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

日期:2022-03-02

这是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的:

  1、了解香菱的性格。

  2、香菱学诗给学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判词说的是谁吗?

  二、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三、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3、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4、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五、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六、欣赏《叹香菱》。

  课后可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第 2 篇

 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 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

  [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 “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 “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 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 ),字(

  ),号(

  ),又号(

  )、(

  )。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 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 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

  

  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 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v 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 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 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学习小说的要点与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文、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性格的艺术形象。本文主人公香菱是个苦命的女子,她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我们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1、关于香菱、教师介绍: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一至两遍,整体感知课文。

  香菱学诗

  黛玉教诗

  香菱求教

  理论讲解

  香菱谈诗

  欣赏指导

  香菱做诗

  创作扶持

  三、合作探究,精读悟情

  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代表交流。

  交流情况: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拔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学生自由发言:

  例: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明确: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四、延伸拓展、深刻感悟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香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面对着我们的实际情况,中考在即,你打算怎样做呢?从中你有没有新的感悟。

  学生各抒己见。

  生:香菱学诗给我的启示有五点:①要有自信,树立学习的信心。语文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有打一场长期仗的心理准备,要自信;②做学习的有心人,提高学习兴趣,让自己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有所获;③要重诵读、理解、感悟,多积累,“腹有诗书气自华”;④不耻下问;⑤勤于实践,不怕失败。香菱三易其稿,终成精品。我们平时写作也要多改精改,方可成就佳作。

  ……

  教师鼓励学生联系自身阅读和写作实践总结一点经验和教训,言之有理即可。

  五、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结合板书,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中,我们仅仅看到的是《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400多个人物被曹雪芹描绘的栩栩如生,你想了解更多的人物吗?请大家课后阅读《红楼梦》。

  六、作业

  阅读名著《红楼梦》。

  【板书】

  天资

  执著专一

  聪明灵秀

  名师

  香菱

  苦志

  悟性极高

  心性拨俗

  灵地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优质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

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通过鉴赏三首咏月诗,掌握辨别好诗的的标准并尝试模仿创作.

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经典名著《红楼梦》有一定了解,但对于香菱这个人物知之甚少。应该适当补充资料。

3重点难点

1.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掌握辨别好诗的标准并创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1分钟)

播放《红楼梦》中的歌曲:《叹香菱》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今天,让我们借助文学的力量共同关注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香菱学诗》。

二、资料助读(课件显示)(2分钟)

关于香菱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知道这首词说的是谁吗?(香菱)

香菱,本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生在富庶之地扬州,母亲封氏深明礼义,父亲甄士隐淡泊功名,每日以种竹吟诗为乐。香菱自己则是生得极为聪明可爱。但自从三岁那年元宵在看花灯时被骗子拐走之后,命运从此发生巨变。长大后,侥幸遇到富家公子冯渊(偕音逢冤)真心正意地要买她,不料又碰到了粗俗鄙陋的呆霸王薛蟠。薛蟠打死了冯渊,生拖死拽地抢走香菱。

香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后来薛蟠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香菱被扶了正,后难产而死。(刚才我们看到的那首判词正是对她一生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自从两地生孤木”一句用拆字法,指的是薛蟠正妻夏金桂)

“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第48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非常急切,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轻声播放《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5分钟)

虽然这只是《红楼梦》一篇选段,但仍然有不短的篇幅。下面,请同学们速读一下课文。然后 1 简要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同学们注意围绕问题筛选重要信息。

学生读(3分钟) 指名发言、 明确:读诗----谈诗----写诗(多媒体)(2分钟)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一).从文末我们知道,香菱学诗最后取得了成功。那么,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再次回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思考后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进行讨论。(4分钟)

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主观:1. 乐学

2.善学

3.苦学(主要原因)

客观:1.良师

2.环境

(二)看来,香菱写诗最终能成功绝不是偶然,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大家认为这两方面哪个是更主要的因素?(主观)对,在这三个主观因素里边,作者曹雪芹着重刻画的:又是其苦志学诗的形象。那么: 首先,请同学们在文中勾画出香菱学诗如醉如痴的句子,并且在旁边作上批注.(10分钟)

(学生勾画过程中)曹雪芹是一个横绝千古的天才,《红楼梦》中的人物入场出场、一颦一笑、来龙去脉、口角眉梢甚至是舌尖牙缝、歌哭笑骂、正经胡调等没有一处不是活灵活现的。请大家找出来后仔细品味。

明确:

1、正面描写:

(1)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2)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3)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2 .侧面描写。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教师引导:侧面描写的作用----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小结: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四)对于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毫无疑问,一首比一首写得好。她的老师林黛玉对此的评价非常简短。我想知道,对于这三首诗,你会有何评价?

多媒体显示三首诗,学生齐读或指名读。(12分钟)

明确:

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她的第二首诗有所进步,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穿凿∶非常牵强地解释,把没有这种意思的硬说成有这种意思)

第三首就耐人寻味了:首句“精华欲掩料应难”,从字面上理解是说云雾想要遮住明月的光华想来一定很难,实际上是含蓄地传出自己学诗必能成功的自信心。第二句“影自娟娟魄自寒”,又哪里是在写月亮自身的美好和高洁清寒,香菱的出身在本课开头给大家有所介绍,她的出身并不下贱,不仅容貌美好而且品质高洁,但精神上却极端地寂寞。所以这分明是她自己身世的写照,实在令人不由得掩卷遐思!真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啊!

颔联“一片砧(音“真”)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用修辞上的特殊句式,描写月光在一阵阵捣衣声中普照千里,而在五更天雄鸡报晓之时只剩下了半轮残月。由身边想到千里之外,由此时想到彼时,意境开阔;而颈联“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更是拓展了全诗的境界,无论是江边披着蓑衣思念家乡的离人,还是在楼头倚着栏杆想念丈夫的女子,都无不透露出作者的孤单之情;“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希望团圆的感叹本来是香菱自己的思想感情,却偏偏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特别是“团圆”二字,既咏月,又咏人,自然双关,余韵悠长,真是“诗贵含蓄”,难怪那些“雅女”们也要赞她“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多媒体)了”。

教师小结:从这三首诗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对好诗歌的评判标准——在他看来,一首好诗,首先是要有“情”,“诗言志”,这也是前人对诗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志?所谓的“志”,就是诗人内心感情的抒发。其次,要“新”,不能被前人的作品所束缚,要放开手脚,展开想象,言他人所未言。(多媒体:情 新 )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感谢曹雪芹,他不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好诗,也让我们从他细腻准确的语言中,看到了香菱这样一个执著追求、苦志学诗的艺术形象。其实,像香菱这样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还有许许多多,《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问:大家都知道哪些人物?)是啊,无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王熙凤,“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林黛玉,还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气质如兰,才华比仙”的妙玉等等,都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不仅如此,它还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比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历史容量非常丰富,所以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所以,希望同学们能更多地关注《红楼梦》,研究《红楼梦》,你一定会受益匪浅,并从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阅读乐趣。

六、学以致用(6分钟)

根据本文对好诗的评判标准(多媒体显示:情 新),模仿创作一首咏月诗,古诗、现代诗均可。

展示创作成果,评价。

下课铃声已响,但我们的语文学习还远未结束。愿〈红楼梦〉使你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

20 *香菱学诗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0 *香菱学诗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学习过程

一、导语设计(1分钟)

播放《红楼梦》中的歌曲:《叹香菱》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 今天,让我们借助文学的力量共同关注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香菱学诗》。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