草绳的则要重新走过。(场景示意图见图1。)
  B. 在幼儿游戏2~3遍后,配班老师适时出示田野场景图片,表示游戏结束。
  图1
  游戏2“我们在田野游玩”。
  A. 增加游戏难度:改变草绳的投放方法与摆放密度,调整及加宽草墩距离,提高幼儿跳的兴趣。
  B. 规则: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双脚跳过小沟(草绳制),跳到草墩上。要求幼儿双脚跳时不能踩到草绳,再双脚跳到草墩上,不能掉下来。(场景示意图见图2。)
  图2
  C. 鼓励幼儿原路返回,看谁跳得又快又准,结束游戏。
  D. 引导幼儿谈谈此次郊游的感受,交流总结跳与平衡走的经验。
  游戏3:“帮农民伯伯打麻雀和老鼠”。
  A. 营造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麻雀和老鼠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请幼儿用望远镜观望并向老师和同伴报告。(幼:“不好了,是麻雀和老鼠在偷吃粮食。”)指导语:“那怎么办好呢?”请幼儿自由说出办法来对付麻雀和老鼠。(音乐响起前,请一些幼儿戴上麻雀、老鼠头饰先扮偷吃粮食状,然后音乐变化时分别藏到禾把后面让其余幼儿寻找。)
  规则:幼儿分组听音乐双脚跳过草墩和草绳,拿起草球扔麻雀;拿起草绳抓老鼠,互换角色持续游戏多遍。(场景示意图见图3。)
  游戏过程中及时提示幼儿注意快跑和躲闪的安全,见图4。
  结束活动
  (1)幼儿帮农民伯伯送稻草和稻谷回“家”。
  提示语:“小朋友刚才真能干,帮助农民伯伯赶走了麻雀和老鼠。现在我们帮农民伯伯把稻谷和稻草送回家吧。”幼儿可以选择两人抬着稻谷、自己托着稻谷或挑着稻草走过小路、跨过草墩(草墩的高度增加),高高兴兴地回“家”(见图5)。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按摩操,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把挑回来的稻草堆成一间草房子,里面放稻谷,可以成为开展其他活动的资源。
  2、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活动反思
  1、活动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从自制材料环节到游戏玩法讨论等环节无不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
  2、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和园本化。
  (1)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草球、草绳、草墩和禾把的花式多样化,教师由此体验到辅助材料多一些更能刺激幼儿创造的欲望,提升活动的效果。
  (2)善于利用园本课程资源和教研成果,在引导幼儿进行变废为宝的自制材料过程中丰富了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有机地整合了体育、科学、美术等领域内容,有效渗透环保理念。
  3、多层次游戏目标清晰,难易有别,利于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富有乡土特色。
  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第5篇、中班音乐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 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打击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的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
  2、学习用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3、让幼儿学会看图谱打击乐器,培养幼儿用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唱歌曲《郊游》。
  2、小乐器:铃鼓、碰铃、响板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情绪。
  1、小朋友还记得《郊游》这首歌吗?我们现在一边拍手,一边跟录音机唱。
  2、提问:
  A、郊游这首歌曲有几段?
  B、第几段和第几段的音乐是一样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的音乐是一样的,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
  C、A段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高兴的、欢快的。
  D、B段音乐听起来这么样?非常优美、速度比较慢。

  二、创编动作。我们已经知道了《郊游》这首歌曲的结构是ABA的结构,也知道了A段音乐是高兴的、欢快的,B段音乐是优美的、比较慢的,那么我们现在用动作来表现这种不同的情绪。

  三、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1、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现在我们来看图。郊游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脚步也比较快,唱走走、走走走时,每一拍拍两下。唱我们小手拉小手时,一拍拍一下。
  2、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B段音乐优美、比较慢,所以我们拍的时候也要慢些,一小节拍以下。

  四、看图谱,分声部练习。图上的小圆点,表示响板的声音;图上的小花花表示全部乐器;一个铃鼓,三个折线,表示拍一下铃鼓,摇三下。 

  五、看图谱,拿乐器演奏。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老师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听指挥员的命令,现在开始,练习数遍。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7篇、小班音乐活动我们一起去郊游(打击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分析歌曲ABA结构,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学习用歌表演动作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
  2、组织幼儿根据歌表演动作,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培养幼儿以音乐表现生活的兴趣。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
  (4)、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5)、请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我先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形式,并教会幼儿正确的使用乐器,让幼儿一齐想想用什么乐器来演奏A段,用什么乐器来演奏B段。并根据幼儿的提议来演奏一次,让大家都听听哪种演奏会更好听。最后,我们决定用双向筒、响板演奏A段,用串铃演奏B段。我让幼儿看着图谱,跟着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所以表演得很顺利!

第8篇、大班音乐活动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2、尝试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和旋律特点,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3、在游戏情景中学唱歌曲,并从中体验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郊游》,能用跳跃和连贯两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难点:尝试创编出歌曲内容忽然旋律特点,并能再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材料准备:阅读材料《郊游》,音乐,郊游图片一张,白云,太阳,水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练声 利用歌曲《郊游》的前八个小杰进行练声
  2、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歌曲。
  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郊游》,引导幼儿带着教师的问题来欣赏。
  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郊游的?他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教师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歌词,适当的引导幼儿朗读几次。
  3、幼儿学唱歌曲,感受和探索出歌曲的结构。
  提问:现在请小朋友再听老师唱一次这首歌,注意听歌曲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通过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前后两段的演唱风格有什么不同?
  4、创设游戏情景,教师当导游,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前后重复的部分你做了什么动作?能再和你的同伴一起做吗?
  教师鼓励幼儿创编出不同的白云飘的动作,同时,引导幼儿小结。
  教师给予幼儿一段较长的音乐旋律,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活动反思         
  教师在带领幼儿幼儿学唱歌曲的时候以游戏情境的方式来开展,可以根据地域不同,引导幼儿熟悉郊游场所。教师可以采用随音乐朗诵歌词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歌班上幼儿有识图谱的经验,本活动也可以用图谱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比如歌曲前后两句可以根据歌词内容画上手拉手,中间留四个空白,这样,幼儿的活动更能体现幼儿的自主性。

第9篇、大班社会活动郊游前的准备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每年,幼儿园都会组织中、大班幼儿开展春游、秋游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如今,家庭选择节假日旅游的也日渐增多。但游玩前的准备工作基本都由家长独自承担了,孩子参与的很少。考虑到为出游做准备这一环节中蕴含了自主选择、计划活动等社会领域部分的内容与要求。于是,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同伴间协商、分工、妥协、尊重和合作的过程。

  活动目标
  1.乐意在活动中主动与同伴讨论、交流,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懂得尊重别人的意愿,体验同伴间的关爱。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选物计划,将接触到的物品分类、记录,根据计划挑选合适的物品。
  3.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做事有始有终,主动为集体、他人服务。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曾参与过旅游,具备简单的旅游经验。
  2.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购物篮和书包,布置货柜和旅游所需的各类物品,如饮品、水果等食物和玩具,常用物品(比如塑料袋、餐巾纸、雨伞、创可贴)等。

  活动过程
  1.导人部分。
  教师介绍郊游地点和游玩的时间安排,激发幼儿自己准备郊游物品的愿望,提出让幼儿自己准备郊游物品的要求。
  2.尝试选物。
  (1)幼儿尝试选物,教师主要观察幼儿选物的种类是否合适、全面,展示个别幼儿所选物品,讨论这些东西是否需要带。
  (2)启发幼儿讨论,还有些什么东西是旅游所需要的,而大家没有想到。
  (3)观看课件,请幼儿仔细观察其他小朋友去郊游都带了哪些物品。
  (4)幼儿进行讨论,相互检查物品并归类小结。
  3.分小组制定选物计划表。
  (1)讲解计划表,提出计划要求:明天全班出门郊游,上午出发,中午吃小朋友自己带的食物,下午回家。
  (2)幼儿分小组商量,每组带多少物品合适。
  (3)小组长按小组成员的需求填写计划表。
  4.集体讨论计划表。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以下几点:
  (1)小朋友带的东西太少不够吃,太多装不下,背不动,玩起来也不方便,要不多不少刚刚好。
  (2)每个小组选择的是什么玩具?可以几个人一起玩?
  (3)常用物品都选了哪些?雨伞、相机、桌布等带多少合适?
  (4)你的好朋友喜欢吃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修改计划表。
  5.根据各组制定的计划表,小组成员分工取物品。
  6.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计划表检查所选物品。

  活动小结
  郊游前的物品准备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定要考虑周到。比如,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带多少合适。如果制定一个计划表,事情就会做得更快更好。

  活动反思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自我服务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可是,家长经常包办代替,让孩子参与的机会越来越少。因此,我选择“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希望让幼儿学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如何做合理的规划。
  我设置了物品超市的场景。让幼儿自由选物,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出正确选物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计划能力,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更多体现了孩子们的想法。另外,我有意在准备的物品中增加玩具的种类,增加对孩子选物的干扰,自然引导孩子体会分享。比如,最好选择携带能和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全班只需要带一部照相机等。通过体会分享,我力图使幼儿初步具有集体和团队活动的意识。整个活动过程中,我本着“了解儿童、相信儿童”的原则。以“分享经验、教师引导、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断满足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自主能力。
  此外,利用活动中的一些情景,整合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比如,为每名幼儿准备一个购物篮.限定了选择物品的量的范围,让幼儿对量有了初步的认识;让幼儿分组制定选物计划,将选择的物品进行分类、记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量、适当的物品,整合了科学领域的目标;最后,引导幼儿根据计划表分工取物,让幼儿主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体验同伴间的关爱之情。多领域整合恰恰是组织社会领域活动的特点。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我注意了各个环节中的随机教育,比如每次幼儿自主活动之前,我会明确提出这一环节的目标和要求,让幼儿带着目标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和学习习惯:让幼儿为朋友选择物品,引导幼儿体会别人的需求,体验同伴间的关爱等。

第10篇、大班语言教案:小动物去郊游

目的:
1、引导幼儿在理解图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排列图片。
2、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排图讲述能力。
准备:
大图片一套,幼儿用的小图片人手一套。
 
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注意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排一排图片,好吗?
 
二、引导幼儿在理解1~5幅图片意思的基础上学习排图
1.出示第一幅图片,请幼儿说说图片说的是什么。
小结: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2.引导幼儿理解2~5幅图片的意思。
①它们在郊外是怎么玩的?这儿有几张没按顺序排列的图片,谁能够看懂?
②小猫在干什么?它是怎样跳高的?(撑竿跳。)
③小狗在干什么?(学习词语:竖蜻蜓。)
3.引导幼儿给图片排序。
①现在请你们把红色边框的五张图片拿出来排一排,然后连起来讲一段故事。
②幼儿动手排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③幼儿根据自己排列的图片讲述故事,教师排出相应的大图片。
 
三、引导幼儿为故事的后部分排图
1.小动物玩得正高兴,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们拿出蓝色边框的三张图片想一想、排一排。
2.幼儿排列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3.个别幼儿排图片,请其余幼儿说说是否同意这样排列。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及时作出正确引导。
4.这几张图片讲了什么?小刺猬为什么帮小动物们晒衣服?谁会用一段好听的话来说?
5.教师小结。
6.现在图片已经排好了,请你们把图片上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附:
小动物去郊游
一天,天气非常晴朗,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唱歌,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地去郊游。
小刺猬在地上打滚,小猫在撑竿跳,小狗在竖蜻蜓,小兔在跑步。
哗啦啦,天下起了倾盆大雨,把小动物的衣服都淋湿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小刺猬说:“我来帮你们晾衣服吧!”它把小动物们的衣服都挂在自己身上。
衣服晾干了,小动物们围着小刺猬说:“谢谢你,小刺猬!”

第11篇、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去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人民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孩子们也常常接触到人民币。在上一学期,我们班孩子已经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了认识。而在本班的区角游戏中,我们的超市、银行、理发店都会运用到人民币。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游戏时,对人民币的运用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一对一的交换,不管商品上标价是多少,孩子们都是用一张纸币来进行游戏,并没有在游戏中对人民币进行计算。这就让人民币在孩子们生活中的运用没有落到实处,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会人民币的运用。因此,我们从孩子的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从孩子们喜欢并熟悉的国色天乡乐园为切入点,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游戏氛围中,尝试人民币的运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2、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拟定游玩计划、分配每个游玩项目所需的费用,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2、活动难点
  怎样根据每项游乐设施的要求,合理分配有限的游玩费用。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储备
  幼儿已经认识1元、2元、5元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物质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信封若干(白色、黄色)、小篮子、水彩笔若干、胸贴、游戏区标牌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最近你们都在忙着排元旦节的节目,非常的辛苦。今天,林老师决定要奖励你们,带你们去个好玩儿的地方,想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去哪儿玩儿吧!

  二、 欣赏图片
  师:到国色天乡,我们可以玩哪些好玩的项目呢?一起来看看吧!
  1、 播放图片,幼儿了解各项游玩项目情况;
  (1)教师播放图片(海豚跳),幼儿观看;
  师:这是什么项目?它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个别幼儿交流。
  师:还会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等着我们呢?它们分别需要多少钱?擦亮你的小眼睛,认真看一看!
  播放图片3、4、5,幼儿自由说。
  播放图片6。(摩天轮:10元;旋转木马:8元;转转杯:7元;海豚跳:6元;)

  三、 分配游玩费用
  师:这么多有趣的项目,你们想玩吗?可是我们要玩这些项目,需要什么呀?(钱)那钱从哪里来呢?(与幼儿谈谈前段时间手工义卖的情况)今天,林老师就给每个朋友准备了一个白色信封,每个信封里都装了你们义卖手工作品得到的钱。下面请你们自由分组,再用你们自己的方式选出一个组长。组长带你们那组的小朋友去选一张桌子坐下来。
  1、 幼儿自由分组,选组长;
  2、 分发胸贴,组长领钱。
  师:今天,林老师还给每个组准备了漂亮的胸贴。现在,我要请表现最好的小组先来选胸牌。
  组长一次选择胸贴,并发给每个幼儿贴好;
  师:接下来,请小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取你们组的游玩费用,你们组有几个小朋友就领几个信封。
  组长依次领钱;
  3、 分发信封,数数每组一共有多少钱;
  师:现在,请小组长把信封分别发给你们组的小朋友,拿到信封后,每个朋友都数一数自己的信封里有多少钱?数完后,将钱交给组长保管,每一个组一起来数数你们组一共有多少钱,数完后组长将所有的钱放在篮子里黄色的公共信封里。
  4、 手指游戏
  师:好了,现在我请组长来告诉我,你们每个组分别有多少钱?
  组长交流。
  师:孩子们,大家肯定都在心里面想好了自己想玩的项目,也了解了每个项目需要多少钱,等会儿请你们把想玩的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白色信封上,并标注好你要玩的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
  幼儿开始记录;
  师:孩子们,都记录完了吗?记录完后大家再商量一下如何分配你们公用信封里的钱。如果你凑够了你要玩的这个项目的钱,那么就把这些钱放在你自己的信封里,再将信封放进篮子里。好了,大家开始行动吧!
  幼儿分组分配游玩费用。(教师深入幼儿,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装钱。)
  师:孩子们,你们的钱分好了吗?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请幼儿到台前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信封(记录)以及分到的人民币。
  师:刚才,林老师已经听到有的组在分钱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谁来给我们交流交流。
  请2个幼儿交流。
  师:原来每组都出现了钱不够的情况,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组有几个小朋友钱不够,分别差了多少钱?你们组一共差了多少钱?
  请幼儿交流。(你要玩几元钱的项目?现在你的信封里有几元?还差几元?)
  教师将每组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每组幼儿关注自己组差多少钱,带着目的去玩游戏挣钱。)

  四、 游戏’:挣钱
  师:孩子们,钱不够没关系林老师可以带你们去数学王国里玩一些好玩的数学游戏,每个组可以抓紧时间通过合作玩游戏挣钱。这些游戏分别可以挣到1元、2元、5元钱。那么呆会儿你们组差多少钱就去挣多少钱,挣够钱以后先把钱交给组长,你们回到座位后再将你们信封里差的钱凑够。现在,请你们放好信封,抓紧时间,去挣钱吧!
  1、 教师为幼儿准备四个数学小游戏,幼儿通过在四个区域进行游戏,兑换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兑换的金额大小(1元、2元、5元)与游戏的难易程度一致。
  2、 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参与指导。
  游戏项目:抢车位(兑换1元)、排排乐(兑换1元)、小手动动动(兑换2元)、亮眼睛(兑换5元)
  幼儿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游戏项目进行游戏,小精灵根据幼儿的胸贴来区分各组。当组内所有幼儿完成了游戏,即可获得相应面额的人民币。

  五、 再次展示每组的分配结果
  师:孩子们,你们的钱凑够了吗?现在,就请你们选出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告诉我们,你们准备玩哪些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看看信封里放了多少钱吧!(验证分配结果)
  用投影展台展示自己的信封,及凑到的人民币。
  挖掘亮点(预设生成):如果还有小组钱不够,可以引导小朋友进行项目的调整,让每组每个孩子都能够玩到项目。
  师:瞧!这组的钱还没凑够,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想想办法,让他们都能够玩到一个项目。
  幼儿交流,教师给予肯定。
  引导幼儿进行再次分配,调整项目。

  六、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瞧!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团结合作,不管多难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刚才我们一起做好了去游玩的计划。现在,请你们每组装好自己的钱,我们一起出发吧!
  (随着律动音乐《去郊游》,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1、 今天的这个活动,总的来说,环节比较清晰。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运用非常感兴趣,这就让这个活动显得比较活跃。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与同伴的合作还是非常快乐的。同时,孩子们在使用人民币时,大部分孩子能比较有目的地去计划自己的游玩项目,组长的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基本上能达到活动所制定的目标。
  2、 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1)首先,人民币的出现,让孩子有些兴奋,有的孩子一直沉浸在拿到钱的喜悦里,一直在数钱,因此在有的环节,对老师所提的要求把握不够。而我通过手指游戏的方式,在集中孩子注意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极个别孩子,关注不够。
  (2)其次,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有点啰嗦。应该更加明确,清新。
  (3)再次,在孩子进行记录及分配人民币时,孩子们的想法会有很多,而且很有创意,但是我并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或引导,进一步去拓展孩子的思维。例如有的组长在给小朋友分钱时,我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分配。(直接数六张一元的就能凑到六元,但是还可以用一张五元加上一张一元等于六元;……)
  (4)在今天的活动中,新生成了一个问题——当钱凑不够时,还可以通过调整项目来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玩。但是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提炼,我还是比较生涩。尤其到最后孩子们调整了项目,但是仍然有两组的孩子钱不够时,我临时将问题抛给了在场的老师们,请钱不够的小组去找老师帮忙,通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最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情也是十分愉悦。
  总的来说,孩子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是愉悦的。而作为教师,我也在今天的活动中,看到了自己有待进步的地方,我会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12篇、小班主题活动坐车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种车辆,知道常见车辆的名称。
  2.让幼儿初步了解汽车的外性特征,知道他们的基本构造和一些车的用途。
  3.通过游戏培养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及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画有自行车,卡车,客车,小汽车,摩托车的车子大图片各一张(供小动物们开车用)。
  2.小动物头饰5个,白纸条,用纸做的立体小树若干。
  3.玩具车幼儿人手一份,各种车辆图片若干。
  4.音乐磁带,汽车城牌子1个。
  5.教室布置成森林和汽车城。
  6. 幼儿已经知道常见车的叫声。
  7. 交警帽子,红绿灯牌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活动室,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 咱们一起出发吧!(听音乐进教室)

  (二)认识几种常见车辆,巩固幼儿的知识。
  师:森林到了,这儿空气多好,我们一起呼吸新鲜空气。瞧!这儿还有漂亮的鲜花,真香啊!蝴蝶飞来了,蜜蜂也过来采蜜了。(师一边说一边用肢体语言提示)快看,小动物们也来了。
  (五位幼儿分别扮演小动物开车过来)
  师:我们一起向小动物问好!看,小动物是怎么来的?(开车)他们开的什么车?
  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a.小猫开着大客车来的;
  b.小兔开着摩托车来的;   
  c.小松鼠开着大卡车来的;    
  d.山羊开着小汽车来的;     
  e.小狗骑着自行车来的。
  五位小动物齐说:“小朋友讲得真好,乘上我们车,一起去汽车城玩吧!”
  师:“真是太好了,但是这么多的人,只有五辆车。自行车能坐几人?(谁来做)摩托车呢?(谁来坐?)小汽车能坐几人?大客车和大卡车能做许多人,其他小朋友想坐什么车就坐什么车吧!(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车坐。)
  师:我们出发吧! 师:汽车城到了,我们要按一下小喇叭才能进去。  

  (三)幼儿唱歌《小汽车》复习各种车子的叫声。
  3 5   5  6 6   5  3 5  6 6   5
  摩托 车突突   突 突突突突  突。
  小汽 车笛笛   笛  笛笛笛笛  笛。
  大客  车嘟嘟   嘟  嘟嘟嘟嘟 嘟。
  大卡  车叭叭    叭  叭叭叭叭  叭。
  自行   车叮铃    铃  叮铃丁铃铃。

  (四).观摩车子展览会,拓宽幼儿眼界。
  师:汽车城里好漂亮,汽车可真多,我们一起下来参观吧!请小动物把车开到停车场,也来看看吧!
  师:汽车城里都有哪些车?你看到什么车?你们和身边的小伙伴一起讲讲吧! (幼儿自由讨论)
  师:看,展览厅里还有好多好多汽车模型呢!想玩吧?那你们挑一辆最喜欢的车到模型马路上玩吧!

  (五).通过玩玩具汽车,了解汽车外型特征和基本构造,用途。
  师:小朋友一边玩一边说说你玩的是什么车?这辆车是什么颜色的?车子上有什么?(幼儿自由边玩边讲。)
  师:谁来告诉我,你玩的是什么车?是什么颜色的?车身上有什么?这辆车可干什么?

  (六)开拓眼界,扩展思维。
  师:咦!这是什么车?认识吗?是干什么用的?(老师向幼儿介绍几种特殊车辆。)
  小结:科学家制造了各种
  各样不同用途的车子,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城市。我们小朋友从现在起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设计出更多更漂亮更有用的车子。现在你们的车子一定也累了,我们一起把他们送到展览厅吧!注意把这些车子放整齐。

  (七)结束游戏――开汽车
  师:汽车城的阿姨说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表现真好,他们想请小朋友做小司机玩“开汽车”的游戏,愿意吗?
  好,一起上车。(幼儿和老师骑上小椅子,另一老师扮演警察一块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次活动中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关于汽车这个话题,一直以为比这些孩子懂得得多,在这30多位孩子的面前,我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半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可见老师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

第13篇、大班音乐活动郊游(打击乐)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
(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14篇、小班健康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用报纸进行游戏和运动的快乐,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能在间隔物体上行走,并保持身体平衡。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体验用报纸进行游戏和运动的快乐。
  活动难点:
  练习在间隔物体上行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在间隔物体上行走的经验。
  2、材料准备:蚂蚁胸饰若干、剪成花瓣形状并用水粉刷成粉色(桃花)和黄色(迎春花)的报纸若干、神秘袋一个、录音机、《去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开车带你们去郊游,高兴吗?上车出发了(小蚂蚁一路纵队站好,随《去郊游》音乐做热身运动,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
  (选择材料,合作搭桥)
  1、车子开到了小河边,没路了,怎么办啊?决定过河,怎么过河呢?(小蚂蚁自由想象可以怎样过河)
  2、小蚂蚁发现了地上的花瓣(花瓣投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两种花瓣投放数量的比列为粉色的桃花花瓣多于黄色的迎春花花瓣),讨论:能不能利用这些花瓣来搭桥呢?
  3、合作搭桥。
  (1)先请每只小蚂蚁捡一片花瓣,然后相同颜色花瓣的小蚂蚁为一组。
  (2)两组小蚂蚁分组自由讨论怎样用花瓣搭桥过河。
  (3)根据商量结果尝试搭桥。
  两组小蚂蚁分散练习搭桥过河。搭桥过程中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如何协商,合作搭桥。(搭桥结果大致为:粉色花瓣桥的每个花瓣之间的间距较窄;黄色花瓣桥的每个花瓣之间的间距略宽一些;)
  (4) 请两组小蚂蚁介绍自己铺的花瓣小桥。
  (5)过桥。
  ①在自己组搭好的花瓣小桥上走一走。
  ②引导小蚂蚁互换,到另一组搭好的小桥上走一走。(鼓励个别幼儿勇敢尝试)
  (6)交流分享:怎样过小桥又稳又安全?(不要推、不要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7)天上下起了小雨,怎么办?(再次投放与幼儿人数相同的花瓣,小蚂蚁把花瓣当伞,顶在头上或举在头上过小桥)在过桥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头顶物过桥。

  三、结束部分。
  (创新思维、拓展阶段)过了河,雨也停了,小蚂蚁看妈妈变魔术。
  1、蚂蚁妈妈变魔术:把花瓣放进神秘袋,变、变、变,变出来什么?(一个花瓣球)
  2、小蚂蚁学变魔术。
  3、学会变魔术的小蚂蚁真开心,自由的玩起纸球游戏(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探索活动:抛纸球、滚纸球、扔纸球、踢纸球、两脚夹纸球跳等等)。

  活动延伸:
  师生一起收集、寻找、创新玩报纸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针对幼儿这一特征,在内容选择时我选用废报纸作为本节活动的器材。结合主题活动(花儿朵朵),指导游戏时,我先将废报纸剪成花瓣形状,并用水粉刷成粉色(桃花)和黄色(迎春花),在视觉上吸引了孩子,激发了他们游戏的积极性。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中我注意给孩子们留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设计了要过河却不提供现成的桥,想过河就要自己造桥的情景,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勇敢的迎接挑战,探索用花瓣搭桥的方法,商量花瓣不够用怎么办(将每两片花瓣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讨论过河时怎样才能不从桥上掉下来……,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情节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不但锻炼了体能,发展了平衡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小蚂蚁和妈妈学变魔术”的环节,吸引孩子们玩花瓣球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始我终贯彻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15篇、大班健康活动:健康郊游餐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健康郊游餐

活动目标:
   1、在选购营养午餐的活动中,提升幼儿对营养、新鲜、合理的饮食与健康身体关系的理解,丰富健康饮食的经验。
   2、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超市货架、食品(标有价格和保质期)、购物盘、评判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导入主题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三年过去了,你们就要毕业了,老师真舍不得你们,为了让你们和老师一起记住在幼儿园的快乐时光,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举行一次毕业郊游活动,你们说好吗?(好)
1.今天我们就进行一个健康郊游餐比赛,为我们的毕业郊游配一份健康郊游餐!
2.那怎样的郊游午餐才是健康的呢?
幼儿自由的讲述,教师作相应的归纳: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要有主食、水果、水、这样搭配才合理有营养。还有选的食品要新鲜、要安全,这样才健康。
3.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健康郊游餐比赛,请每组小朋友,拿着桌上的盘子,到超市挑选健康郊游餐,在挑选前请听清规则,在五分钟内挑选一份够一个人吃的午餐,选购的食品不能超过十元钱,选购时要注意营养、新鲜、安全。
幼儿选购时老师做适时的观察,观察每组幼儿选购时的侧重点,以便老师做观察。

二、评选健康郊游餐
1、小小检察员

  你们本领真大,这么快就选好了郊游午餐,四组的午餐哪一个最健康呢?就请你们四组相互检查,刚才你们说了健康的郊游餐要营养、新鲜、安全、我们就从健康营养、新鲜、安全、合理使用十元钱,来评选,我这里有四种颜色的评比牌,有笑脸和不高兴的脸,你觉得好的就插一个笑脸,觉得不够好就插不高兴的脸。第一组检查四组的郊游午餐的健康营养,第二组检查食品是否新鲜,第三组检查每组选的郊游午餐是否安全,第四组检查每组购买的午餐是否超过十元钱
幼儿检查,老师做总体观察

2、健康郊游午餐
老师就检查结果作具体的分析问答。如:黄颜色的牌子都是笑脸,每一组都没有超过十元钱。每组各得一分,红颜色的牌子有一个是不高兴的脸,为什么是不高心的脸?请检查的幼儿回答理由。
归纳各组幼儿的笑脸数,笑脸数最多的作为健康郊游午餐。
我们选出了健康郊游午餐,我们把这个好消息去告诉所有的小朋友。

第16篇、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手口一致、不遗漏、不重复地点数1个~4个物品,并说出总数。
  2.在感知、操作中发现生活中有趣的数。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钻圈4个(可做山洞)。
  2.各种数量是4的小动物画片若干。
  3.可正反面两用的教学板4块,正面是大森林背景,反面是4棵大果树。
  4.废旧泡沫圈做成的果子若干(果子可粘在果树上,也可套在小朋友的手指上)。
  5.立体教具动物楼房一座(楼房是4层,每层有4扇小窗户,有4个面可供幼儿同时操作)。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钻山洞”学习点数(本环节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点数)
  1.师:小朋友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放音乐,“开汽车”出发。)
  2.师:小朋友快停车,前面几座大山挡住了去路,你们注意安全,我去探探路。(“探路”回来神秘地告诉幼儿)山上有山洞,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个山洞。(老师提示幼儿伸出右手食指,从左数向右,点一个数一个,不遗漏、不重复。)同时鼓励幼儿勇敢地钻过去。
  3.幼儿钻山洞,边钻边数,一共钻过4个大山洞。
  4.钻过山洞后再次点数,让幼儿记住山洞的总数是4。
  5.请几个小朋友自己去数一数,教师个别指导。

  二、自由发现,点数物品(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感知数量是4的物品,尝试自己点数。)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继续郊游(让幼儿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下一个游戏环节)。
  2.出示4块大森林背景的教学板,上面有各种可以取放的小动物卡片,每种动物排在一起,共有4只。
  师:前面有一片树林,风景真美,咱们下车到那儿去玩吧。小朋友们去找找草地和树林中都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幼儿自由观察、点数,教师适时指导。)
  3.请幼儿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4.出示立体教具楼房。
  师:小朋友快来看,前面有一座楼房。我们来看看楼房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自由数楼房,有几层,每层有几扇窗,再次练习点数。)
  师:这座楼房是小动物的家,我们把刚才在树林里发现的小动物送回家吧。(要求(1)同样的小动物住在同一层楼;(2)每扇窗口送一只数一个,在进行点数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关系。)
  5.幼儿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送进动物楼房并点数,引导幼儿发现自己送回的每种小动物总数都是4只。

  三、游戏“摘果子”(本环节再次巩固点数,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开汽车继续郊游(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游戏环节)。
  2.出示四棵大果树(果树上粘满了可以取下来的果子)。
  师:前面有几棵好大的果树呀,小朋友快来数数有几棵。咱们一起摘果子吧,注意每位小朋友只能摘4个果子。
  3.教师利用个别小朋友把果子套在手指上的现象,引导其他幼儿把小手变成小刺猬,把取下的果子套在4个手指上,数一数小刺猬扎了几个果子。
  4.结束部分:请幼儿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口袋,自由交谈,分享郊游的乐趣。

  教学反思
  活动是从幼儿身边感兴趣的现象入手,形象地将数的守恒展现在幼儿的面前,便于幼儿掌握,活动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将大家的知识经验加以交流和反馈,达到教学的目标。
  整个教学以去郊游为主线,把各环节串联在一起,各环节层层递进,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完整性和主题性,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的内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数的守恒,让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更有意思。

第17篇、中班主题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人民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孩子们也常常接触到人民币。在上一学期,我们班孩子已经对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进行了认识。而在本班的区角游戏中,我们的超市、银行、理发店都会运用到人民币。但是,我们发现孩子们在进行游戏时,对人民币的运用只是单纯地停留在一对一的交换,不管商品上标价是多少,孩子们都是用一张纸币来进行游戏,并没有在游戏中对人民币进行计算。这就让人民币在孩子们生活中的运用没有落到实处,孩子们并没有真正学会人民币的运用。因此,我们从孩子的生活中挖掘数学知识,从孩子们喜欢并熟悉的国色天乡乐园为切入点,让孩子在充满乐趣的游戏氛围中,尝试人民币的运用。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活动初步尝试有计划地使用人民币,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2、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活动重点
  幼儿通过拟定游玩计划、分配每个游玩项目所需的费用,感知人民币在生活中的用途。
  2、活动难点
  怎样根据每项游乐设施的要求,合理分配有限的游玩费用;

  活动准备
  1、 知识经验储备
  幼儿已经认识1元、2元、5元面额的人民币,并能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物质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2元、5元)、信封若干(白色、黄色)、小篮子、水彩笔若干、胸贴、游戏区标牌

  活动过程
  一、 谈话导入课题
  师:孩子们,最近你们都在忙着排元旦节的节目,非常的辛苦。今天,林老师决定要奖励你们,带你们去个好玩儿的地方,想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今天要去哪儿玩儿吧!

  二、 欣赏图片
  师:到国色天乡,我们可以玩哪些好玩的项目呢?一起来看看吧!
  1、 播放图片,幼儿了解各项游玩项目情况;
  (1)教师播放图片(海豚跳),幼儿观看;
  师:这是什么项目?它需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个别幼儿交流。
  师:还会有哪些好玩的项目等着我们呢?它们分别需要多少钱?擦亮你的小眼睛,认真看一看!
  播放图片3、4、5,幼儿自由说。
  播放图片6。(摩天轮:10元;旋转木马:8元;转转杯:7元;海豚跳:6元;)

  三、 分配游玩费用
  师:这么多有趣的项目,你们想玩吗?可是我们要玩这些项目,需要什么呀?(钱)那钱从哪里来呢?(与幼儿谈谈前段时间手工义卖的情况)今天,林老师就给每个朋友准备了一个白色信封,每个信封里都装了你们义卖手工作品得到的钱。下面请你们自由分组,再用你们自己的方式选出一个组长。组长带你们那组的小朋友去选一张桌子坐下来。
  1、 幼儿自由分组,选组长;
  2、 分发胸贴,组长领钱。
  师:今天,林老师还给每个组准备了漂亮的胸贴。现在,我要请表现最好的小组先来选胸牌。
  组长一次选择胸贴,并发给每个幼儿贴好;
  师:接下来,请小组长到老师这儿来领取你们组的游玩费用,你们组有几个小朋友就领几个信封。
  组长依次领钱;
  3、 分发信封,数数每组一共有多少钱;
  师:现在,请小组长把信封分别发给你们组的小朋友,拿到信封后,每个朋友都数一数自己的信封里有多少钱?数完后,将钱交给组长保管,每一个组一起来数数你们组一共有多少钱,数完后组长将所有的钱放在篮子里黄色的公共信封里。
  4、 手指游戏
  师:好了,现在我请组长来告诉我,你们每个组分别有多少钱?
  组长交流。
  师:孩子们,大家肯定都在心里面想好了自己想玩的项目,也了解了每个项目需要多少钱,等会儿请你们把想玩的项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白色信封上,并标注好你要玩的这个项目需要多少钱?
  幼儿开始记录;
  师:孩子们,都记录完了吗?记录完后大家再商量一下如何分配你们公用信封里的钱。如果你凑够了你要玩的这个项目的钱,那么就把这些钱放在你自己的信封里,再将信封放进篮子里。好了,大家开始行动吧!
  幼儿分组分配游玩费用。(教师深入幼儿,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装钱。)
  师:孩子们,你们的钱分好了吗?谁来给我们展示一下?
  请幼儿到台前在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信封(记录)以及分到的人民币。
  师:刚才,林老师已经听到有的组在分钱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谁来给我们交流交流。
  请2个幼儿交流。
  师:原来每组都出现了钱不够的情况,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组有几个小朋友钱不够,分别差了多少钱?你们组一共差了多少钱?
  请幼儿交流。(你要玩几元钱的项目?现在你的信封里有几元?还差几元?)
  教师将每组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每组幼儿关注自己组差多少钱,带着目的去玩游戏挣钱。)

  四、 游戏’:挣钱
  师:孩子们,钱不够没关系林老师可以带你们去数学王国里玩一些好玩的数学游戏,每个组可以抓紧时间通过合作玩游戏挣钱。这些游戏分别可以挣到1元、2元、5元钱。那么呆会儿你们组差多少钱就去挣多少钱,挣够钱以后先把钱交给组长,你们回到座位后再将你们信封里差的钱凑够。现在,请你们放好信封,抓紧时间,去挣钱吧!
  1、 教师为幼儿准备四个数学小游戏,幼儿通过在四个区域进行游戏,兑换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兑换的金额大小(1元、2元、5元)与游戏的难易程度一致。
  2、 幼儿自由游戏,教师参与指导。
  游戏项目:抢车位(兑换1元)、排排乐(兑换1元)、小手动动动(兑换2元)、亮眼睛(兑换5元)
  幼儿以组为单位自由选择游戏项目进行游戏,小精灵根据幼儿的胸贴来区分各组。当组内所有幼儿完成了游戏,即可获得相应面额的人民币。

  五、 再次展示每组的分配结果
  师:孩子们,你们的钱凑够了吗?现在,就请你们选出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告诉我们,你们准备玩哪些项目,每个项目需要多少钱?我们一起来看看信封里放了多少钱吧!(验证分配结果)
  用投影展台展示自己的信封,及凑到的人民币。
  挖掘亮点(预设生成):如果还有小组钱不够,可以引导小朋友进行项目的调整,让每组每个孩子都能够玩到项目。
  师:瞧!这组的钱还没凑够,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想想办法,让他们都能够玩到一个项目。
  幼儿交流,教师给予肯定。
  引导幼儿进行再次分配,调整项目。

  六、活动结束
  师:孩子们,你们瞧!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团结合作,不管多难的问题都能够解决。刚才我们一起做好了去游玩的计划。现在,请你们每组装好自己的钱,我们一起出发吧!
  (随着律动音乐《去郊游》,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1、 今天的这个活动,总的来说,环节比较清晰。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运用非常感兴趣,这就让这个活动显得比较活跃。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与同伴的合作还是非常快乐的。同时,孩子们在使用人民币时,大部分孩子能比较有目的地去计划自己的游玩项目,组长的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基本上能达到活动所制定的目标。
  2、 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还是发现了许多问题。
  (1)首先,人民币的出现,让孩子有些兴奋,有的孩子一直沉浸在拿到钱的喜悦里,一直在数钱,因此在有的环节,对老师所提的要求把握不够。而我通过手指游戏的方式,在集中孩子注意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极个别孩子,关注不够。
  (2)其次,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我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有点啰嗦。应该更加明确,清新。
  (3)再次,在孩子进行记录及分配人民币时,孩子们的想法会有很多,而且很有创意,但是我并没有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或引导,进一步去拓展孩子的思维。例如有的组长在给小朋友分钱时,我可以引导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分配。(直接数六张一元的就能凑到六元,但是还可以用一张五元加上一张一元等于六元;……)
  (4)在今天的活动中,新生成了一个问题——当钱凑不够时,还可以通过调整项目来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玩。但是在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提炼,我还是比较生涩。尤其到最后孩子们调整了项目,但是仍然有两组的孩子钱不够时,我临时将问题抛给了在场的老师们,请钱不够的小组去找老师帮忙,通过老师的指导,孩子们最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情也是十分愉悦。
  总的来说,孩子们在今天的活动中,是愉悦的。而作为教师,我也在今天的活动中,看到了自己有待进步的地方,我会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18篇、中班体育活动骑马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平衡,跳跃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小椅子若干把(同幼儿人数);录音机和音带;一块较宽敞、柔软的场地。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每人拿一把小椅子进入场地,四散站立。
  2、在音乐伴奏下,师幼一起做热身操。
  3、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椅子游戏。
  今天我们一起骑马去郊游吧!这椅子就是我们的马,我们上马;
  ①骑马。引导幼儿将椅背朝前时坐在椅子上,手持椅背向前上方秋起,模仿骑马动作在场地内来回行时2-3次。
  ②马术。鼓励幼儿模仿马术做各种动作,如站在椅子上跳下、站在椅子上分脚越过椅背跳下、单脚站在椅子上等等。鼓励幼儿合作游戏。
  ③爬山。引导幼儿两人一组将椅子纵向并排放置成“小由”,进行“爬山”练习,即踏上椅面――跨过椅背――踏上另一椅面――跳下。然后将所有的椅子排列起来。引导幼儿一一跨过所有的“小山”。
  ④走独木桥。引导幼儿自由组合将椅子横向并排当作独木桥,进行“走独木桥”的练习。练习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将所有椅子并排放置在一起,练习走“长独木桥”1-2次。
  ⑤走脚印。引导幼儿椅背着地,把椅背与椅面之间的空间当成马蹄印,沿“马蹄印”行进1-2次。
  4、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①我们来到了草地,让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②下面我们把马牵回马厩吧!(幼儿每人拿上小椅子回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活动让孩子们健康身心、活泼个性,给他们带来了活动的快乐。

第19篇、小班健康活动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由来:
孩子们每天都要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但不可能天天都有新的游戏材料,那么,利用身边的资源和废旧材料,给孩子们更多的游戏空间和选择,让同一种玩具或材料变化出新的玩法,使幼儿愿意玩,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面对和探索的问题。“去郊游”活动就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活动目标:
1、体验用报纸进行游戏和运动的快乐,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2、能在间隔物体上行走,并保持身体平衡。
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提高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体验用报纸进行游戏和运动的快乐2、活动难点:练习在间隔物体上行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过在间隔物体上行走的经验。
2、材料准备:蚂蚁胸饰若干、剪成花瓣形状并用水粉刷成粉色(桃花)和黄色(迎春花)的报纸若干、神秘袋一个、录音机、《去郊游》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扮演角色,活动身体)今天的天气真好,妈妈要开车带你们去郊游,高兴吗?上车出发了(小蚂蚁一路纵队站好,随《去郊游》音乐做热身运动,活动身体)。
二、基本部分(选择材料,合作搭桥)
1、车子开到了小河边,没路了,怎么办啊?决定过河,怎么过河呢?(小蚂蚁自由想象可以怎样过河)
2、小蚂蚁发现了地上的花瓣(花瓣投放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两种花瓣投放数量的比列为粉色的桃花花瓣多于黄色的迎春花花瓣),讨论:能不能利用这些花瓣来搭桥呢?
3、合作搭桥。
(1)先请每只小蚂蚁捡一片花瓣,然后相同颜色花瓣的小蚂蚁为一组。
(2)两组小蚂蚁分组自由讨论怎样用花瓣搭桥过河。
(3)根据商量结果尝试搭桥。
两组小蚂蚁分散练习搭桥过河。搭桥过程中教师观察、引导幼儿如何协商,合作搭桥。(搭桥结果大致为:粉色花瓣桥的每个花瓣之间的间距较窄;黄色花瓣桥的每个花瓣之间的间距略宽一些;)
(4) 请两组小蚂蚁介绍自己铺的花瓣小桥。
(5)过桥。
a、在自己组搭好的花瓣小桥上走一走。
b、引导小蚂蚁互换,到另一组搭好的小桥上走一走。(鼓励个别幼儿勇敢尝试)
(6)交流分享:怎样过小桥又稳又安全?(不要推、不要挤、一个跟着一个走。)
(7)天上下起了小雨,怎么办?(再次投放与幼儿人数相同的花瓣,小蚂蚁把花瓣当伞,顶在头上或举在头上过小桥)在过桥的基础上,增加难度,头顶物过桥。
三、结束部分(创新思维、拓展阶段)过了河,雨也停了,小蚂蚁看妈妈变魔术。
(1)蚂蚁妈妈变魔术:把花瓣放进神秘袋,变、变、变,变出来什么?(一个花瓣球)
(2)小蚂蚁学变魔术。
(3)学会变魔术的小蚂蚁真开心,自由的玩起纸球游戏(幼儿自由组合进行探索活动:抛纸球、滚纸球、扔纸球、踢纸球、两脚夹纸球跳等等)。
活动延伸:师生一起收集、寻找、创新玩报纸的方法,丰富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针对幼儿这一特征,在内容选择时我选用废报纸作为本节活动的器材。结合主题活动(花儿朵朵),指导游戏时,我先将废报纸剪成花瓣形状,并用水粉刷成粉色(桃花)和黄色(迎春花),在视觉上吸引了孩子,激发了他们游戏的积极性。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中我注意给孩子们留有充分创造想象的空间,设计了要过河却不提供现成的桥,想过河就要自己造桥的情景,很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勇敢的迎接挑战,探索用花瓣搭桥的方法,商量花瓣不够用怎么办(将每两片花瓣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讨论过河时怎样才能不从桥上掉下来……,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情节中积极主动地投入游戏,不但锻炼了体能,发展了平衡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小蚂蚁和妈妈学变魔术”的环节,吸引孩子们玩花瓣球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始我终贯彻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让孩子们通过自由的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从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第20篇、中班数学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会用序数表达小动物所处的位置。
2.感知在不同情境下的序数,能看图卡将小动物送到指定位置,尝试按序数要求玩“乘火车”的游戏。
3.体验在生活中学数学以及帮助小动物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6以内的序数
活动难点:感知在不同情境下的序数
活动准备:
1.活动PPT;
2.火箭、秋千、摩天轮图片各若干张;动物操作卡片若干;
3.火车票若干,红箭头一个(绑在小椅子上),事先搭好的小火车3列。
活动过程:
一、去郊游——创设情景引出序数
(出示前三只小动物)师:森林里有许多小动物,山羊老师要带他们起去郊游了,看看都有谁去郊游了呢?第一个来的是谁?接着来的是谁呀?然后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出示第1、第2、第3的图卡)
(出示后三只小动物)师:又有谁过来了呢?他们是第几个来的呢?(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边出示第4、第5、第6的图卡)
二、排排队——情景贯穿感知序数
1.师:山羊老师举起小旗,1.2.3排队咯,看看谁排在第一?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小旗开始)谁排在第二?袋鼠排第二,那接着呢?谁能和老师一样用完整的话说一说?
2.师:山羊老师换了个地方举起小旗,看看袋鼠排在第几个呀?小猫排在第几个呀?
3.小结:我们只要看好小旗,小旗边上的就是第一个,然后往下数,就可以找到队伍里的小动物了。
4.师:咦,山羊老师收起了小旗,现在谁是第一个了呀?(小狗)你是什么看的?(看箭头方向)(箭头和小旗都告诉我们小狗是第一个)
5.师:现在没有小旗,只有箭头,现在你能告诉我,谁排第一个了呀?
6.小结:在没有小旗的情况下,我们只要看好箭头方向,找到第一个,然后沿着箭头方向往下数,也能数出小动物们排在队伍的第几个。
三、坐火车——个别尝试匹配序数
1.师:他们排好队,出发咯!小动物们来到了火车站准备去坐火车了,首先找到第一节车厢在哪里,火车头的后面这一节车厢开始,往后面数。看,小袋鼠拿着火车票来了,看看它应该坐在哪一节车厢里呀?谁来帮帮它?
2.个别练习:请小朋友来帮忙,根据小动物的车票,找到车厢。
四、草地上——改变形式巩固序数
师:小动物们乘着火车来到草地上,看看谁是第一个呀?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没有箭头的那里,沿着箭头方向往下数)接下去的小猴是第几个呀?……
五、游乐场——幼儿操作掌握序数
师:它们坐着火车又来到了游乐场里,看看游乐场里有哪些游乐项目呀?(火箭、摩天轮和秋千),小动物们拿着票去玩咯!这是小狗的游戏票,小狗应该要去玩哪一个项目呀?(摩天轮)摩天轮上的哪一个呢?(第3个)哪一个才是第3个呢?(讲解)
师:请你根据小动物边上的数字,帮小动物送到相应的火箭、摩天轮和秋千里。
六、乘火车——拓展迁移体验序数
师:小动物们郊游玩得真开心,我们也乘上火车一起去玩一玩吧,请大家转过身来,和我面对面。看看,这里有几列火车呀?哪一列是第一列?你是怎么知道的?接下来一列是第几列呢?然后再看看自己身上的标记,你是乘第几列火车的呀?请乘第一列火车的小朋友举举手,(请一个孩子示范)老师这里有火车票,请你拿一张火车票,看看你是乘哪一节火车厢的?数一数火车厢,赶紧乘到火车里去吧!
幼儿根据身上贴着的数字提示以及自己的火车票去坐火车,乘好火车,跟着音乐开火车离场!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21篇、中班健康我们去郊游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离不开体育,体育给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为了加强中班幼儿在跳、快跑等方面的协调性,结合近年来我园在“快乐体育”教学方面进行的探索,我设计了体育活动《我们去郊游》。整个活动以轻快的音乐和有趣的游戏贯穿,在材料的提供方面有意识地运用了园本课程资源中的农村教育资源之一“稻草”及其制品,让幼儿在别具一格的玩稻草制品游戏和自制稻草制品活动材料中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发展幼儿的运动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充分展示了“快乐体育”的魅力。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价值。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制稻草制品的多种玩法,在此过程中掌握双脚跳、跨跳的技能并能在宽20厘米的平衡线中间走。
  2、通过玩“打老鼠”等系列游戏,加快奔跑的速度,提高动作的灵敏度性和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自制游戏材料与同伴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包纸球的经验,对稻草及其制品较为熟悉。
  材料准备:
  1、稻草若干把,各种花式的草墩若干个,用草编织的小路若干条,草球若干个,大小稻谷若干袋,颜料、丝带、彩带若干。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2个、田野场景图片、录音机、录音带。
  3、场地设置:见活动过程中的图示。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活动材料。
  (1)师(出示稻草)巩固对稻草的认识:“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稻草。)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吗?(田里来的。)它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的。)它有什么用处呢?”(幼儿自由表述。)
  (2)巩固对稻草制品的认识,引发对利用自制材料进行游戏的兴趣。
  师(展示各种样式的草墩和草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如果用这些稻草、草墩、草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让幼儿自由商量讨论,在老师的协调、启发下,幼儿自由分组开展操作活动。
  2、幼儿分组自制游戏材料,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第1组:包草球。
①指导语:“我们怎样才能把稻草包成一个球状呢?可以借鉴我们以往学过的包纸球的办法。”
  ②幼儿尝试将稻草包成草球状。
  第2组:涂染和装饰。①指导语:“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们涂得漂漂亮亮,同时也可以用各种彩带、丝带帮它们装扮,活动时请小朋友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让这些稻草制品掉眼泪呀。”
  ②幼儿对草墩、草垫等制品进行涂染和装饰。
  第3组:变造型。①指导语:“我们可以把稻草制品变成各种形状,请你们来变一变。”
  ②幼儿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对稻草制品进行重新变形。共同分享变废为宝成果的快乐。
  3、利用自制游戏材料进行多层次游戏,发展跑、跳、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
  (1)花样玩稻草制品。
  ①鼓励幼儿观察、设想并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用刚才自己做的草球、草墩和草绳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有多少种玩法?”
  ②幼儿尝试以多种花样玩稻草制品,同时进一步熟悉活动材料。
  ③请玩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花样玩稻草制品。
  幼儿想到尝试用单、双脚跳过草墩;跨跳、侧跳过草绳;把两条长草绳摆成小路快速走;把草球直接扔到筐里或朝某个方向扔等。
  (2)系列游戏:“我们去郊游”。
  ①请幼儿设想并表述自己玩游戏的方法。
  指导语:“如果我们用这些稻草制品来玩一个‘郊游’的体育游戏,你们想怎样玩才最有趣呢?”
  ②老师根据幼儿提出的玩游戏的方法,结合预设方案,组织系列游戏“郊游”。
  游戏1“我们去田野”,训练跨跳与平衡能力。
  A. 规则:要求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地做跨跳和走路的动作,从一个草墩跨跳到另一个草墩上,走小路(草绳制)时不能走出草绳范围,若跨跳不成功的要重新跳过,走出草绳的则要重新走过。(场景示意图见图1。)
  B. 在幼儿游戏2~3遍后,配班老师适时出示田野场景图片,表示游戏结束。
  图1
  游戏2“我们在田野游玩”。
  A. 增加游戏难度:改变草绳的投放方法与摆放密度,调整及加宽草墩距离,提高幼儿跳的兴趣。
  B. 规则: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双脚跳过小沟(草绳制),跳到草墩上。要求幼儿双脚跳时不能踩到草绳,再双脚跳到草墩上,不能掉下来。(场景示意图见图2。)
  图2
  C. 鼓励幼儿原路返回,看谁跳得又快又准,结束游戏。
  D. 引导幼儿谈谈此次郊游的感受,交流总结跳与平衡走的经验。
  游戏3:“帮农民伯伯打麻雀和老鼠”。
  A. 营造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麻雀和老鼠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请幼儿用望远镜观望并向老师和同伴报告。(幼:“不好了,是麻雀和老鼠在偷吃粮食。”)指导语:“那怎么办好呢?”请幼儿自由说出办法来对付麻雀和老鼠。(音乐响起前,请一些幼儿戴上麻雀、老鼠头饰先扮偷吃粮食状,然后音乐变化时分别藏到禾把后面让其余幼儿寻找。)
  规则:幼儿分组听音乐双脚跳过草墩和草绳,拿起草球扔麻雀;拿起草绳抓老鼠,互换角色持续游戏多遍。(场景示意图见图3。)
  游戏过程中及时提示幼儿注意快跑和躲闪的安全,见图4。
  结束活动
  (1)幼儿帮农民伯伯送稻草和稻谷回“家”。
  提示语:“小朋友刚才真能干,帮助农民伯伯赶走了麻雀和老鼠。现在我们帮农民伯伯把稻谷和稻草送回家吧。”幼儿可以选择两人抬着稻谷、自己托着稻谷或挑着稻草走过小路、跨过草墩(草墩的高度增加),高高兴兴地回“家”(见图5)。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按摩操,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把挑回来的稻草堆成一间草房子,里面放稻谷,可以成为开展其他活动的资源。
  2、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活动反思
  1、活动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从自制材料环节到游戏玩法讨论等环节无不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
  2、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和园本化。
  (1)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草球、草绳、草墩和禾把的花式多样化,教师由此体验到辅助材料多一些更能刺激幼儿创造的欲望,提升活动的效果。
  (2)善于利用园本课程资源和教研成果,在引导幼儿进行变废为宝的自制材料过程中丰富了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有机地整合了体育、科学、美术等领域内容,有效渗透环保理念。
  3、多层次游戏目标清晰,难易有别,利于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富有乡土特色。
  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第22篇、小班健康小兔子郊游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体育活动则是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体育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完成幼儿体育任务,培养、促使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双脚跳,锻炼幼儿腿部力量,激发幼儿体育活动兴趣。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3、愿意参与体育游戏,体验在游戏中奔跑、追逐的乐趣。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活动准备:
  兔子胸卡、自制小河、苹果、香蕉、桃等。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练习双脚跳。
  活动难点:
  两脚行进跳。

  活动过程:
  一、角色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并进行准备活动。
  1、运用角色,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师:兔妈妈带小白兔们去郊游,你们高兴吗?
  2、边说儿歌边和老师一起做准备活动。
  师:在郊游之前,你们要和兔妈妈做做操,活动一下身体。

  二、尝试和老师一起练习双脚跳。
  1、练习简单的双脚跳。
  师:你们知道小兔子怎么走路吗?咱们一起学小兔子走路。
  2、在游戏过程中鼓励幼儿尝试行进跳、隔物跳以及向上跳。
  师:郊游的路上会路过小桥、小河、石头,你们知道怎么过去吗?
  师:现在小兔们和妈妈一起去郊游。看到小河轻轻跳过去、小心过独木桥、跳过草地、我们去摘水果。
  结束部分
  师:兔宝宝和妈妈一起去郊游,摘了这么多水果,你们高兴吗? 好了,咱们玩了半天也累了,和兔妈妈一起回家去吧。
  小兔跟妈妈回家,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结合了小班幼儿体育锻炼的目标要求,创设游戏情境,每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老师在组织中注重幼儿的发展差异。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练习,根据本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孩子们练习的既有兴趣又有信心。
  不足之处:
  对孩子的个别差异观察的不是很仔细,有个别孩子在动作上不是很规范,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始终没有关注到。
  总之,活动让我有了太多的感悟,也深刻体会到:兴趣和游戏对幼儿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会更多的预设活动中的小细节,把每个环节考虑得更清晰和合理。

第23篇、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第24篇、中班音乐优质课:打击乐《郊游》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质课:打击乐《郊游》

活动名称:打击乐:郊游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性质与结构,学习用铃鼓、小铃、圆舞板演奏歌曲。  
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时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在日常活动中已熟悉歌曲“郊游”,幼儿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2、幼儿座位排列成双马蹄形。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树叶》,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唱。  

二、复习歌曲“郊游”,进一步感知歌曲的结构和性质。  
  (1)“这首歌曲有几段?哪几段是一样的?”第一、三段歌曲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歌曲听起来怎么样?  

三、根据歌词内容做动作。  

四、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看教师指挥,随乐徒手练习乐器模仿动作。  
(2)幼儿分声部随乐徒手练习乐器模仿动作。  

五、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在准备活动中,我准备了节奏谱,在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学会歌曲,然后在看节奏谱,看看节奏是怎么样的,让孩子看节奏谱拍手。最后我让孩子边唱歌边看节奏谱边拍手。下一次活动再配上小乐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刚开始孩子们并没有积极的投入,歌声也不是很优美,这时我出示了节奏谱,孩子们一下子精神起来了,看着节奏谱自己拍起来了,虽然孩子节奏快慢还看不懂,但孩子能看懂什么时候该拍手,什么时候该摇手。(铃鼓挥动)后来经过我讲解后,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节奏,并且把歌声也带动起来,声音很优美,都积极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了。 

第25篇、大班美术活动去郊游手拉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手拉手剪纸的特点,知道连续纹样的基本知识。
  2、尝试用连续折剪方法表现相连的人物,并用已学过的各种线条和简单的图案进行装饰。
  3、体验剪纸活动的乐趣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前期准备:已有剪单独纹样、对称纹样小朋友的经验。
  2、 物质准备:范例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2幅、春天背景KT板3张;
  《手拉手  去郊游》教学ppt;
  剪刀、彩色长条纸、白纸等人手一份;胶水、抹布每组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创设春天情境,自由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天气变暖和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春天的景色吧!你看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小动物也都醒来了!春天可真美!看!一群小朋友去郊游啦!
  2、欣赏剪纸《手拉手的小朋友》,引导幼儿有目的观察,发现手拉手剪纸的美。
  师:这和我们以前剪纸的小朋友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手拉手剪纸特点:以一个单独纹样的图案向左右重复排列。
  欣赏连续纹样剪纸作品,感受手拉手剪纸的美。
  3、演示ppt1,设疑: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
  师:想一想怎样剪出手拉手的小朋友?用什么折叠方法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1)幼儿相互讨论,引导幼儿尝试折叠。(运用连续折剪的方法)
  (2)幼儿自由探索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发现幼儿表现手拉手的方法。
  4、演示ppt2,解决疑问。
  (1)师:你们成功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拿上来给大家看一看?
  师:你成功了吗?为什么没成功?谁知道原因?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好方法?你是怎样做的?
  (2)演示ppt2,教师以小结方式解决难点。
  小结:手拉手剪纸运用的是连续折叠方法,在画的时候,画的图案要到纸的两边边缘,和左右两边拉拉手,这样剪出来的图案才能手拉手连在一起。
  5、幼儿再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大胆探索,并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6、师生共同布置 " 大家去郊游",体验成功的喜悦。
  引导幼儿用剪纸:手拉手的好朋友丰富春游画面。
教学反思
亮点:
1.教学过程清晰,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开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幼儿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剪纸常规。
不足:
1.课堂气氛平铺直叙,缺乏高潮。
2.教师教给幼儿“二方连续”剪纸方法的同时,要求幼儿剪固定的图形,约束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建议:
1.给幼儿提供的纸比例要得当,对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儿画人物时,可以先把纸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别画人物的头、身体和腿部。
3.老师示范画时,强调手指部不能相连处可用红笔标出以达到引起幼儿注意的目的。
4.幼儿在画人物时只要做到手指处不相连,其他部位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

第26篇、中班语言活动小猴去郊游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图片中的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2、知道排队的好处,理解、认同并能遵守排队规则。
  3、理解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4、体会做事要仔细,不要粗心大意。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流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郊游"的话题。
  师:小朋友们手拉手跟着老师一起去公园郊游了。郊游开心么?
  小结:有一群小动物听说郊游是件开心的事情,也很想去。所以,星期天,它们的爸爸也带着它们去游乐场郊游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究竟是谁?
  二、观察画面,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
  1、(出示画面)猴爸爸带了几只小猴去郊游?
  2、小猴们跟着猴爸爸可高兴啦!小猴们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3、情景一:过独木桥提问:小猴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在这里会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的?
  那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危险呢?
  小结:不排队就会发生危险。请小猴们排好队,一个接着一个就会避免发生危险。
  4、情景二:进游乐场(1)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猴们这次是否排好了队?
  (2)为什么小猴们这次又没有排队?这样行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排队不仅可以避免发生危险,还可以节约时间。
  5、情景三:插队(1)小猴们又高高兴兴地走呀走,来到了一个滑梯面前。四只小猴能不能一起上去呢?为什么?
  (2)这回小猴们有没有排队?
  (3)小猴又发生了什么事?
  (4)那它们排队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小结:排队的时候要注意不争抢、不插队,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
  三、拓展经验。
  排队真有用,在我们幼儿园里,有哪些地方也需要我们小朋友排队的?
  小结:排队真的很有用,不仅可以避免发生危险,还能节省时间,可以让我们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宝宝。

第27篇、大班艺术活动郊游教案反思

大班艺术活动:郊游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一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二、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三、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四、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一两种为表演重点)
五、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BR><P></P>>1、探讨并表演另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 ,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BR><P></P>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和合作能力。
 

第28篇、中班打击乐郊游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通过中班的学习,幼儿初步能学会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这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继续学习有控制地演奏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演奏的乐趣。《郊游》是中班幼儿学过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 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节奏型上适当地提高了一些难度。这对刚进入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新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2、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 ?(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一次)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象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师:“你们觉得A段适合用什么乐器呢?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贴上双响筒的图标)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铃鼓)最后的部分我们要让歌曲更热闹些,可以怎么做?(用上全部的乐器)
四、幼儿尝试用乐器演奏
1、师哼唱,让幼儿学习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2、指出演奏的不足,连贯地演奏一遍。
3、跟着音乐,看图谱完整地演奏1—2遍师:“我觉得小朋友可以听音乐来演奏了,我们来试试吧。”
4、幼儿看指挥演奏1—2遍师:“小朋友真棒,现在我有个更难的,请小朋友不看图谱,眼睛看着老师的指挥把乐曲演奏一遍,行吗?”
五、结束活动师:“请小朋友带好自己的小乐器,不发出声音,到教室轻轻地放好小乐器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习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第29篇、大班音乐郊游打击乐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1.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B段音乐的优美,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2.探索歌曲的表演动作,以及演奏时乐器的配置方案。
  3.讨论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案,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学习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音乐的不同情绪,能够用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演奏歌曲。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1.幼儿已会唱歌曲《郊游》。
  2.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等乐器。
  三.活动过程1.复习歌曲,进一步感知歌曲结构的情绪。
  (1)这首歌有几段? 哪几段是一样的? 第一、第三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第二段音乐怎么样?
  2.创编动作。
  (1)在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画面进行讲述后,鼓励幼儿探索用什么动作表示手拉手、很高兴去郊游的情景。
  (2)鼓励幼儿探索怎样表演第二段音乐中表现的优美景色。
  (3)老师根据幼儿想象的动作组合成歌表演,并进行集体练习。
  3.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优美部分?
  B段的比较抒情,可以延长的,适合用什么乐器?
  (2)请幼儿思考用什么乐器演奏音乐大家欢快地去郊游的部分?
  提示幼儿A段脚步的适合用双响筒(3)请幼儿看老师指挥做现用乐器的模仿动作,用乐器看指挥演奏。
  (4)请幼儿和小伙伴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
教学反思
  《郊游》这首歌曲的前两句与最后两句要求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唱,而中间则适合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处理。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辨别区分不同的声音。
  在活动中我一开始对于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进行讲解,但很快我发现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理解接受,于是我立刻想到了一种方法:为了让幼儿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我设计这样一幅图:用一组小兔子的耳朵形状表示“轻快、跳跃”,用一组柔和的波浪线表示“优美、抒情”,按节奏的形式出现。根据这幅画,幼儿可以很快地分清出哪几句需要唱得活泼欢快,哪几句需要唱得优美抒情。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起教师单调的讲解记忆要有趣得多,并且印象更深刻。
  活动中我借助了比较形象的图,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让幼儿看着图片演唱,根据图孩子们正确的对两种歌唱的方式进行演唱,从而突破了活动的难点。教师的范唱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分组接唱,在每一次唱完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评价,让他们明白如何接唱才算唱得好,从而突破活动重点。
  在这个音乐活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我没有在活动前考虑到活动方式的改变,而是在活动中及时调整,对教材的分析应更加透彻;还有就是在活动中的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精炼。我还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在活动中我为了让他们更熟练的唱歌,就请他们再唱一遍,而我的语言组织也不够精练,所以孩子们就感觉不是很有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想办法,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进行得更自然更有趣,让孩子不知不觉轻松的游戏中完成,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30篇、中班歌唱活动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2.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1、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去郊外郊游吗?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和好朋友手拉着手一起去郊游,还记得你看到了什么吗?请你说一说。
  幼:金黄的稻子,绿绿的青菜,长长的小河。。。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很仔细哦!
  2、最近也有两个小朋友去郊游了,他们还把去郊游时发生的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教师清唱《郊游》,带领幼儿熟悉歌词。
  1、师:小朋友,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开心吗?他们是怎么去郊游的?(走着、拉着手去郊游的)(图2)歌曲里是怎么说的呢?(师清唱第一段)他们是怎么去郊游的呢?一起看图谱说一说。(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2、他们去郊游时,都看见了什么呢?(白云、阳光、青山绿水)歌曲里是怎么说的呢?老师边唱暗示(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歌曲里唱到白云怎样?(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让我们连起来说说他们都看到了哪些景色吧!一起看图谱说一说。
  3、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色,他们又接着向前郊游了,他们是怎么去郊游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把第三段说说吧!(幼儿一起说第三段)"走 走 走走 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三、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1、教师边指图谱边范唱一遍,让幼儿能更好的理解歌词,熟记歌词。
  哇!多美的风景啊!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吧!请你听听看歌曲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请认真听一听哦!(师完整唱)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哪两段是相同的?(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图5)2、是一样的吗? 是怎么唱的?大家试着试着唱唱第一段。
  四、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中间部分,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1、师:那第二段是怎么唱的呢?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白云悠悠)阳光怎样?(阳光柔柔)青山、绿水又是怎么样的?(青山绿水一片锦绣)2、好美的风景啊!让我们一起来把这段唱唱吧!
  3、小朋友们唱的真好,让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来唱唱这首歌曲吧!
  五、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1.提问: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歌曲的前后部分和中间部分唱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感觉呀?(知道前后部分唱的有力,中间部分唱的抒情。)请仔细听一听噢!
  师:唱第一段、第三段时,是什么感觉呀?要有力、跳跃的唱。
  老师用一个尖角符号来表示这有力、跳跃的唱。
  师:唱第二段时,是什么感觉呀?要抒情、柔柔的唱。
  老师用波浪线来表示这抒情、柔柔的唱。
  2.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完整唱一遍。
  3.分小组接唱。男孩唱第一段,女孩唱第二段,一起唱第三段。
  六、结束,师幼一起唱着歌曲《郊游》,去外面郊游!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31篇、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认识数字8以及8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犹如火花,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因此,在中班数学活动《去郊游》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景中巩固8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活动中,运用情境导入"去郊游"激发幼儿兴趣,找座位的游戏复习了7以内物品的数量,也符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然后欣赏场地景物认识数学8,理解8的实际意义。再到最后的游戏环节采蘑菇按物取数,按蘑菇的数量分类,层层递进的方式来感知数量。这种愉快轻松的学习过程自然而然地带领幼儿学习数学,喜欢数学。
  活动目标:
  1、复习7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2、认识数字8,初步理解8的实际意义。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感受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感知8以内的数。
  活动难点:数字和图片、圆点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去郊游》音乐,《8的形成》PPT课件。
  2、每个座位上贴上1-7的数字。每人一张圆形卡片(上有不等数量星星、小红花的原型卡片)。
  3、圆点为5-8的蘑菇若干,上粘有数字5-8的小筐4个,小篮子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游吧!(幼儿随郊游音乐入场)二、复习7以内的数量1、游戏:找座位游戏规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个?那我要去找数字几呢?(七个小星星就去找7号座位)请你数数你的卡片上有几个小星星或小红花就去找几号座位,好吗?)2、指导幼儿数数量找座位3、找到座位后,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互相检查。
  (此环节以郊游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活动中的对号入座也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复习7以内数物的对应)三、学习活动:出示PPT,认识数字8.
  1、复习7以内的数量。
  请幼儿观看课件:请幼儿点数情景图中出现的事物,说一说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8,理解8的实际意义。
  a) 操作课件:师:嗡嗡嗡!飞来了一群小蜜蜂,我们数一数有几只?(7只)瞧!又飞来1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8只)原来有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
  b) 师: 现在一共师8只蜜蜂,用数字8来表示。8像什么?
  操作课件:依次出现8多花,8只皮球、8个苹果等等,请幼儿点数。
  小结啊:8能表示任何数量是8的物品。
  (此环节为新授知识,在复习7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数字8,了解8的实际意义。)四、游戏:采蘑菇1、请幼儿采8只蘑菇。(巩固数量8)(师:老师发现这里有很多的蘑菇,我们去采蘑菇吧。但是老师有一个要求,因为这里的小动物也很喜欢吃蘑菇,所以我们不能都捡走,要给它们留一些。那我们采几只呢?采8只,每个小朋友采8只蘑菇。)2、蘑菇分类。(根据小蘑菇上的圆点数量分类,同等数量的放在一起。)(此环节为练习对8的数与物的对应,复习5-8数字与圆点的匹配。)3、请个别幼儿检查,复习巩固8以内数量。
  五、活动结束:今天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蘑菇,我们回家做蘑菇汤吧!幼儿排队随教师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是从幼儿实际出发,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游戏化、情境化的教学环境,使孩子们学得快乐,我们教得也轻松。同时,在活动中适当的表扬、及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我觉得是每个活动必不可少的。每个活动过后,总有不足之处,而此次活动的最大不足就是细节考虑不够到位,如导入的律动不熟练,没有充分让幼儿体会到郊游的快乐气氛;量词的运用反复变换,易使幼儿混乱;在游戏分蘑菇时语言的组织不够准确,致使幼儿不清楚是不是要把小篮子里的蘑菇都分掉等。细节决定成败,以后我会多关注细节,让教学更有效。
  教师评价:
  1、从目标达成来看,通过去郊游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使教学目标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环环相扣,基本完成目标。
  2、活动过程中运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语言的有效引导,启发提问,倾听,观察,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气氛热烈,幼儿思维活跃,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现了"幼儿主体"的理念,老师做到了参与者、支持者的角色,如:让孩子看,让孩子找,让孩子说,让孩子数数,做到一一对应。
  3、整个活动教师的思路非常清楚,环环相扣,老师的语言比较到位,师幼互动起来。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贯穿始终,以幼儿的前期经验为基础,在一个个有趣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轻松学习。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32篇、中班数学一起去郊游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在多种情境下正确数数的方法。
2、利用线索和已知条件对人物进行点数,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PPT课件
幼儿学具:幼儿操作材料、水彩笔
重点:尝试在多种情境下正确数数。
难点:利用线索和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和推理。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场景中进行点数
(一)老师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兰,看看小兰在干什么?(根据小兰眼睛上蒙着的布条说出大家在玩捉迷藏)演示PPT1
1、看看小兰的朋友们躲在哪儿了?(大树后1个、房子里3个、草丛里2个)
2、演示PPT2:
(1)、引导幼儿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确定人数。
(2)、幼儿找到一个,在这个人躲藏的地方画个圈——作为标记。
(3)、引导幼儿先数目测数群再接着数。)
小结:先数大树后面和草丛里的小朋友,再接着数房子里的,这样就不会漏掉了。
(二)一共找到6个小朋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6)
小结:人物(东西)多的时候或者看不清楚的时候,可以一边数一边做一个标记,这样就不会多数,也不会漏数了。还可以先数一部分再接着数,这样也不会数错了。
观察重点:幼儿数数的能力和形式(目测、点数、接着数),知道标记的作用。
二、利用线索对人物进行点数
(一)今天小兰跟好朋友一起去郊游,他们先来到游乐场里,看看他们在玩什么?
1、演示PPT3(出示一堆摆放杂乱的鞋子)玩这个游戏是要脱鞋子的呢?你知道是什么游戏吗?
2、只有这些鞋子,你能数出有几个小朋友在里面玩吗?(乱七八糟,数不清楚怎么办?把相同的鞋子整理好对对齐)
3、把这些鞋子对对齐,看看找对了吗?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双鞋?猜猜有几个人?
4、两只鞋子为什么只数“1”?
小结:一个人有2只脚,要穿一双鞋,所以要一双一双的数。以后脱好的鞋子要记得对对好放整齐哦。
(二)看看,小兰和好朋友到底在玩什么?是6个人吗?你们真厉害,光看鞋子也能知道有几个人。演示PPT4(海洋球场景)
观察要点:知道一双鞋子对应一个人,尝试一双一双数鞋子。
三、分析推理确认人数
(一)郊游真开心,小兰拍了很多照片,看看他们在哪里拍了照片?(熊猫馆PPT5)
1、观察分析,熊猫馆里一共有几个拍了照片?(点击熊猫馆前的照片,共二张照片。)
3、有的人说3个人有的人说4个人,到底有几个人去了熊猫馆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演示PPT分别在小兰和同伴身上贴上数字标记。)
小结:小兰分别跟两个同伴一起拍了照,小兰拍了两张照片,只能算一个人,用数字做标记可以帮助我们数得更清楚。
(二)幼儿操作:
1、看完大熊猫,小兰又和好朋友一起来到了小河边,这次他们拍了3张照片,你能数清楚一共有几个人吗?想一想重复出现的人物应该数几次?(请你在方框里写上数字,也可以用点点来表示)
2、人手一张操作练习的材料,尝试分析、记录一共有几个人。
3、分享交流:到底是4个、5个还是6个人呢?说说你的理由。(点击湖边的照片,一共三张,将这些人物排成一排,确认有4个人。)
小结:数照片的时候要看清楚,重复出现的人只要数一次就够了。
观察要点:分析推理的能力,使用哪些符号做标记?能否用数字或点点进行记录?
(三)小结:今天我们跟着小兰一起去郊游真开心,知道了数数的时候要仔细不能多也不能少,学会了通过放着的鞋子推算出有几个人,还能从照片上观察分析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们小朋友数数的本领越来越大了

第33篇、小班数学活动我们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制稻草制品的多种玩法,在此过程中掌握双脚跳、跨跳的技能并能在宽20厘米的平衡线中间走。
  2、通过玩“打老鼠”等系列游戏,加快奔跑的速度,提高动作的灵敏度性和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自制游戏材料与同伴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大自然的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包纸球的经验,对稻草及其制品较为熟悉。
  材料准备:
  1、稻草若干把,各种花式的草墩若干个,用草编织的小路若干条,草球若干个,大小稻谷若干袋,颜料、丝带、彩带若干。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2个、田野场景图片、录音机、录音带。
  3、场地设置:见活动过程中的图示。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活动材料。
  (1)师(出示稻草)巩固对稻草的认识:“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稻草。)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吗?(田里来的。)它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的。)它有什么用处呢?”(幼儿自由表述。)
  (2)巩固对稻草制品的认识,引发对利用自制材料进行游戏的兴趣。
  师(展示各种样式的草墩和草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如果用这些稻草、草墩、草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让幼儿自由商量讨论,在老师的协调、启发下,幼儿自由分组开展操作活动。
  2、幼儿分组自制游戏材料,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第1组:包草球。
①指导语:“我们怎样才能把稻草包成一个球状呢?可以借鉴我们以往学过的包纸球的办法。”
  ②幼儿尝试将稻草包成草球状。
  第2组:涂染和装饰。①指导语:“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们涂得漂漂亮亮,同时也可以用各种彩带、丝带帮它们装扮,活动时请小朋友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让这些稻草制品掉眼泪呀。”
  ②幼儿对草墩、草垫等制品进行涂染和装饰。
  第3组:变造型。①指导语:“我们可以把稻草制品变成各种形状,请你们来变一变。”
  ②幼儿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对稻草制品进行重新变形。共同分享变废为宝成果的快乐。
  3、利用自制游戏材料进行多层次游戏,发展跑、跳、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
  (1)花样玩稻草制品。
  ①鼓励幼儿观察、设想并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用刚才自己做的草球、草墩和草绳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有多少种玩法?”
  ②幼儿尝试以多种花样玩稻草制品,同时进一步熟悉活动材料。
  ③请玩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花样玩稻草制品。
  幼儿想到尝试用单、双脚跳过草墩;跨跳、侧跳过草绳;把两条长草绳摆成小路快速走;把草球直接扔到筐里或朝某个方向扔等。
  (2)系列游戏:“我们去郊游”。
  ①请幼儿设想并表述自己玩游戏的方法。
 指导语:“如果我们用这些稻草制品来玩一个‘郊游’的体育游戏,你们想怎样玩才最有趣呢?”
  ②老师根据幼儿提出的玩游戏的方法,结合预设方案,组织系列游戏“郊游”。
  游戏1“我们去田野”,训练跨跳与平衡能力。
  A. 规则:要求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地做跨跳和走路的动作,从一个草墩跨跳到另一个草墩上,走小路(草绳制)时不能走出草绳范围,若跨跳不成功的要重新跳过,走出草绳的则要重新走过。(场景示意图见图1。)
  B. 在幼儿游戏2~3遍后,配班老师适时出示田野场景图片,表示游戏结束。
  图1
  游戏2“我们在田野游玩”。
  A. 增加游戏难度:改变草绳的投放方法与摆放密度,调整及加宽草墩距离,提高幼儿跳的兴趣。
  B. 规则: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双脚跳过小沟(草绳制),跳到草墩上。要求幼儿双脚跳时不能踩到草绳,再双脚跳到草墩上,不能掉下来。(场景示意图见图2。)
  图2
  C. 鼓励幼儿原路返回,看谁跳得又快又准,结束游戏。
  D. 引导幼儿谈谈此次郊游的感受,交流总结跳与平衡走的经验。
  游戏3:“帮农民伯伯打麻雀和老鼠”。
  A. 营造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麻雀和老鼠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请幼儿用望远镜观望并向老师和同伴报告。(幼:“不好了,是麻雀和老鼠在偷吃粮食。”)指导语:“那怎么办好呢?”请幼儿自由说出办法来对付麻雀和老鼠。(音乐响起前,请一些幼儿戴上麻雀、老鼠头饰先扮偷吃粮食状,然后音乐变化时分别藏到禾把后面让其余幼儿寻找。)
  规则:幼儿分组听音乐双脚跳过草墩和草绳,拿起草球扔麻雀;拿起草绳抓老鼠,互换角色持续游戏多遍。(场景示意图见图3。)
  游戏过程中及时提示幼儿注意快跑和躲闪的安全,见图4。
结束活动
  (1)幼儿帮农民伯伯送稻草和稻谷回“家”。
  提示语:“小朋友刚才真能干,帮助农民伯伯赶走了麻雀和老鼠。现在我们帮农民伯伯把稻谷和稻草送回家吧。”幼儿可以选择两人抬着稻谷、自己托着稻谷或挑着稻草走过小路、跨过草墩(草墩的高度增加),高高兴兴地回“家”(见图5)。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按摩操,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把挑回来的稻草堆成一间草房子,里面放稻谷,可以成为开展其他活动的资源。
  2、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活动反思
  1、活动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从自制材料环节到游戏玩法讨论等环节无不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
  2、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和园本化。
  (1)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草球、草绳、草墩和禾把的花式多样化,教师由此体验到辅助材料多一些更能刺激幼儿创造的欲望,提升活动的效果。
  (2)善于利用园本课程资源和教研成果,在引导幼儿进行变废为宝的自制材料过程中丰富了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有机地整合了体育、科学、美术等领域内容,有效渗透环保理念。
  3、多层次游戏目标清晰,难易有别,利于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富有乡土特色。
  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第34篇、大班健康选配健康郊游餐教案反思

一、活动背景健康能创造效益,带来巨大财富。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保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由于营养知识不普及,又面临着营养结构失衡的问题。特别是早期基础营养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都是不可逆转的,早期奠定的膳食习惯以及营养观念等问题也将极大地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等生活习惯……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  3-6岁的幼儿与外界接触愈来愈多,体力消耗逐渐增多,脑发育快,为此必须提供充足的膳食营养,同时要认真培养良好饮食习惯。当前,挑食、乱吃零食、不好好吃饭等幼儿膳食营养问题普遍存在,而且随着食品工业化、商业化的迅猛发展,营销大战、广告诱导,使得食品色、香、味、形的诱惑越来越多,特别是偏食某些"垃圾食品",幼儿稚嫩的生命从小就开始受到摧残。许多孩子都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不喜欢喝水爱喝饮料、不喜欢吃主食一天到晚零食不离口。
  为了在幼儿教育实际工作中对这项问题加以足够的重视,我园于2008年12月成立了"均衡膳食营养,促进幼儿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开展较为深入的行动研究。
  又是三月春风拂面,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很多家庭都会外出踏青、郊游,如何选配健康营养的郊游食品正是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怎样将理性的营养知识转化为幼儿易接受的感性经验?怎样引导幼儿自主投入活动,提高活动效率?结合孩子已经初步熟悉平衡膳食宝塔的经验,酝酿产生了"选配健康郊游餐"的活动设计。
  二、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对二份郊游餐进行评价分析,加深对平衡膳食宝塔的认识。
  2、学习选配健康郊游餐,提升运用平衡膳食宝塔的实际能力。
  3、培养科学健康的营养观念,感受合作分享的快乐。
  4、巩固和加深对眼睛作用的认识,了解眼睛损伤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5、引导幼儿初步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
  依据幼儿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活动背景,提炼以上三个目标。其中目标一和目标二侧重于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在本次活动中对应相关环节可以直接检测;目标三侧重于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向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准备二份郊游餐、平衡膳食宝塔图片、模拟超市简易货架、食品图片、购物盘、星星评价牌四、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导入主题小朋友们,又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们班准备星期六去郊游,开心吗?
  最近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营养健康的知识,大家知道快餐的营养不均衡。所以,嘟嘟和欣欣两个小朋友提前去超市选购了两份午餐。现在请你们来做评委,评价一下他们的郊游午餐选配得好不好?为什么?
  陈鹤琴先生指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眼下正是孩子和爸爸妈妈周末一起踏青、赏梅的好时节,如何选配健康营养的郊游食品正是非常合适的教育内容。
  (二)评价分析,加深认识1、幼儿对两份郊游餐进行评价分析,启发引导幼儿能够运用平衡膳食宝塔作为评价分析的依据。
  2、巩固对平衡膳食宝塔主要内容的认识。
  出示平衡膳食宝塔图片,提问加深理解:
  第一层多吃主食是什么意思?
  一天中多吃水果不吃蔬菜行不行?为什么?(两类食物营养不能代替)多吃荤菜少吃饭,可以吗?
  豆制品有哪些?
  麻团、烤肉、炸鸡腿,可香啦,我特别爱吃,你对我有意见吗?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重量,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平衡膳食宝塔提出了改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的奋斗目标,早期营养观念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引导孩子们创编的"平衡膳食宝塔歌"形象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运用。
  (三)分组选配,实践提高1、三人一组挑选健康郊游餐。
  选配前讨论一个问题:郊游餐怎么解决蔬菜的问题?
  选配前提醒两点要求:(1)挑选一份够一个人吃的搭配合理有营养的郊游餐。(2)多吃糖有增加龋齿的危险,所以很甜的食物要少选。
  老师适时观察每组幼儿选购时的侧重点,以便评价。
  2、评价健康郊游餐。
  评价--幼儿互评,给郊游餐插上相应的星星评价牌。
  讨论--老师就幼儿评价结果作分析提问。(如:某某组你们真棒!得到的都是三星评价牌,某某组得到的是一星评价牌,请评价的幼儿说说理由。(启发幼儿能依据平衡膳食宝塔分析)如果出现个别幼儿的特殊营养问题,教师用营养知识作适当的补充引导。(如可能有个别幼儿的肠胃对新鲜牛奶有乳糖不耐情况,可以选择酸奶)"食育" 就是加强营养健康教育,也就是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有效的食育不仅是营养健康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满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实践。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尝试所得到的有关健康的知识,才是孩子最感兴趣的,也是他们最容易记住并内化的。幼儿在活动中变被动的接受者为主动的参与者、享受者。三人一组使不同能力的幼儿在合作中互补优势,分享喜悦,提高了活动效益。
活动反思:   
以身引导,多吃蔬菜。   《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本次活动中发现孩子对各种常见的蔬菜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说出蔬菜的名称以及用这种菜能做什么菜肴,我想这是活动前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菜肴积累的经验。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按蔬菜的制作方法分类,另外还让幼儿从吃蔬菜自助餐的活动中体验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从而让幼儿懂得我们要多吃蔬菜,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的健康。通过活动的引导,孩子们对蔬菜的营养价值有了更多的了解,一些平时挑剔食物的孩子也表示愿意尝试一下那些平时不太敢不爱吃的食物,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改进的机会吧。同时我们也希望家长平时在家也要多多鼓励孩子们去注意吃蔬菜,养成爱吃蔬菜的好习惯还要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我们会进一步做好这方

第35篇、中班美术我们去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自制稻草制品的多种玩法,在此过程中掌握双脚跳、跨跳的技能并能在宽20厘米的平衡线中间走。
  2、通过玩“打老鼠”等系列游戏,加快奔跑的速度,提高动作的灵敏度性和协调性,发展平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自制游戏材料与同伴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大自然的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有包纸球的经验,对稻草及其制品较为熟悉。
  材料准备:
  1、稻草若干把,各种花式的草墩若干个,用草编织的小路若干条,草球若干个,大小稻谷若干袋,颜料、丝带、彩带若干。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2个、田野场景图片、录音机、录音带。
  3、场地设置:见活动过程中的图示。
活动过程
  1、师幼讨论,进一步认识和熟悉活动材料。
  (1)师(出示稻草)巩固对稻草的认识:“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稻草。)你知道它是从哪里来吗?(田里来的。)它是什么形状的?(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的。)它有什么用处呢?”(幼儿自由表述。)
  (2)巩固对稻草制品的认识,引发对利用自制材料进行游戏的兴趣。
  师(展示各种样式的草墩和草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如果用这些稻草、草墩、草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让幼儿自由商量讨论,在老师的协调、启发下,幼儿自由分组开展操作活动。
  2、幼儿分组自制游戏材料,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组操作,教师指导。
  第1组:包草球。
①指导语:“我们怎样才能把稻草包成一个球状呢?可以借鉴我们以往学过的包纸球的办法。”
  ②幼儿尝试将稻草包成草球状。
  第2组:涂染和装饰。①指导语:“选择你自己喜欢的颜色把它们涂得漂漂亮亮,同时也可以用各种彩带、丝带帮它们装扮,活动时请小朋友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不要让这些稻草制品掉眼泪呀。”
  ②幼儿对草墩、草垫等制品进行涂染和装饰。
  第3组:变造型。①指导语:“我们可以把稻草制品变成各种形状,请你们来变一变。”
  ②幼儿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对稻草制品进行重新变形。共同分享变废为宝成果的快乐。
  3、利用自制游戏材料进行多层次游戏,发展跑、跳、平衡等多种运动技能。
  (1)花样玩稻草制品。
  ①鼓励幼儿观察、设想并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用刚才自己做的草球、草墩和草绳可以玩什么体育游戏?有多少种玩法?”
  ②幼儿尝试以多种花样玩稻草制品,同时进一步熟悉活动材料。
  ③请玩得好的幼儿示范表演花样玩稻草制品。
  幼儿想到尝试用单、双脚跳过草墩;跨跳、侧跳过草绳;把两条长草绳摆成小路快速走;把草球直接扔到筐里或朝某个方向扔等。
  (2)系列游戏:“我们去郊游”。
  ①请幼儿设想并表述自己玩游戏的方法。
 指导语:“如果我们用这些稻草制品来玩一个‘郊游’的体育游戏,你们想怎样玩才最有趣呢?”
  ②老师根据幼儿提出的玩游戏的方法,结合预设方案,组织系列游戏“郊游”。
  游戏1“我们去田野”,训练跨跳与平衡能力。
  A. 规则:要求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地做跨跳和走路的动作,从一个草墩跨跳到另一个草墩上,走小路(草绳制)时不能走出草绳范围,若跨跳不成功的要重新跳过,走出草绳的则要重新走过。(场景示意图见图1。)
  B. 在幼儿游戏2~3遍后,配班老师适时出示田野场景图片,表示游戏结束。
  图1
  游戏2“我们在田野游玩”。
  A. 增加游戏难度:改变草绳的投放方法与摆放密度,调整及加宽草墩距离,提高幼儿跳的兴趣。
  B. 规则: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双脚跳过小沟(草绳制),跳到草墩上。要求幼儿双脚跳时不能踩到草绳,再双脚跳到草墩上,不能掉下来。(场景示意图见图2。)
  图2
  C. 鼓励幼儿原路返回,看谁跳得又快又准,结束游戏。
  D. 引导幼儿谈谈此次郊游的感受,交流总结跳与平衡走的经验。
  游戏3:“帮农民伯伯打麻雀和老鼠”。
  A. 营造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播放背景音乐(麻雀和老鼠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请幼儿用望远镜观望并向老师和同伴报告。(幼:“不好了,是麻雀和老鼠在偷吃粮食。”)指导语:“那怎么办好呢?”请幼儿自由说出办法来对付麻雀和老鼠。(音乐响起前,请一些幼儿戴上麻雀、老鼠头饰先扮偷吃粮食状,然后音乐变化时分别藏到禾把后面让其余幼儿寻找。)
  规则:幼儿分组听音乐双脚跳过草墩和草绳,拿起草球扔麻雀;拿起草绳抓老鼠,互换角色持续游戏多遍。(场景示意图见图3。)
  游戏过程中及时提示幼儿注意快跑和躲闪的安全,见图4。
结束活动
  (1)幼儿帮农民伯伯送稻草和稻谷回“家”。
  提示语:“小朋友刚才真能干,帮助农民伯伯赶走了麻雀和老鼠。现在我们帮农民伯伯把稻谷和稻草送回家吧。”幼儿可以选择两人抬着稻谷、自己托着稻谷或挑着稻草走过小路、跨过草墩(草墩的高度增加),高高兴兴地回“家”(见图5)。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按摩操,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把挑回来的稻草堆成一间草房子,里面放稻谷,可以成为开展其他活动的资源。
  2、利用游戏比赛形式培养健康心态游戏比赛在体育教材中占有相当的份量,通过游戏教学能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热爱集体和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机。
活动反思
  1、活动重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从自制材料环节到游戏玩法讨论等环节无不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精神。
  2、材料提供的丰富性和园本化。
  (1)活动中提供给幼儿的草球、草绳、草墩和禾把的花式多样化,教师由此体验到辅助材料多一些更能刺激幼儿创造的欲望,提升活动的效果。
  (2)善于利用园本课程资源和教研成果,在引导幼儿进行变废为宝的自制材料过程中丰富了体育活动的教育教学内容。同时也有机地整合了体育、科学、美术等领域内容,有效渗透环保理念。
  3、多层次游戏目标清晰,难易有别,利于幼儿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富有乡土特色。
  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这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性格。

第36篇、中班音乐活动郊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2、能创编跳跃、连贯的动作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的内容;
  3、初步学唱歌曲,知道ABA的结构类型,并学习用"跳跃地"和"连贯地"两种方式来表现歌曲。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物质准备:CD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复习歌曲《小红花》。
  指导语:(教师弹凑歌曲前凑)这是什么歌曲?在最后一句我们应怎么唱?(前面跳跃,后面连贯)
  用跳跃、连贯的声音唱《小红花》。
  2.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郊游时的美好前景。
  提问:你们郊游过吗?去了哪里?玩了些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小朋友郊游时快乐吗?他们是怎么郊游的?看见了什么?
  4.幼儿学唱歌曲
  二、教师再次范唱歌曲,启发幼儿发现ABA的结构。
  提问:你们发现歌曲里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进一步理解熟悉歌词。
  提问:这首歌里唱到白云怎样?阳光怎样?青山、绿水怎么样?
  四、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发现并运用不同方式演唱歌曲。
  提问:你们发现中间部分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你们唱什么歌的时候也运用了这两种方式?
  五、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到"地方郊游",带领幼儿完整学唱1~2一遍。
  六、鼓励幼儿听音乐结伴边表演边歌唱。
  附歌曲: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37篇、大班艺术活动郊游案例分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歌曲表达的郊游时快乐的心情。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活动前幼儿有外出郊游的经验.
  2. 物质准备:音乐《郊游》、风景区图片、图谱、团旗若干等。
  活动过程:
  1.创设歌曲情景,导入活动。
  师:“我们上杭可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的,我们一起出发去看看吧”
  2.幼儿在情景的提示下,熟悉歌曲。
  (1)师:“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紫金公园)(2)师:“公园里有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走,我们继续出发吧!”
  【评析】:
  活动开始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同时,教师在郊游中出示家乡本地的旅游景点和风景图片,使活动更加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
  3.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师幼学唱歌曲(2)完整唱一遍歌曲师:“那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完整的将这首歌再唱一遍吧。”
  【评析】:
  在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出示图谱一句一句教、幼儿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4.感受歌曲情感,让幼儿自由表现。
  (1)幼幼互动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好听得声音来表现我们愉快的心情,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我们的快乐呢?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教师下去指导)(2)请个别幼儿表现【评析】:
  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是引导幼儿唱,更注重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把郊游当中喜悦、愉快的情绪带入歌曲中,真正依据《指南》精神,不再重“技能训练”,而是强调艺术教育的“感受与表现”。
  5.游戏《音乐动车》
  (1)师:“除了上杭,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去郊游,比较远的地方有哪里呢?”
  (2)教师示范游戏,第一遍游戏。
  (3)第二遍游戏(4)第三遍游戏6.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
  【评析】:
  活动把郊游游戏贯穿始终,在活动最后教师扮演动车长,以“点兵点将”的形式,边唱边邀请幼儿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去郊游,同时要求唱得好的幼儿才能乘坐她的音乐动车,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与演唱的兴趣,最后让部分幼儿扮演动车长再次进行演唱与游戏,将活动氛围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指南》中强调体验性与表现性是儿童艺术的特点,艺术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获得其他领域发展所需的态度、能力与知识技能,幼儿园的歌唱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不断挖掘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实现“歌唱技巧与歌唱的艺术表现有机地结合”,幼儿才能真正从歌唱活动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好,幼儿的演唱才有可能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
  一、创设郊游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所有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诸多幼儿教育实例证明。兴趣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在活动开展时,教师需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导入新歌。此次活动导入环节教师以创设“去郊游”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郊游的过程中循环播放本次学习的歌曲,让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反复的熟知和感受的过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感知、体验音乐。
  二、利用本土资源融入歌曲,创新音乐活动形式《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本次音乐活动,教师以带领幼儿到家乡的旅游景点去郊游的游戏场景与音乐活动相融合,在音乐声“走,走,走走走……”中,边走边唱到达家乡的各个旅游景点,整个活动不仅充分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并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知识。同时,本次学唱歌曲环节,教师打破以往一句一句教、幼儿一句一句跟唱的模式,而是通过到家乡的各个风景区去“旅游”的形式,轻松自然地让幼儿将歌曲哼唱出来。同时教师能引导幼儿突破歌曲演唱的难点部分,抛出问题:“你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还唱不好”,充分的尊重幼儿,让幼儿更加自主地学习演唱。
  三、多媒体教学运用,使音乐活动更生动有趣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的特点。在歌唱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幼儿情境的体验。活动中教师能适时的在歌曲完整演唱完后利用激光笔将家乡风景图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似身临其境般到达景区去郊游,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
教案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第38篇、中班游戏去郊游教案反思

★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平衡、钻、爬的基本动作;
  2、能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合作能力、克服困难的精神。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5、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易拉罐若干,椅子六把,桌子两张,报纸棍等。
  2、 幼儿准备:熟悉歌曲旋律,会唱歌曲《去郊游》。
  ★ 活动指导
  一、热身活动:
  幼儿一起唱歌曲《去郊游》,边唱边做动作,做好热身运动。
  二、创设情境:
  在场地上划分五个区域穿树林(易拉罐),走木桩(易拉罐),过小桥(椅子),钻山洞(桌子),"公园"(六名幼儿手举报纸棍围成)。游戏开始,每一名幼儿必须走过四个场地(可以相互帮助),来到"公园",成功到后学小兔子跳回到起点。
  三、游戏:"比比谁先回家"
  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四队,每队9人,听老师口令开始,每队的第一个小朋友开始跑,通过五个区域穿树林(易拉罐),走木桩(易拉罐),过小桥(椅子),钻山洞(桌子),"公园"(六名幼儿手举报纸棍围成),归队后,每队的第二个小朋友就开始跑,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小朋友归队,哪队先跑完,哪队为胜。
  四、放松活动:
  一起唱歌曲《去郊游》,边唱歌曲边踏步走回教室。
  ★ 注意事项
  在游戏中要注意安全,有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相关文章

《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活动课,父亲节快到了,幼儿能自发组成小组并选择某个主题进行商讨,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教案12篇吧。

《中班音乐教案20篇》:《中班音乐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音乐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中班美术活动教案40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美术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