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笔记

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桌上的“图画”不见了》

日期:2022-05-1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桌上的“图画”不见了》,是优秀的幼儿园教育笔记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桌上的“图画”不见了》

1、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桌上的“图画”不见了》

背景:

  在幼儿园,调皮的孩子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虽然经过老师的教育,孩子时常是当面说的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

  刚擦干净的桌椅上只要一个美术活动就会留下孩子们用各色彩笔、油画棒画上去的斑痕。尽管老师一再的“杀一敬百”,并且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千万别用笔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了,因为这些东西涂在桌椅上不能擦洗干净,使我们的活动室看起来很不整洁。”但五颜六色的“图(涂)画”还是日渐增多。

案例:

  这天,当××小朋友在桌子上乱涂时,被我抓了个正着。我刚要展开教育,转念一想: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

  午饭后休息时,我有声有色地讲了一个《小兔挑朋友》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我问小朋友:“大家说说,小兔为什么不愿意和小猪做朋友?”

  “小猪到处乱涂乱画,弄得脏兮兮的,所以小兔不和小猪做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

  “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这些涂、画上去的脏东西呢?”

  小朋友都站起来去找,果然,在桌椅上找到了涂、画上去的痕迹,纷纷跑来告诉我:“老师这儿有”、“老师那儿有”。

  我又说:“有那么多脏的地方,那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脏东西去掉呀!”

  “老师,用抹布擦,用去污粉擦。妈妈用它再脏的东西也能擦掉。”

  我于是给每个小朋友一块小抹布,请小朋友蘸上去污粉。擦着、擦着小朋友发现桌椅上的痕迹大部分能擦掉,但是有一部分痕迹怎么擦都擦不掉,都着急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有的擦不掉,你给我们想个办法吧!”

  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痕迹擦不干净了,只能用油漆或涂料重新粉刷了。可油漆、涂料这些东西发出的气味有毒,会影响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只能等放假时再做了。以后,如果小朋友用笔画东西时,请画在纸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赏,那多好啊!”孩子们听了,都纷纷表示以后自己画画涂涂时,一定画在纸上,再也不在桌上、椅子上乱涂乱画了。经历了几次绘画活动后,孩子们还真地做到了。

分析:

  回想我前后两种不同的教育行为,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从上面的案例记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前面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犯了单一呆板的说教的毛病,而这毛病也是很多老师以前经常犯的一个通病。当我发现孩子乱涂乱画不爱护公共卫生时,采取的是消极的制止和纠正的教育行为。抓住一个孩子一味地斥责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只会运用批评、命令、说教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巡查员,而孩子则是被检查者。孩子只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而违心地说:“我再不这样了。”可以后还会照犯不误,甚至变本加厉。虽然,在这之前我曾对孩子进行反复教育,但我这种乏味的“唠叨”,反而会强化幼儿的某种行为。这种消极的纠正和制止的行为激起了幼儿的逆反心理,我想:这就是我以前一再教育幼儿不能乱涂乱画却屡禁不止的原因。

  这一次则不然,我和孩子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我从“巡查员”变为了“谋士”,孩子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主动参与者。首先,发现问题。我通过一个故事,让孩子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使幼儿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然后,解决问题。我让孩子去寻找乱涂乱画的痕迹和擦拭这些痕迹,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中,自己去了解问题的危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乱涂乱画”的危害性,又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最后,提出合理建议。我并没有对幼儿说“不能乱涂乱画”,而是用积极的方式建议孩子“画在纸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赏”。从而消除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在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的关系是友好的。使孩子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被动行为转变为“真心接受、认真改正”的主动行为;使孩子真正理解了某些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才会将“不要”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应从幼儿自己认同的活动方式入手。因此,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老师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应从幼儿自身学习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积累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幼儿所犯的错误,而不仅仅是将幼儿的错误看作是不符合正确标准的,更应看作是他们自身获取经验的必须途径。

  “尊重幼儿”是《纲要》反复强调的一个原则。从这里我们看到:尊重、自由,给于幼儿的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幼儿就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并能独立承担行为的后果。

  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即我们要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这特别适用于那些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情。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教育、点点滴滴皆教育”,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与环境和“问题情境”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地学习。多采用移情教育的方式,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要转变陈旧的儿童观、教育观,在反思中成长。

2、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老师他“欺负”我》

  教育笔记:老师他“欺负”我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正在安安静静的玩积木,一个男孩子突然哭丧着脸来告状:“老师, 他在欺负我。”听了男孩子告的状,我没及时地处理,只是点点头,示意他接着玩,然后我 悄悄地观察他们俩的举动。 在我观察了那个男孩子之后发现,其实并不是他爱欺负人,而是他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恰当 。例如:他在建构区搭了一把长枪后开心地显耀着,这时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因为好奇用积 木敲了一下他的枪,不小心将他的枪敲断了,于是他就推了男孩子一把,结果手重了,男孩 子差一点坐倒在地上。所以他又一次跑向我告状说被打了。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 走过去把他叫了过来,问他:“你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打人啊?”他说:“我没打他,是他 敲断了我的长枪。”我又问他:“你是不是想让他离你远一些啊?”他点了点头,我又告诉 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告诉他呢?” 想了想,说 :“请你坐远一点好吗?”我笑着点点头,摸着他的头说:“对啊!你要是这么提醒别人, 就不会告你的状了,对吗?” 他点点头。随后我又转向被打的男孩子:问他:“你知道自 己错在哪里吗?” 他说:“我不应该打断他的长枪”。“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要打断他的 长枪,那你知道应该怎么做才不会惹小朋友生气呢?”“我应该自己搭一把长枪。”“如果 这样做就对了!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时就要多想一想,怎样做才不会让对方生气,好吗?” 他懂事地点点头。问题解决了,两个孩子相互道了谦,继续玩起来。 中班时期的孩子还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相互间的矛盾冲突比较多,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多观 察他们的社交情况,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地提高,从 而减少相互间的冲突,为今后顺利地进入社会早早地打好基础。

3、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让孩子当“小老师”》

教育笔记:让孩子当“小老师”

  这个学期我们班的孩子升入大班了,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家里从来不说,虽然在家园教育这一块有所了解,但还是很期待幼儿回到家能说说幼儿园的情况。

  为了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在园学习状况,也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我决定让孩子在课堂上、活动中当“小老师”,通过带领全班孩子读儿歌、背古诗等等。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孩子为了能当小老师,上课都比平时认真很多,因为只有表现最好,比别的小朋友学的更多、更快,才会被选上“小老师”。但由于孩子的能力差异,有一部分孩子总是没有机会,为了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感受当“小老师”的荣誉感,我利用每天下午离园前的一段时间帮幼儿简单的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布置作业——把每天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本领教给自己的家人,并对他们说,老师要向家长们做调查,比一比谁当的“小老师”最好。

  刚开始一部分孩子还是比较认真的,仍旧有一部分孩子无所谓,于是我又根据孩子们当好“小老师”,进行五角星奖励,当五角星达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兑换礼物这一方式,让孩子们都积极提高了进取心。

  果然这个办法确实吸引到小朋友,接下来每天有更多的孩子得到五角星,有更多的家长兴奋的告诉我,孩子们在家给我们当小老师,教我们学唱歌、背古诗了等等,家长们也都放下心来,原来孩子在幼儿园并不是仅仅玩的开心同时也学的不亦乐乎。

  家长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每天在成长,每天学的更多,但每个学期只有一次家长开放日,有些家长就特别想知道孩子的在园情况,有一部分孩子老师没有布置作业就是不愿意回家说说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因此家长也就开始忧虑了。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在自己的家中,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人,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会表现的更好,而当小老师不仅感受到荣誉感又能得到一定的奖励,是比较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的。同时不仅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望,也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4、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我当“小老师”》

  教育笔记:我当“小老师”

  这个星期,大家推选佳佳作为班级的“小老师”。

  只见户外活动时,佳佳一边摸站神气小朋友的头,请孩子去玩;一边提醒大家选择玩具的时候不要抢。

  集体活动后,大家在自由的小便、喝水,只见佳佳能提醒小便的孩子注意安全在厕所里慢慢走,还能提醒喝水的小朋友要排好队。这时,有两个小朋友为了抢一个小椅子发生了矛盾,其他小朋友来告诉我,我就让他们去找“小老师”,佳佳来到这两个小朋友身边,对男孩子说:“你是男孩子要让让女孩子的,快把椅子让给别人,自己去前面搬一张。”男孩子只好放手去教师的前面搬椅子。

  从上面的一些片段中,让我们很欣慰的看见了佳佳的变化,佳佳变得更有主见,更加的有自信了。特别是在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时,让我们看到了她的“处事不惊”她能模仿老师平时处理问题时的样子来解决,其他小朋友对她的决定,也很信服。相信通过一次有一次的锻炼,佳佳身上所觉有的潜在能力将得到更大的发挥,使得她变得更加的自信!

5、幼儿园老师教育笔记《桌上的“图画”不见了》

背景:

  在幼儿园,调皮的孩子会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虽然经过老师的教育,孩子时常是当面说的很好,转身却又故态复萌。

  刚擦干净的桌椅上只要一个美术活动就会留下孩子们用各色彩笔、油画棒画上去的斑痕。尽管老师一再的“杀一敬百”,并且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千万别用笔在桌椅上乱涂乱画了,因为这些东西涂在桌椅上不能擦洗干净,使我们的活动室看起来很不整洁。”但五颜六色的“图(涂)画”还是日渐增多。

案例:

  这天,当××小朋友在桌子上乱涂时,被我抓了个正着。我刚要展开教育,转念一想:为什么孩子会屡教不改?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我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

  午饭后休息时,我有声有色地讲了一个《小兔挑朋友》的故事。故事讲完后,我问小朋友:“大家说说,小兔为什么不愿意和小猪做朋友?”

  “小猪到处乱涂乱画,弄得脏兮兮的,所以小兔不和小猪做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

  “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这些涂、画上去的脏东西呢?”

  小朋友都站起来去找,果然,在桌椅上找到了涂、画上去的痕迹,纷纷跑来告诉我:“老师这儿有”、“老师那儿有”。

  我又说:“有那么多脏的地方,那我们得想个办法,把这些脏东西去掉呀!”

  “老师,用抹布擦,用去污粉擦。妈妈用它再脏的东西也能擦掉。”

  我于是给每个小朋友一块小抹布,请小朋友蘸上去污粉。擦着、擦着小朋友发现桌椅上的痕迹大部分能擦掉,但是有一部分痕迹怎么擦都擦不掉,都着急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有的擦不掉,你给我们想个办法吧!”

  这时,我告诉小朋友:“这些痕迹擦不干净了,只能用油漆或涂料重新粉刷了。可油漆、涂料这些东西发出的气味有毒,会影响小朋友的身体健康。只能等放假时再做了。以后,如果小朋友用笔画东西时,请画在纸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赏,那多好啊!”孩子们听了,都纷纷表示以后自己画画涂涂时,一定画在纸上,再也不在桌上、椅子上乱涂乱画了。经历了几次绘画活动后,孩子们还真地做到了。

分析:

  回想我前后两种不同的教育行为,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从上面的案例记录中我们不难发现:前面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犯了单一呆板的说教的毛病,而这毛病也是很多老师以前经常犯的一个通病。当我发现孩子乱涂乱画不爱护公共卫生时,采取的是消极的制止和纠正的教育行为。抓住一个孩子一味地斥责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只是简单地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只会运用批评、命令、说教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巡查员,而孩子则是被检查者。孩子只是在老师的命令下而违心地说:“我再不这样了。”可以后还会照犯不误,甚至变本加厉。虽然,在这之前我曾对孩子进行反复教育,但我这种乏味的“唠叨”,反而会强化幼儿的某种行为。这种消极的纠正和制止的行为激起了幼儿的逆反心理,我想:这就是我以前一再教育幼儿不能乱涂乱画却屡禁不止的原因。

  这一次则不然,我和孩子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我从“巡查员”变为了“谋士”,孩子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了主动参与者。首先,发现问题。我通过一个故事,让孩子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从而使幼儿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然后,解决问题。我让孩子去寻找乱涂乱画的痕迹和擦拭这些痕迹,让幼儿在自己的活动中,自己去了解问题的危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乱涂乱画”的危害性,又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最后,提出合理建议。我并没有对幼儿说“不能乱涂乱画”,而是用积极的方式建议孩子“画在纸上,和小朋友一起欣赏”。从而消除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幼儿在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老师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孩子的关系是友好的。使孩子从“虚心接受,坚决不改”的被动行为转变为“真心接受、认真改正”的主动行为;使孩子真正理解了某些行为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后果,才会将“不要”内化为自觉的要求。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从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培养幼儿社会性品质应从幼儿自己认同的活动方式入手。因此,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老师要“善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应从幼儿自身学习发展的角度,从他们自己积累经验的角度来看待幼儿所犯的错误,而不仅仅是将幼儿的错误看作是不符合正确标准的,更应看作是他们自身获取经验的必须途径。

  “尊重幼儿”是《纲要》反复强调的一个原则。从这里我们看到:尊重、自由,给于幼儿的是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幼儿就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并能独立承担行为的后果。

  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即我们要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这特别适用于那些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事情。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有教育、点点滴滴皆教育”,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与环境和“问题情境”的不断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主动、有效地学习。多采用移情教育的方式,促使幼儿自我反思、自我判断,促进幼儿道德水平的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幼儿老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要转变陈旧的儿童观、教育观,在反思中成长。

6、幼儿园教师教育笔记《老师的“特异功能”》

  孩子们的小心眼儿可真多。看,饭刚吃了一半,曾祥祎又皱着眉头过来了,往我身上一倚,嘟着小嘴说:“老师,我肚子疼!”从她的表情和脸色,我知道,这小家伙,肚子疼是假,想让老师抱抱或不想吃饭了是真。对他的小伎俩当然不宜戳穿,孩子也是有自尊的,弄她个下不来台,没准儿肚子就“真”疼了。

  我把她抱到腿上,伸出手掌说:“我的手很神奇,只要摸三下,肚子就不疼了。来,一、二、三!不疼了吧?”曾祥祎点点头,笑了。我顺势放下她,拍拍她的背,说:“快去吃饭吧!”她带着一份满足回位吃饭去了。

  小宇宇又过来了,一边喊着“老师――”一边在手上找什么。啊,终于找到了!她捏着一个手指尖向我诉说“病情”:“我这个地方有点疼!”我看了又看也没发现有什么异样,就问:“怎么弄的?”小宇宇说:“不知道。”我一听就明白了,“不要紧,我会治。只要我吹三口‘仙气’,接着就好!”我握着她的小手连吹三口气,小宇宇立刻眉开眼笑地说:“好了,不疼了!”

  对付这种特殊“病症”,就要用“特异功能”。这还是跟父母学的呢!小时侯,为了讨得他们更多的爱抚,常常使点小花招,他们就用这样神奇的方法来解决。没想到,身为“孩子王”的我也用上了“祖传秘方”,还挺管用呢!

  要用童真的心对待孩子们,这一周不在班里,见了班里的孩子,孩子都会大声地喊:“高老师好”。感觉见了孩子特别亲,特别幸福。虽然他们有时有些小调皮,但是孩子是纯真的,要爱他们。

相关文章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50篇》: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第1篇篇1:小班教养笔记稳定情绪,树常规看着已经入园一个月的豆豆班小朋友见全神贯注的在听明教师讲故事,此刻豆豆班的小朋友可能干了。我想到习惯的重要性。

《幼儿园听课笔记40篇》:幼儿园听课笔记第1篇第一篇执笔教师:马老师 听课时间:12月4日 听课老师:本人活动名称:花手套 班级:小班 活动领域:美术活动目标:1、让幼儿尝试滚画2、对色彩感兴趣,愿意参与

《幼儿园园长听课笔记40篇》:幼儿园园长听课笔记40篇第1部分园长带领老师进班听课,是对整个园所师资队伍建设,班级常规管理、教学教法培训,了解各班级幼儿应具备达到的能力(关注、倾听、观察、表达、动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