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

日期:2022-03-27

这是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认读和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能够尝试用读课文、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一些问题。

3.能够大致了解文中介绍的那块琥珀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质疑

相声演员郭德纲说,于谦家里有一块琥珀,这块琥珀里有一头长颈鹿,你觉得可信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你们是一群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琥珀》,也许课文会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给我们一些启迪。

二、自读课文,初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遇到生僻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段读通顺;有疑问处,做好标记。

2.检测自读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词提出来,联系语境试着理解。

松脂 拂拭 挣扎 晌午 一番 午餐 怒吼 渗出 热辣辣 划动 推测 详细

3.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反复分析对比本课生字,找出自己认为不容易写好的字,练习书写。教师重点指导书写“餐”字:注意间架结构;注意组成这个字的几个部件。

(设计意图:学生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后,思维会更活跃,会产生许多想法。遇到读不懂的词句提出来探讨,疑问处做好标记,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写在学习单上。

2.小组内对照学习单(见表1),梳理问题,整理出共性的问题。

(1)说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其余同学只说与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同时结合课文,相互启发,试着解答问题。

(2)小组整理本组还未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最想解决的2~3个问题。

3.全班交流,边交流边试着解决问题,整理出大家最想解决的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去评估自己的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和同伴交流,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有了方向和方法;在互学共进过程中,树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意识。)

4.回顾课文内容,说说文中介绍的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5.课后思考、探究。

结合课文内容和其他方式,尝试解决一个大家都想弄明白的问题: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

(设计意图:学习层层推进,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在统领全文的主问题引领下,去学习,去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形成。)

四、课后作业布置

1.练写生字。

2.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利用“鱼骨图”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2.能联系上下文,探究作者关于琥珀的形成过程的推测,明确推测不是随意的想象,而是有可靠的依据。

3.能联系科学知识,探究本文推测的合理性,并尝试推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件对于蜘蛛家族和苍蝇家族来说极其恐怖的事件,我们想要弄清楚整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你们愿意去一探究竟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课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启学习。)

二、抓住关键信息,探究作者的推测

1.细读课文,寻找关键信息。

边读文边寻找信息,摘录关键词,完成学习单上的“鱼骨图”。

2.对照课文,交流“鱼骨图”。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鱼骨图,认真对照课文内容,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信息。

3.结合课文,梳理关键信息。

时间:约莫几万年前、夏日、晌午

地点:海边、老松树林

人物:蜘蛛、苍蝇

起因:蜘蛛想吃苍蝇

经过:一齐、重重包裹、地质变化、漫长、淹没

结果:化石

4.填写关键信息,说说琥珀形成的过程。

这幅鱼骨图把重要的关键信息全部都提取出来了。请结合这些信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经过。

强调:不能遗漏重要的信息,漏掉了一个信息,这块化石就形成不了,或者变成的就不是这样一块琥珀。

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介绍这块琥珀的时候,有可靠的依据,叙述有条理,而且起因、经过、结果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用词非常准确。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学习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枯燥的,但是采用探究的形式,一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二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鱼骨图、故事的六要素、提取关键信息,这三项内容一整合,就可以把形成这块琥珀的过程说清楚了。)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推测

请你用上“可以想象……因为……”说一说“鱼骨图”上各个要素的想象依据。比如:可以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约几万年前,因为琥珀化石的形成需要漫长的时间。

1.自由说。请你挑选其中一个或几个说给学习伙伴听,能够说得越多,表明你越厉害。(注意在课文中找准依据)

2.全班交流。同学发言的时候,仔细听,如果他说的和你想讲的一样,你就不要举手。如果他说完的时候你还有补充,你就马上举手。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推理的严密性。

(1)在探究中解疑:

①“松脂”这个词在文中多次出现,为什么要反复写松脂,给大家一个合理的解释。

找到相关的句子;品读句子;做出解释。

(松脂是形成琥珀的必要条件;也是文章的线索;可以体会到老松树对两个生命结束的同情……)

②研究琥珀有什么意义?

生交流;师补充资料。

结论:研究琥珀,可以发现古老的植物和动物,对于研究动植物有参考价值;对于研究地球气候、生物均有科学意义。

③探究文中最后五个自然段的意义。

(它们是研究琥珀的关键条件;提供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文章更有趣。)

小结:以后我们再读到类似的文章,也可以试着用鱼骨图搜集故事的要素,并试着寻找依据,进行合理推测。

(2)感受文章语言的生动传情。

反复品读文章中相关语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两只小虫的喜爱、担心和同情。

如: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

(设计意图:巧妙地用上“可以想象……因为……”这样的句式,既训练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探究因果的思维能力。同时,感受这篇科学小品文的语言准确、生动传情、逻辑严密。)

四、拓展学习,尝试推测

1.小组讨论。

(1)如果把课文中的“夏日”换成“秋天”会得出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2)如果把课文中的“几万

年”换成“100多年”又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为什么?

(3)说说你现在对于作者关于

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有什么看法?

2.课后尝试探究。

(展示蚂蚁、树叶、蜥蜴、青蛙四块琥珀)

从四块琥珀当中请选择其中一块,去查找相关资料,寻找推测中需要的客观依据,然后尝试着用“鱼骨图”来记录你推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要素写在鱼骨图边上,然后向同学介绍你的推测过程。

(设计意图:用换一换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由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尝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和生活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琥珀》教学设计3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科普作品,课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这块奇特的琥珀形成的过程。本文语言生动,教师可以提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既扬科普特色,又凸显语文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琥珀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2.查找有关琥珀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演示,导入新课

1.导入:(出示琥珀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事物吗?来说一说吧!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字音。

3.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琥珀的资料。

4.简介作者德国作家柏吉尔的资料。

5.引导质疑: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有什么价值?……

6.小结过渡: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形成时间非常长,需要几万年时间。琥珀大多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到几万年前,去读一读这样一个故事,你会了解琥珀的形成,会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地球上发生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欣赏各种琥珀照片,激发学生对琥珀这种神奇的化石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琥珀 嗡嗡 松脂 拂拭渗出

前俯后仰 挣扎 一番埋在 澎湃

(2)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如:“珀”读pò,不读pè;“埋”是多音字,在“埋在”中读mái,不读mán;“脂、拭、渗”是翘舌音。

(3)指导读准必会多音字“扎”,“扎”在“挣扎”中读zhá。“扎”还有另外两个音zhXXXXX和zXXXXX,读zhXXXXX时,可以组词“扎实”;读zXXXXX时,可以组词“包扎”。

(4)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5)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说课文的生字,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①换一换。熟字换偏旁,如:

珀——伯 脂——指

拭——试 渗——惨

②加一加。熟字加偏旁,如:

琥:虎+王字旁 埋:里+提土旁

(6)我会写好字。

①观察生字。找出左右结构的字:

吼 脂 拭 划 晌 辣 渗 挣 埋 刷 测 详

②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特点:大部分左窄右宽;“刷”“划”左宽右窄。观察这些字的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③重点指导学生书写上下结构的“餐、番”:

“餐”:笔画多,注意笔画写得要收。以竖中线为中心,上半部分的“又”要写得小,捺画变成点;下面的“食”要稳稳当当地托住上面的两个部件。

“番”: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田”。“”的竖和“田”的中竖要对齐在竖中线上。

④生练写生字各一遍。

设计意图:生字词教学在中年级依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从中年级起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解决字词的学习。通过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方法,便于学生掌握多种方法,能有效地识记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在班级汇报:

课文主要讲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3.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

(1)很久很久以前。

(2)一个夏日。

(3)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4)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4.根据时间的变化,说说发生了什么。

(1)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2)在一个夏日里,蜘蛛刚想捕捉苍蝇,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松脂继续滴下来,最后形成一个松脂球。

(3)几千年以后,海水把森林淹没了,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面。

(4)又是几千年以后,松脂球变成了化石。人们可以从琥珀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5.课文哪些段落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第2~12自然段)

设计意图:领会课文主要内容,抓住时间变化,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为深入阅读做好必要的铺垫。

四、学习课文,了解琥珀的样子

1.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描写琥珀的句子,读一读,想象一下这块琥珀的样子。 可出示琥珀图片,借助图片来了解琥珀的样子。

2.交流理解句子的意思: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3.指导朗读好句子。

4.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有趣的琥珀等)

5.理解句子:

(1)课件出示:“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理解“推测”。说出近义词:猜测、推断。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3)人们根据怎样的线索可以推测出几万年前发生了什么呢?

(因为能清楚地看到两个小东西,并且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显然是经过了挣扎。)

设计意图: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设计意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和琥珀相关的资料,进行拓展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朗读词语。

怒吼、松脂、灰尘、拂拭、美餐、晌午、热辣辣、淹没、挣扎、成千上万、冲刷、断绝、推测、详细、情形。

2.谈话导入: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琥珀的样子。作者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那么几万年前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琥珀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穿越到几万年前的那个夏日,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板书课题:琥珀)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点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简单明了,节省了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

二、合作交流,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1.小组合作,阅读第2~12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蜘蛛和苍蝇是怎么被包在琥珀里的。

2.讨论交流,互相补充。

在一个夏天,一只小苍蝇被松脂的香味吸引住了,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有个蜘蛛爬过来,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蜘蛛刚扑上去,一大滴松脂就滴下来,刚好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它们挣扎了一番,最后不动了。

3.再读第2~12自然段,说说要形成琥珀需要哪些条件。

(1)小组合作,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汇报形成琥珀的条件:松脂滴落,深埋在地下,需要几万年的时间。

(3)根据回答板书:松脂球 化石(琥珀) 时间漫长

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推测”,这很重要,可以避免上成科学课。

(1)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因为琥珀是由松脂形成的,而松脂渗出需要很高的温度。由此推测这是在夏天的中午,天气比较热,温度比较高。)

(2)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因为琥珀的化石里有小苍蝇和蜘蛛,所以推测出蜘蛛想要吃苍蝇的时候,滴落的松脂把它们包住了。)

小结:科普类的文章语言严谨,作者的推测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合理进行推测。(板书:合理推测)除了这两处,还有哪里也是合理推测呢?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在海边的泥沙里发现了琥珀,由此推测当时大海在不远处怒吼,在漫长的岁月里,海水把森林淹没。)

5.齐读第2~12自然段,体会语言的严谨、推测的合理。

6.再读第2~12自然段,体会语句的生动。

(1)导学:这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科学小品文,你们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画出喜欢的语句,和同学交流分享。

如:第2自然段中,作者把当时的环境描写得非常生动,使读者感到四周非常安静祥和。

第4自然段中,小苍蝇的样子、动作,写得非常生动。

…………

(2)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要求:读描写环境的语句时要语调轻缓,读出环境的安谧、美好。

读描写小苍蝇的语句时语调要轻快,读出小苍蝇的可爱。

读描写蜘蛛扑食小苍蝇的语句时要加快节奏,要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设计意图:学习科普类的文章,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还要指导学生感受语言特色,通过朗读、品析、体会语言的生动,学出“语文味”。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总结回顾。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在你阅读这篇科普作品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3.延伸练习:上网搜集其他琥珀的照片,挑选一个来合理进行推测,写一写它的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通过总结回顾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及表达方法,并迁移运用方法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板书设计

琥 珀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普类的课文。文章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琥珀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教学时,教师努力避免单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用关键的问题引领,如:读读课文,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作者推测的依据是什么?从而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感受到推测的合理。再如:本篇课文语言生动,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同学分享分享。通过阅读——品味——朗读,我们体会到了语言的生动,感受到科普类文章的语言的特点:准确、严谨、精炼。这样,运用听说读写的多种策略,扎扎实实地“踩”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点”上,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晌午、 火辣辣、拂拭、每餐、渗出、划动、怒吼”等词。

2.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文章大意,能大致说出琥珀的形成过程。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琥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王字旁其实是玉字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琥珀就是一种珍贵的宝石。

2.你见过琥珀吗?(琥珀是松脂的化石)看,这就是琥珀(欣赏图片)

请用一个词来形容下你看到的琥珀。(晶莹透明 美丽高贵)

二、了解琥珀,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预学单中学生觉得难读的词,你会想到文中哪些事物?

课件出示:晌午 火辣辣 渗出 松脂 拂拭 挣扎 划动 美餐 怒吼 澎湃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词语,通过预习,能不能运用关键词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呢?

3.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什么是琥珀?课文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发现了琥珀的样子了么?

4.你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解决问题,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课件出示一段资料,读一读,你又对琥珀有什么了解?(可以查阅资料)

三、深入研读,聚焦重点

1.自由读课文,聚焦课文2--12自然段。

2.琥珀的形成离不开(太阳 松树 蜘蛛 苍蝇 大海)事物,再读。

3.运用关键词,讲述琥珀的形成。

4.同桌合作讲述琥珀形成过程。

5.课本资料袋出示,不动笔墨不读书,获取主要信息。

6.根据树脂---硬树脂---琥珀,再次讲故事。(天然琥珀)

7.课文在讲琥珀的形成,这段文字也在讲琥珀的形成,你觉得哪种表达更好,你比较喜欢哪种表达?你觉得哪好?

8.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9.聚焦“推测”你从哪句话里推测出松树有松脂?

四、延伸拓展

1.推测当时蜘蛛、苍蝇挣扎的画面,写一写。

2.交流汇报

五、作业布置

1.做一个讲解员,向自己的家人或是朋友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

2.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六、板书设计

5.琥珀

太阳 松树 联系上下文

查资料

蜘蛛 苍蝇

大海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的:

《琥珀》教案设计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想要有科学依据,合理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价值及依据。

  3、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琥珀的形成、价值及依据,懂的想象要科学合理,培养想象了。

  一、预习探究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0课《琥珀》,谁能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

  生:我想知道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生:琥珀到底有什么用?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学习课文。

  二、合作交流

  要求:

  1、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果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检查自学情况。

  (1)谁想读出下列词语:

  琥珀松脂拂拭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

  (2)生说出自己理解的词语。

  (3)还有那些不懂的词可以提出来

  3、检查读书情况

  思考: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那些内容?

  指名读文

  生说课文讲了那些内容

  4、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三、品读体验

  1、过渡:世界真奇妙,竟有如此巧的事情,两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会被一滴松脂同时报在里面,它们到底是怎样被包在里面的,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

  2、交流

  师:除了上节课即课后的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作者想象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我想知道形成琥珀需要那些条件?

  3、熟读课文

  (1)、摸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找出形成琥珀所需的条件。

  (2)、同桌间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汇报

  生:我认为琥珀的形成必须有太阳、老松树、苍蝇和蜘蛛。

  师:读出有关语句并进行分析。

  生: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因为松脂只有在太阳光强烈时,才会变软,才会滴下来,为后面地下来包住两只小动物做了铺垫。

  生:小苍蝇停在了一棵大松树上,他正用腿来掸翅膀,没有注意蜘蛛,也没有看到要滴下来的松脂。

  生:本来蜘蛛想把苍蝇当一顿美餐,没想到松树上滴下松脂。

  生:我认为“刚好”一词用得比较恰当,因为必须在蜘蛛要靠进苍蝇而还没有靠近的一瞬间,松脂才滴下来,正好把他们两个包住,松枝早点、晚点滴都不行。

  师:同学们分析得都不错,那么松脂包住了苍蝇和蜘蛛就成了琥珀吗?

  生:不是的,通过读书,我知道琥珀的形成需要经过很长很长的年代,甚至上万年。

  师:请读一读书中语句,

  生:我还知道琥珀的形成还经过了地壳的变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被埋在地下形成了化石,这也是琥珀形成的条件。、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理解我们知道了琥珀的形成过程,那么这些全是科学家的推测,你认为他们推测的合理吗?

  4、继续读课文,进行讨论,共同交流。

  5、分角色读这一部分内容

  师:那么这块琥珀到底有什么价值呢?你们想知道吗?赶快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还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生:我还知道远古时代,蜘蛛就吃苍蝇。

  四、巩固延伸

  1、学习这篇课文,你们有哪些收获?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板书设计:

  20琥珀

  太阳晒松树滴松脂包苍蝇蜘蛛

  形成琥珀

  地壳变化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采取课下进一步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探究式学习是对本课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还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琥珀教学设计部编版一等奖第 4 篇

第一课时《琥珀》的教案

  一、揭示课题:欣赏琥珀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琥珀)读准字音。关注字型,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猜测一下“琥珀”会是什么?为什么?

  2. 老师课前搜集了一些琥珀图片,想不想一起来看看?(大屏幕出示琥珀图片)欣赏。

  看到这些琥珀,你想说什么?想知道什么?

  4.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琥珀》,研究这些大家感兴趣的这些话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琥珀常识,研究文章脉络。

  1. 自读课文,要求:第一,轻声朗读,把课文读通,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同时把你认为比较重要的、难懂的词语划下来;第二,再次默读,边读边思考,琥珀到底是什么?琥珀是怎么形成的?琥珀有什么价值?

  2. 检查交流:

  (1)说说刚才划了哪些词语。指名朗读并理解“飒飒、拂拭、前俯后仰、澎湃、黏稠”等词语。

  A.飒飒:课文中用飒飒形容什么?风吹树叶飒飒地响,哪是一种怎样的声音?

  B.拂拭、前俯后仰:边做动作,边说说意思。

  C.澎湃:课文中用澎湃形容什么?澎湃的波浪是怎样的?

  D.黏稠:填一填:黏稠的( )。

  (2)读了课文,你对琥珀有什么新的了解?琥珀到底是什么?

  A.理解“化石”:化石是什么?看到过什么化石吗?

  B.理解“松脂球”:松脂球是什么?

  C.出示资料,小结:

  琥珀是由远古时代树脂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因为它的漂亮,神奇,成为非常珍贵的宝石,其中里而包裹有昆虫的,尤为珍贵。在我国古代琥珀又叫“江珠”、“顿牟”、“遗玉”等名字。

  (3)课文中写到的这块琥珀又是怎么样的呢?文章哪段在写这块琥珀的样子?

  A.指名朗读。

  B.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

  C.课件出示这块琥珀的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这块琥珀的样子。

  (4)这美丽神奇的琥珀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课文哪些段落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A.默读2-12自然段,用一两句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B.小结:松脂球滴落到蜘蛛和苍蝇上;松脂球被埋在地下;变成了化石。

  3. 研究文章脉落:

  (1) 琥珀的形成过程是作者亲眼看到的吗?(板书:推测。)什么叫推测?

  (2)这篇文章,作者是依据哪些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推测哪些不知道的事情的?

  (3)因为我们是从已知的事情去推测未知的事情,所以,按照一般的记叙方法,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们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4)如果先介绍琥珀的样子,我们会怎么介绍?

  (5)小结出示句子: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两个小东西,可以看到这两个小东西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6)读课文最后一段,比较两段话在介绍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感受:“仍旧好好地躺着、可以看见……还可以想象、因为”等词与上文的连接作用。)

  (5)说说两种不同的记叙顺序各有什么特点。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