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18

这是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

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自读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再指导学习和讨论,着重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部分。

3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毛和盾的集合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坦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学习14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再读读2--4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境,为后面深入领悟文章的内容、情感打下基础。)

3、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

4、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2)在引导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思。

(在这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

(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赛多么激烈啊。你能把当时的场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

(5)自由读,指读。

(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在理解"难以招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

(三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还是要培养学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想法,这样更能体会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

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6、交流讨论。

(1)谁先来说说,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

(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7、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

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

三、总结全文

1 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出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资料:

25 矛和盾的集合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5 矛和盾的集合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毛和盾的集合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坦克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导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多厉害的坦克啊。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学生在交流中不难发现,课文中"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生动具体的描述无疑是对"大显神威" 的最好诠释。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将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既有保护自己的铁屋子,又有进攻的枪口或炮口;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优秀品质。)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过渡: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二)学习14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再读读2--4自然段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会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内因。这个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创设一个渴望学习本文的情境,为后面深入领悟文章的内容、情感打下基础。)

3、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这坦克的发明本源于一场比赛。这场比赛进行怎么样呢?你能找到有关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吗?

4、 出示: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1)雨点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样的雨点吗,如春雨般温柔吗?是疾风骤雨啊,雨点又大又密集。请学生好好读一读

(2)在引导学生读这段话的过程中,理解"左抵右挡"的意思。

(在这里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

(3)自己比划比划什么是"左抵右挡",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4)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赛多么激烈啊。你能把当时的场面通过读再现出来吗?

(5)自由读,指读。

(要引导学生联系句子来体会词语的意思,在理解"难以招架"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来体会。"难以招架"的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

(三年级学生,在教学中还是要培养学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的能力。这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受性学习的一种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做呢?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发散思维,说一说大家的想法,这样更能体会出发明家思维的活跃。)

发明家此时却是突发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关的内容进行默读。边读边思考,思考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给出提纲:

1.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_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6、交流讨论。

(1)谁先来说说,他想到了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好吗?怎么好呢?用书上一个词来说,这就叫做(自卫)

你读读书,把这个办法好的地方读出来.

(2)这是他先想到的,后来他又想到了什么办法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词句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于是他又产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据他想的内容,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吗?

如果在铁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导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补充这句话.(补充出两句完整的话.)

那么现在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卫,又可进攻)

(3)发明家先想到了自卫,又想到了进攻,他就是这样经过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这样成熟的想法的。我们再把他思考的过程完整地读读吧。(再次体会科学家思考的严密性,这里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4)老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读书,我们知道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7、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在打仗的时候,自卫重要还是进攻重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据)

8、老师小结:看来,自卫和进攻都是很重要的,应该把它们合而为一。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现在你再想想看,科学家集合的是矛与盾的什么呢?(它们的长处)

2.齐读第六自然段(在这里安排了齐读的目的是烘托出气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优点,因此,使得自己优势倍增。坦克的发明,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课外资料的引入,进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长处后的优势。

三、总结全文

1 发明家将矛盾的好处集合在一起,发明了极具战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或是听说过这样的事?

在这里是处理课文中黄泡泡提出的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用其他例子来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可以作为扩展思考的题目,教师可在学生广泛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提示几个"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例子,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如:孔子拜师。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要不断思考,把自己随时想到的这些有益的想法记下来,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异想"或"我的小发明"的成长袋中,为开展口语交际做准备。

2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特别是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

3 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资料:

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

  1、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七单元,这一单元为我们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该怎么看,怎么想。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25课(指课题),大家一起读课题。知道“矛”和“盾”吗?借助图片和教师讲解认识矛和盾。

  (“矛”主要用于进攻,“盾”主要用来自卫。)

  二、自读课文

  矛和盾是怎样集合的呢?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请同学们和电视机前的同学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字词

  请和我们一起来认读课文中要求会读的6个生字。(用卡片)

  1、要注意“持”是翘舌音,“般”和“坦”是前鼻音,再来读一遍。

  2、出示词语:矛盾 手持 雨点般 蜗牛 坦克

  请同学们联系课文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四、分段读课文

  1、同学们和,你们同桌可以你读一段,他读一段,轮流读课文同学们和,你们同桌可以你读一段,他读一段,轮流读课文

  2、老师请六位同学分段来读课文,,我们来看他们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

  五、默读课文,说说大意

  1、同学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真好!接下来请同学们和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的,坦克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六、写字、结课

  1、这篇课文有14个生字要写,请同学们和读读田字格中的字,看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

  示字旁的字许多都与古代的“神”有关。以后学到示字旁的字大家要注意一下。

  2、请和我们一起把每个生字写两遍,也可以把生字组成词语写一遍。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两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课文重点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请画出来。

  二、抓住重点句质疑

  1、课文中哪句话解释了课题的意思?

  出示:“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请大家读一读这句话。

  3、读了这句话,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来研究?

  三、研读课文(解疑1)

  1、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请先默读课文1—4自然段,再同桌合作,把发明家怎样想的`过程用简笔画在方框里画下来或用简要的句子写下来,最后用自己的话向同桌说一说整个过程。

  2、哪一桌同学把自己画的或写的向大家展示一下,然后说说发明家是怎样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的?

  3、发明家根据盾的不足一步步改进,终于能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让我们一起把1-4自然段读一读。

  4、从这个合二为一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解疑2)

  1、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坦克是怎样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坦克的神威表达出来吗?

  2、 谁能把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的气势读出来。

  3、谈谈读后的感受?

  四、领悟道理和表达方法

  1、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一起来读课文最后一段。

  2、作者就是借这件发明的事来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大家再来读读这句话。

  3、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道理吗?请同学们和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4、谁用别的例子说说“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五、总结,抄写

  同学们说得很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从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长处集于一身发明了坦克这件事,明白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用了不少好的词语,请同学们抄写自己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和课本后词语表中的词语。

  你们抄写了哪些词语,请你们读给大家听。

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学习目标

  ⒈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⒈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⒉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兵器,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⒊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⒉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⒊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

  ⒋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⒌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集合矛和盾的长处发明了坦克,以及坦克的实际运用。)

  ⒍理清脉络

  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理清层次

  第一段(1—4)讲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第二段(5)讲坦克在实际运用中大显神威。

  第三段(6)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⒈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⒉同座交流交流。

  ⒊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⒋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⒈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⒉重点指导

  ⑴引导学生观察。

  ⑵难字示范

  ⒊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⒈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⒉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⒈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⒉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⒊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⑴可以把第一个问题分解为以下三个问题:

  ①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②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③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⑵最后一段的含义: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优点,根据需要,把优点很好地集中在一起,为我所用。(“善于”,就是很会观察、很会思考的意思。)

  ⒋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⒈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⒉齐读这段话。

  ⒊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如实际应用方面:双层公共汽车、火车,带橡皮头的铅笔;学习和做人方面:采纳别人的优点等等。以引导学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一方面从生活实际中选取类似的事例;还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⒉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⒈中心: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集合矛和盾的长处发明了坦克,以及坦克的实际运用,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⒉归纳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使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这样才能有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是借发明这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至于坦克发明是不是真的像课文中描写的,可以不去追究。)

  ⒈坦克:英文TANK的译音,旧译为“战车”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由武器系统、推进系统、防护系统、通信设备以及其他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松姆河战役。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通常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坦克主要用于地面作战,用以对坦克及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摧毁野战工事,消灭有生力量。但地形、天气对它的行动有一定限制。

  ⒉矛:古代一种兵器。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⒊盾: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⒋词语

  集合—使集合;汇聚。

  左抵右挡—“抵挡”,就是抵抗的意思。

  难以招架—文中意思是,对方来势猛,很难抵挡。

  危急—危险而紧急。

  固然安全—“固然”,有本来、原本的意思。

  自卫—保卫自己。

  履带—围绕在拖拉机、坦克等车轮上的钢质链带。装上履带可以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并能增加牵引能力。也叫链轨。

  神威—神奇的威力。

  ⒌多音字

  得:de跑得快、长得高;dé得到、取得;děi得你去、得两年完成。

  钻:zuān钻洞、钻研、钻探机;zuàn钻石、钻戒、金刚钻。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