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2-23

这是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

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导入新课:

  才学了曹操的一首乐府诗,接下来我们再学习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苏轼,号东坡居士,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当年“乌台诗案”被关在狱中,幸得众人相救,最终被贬黄州作团练副使。(《记承天寺夜游》也作于此时)幸而苏轼生性旷达,并不因此而绝望颓丧,便在黄州认认真真地当起了“老农”。因为这块地在城东,又是个坡地,所以苏轼就给它起名为“东坡”,自己更是以“东坡居士”自号,在当地农民的指点下,他开荒种田 。苏轼在黄州四处看田时,得了臂肿病,很是痛苦。后来他听说麻桥有个大夫叫庞安常,医术非常高明,可惜是个聋子。苏轼便前去求医。这庞安常果然医术高明,没两下子就把苏轼的病看好了,两人从此成了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苏轼喜欢游赏,病好之后,常邀庞安常一起游山玩水。

  离蕲水郭门二里多路的地方,有个叫清泉寺的寺庙,里面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洗笔泉,苏轼和庞安常常常去那里。有一天,二人又到了寺中,洗笔泉的水非常甘美,二人饱饮了一通,出了寺院,见寺外有条小溪名叫兰溪,溪水清澈见底,溪底水草的嫩芽都清清可辨,最奇怪的是,中国的河水大多是向东流去的,而这兰溪的水恰恰相反,却是向西流的。这让苏轼非常感兴趣,因为人们常常用夕阳西下来比喻暮气,而用流水东去来比喻青春的一去不返,但眼前的景色却说明人生惯常的规律却常有例外。此时,溪水脉脉西流,山间下起了小雨,远处杜鹃鸟幽幽的鸣叫一声声地传来,苏轼似乎一下子悟到了人生的别一种意义,回去后便写下了这首充满人生感悟的小词《浣溪沙》。

  三、朗读,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词,注意字音及节奏 浣溪沙huàn 蕲水qí 短浸溪jìn 无再少shào

  2、教师范读,初步感知内容

  这首词是词人远谪黄州于元丰五年三月抱病游蕲水清泉寺所作。上片写清泉寺的风光,下片由景生情,迸发一段议论。词前有一段小序,交代写作缘由。

  四、译读,理解诗句

  1、学生自主结合注释及插图译读内容

  2、小组交流,教师指导疑难,理解诗句

  到蕲水清泉寺去游玩,清泉寺临近兰溪,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傍晚布谷鸟在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悲叹衰老。

  五、析读,体会情感、领悟主旨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作者尾句反用白居易《醉歌》中的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六、诵读积累,小结

  1、师生共同小结:《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学生自由诵读,当堂背诵

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四、练习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本文的体裁属于词,浣溪沙是词牌名。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已成为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 以 说 似 曾 相 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4、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5、''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对美好景物与往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与感伤,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7、''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一个''独''字表达出诗人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落寞、孤独

  8、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 和 。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 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 ,它选自 。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 (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 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 “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回家作业:

  1、自己默写本词中需积累的名句 。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

  1、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2、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浣溪沙殊晏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苏轼图片、古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 (投影):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教师范读全词: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3、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投影):

  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