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

日期:2022-05-19

这是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

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第 1 篇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

  三、教学过程

  (一)旧课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三)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弄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分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做)。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小结:

  教师根据刚才的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简要进行归纳,表扬同学们认真做实验的情况,鼓励同学们对问题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师再把刚才讨论所得的结论简述一遍,分别把各点结论进行板书。

  四、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五、课堂练习

  课堂讨论,学生举手发言回答对演示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最后由教师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后把刚才所做的两个演示实验(即第三节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的解释写在课本上题目的旁边。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可把这两个实验做一做。

  2、把第三节课后练习第2题和习题第8题做在作业本上。

  (四)说明

  1、本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关键是要学生做好实验。课内,老师讲解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和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必要。这个实验的操作较为困难,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多加指导。

  2、实验中量筒的内径应大一些,否则压强计的金属盒不易放入,如果实验室没有合适的量筒,可用去颈饮料瓶代替,在饮料瓶外壁贴上带有刻度的纸条即可。

  3、按教材,是用盐水和水比较不同液体(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处压强不同的实验,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体,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学生实验完后,由教师演示来进行验证),不过用盐水是最方便的。

  4、实验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进行观察,如实记录数据,对正确得出结论,非常重要,这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指导学生学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认真实验,认真观察,对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有好处。

  5、课本第三节课后练习第1题和习题第9题,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进行讨论,可加深学生的实感,也可以巩固练习本课所学知识,课后再把结果写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课后,有条件的学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第 2 篇

教学目标: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教法:启发谈话与归纳相结合

  教具:

  多媒体课件、水、烧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U形管压强计、盐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

  1、 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

  2、 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3、 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旨在设疑,吸引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味,引出课题。

  一、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1、 类比设疑:

  ①一木块放入烧杯底部,问:它对烧杯底部有压强吗?为什么?对烧杯侧壁产生压强吗?为什么?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问:水对烧杯底和侧壁会不会产生压强?为什么?

  指导探究:

  ①反问:只凭我们的想象能轻易下结论吗?还需干什么?

  ②(用手用力挤压烧杯)就算烧杯受到压强,我们却不

  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木块受重力所以对烧杯底部有压强;由于木块并不挤压烧杯壁,所以对烧杯壁没有压强。

  类比上一问题情境提出自己的猜想:因为水也受重力,所以对烧杯底也有压强;但水具有流动性,但烧杯壁阻碍了他的流动,于是对烧杯壁产生挤压作用,所以对烧杯壁有压强。

  回答:还要通过实验对猜想进行检验。

  向学生渗透类比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增强用实验检验真理的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易直接观察到。实验时,我们怎样能清楚的知道烧杯受不受压强呢?

  ③只有水来做实验,有说服力吗?

  3、巡回指导

  4、引导交流

  5、(课件展示: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的'动画)板书结论。

  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 提出问题:通过探究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地和侧壁有压强,那么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你的猜想。

  2、 仪器验证:出示压强计,介绍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用它检验水或盐水内部是否有压强。

  3、既然液体内部的压强是 小组讨论并交流,确定可由弹性较大的橡皮膜来显示。

  回答:还要换用其他液体再做。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交流并总结结论。

  联系游泳等生活体验提出猜想

  认真听讲,练习使用,验证猜想。 向学生渗透转换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有大小的,那么根据刚才的观察你认为液体压强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4、 计实验:引导各小组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并制定实验表格。

  5、 进行实验:巡回指导,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6、 分析论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归纳实验结论。(课件显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7、(课件出示帕斯卡裂桶实验)讲解帕斯卡在1648年表演的木桶实验,以此强调: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猜想:可能与橡皮膜所朝的方向、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有关。

  各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并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听讲 合理的猜想为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控制变量法的又一次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深化理解深度对液体压强的影响,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勇于坚持真理,大胆实践的精神。

  液体压强公式

  1、 推导公式:(课件出示图)设想在水中某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如何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

  强调:①深度的具体含义,课件出示练习。②液压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例题应用:出示课本例题,引导学生解答。

  观察讨论丛压强的定义式考虑,逐步计算圆柱体的体积、质量、重力、对底面的压力、压强,最终得到液体压强公式:p=

  ρgh

  利用液体压强公式独立解题,并交流。

  向学生渗透建立理想模型的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

  1、回应课前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讨论: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

  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 小组讨论并交流:

  潜水员要潜入深水中,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潜水员受到的压强会越来越大,所以要穿潜水服。

  生活在深海中的带鱼,打捞上来以后它受到的压强突然减小,改变了它生存的环境,使其不能生存,因此我们见到的带鱼打捞上来就是死的。 前后呼应,利用自己的探究所得,解释了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

  学生练习,及时反馈 考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救。

  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的梳理反思能力

  布置作业:

  巩固性作业:P37 2、3、4

  拓展性作业:伴你学P4211

  实践性作业:调查液体的压强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板书设计:二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相等;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教学反思: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更多地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去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以及问题的设置,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有效的问题。改变了比较关注教师的讲解学生听懂了没有,教师的问题学生是否会回答,而很少关注学生有什么问题的教学设计思路。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学生的感悟与体验上,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教学设计,参与度很高,思维比较活跃。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如何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解释物理现象;从实验的方案设计,到实验的过程、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教师始终只其到了引领的作用,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很多问题,提出了许多见解和有效的课堂问题。从而,使教师体会到,目前在课堂上出现的部分学生很少或根本不参与课堂讨论,一些学生很少或根本不去倾听别人的观点的现象,可能的原因一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处理的问题本身或处理的方式没有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二是学生不懂倾听的重要性,或者没有养成倾听习惯。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体验为中心,以学生的感受和发展作为出发点来进行,我们往往就可以收获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喜悦。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本节课从知识目标的达成,到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不同程度地达成,但实践中发现,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利用常见的实验工具和设备进行自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更是有待加强。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坚定地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物理的能

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过程,认识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密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连通器原理。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连通器里装同种液体各液面静止时相平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使用希沃功能的手机同屏功能,展示录制的实验)

  通过导管从四楼向一楼的压得很扁的水瓶注水,观察瓶的变化。(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容器底,容器壁有压强。拓展:水柱很深,高达10米,产生的压强很大。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并且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

  二、进行新课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

  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液体压强一等奖说课稿第 4 篇

 【设计理念】

  1、本节课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具体的要求。但这一节课是很好的探究素材,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体现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类比的方法。先把液体看成大量密集的小液滴组成,然后,用“大量、密集”的关键词,搜寻生活中的实例,把液体类比成“大米、苹果”等。针对一袋子大米,进行拟人类比,假如你是其中的一粒大米,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讨论,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然后再利用象征类比,把“大米”感受的“无奈”,关联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是学生最熟悉的。对学习状况的研究得出:学习的感受与给学生的压力有关,与自己的“名次”有关,与所在的集体有关。根据这些类比,可以建立液体压强规律的假说。然后,用实验验证假说,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教学重点探究式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能力教学难点运用“综摄式”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教学方法透镜式教学法──综摄式教学模式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压强计,自制“可乐瓶”烧杯,水,刻度尺。

  注:综摄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提出问题(思维聚合)→引导类比(思维发散)→适应问题(思维聚合)→找到方案或形成假说(思维发散)→检验论证(思维聚合)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咱们一起看这样一个实验。

  (教师演示,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实验说明什么?

  生:讨论,回答。水对底部有压强。

  师:请大家继续看。

  (教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生:观察,思考。

  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又说明什么?

  师:讨论,回答。水对侧面有压强。

  (说明:现在生活中,时常用塑料袋子装液体,如在青岛用塑料袋子盛啤酒、豆浆等。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得到启发,设计的实验更加贴近生活,学生会觉着亲切,学生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师:刚才,咱们一起通过实验,学习了水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如果塑料袋子了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会不会不同?

  生:不会。

  师:那么,我们的结论应当是: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大家同意吧?

  生:同意。

  师:那么,再请大家思考一下:液体为什么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生:讨论,回答。因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说明:设置一个小的问题,就从研究的水转移到普遍的液体上。这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讨论液体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习惯,更是为了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敢于大胆的想象,为解决液体内部压强做个铺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