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07

这是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活动目标:

  1、会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数量。

  2、会用一样多不一样多少等表述比较的结果。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盘子、碗、汤匙、苹果、梨若干,每个幼儿一个小盘子;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创设一个娃娃家的环境。

  活动过程:

  1、以分餐具的形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2、逐一分餐具,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一样多。

  (1)观察3个碗和3个盘子,提问:这里的碗和盘子一样多吗?怎样才能知道呢?

  (2)示范讲解:我先把盘子一个一个摆好,再把碗放在盘子上,一个盘子上只能放一个碗,这样一个盘子和一个碗成为了好朋友。

  (3)提问:盘子和碗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

  引导幼儿用一样多进行表述。

  3、逐一分水果,学习用重叠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不一样多。

  (1)观察苹果和盘子,提问:这里有什么?。来.源大.考吧幼.师网,它们一样多吗?

  示范操作:先把4个果盘逐一摆放,请一个幼儿把3个苹果叠放在果盘的上面。

  (2)启发引导:老师是怎么比的?

  (3)引导幼儿表述:盘子和苹果不一样多,盘子多,苹果少。

  4、幼儿操作:帮小猪戴花。

  (1)玩法:每个幼儿一个小盘子把操作材料中的小猪卡片放在小盘子里,请幼儿从小红花贴贴纸上撕下4张小红花,贴一贴、比一比、说一说:小红花和小猪一样多吗?它们谁多谁少?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集体分享,鼓励幼儿表述比较的结果。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对于数量的比较,没有一定的方法,多数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得来的。而要将两组物体的数量在头脑中进行比较,或将两组物体的数目抽象为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对于依赖于动作进行思维甚至还不会逐一点数物体的小班幼儿而言是不现实的,而一一对应的排序方法是比较物体多少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本次活动我们让幼儿通过实物操作来判断出两种物体之间多、少和等量关系,有利于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样多”,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本节通过介绍不等式的变形,对解不等式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并引导学生体会不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联系方程的基本变形得到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启发学生在不的概念式的变形中分辨情况,正确应用。

  3、教会学生直接应用一次不等式的变形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指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和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进入对不等式的变形的讨论。

  2、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加法性质)。

  3、引导学生发现不等式变形与方程变形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概括不等式另外的性质。

  4、通过对不等式的性质的讨论,应用其解简单的不等式。

  5、练习巩固,能将本节内容与上节内容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归纳的能力。

  2、通过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在学习中“转化”思想的渗透。

  3、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集体的作用,培养其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2、对简单的不等式进行求解。

  难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进行不等式变形。

  教学突破

  由于这一节探索性较强,在这一节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索或联系方程的基本变形进行归纳。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启发学生注意在不等式的变形中分辨情况,正确应用。在探索简单不等式的解法时要注意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解法,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练习:

  1、不等式中的最小整数值是,不等式≤2中的最大整数值是。

  2、写出不等式的一个解是,=7(填“是”或“不是”)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是大于的数。

  3、用不等式表示:的5倍与2的差不大于与1的和的3倍。。

  4、用不等式表示“的相反数的4倍减5不小于2”为。

  5、“不是一个正数”用不等式表示为。

  6、“与3的差的4倍大于8”用不等式表示为。

  7、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1)x>5。(2)。x<—3。(3)x≥—1(4)—1

  二、新课探究:

  1、提问: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那么方程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研究解不等式,我们同样应先探究不等式的变形规律。

  演示书本P44实验,由学生观察得出不等式的性质1,教师概括板书

  (1)不等式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a—c>b—c。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提问: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不等号的方向是否也不变呢?

  2、将不等式7>4两边都乘以同一数,比较所得的数的`大小,用“>”或“<”填空:

  73437141

  72427040

  7(—1)4(—1)

  7(—2)4(—2)

  7(—3)4(—3)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概括:(2)不等式性质2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性质3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也就是说,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

  三、基础训练

  1、设a

  (1)a+1b+1;(2)a—3b—3;(3)3a3b;(4)—a_—b;

  (5)a+2a+3;(6)—4a—5—4a—3(7)则a—2b—1

  2、(1)若m+2bc2,则ab,—a—1—b—1。

  (3)若a>b,则acbc(c≤0),ac2bc2(c≠0)。

  四、能力拓展

  例1、1、用“〈”或“〉”“=”号填空:

  (1)如果a—b<0那么ab(2)如果a—b=0那么ab(3)如果a—b那么ab。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要比较a与b的大小,可以先求出a与b的差,再看这个差是正数、负数还是零。

  2、用作差法比较x2—2x—15与x2—2x—8的大小。

  学生练习:若a

  (1)—3和—4;(2)a+b和a—b;(3)—+5和—+5。

  例2、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变形的依据:

  (1)由3a>2,得a>。(2)由a+3>0,得a>—3。(3)由—5a<1,得a>—。(4)由4a>3a+1,得a>1。

  例3、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各式化成x>a或x

  (1)x—7<8;(2)3x<2x—3;x="">—3;(4)—2x<6。

  提问:(1)(2)两题中不等式的变行与方程的什么变行相类似?(3)(4)两题呢?

  学生练习: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各式化成x>a或x

  (1)3x≥2x—3;(2)4x>x—1;(3)4+2x≤3x—1;(4)—x+>;

  五、延伸提高:

  例1、不等式(m—2)x>1的解集为x<,则

  A。m<2m="">2C。m>3D。m<3。

  例2、(1)若(m—3)x<3—m解集为x>—1,则m。

  (2)若(a+3)x>—a—3的解集为x>—1,则a。

  六、小结:(1)不等式的三条性质。(2)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进行简单变形应注意的问题。

  七、作业:P49习题8。2第1、2题。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其实际含义,能用=、≠表示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2、复习数字1—5,了解它们可以表示的实物数量。

  3、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游戏的愉快,乐意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5

  2、符号=、≠

  3、昆虫卡片若干,数量为1—5

  4、青蛙头饰、卡片,数量为1—5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5,初步认识=。

  (一)点数实物1—5,并找出可以用来表示这些实物数量的数字。

  1、今天天气真好,小青蛙到池塘边来玩了。

  出示数量为1—5的青蛙图片。

  数数每一群有几只青蛙。

  2、请你帮它们找个数字朋友吧。

  请个别幼儿分别找出相应的数字放在小青蛙的'后面。

  3、幼儿说说1只青蛙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2只青蛙……

  (二)认识=1、出示符号“=”,认识等号。

  这是等号,它长什么样?

  2、把它放在数字1和1只青蛙的中间,可以用来表示它们两边是一样多的。

  读一读1等于1只青蛙。

  3、请几个小朋友为其他数字和青蛙找到相应的符号放在中间,并读一读。

  4、老师小结:相同数量的东西我们可以用“=”来表示。

  二、认识≠

  1、青蛙奶奶生病了,不能出来捕食,我们捉些小虫子给它吃吧。医生给它开了个食物的处方。出示数字5与≠。

  这是什么符号?和刚才的=长得一样吗?

  2、这是不等号,它可以用来表示两边的数量不一样多。

  那么我们该给青蛙奶奶捉几只虫子呢?为什么?(幼儿讨论)

  3、请幼儿从小筐中找虫子图片,并说说为什么?(因为它和5不一样多)

  还有哪些数量的虫子也和5不一样多?幼儿可以从小筐中把和5不一样的虫子图片都找出来。

  4、老师把1—4或更多的虫子的图片放在数字5后面,原来它们都不一样多,都可以用不等号来表示。

  大家读一读。

  三、巩固对=、≠的认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根据老师出示的数字和符号到草丛(桌子上)找虫子,看谁找得对,找得快。

  比如:2=,1≠。

  2、每操作一次,进行老师检查或幼儿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反复游戏数次。(在不等号的操作中,幼儿找一个或多个图片均可)。把找到的虫子卡片放入小筐中。

  4、我们带上食物一起去送给青蛙奶奶吧。

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相等的量的.变换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趣的数学课.

  二、新授:

  引入相等和不相等概念

  1.出示图1

  提问:(1)图上有什么图形?

  (2)如果这些散乱的图形只让我们看一眼,能不能正确得出什么图形的个数多?什么图形的个数少?

  学生动手摆学具.

  教师出示学生的摆法,并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较好.

  2.出示图2

  提问:(1)第一行与第二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师: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正好是一个对一个,是一一对应,也就是圆形和三角形的个数相等.

  板书:相等

  师:请同学们看第二行与第三行.

  提问:(1)第二行与第三行是什么与什么比?

  (2)比的结果怎么样?

  (3)它们的个数相等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板书:不相等

  师:正方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部分,没有一一对应的部分就是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出来的部分,也就是相差的部分.所以,我们看出来三角形和正方形是不相等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相等和不相等.

  提问:正方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动手摆学具理解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

  (1)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2)摆两行图形使它们的个数不相等.

  学生活动、汇报反馈

  第一行摆了几个?

  第二行摆了几个?

  谁比谁多几个?(少几个?)

  追问:你摆的多的那一行图形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通过摆学具进行比较,我们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是相等,什么是不相等,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运用概念进行等量代换

  出示

  提问:(1)第一行有几个白皮球?

  第二行有几个花皮球?

  (2)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

  师请学生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追问:花皮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师:要想求出花皮球多出来的部分,怎样列式?

  板书:9-5=4

  提问:(1)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9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出示84页猫图

  提问:(1)谁能用三句话说清图意?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学生活动:学生把算式写在写字板上,反馈

  (3)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

  2.出示84页正方形图

  要求:(1)组内说清图意

  (2)列式计算

  (3)小组互相订正

  (4)表示什么?

  课间休息-拍手操

  3.(不等变相等)出示84页第2题,用什么方法使两行纽扣的个数相等?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相等变不等)出示84页第3题,要使上行与下行的纽扣相差4个,怎么摆?

  要求:小组讨论,看一看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东西比多少,能一一对应的部分是相等的量;剩下的就是多的数量,这样就可以比较出多几或少几来.我们不仅要会用眼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要会用减法算式表示.

  五、板书设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