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23

这是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1页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正确判断情景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引入新课

1.复习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那些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用正比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复习巩固判断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的关键,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情境引入,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

先让学生认真读题。

师: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你能用算数方法解答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并算一算。

3、汇报交流

方法一:28÷8=3.5(元) 3.5x 10=35(元)

方法二:10÷8=1.25(元) 28 x 1.25=35(元)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探究新知

(1)结合学习卡 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会用算数方法解决李奶奶的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呢?你来试一试吧!

(2)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为每一个学生留出思考和表达的时间、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充分锻炼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同时养成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沟通联系,比较建构

1. 比较 “算术法”和“比例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两种方法在计算求解时殊途同归,结果相同。思维过程相反,“算术法” 逆向思维,“比例法”顺向思维。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突出比例法解题的特点和优越性,培养学生实际情况优化解题方法的意识。)

2.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不仅能用我们过去学习的方法解决李奶奶的问题,还能用比例的方法解决李奶奶的问题。接下来请你们帮助解决一下王大爷的问题吧!

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师: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一辆客车3小时行135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如果行315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3、小兰的身高1.5米,她的影长是2.4米。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长4米,这棵树有多高?

(设计意图: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练习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五、全课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布置作业:练习十一4、6、7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学习方法:

  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学习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如: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5

  (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板书:8吨水10吨水

  水费12.8元水费?元

  (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

  引导提问:

  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

  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②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与算术解比较。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

  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时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过程要求:

  ①用比例来解决。

  ②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③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吨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学例6。

  (1)出示课文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

  每包本数×包数=每包本数×包数

  (4)设末知数为X,并求解。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课堂小结。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

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成正比例)

(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比例)

2.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例5中的已知条件是: 张大妈家:用了( )吨水,水费是( )。 李奶奶家:用了( )吨水。 所求的问题是:

师:(1)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4)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探究解法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

(1)这道题中涉及哪两种量?

(2)哪种量是一定?

(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讨论分析:从上表可以知道( 每吨水的价钱 )一定,所以( 水费 )和( 用水量 )成( 正 )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 水费 )和( 用水量 )的( 比值 )相等。

(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张大妈家水费:用水吨数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5)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 (板书)

28 :8= x :10

8 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钱。

3、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同学们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4、检验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三、变式练习 。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智慧城堡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提示:你知道哪种量不变吗?你能试着用比例解决吗?

2、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提示:你知道吗?影长与身高的比是一个定值!试着用比例解决吧!

五、课堂总结。

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判)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设)

(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

(4)解比例;(解)

(5)验算,作答。 (验)

六、布置作业:

第63页练习十一,第4题;

第64页练习十一,第6题、第7题。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 例5、例6。

  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体验由算术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维转化过程。

  3、形成解题多样化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别用何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下面,请看复习题。

  (出示题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当a一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 )数量=总价

  总本数( )=每包本数

  每袋重量( )=总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解决问题。

  二、 新授

  1、出示例5

  ① 学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结,这是用的我们以前学的归一的办法。

  ② 教师引导由加油站汽车加油付款比较,找出单价不变,建立关系式。

  水费:吨数=单价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时?

  (3)、师徒合作加工600个零件,8天加工了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零件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结:首先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接着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

  2、出示例6(学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的本数判断成反比例关系

  ② 建立关系式:每包本数包数=总数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2)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

  (3)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3、深化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60km,9小时到达。但实际上2.5小时只行了125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三、全课小结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