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弹力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6-11

这是弹力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弹力一等奖教案

弹力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物理(必修1)》(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三版)第四章-相互作用,第2节-形变与弹力。

  本节课围绕弹力的三个要素开展,首先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呼唤学生的前概念,然后通过体验性实验引出形变,特别是演示微小形变,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物体受力的作用都要产生形变。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得出胡克定律,在应用与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3)知道胡克定律,能用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体验性实验了解常见的形变,以及探究弹力;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体概念和规律过程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演示微小形变;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各种效果的弹力方向的判断;

  (2)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作为新课改对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好。

  2.学习情况分析:高一新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前概念的错误影响,对形变和弹力会造成错误的理解。随着探究实验的不断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问题的暴露过程也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课题,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一小段录象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1:蹦极

  视频2:射箭

  视频3:跳板跳水

  视频4:撑秆跳高

  问: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橡皮绳,跳板,弓弦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学生讨论后会给出是因为发生形变,有弹力作用。

  设问: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力呢?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引入主题,唤起原有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问题。老师不要忙着解释,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今天学习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和好奇的心理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明确概念,得出规律

  1、通过小实验,探究形变概念

  (1)体验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形变?

  请7位同学演示一组实验,其他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变化。

  体验性实验记录(物体如何变化?)体验性实验1:钢锯条一端用手按住,在另一手的作用下弯曲体验性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缩短体验性实验3:橡皮筋拉长体验性实验4:钢锯条被体验性实验5:纸张用手揉皱体验性实验6:用手压面包体验性实验7:用手压橡皮泥

  引导学生观察并设问:上述实验中物体都什么共同特点?即物体怎么变?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弯曲了;伸长了;缩短了;扭曲了,被压扁了;体积变化了,形状改变了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物体的这些变化概括来说,共同特点不就是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进一步问:如实验1,剧条的什么变化了,实验6,面包的什么变化了?

  学生回答:实验1剧条的形状变了,实验6,形状和体积都变化了。

  [其他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

  教师总结: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设问:那是不是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呢?

  学生:不一定或者回答能。

  [学生前概念问题暴露,产生问题冲突,进一步设疑问]

  (2)、演示微小形变实验,引出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演示实验1:a、用手指压实验桌b、物体放在桌面上

  问:上述两个实验中物体都发生形变了吗?

  学生:手指发生了,物体和桌面没有。

  演示实验2(教材63页):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利用器材:激光笔,平面镜,铁架台。用一激光器发出一束光经过面镜子反射后射到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亮点,再用手指压平面镜一侧的桌面,亮点在天花板上有明显的移动。

  演示实验3(教材64页):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利用器材:玻璃瓶,细管,红墨水。

  引导学生观察,设问:要想观察到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应采用何种方法?

  学生:把微小“放大”的实验法。

  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些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事实:①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②有的物体形变明显,有些物体形变不明显。

  (3)、以实验为据,得出形变的种类。

  设问:按照物体发生的形变形式分有哪些形式。

  学生归纳出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

  设问:是不是当力撤去以后所有物体的形变都能够恢复?

  学生回答:不是,体验性实验1、2、3、4能恢复,体验性实验5、6、7不能完全恢复。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按照形变效果分有哪些种类:

  ①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形变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物体称为弹性体。

  ②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时候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范性形变

  2、通过实验,探究弹力。

  (1)演示实验,探究什么是弹力?

  回顾视频1:蹦极;

  演示实验4:弯曲的锯条一头放上粉笔头,放手粉笔头弹起;

  演示实验5:压缩弹簧一端放小球,放手小球弹起。

  设问:锯条和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放手后为什么小球和粉笔头会被弹起?

  学生回答:放手后由于锯条和弹簧要恢复形变,分别对小球和粉笔有弹力作用。

  设问:实验4中粉笔受到的弹力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

  学生回答:粉笔是受到弹力,锯条是施力物体。

  设问:我们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锯条有没有受到粉笔对它的弹力呢?

  学生回答:有。

  设问:锯条受到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

  学生:粉笔

  设问:那么还没有弹出去时,粉笔有没有发生形变呢?

  学生回答:有,因为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只是微小形变。

  学生恍然大悟:研究某物体受到的弹力,必须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出弹力的产生条件。

  设问:粉笔被弹出去以后,即不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学生:否。

  设问:接触的物体间就一定有弹力吗?

  学生:有或不一定。

  师:那么到底有没有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演示实验6:在桌面上挂一钩码,弹簧秤的挂钩轻轻的钩住钩码,而不产生示数,

  设问:虽然弹簧秤有跟钩码接触,但是没有示数即就没有发生形变,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没有弹力的作用。

  教师分析归纳众多实验得到,弹力产生的条件是:a、直接接触;b、产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分析总结,得出弹力的方向。

  以前面的实验为分析材料,师生一同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

  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或者说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的相同。

  分析常见物体的弹力方向:

  实例1压缩的弹簧把小球弹起,分析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2.分析放在桌面的书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3.分析图中球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4.分析电线上挂的灯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5,分析图中杆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弹簧弹力方向为恢复原长的方向。以前初中阶段学习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是按照弹力效果命名的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子拉力方向是指向绳子的收缩方向。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问:请同学们猜想弹簧弹力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弹力大小跟长度,形变程度有关。

  师:那么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高中阶段我们较常见的是弹簧的形变,那么我们用探究实验来探究弹簧形变(伸长量)或者长度与弹力之间的关系(教材66)。

  实验步骤:

  1,记下弹簧未挂钩码时的原来长度;

  2,挂上100g的钩码记下总长,和伸长量;

  3,逐个增加钩码记下相应的总长和伸长量,填入表格;

  4,以F为纵坐标,伸长量(或者伸长后的总长度)为横坐标。用图线各分析他们的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弹簧的弹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随着伸长量的增加,弹簧弹力的大小也增大。图像表明成正比。而长度与弹力的大小不成关系,说明与长度无关,与形变量有关。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胡克定律:F=kx;该定律适用于弹性限度内,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知识连接:介绍胡克的生平事迹,以及对物理所做的贡献]

  x: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即图中的斜率)劲度系数由材料,形状,长度来决定;

  F:弹簧的弹力;

  结果外推:弹力大小跟形变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总结规律,简单应用,巩固提高

  (1)例题(教材67)

  (2)小结四,课后作业与研究性学习

  课后探究,自主学习,敢于创新

  (1)课后作业:完成教材70页第2.3.4.5题

  (2)研究性学习

  ①通过调查研究,探究材料的劲度系数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不同位置的钢筋应该如何放置?为什么?

  ②弹力在生活中很常见!探究弹力在生活有何应用?

  分组各写两篇小论文,一、二组写第一题,三、四组写第二题,另安排时间一起交流。

  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设计力求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过程也尽可能多的安排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有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做实验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感,同时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章法,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教学为了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对课程资源进行有选择性设计和编排。设计的小实验同时也伴随问题产生,物理情景由定性分析到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定量分析,引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不断纠正学生问题,使真正使学生明白了弹力这个物理概念。

  胡克简介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胡克,英国实验物理学家,仪器发明家。1635年出生于英格兰怀特岛清水村。从小体弱多病但却心灵手巧,酷爱摆弄机械,自制过木钟、可以开炮的小战舰等。1653年到牛津大学做工读生,166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655年成为玻意耳的助手,由于他的实验才能,1662年被任命为皇家学会的实验主持人,为每次聚会安排三、四个实验,1663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被选为皇家学会正式会员,又兼任了学会陈列室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1665年任格雷姆学院几何学教授,1667~1683年任学会秘书并负责出版会刊。学会的工作条件使他在当时自然科学的前沿(如机械仪器改制、弹性、重力、光学,乃至生物、建筑、化学、地质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703年在伦敦逝世。

弹力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3、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既是此节的重点,又是此节的难点。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气球橡皮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为。

  2.物体受力会发生_______,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_。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3.物体发形变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_________,它是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4.弹簧测力计制造原理:

  5.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1)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时不能超过它的。

  (2)观察弹簧测力计的,了解刻度值的大小。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___,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

  二、合作探究

  (一)实验1:压气球或拉橡皮

  请大家同学们压气球或拉橡皮,仔细观察它们的变化,体会你的感受,然后谈谈你的发现。

  1.手压气球,气球会;手拉橡皮筋,橡皮筋会;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改变,叫__________。

  2.坚硬的物体是否也会发生形变呢?_______________

  3.我们把如果物体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_______形变。

  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________。

  (二)实验2:手压橡皮泥

  这样的形变和弹性形变不一样,我们把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_。

  (三)实验3:探究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的关系

  提出问题: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什么关系?

  猜想: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关系。

  进行实验:

  1、用大小不同的力拉橡皮筋,用的力越大,橡皮筋伸长就。

  2、用大小不同的力压气球,用的力越大,气球形变大小。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实验说明。

  (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

  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察你们的弹簧测力计,说说量程和分度值分别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

  (2)怎样校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__________。

  4、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一下桌子上钩码的重量,说说2个钩码的重是多少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巩固提升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旬是否指在零点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关于弹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弹性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B.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一定产生弹力D.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发现指针在零刻度线以上,用这个测力计测出一个力是4N,则该力的大小实际是()A、大于4NB、等于4NC、小于4ND、无法确定

  资源库4.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_______的大小的工具,它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弹性范围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四、拓展延伸

  观察图5-6所示的弹簧测力计,请你回答:

  (1)弹簧测力计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的。

  (2)图中的字母“N”表示_____________。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时,是否需要校零?___________

  (4)如果用这个弹簧测力计去测量10N的力,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

  (5)如果用4.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五、教后记

弹力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物理教科书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物理(必修1)》(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三版)第四章-相互作用,第2节-形变与弹力。

  本节课围绕弹力的三个要素开展,首先通过视频和图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呼唤学生的前概念,然后通过体验性实验引出形变,特别是演示微小形变,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物体受力的作用都要产生形变。通过演示实验归纳弹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方向。通过探究实验总结出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得出胡克定律,在应用与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

  (2)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

  (3)知道胡克定律,能用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些体验性实验了解常见的形变,以及探究弹力;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体概念和规律过程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演示微小形变;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

  (1)各种效果的弹力方向的判断;

  (2)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关系。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作为新课改对象,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课堂气氛好。

  2.学习情况分析:高一新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前概念的错误影响,对形变和弹力会造成错误的理解。随着探究实验的不断进行,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问题的暴露过程也就是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入课题,设计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一小段录象或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1:蹦极

  视频2:射箭

  视频3:跳板跳水

  视频4:撑秆跳高

  问: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视频中橡皮绳,跳板,弓弦如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呢?

  学生讨论后会给出是因为发生形变,有弹力作用。

  设问: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力呢?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引入主题,唤起原有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头脑中产生问题。老师不要忙着解释,让学生明白这就是今天学习内容。带着这些问题和好奇的心理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实验探究,明确概念,得出规律

  1、通过小实验,探究形变概念

  (1)体验性实验,让学生体验形变?

  请7位同学演示一组实验,其他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中物体变化。

  体验性实验记录(物体如何变化?)体验性实验1:钢锯条一端用手按住,在另一手的作用下弯曲体验性实验2:弹簧被拉长或缩短体验性实验3:橡皮筋拉长体验性实验4:钢锯条被体验性实验5:纸张用手揉皱体验性实验6:用手压面包体验性实验7:用手压橡皮泥

  引导学生观察并设问:上述实验中物体都什么共同特点?即物体怎么变?

  预测学生可能回答:弯曲了;伸长了;缩短了;扭曲了,被压扁了;体积变化了,形状改变了等。

  老师引导学生回答:物体的这些变化概括来说,共同特点不就是物体的形状或者体积发生改变了吗?

  进一步问:如实验1,剧条的什么变化了,实验6,面包的什么变化了?

  学生回答:实验1剧条的形状变了,实验6,形状和体积都变化了。

  [其他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

  教师总结: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设问:那是不是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呢?

  学生:不一定或者回答能。

  [学生前概念问题暴露,产生问题冲突,进一步设疑问]

  (2)、演示微小形变实验,引出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

  演示实验1:a、用手指压实验桌b、物体放在桌面上

  问:上述两个实验中物体都发生形变了吗?

  学生:手指发生了,物体和桌面没有。

  演示实验2(教材63页):桌面的微小形变效应。利用器材:激光笔,平面镜,铁架台。用一激光器发出一束光经过面镜子反射后射到天花板上形成了一个亮点,再用手指压平面镜一侧的桌面,亮点在天花板上有明显的移动。

  演示实验3(教材64页):玻璃瓶的微小形变效应。利用器材:玻璃瓶,细管,红墨水。

  引导学生观察,设问:要想观察到物体形状的微小变化应采用何种方法?

  学生:把微小“放大”的实验法。

  引导学生对众多的实验现象作出归纳,这些实验现象告诉我们一个事实:①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②有的物体形变明显,有些物体形变不明显。

  (3)、以实验为据,得出形变的种类。

  设问:按照物体发生的形变形式分有哪些形式。

  学生归纳出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变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不同形式

  设问:是不是当力撤去以后所有物体的形变都能够恢复?

  学生回答:不是,体验性实验1、2、3、4能恢复,体验性实验5、6、7不能完全恢复。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按照形变效果分有哪些种类:

  ①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形变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物体称为弹性体。

  ②一类是,受力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时候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范性形变

  2、通过实验,探究弹力。

  (1)演示实验,探究什么是弹力?

  回顾视频1:蹦极;

  演示实验4:弯曲的锯条一头放上粉笔头,放手粉笔头弹起;

  演示实验5:压缩弹簧一端放小球,放手小球弹起。

  设问:锯条和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放手后为什么小球和粉笔头会被弹起?

  学生回答:放手后由于锯条和弹簧要恢复形变,分别对小球和粉笔有弹力作用。

  设问:实验4中粉笔受到的弹力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分别是?

  学生回答:粉笔是受到弹力,锯条是施力物体。

  设问:我们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锯条有没有受到粉笔对它的弹力呢?

  学生回答:有。

  设问:锯条受到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

  学生:粉笔

  设问:那么还没有弹出去时,粉笔有没有发生形变呢?

  学生回答:有,因为任何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都要发生形变,只是微小形变。

  学生恍然大悟:研究某物体受到的弹力,必须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作用。

  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引出弹力的产生条件。

  设问:粉笔被弹出去以后,即不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

  学生:否。

  设问:接触的物体间就一定有弹力吗?

  学生:有或不一定。

  师:那么到底有没有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演示实验6:在桌面上挂一钩码,弹簧秤的挂钩轻轻的钩住钩码,而不产生示数,

  设问:虽然弹簧秤有跟钩码接触,但是没有示数即就没有发生形变,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没有弹力的作用。

  教师分析归纳众多实验得到,弹力产生的条件是:a、直接接触;b、产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分析总结,得出弹力的方向。

  以前面的实验为分析材料,师生一同分析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间的关系。

  由学生归纳出:弹力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或者说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的相同。

  分析常见物体的弹力方向:

  实例1压缩的弹簧把小球弹起,分析小球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2.分析放在桌面的书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3.分析图中球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4.分析电线上挂的灯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实例5,分析图中杆受到的弹力方向。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弹簧弹力方向为恢复原长的方向。以前初中阶段学习的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是按照弹力效果命名的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子拉力方向是指向绳子的收缩方向。

  (4)、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弹簧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问:请同学们猜想弹簧弹力的大小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可能会出现:弹力大小跟长度,形变程度有关。

  师:那么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高中阶段我们较常见的是弹簧的形变,那么我们用探究实验来探究弹簧形变(伸长量)或者长度与弹力之间的关系(教材66)。

  实验步骤:

  1,记下弹簧未挂钩码时的原来长度;

  2,挂上100g的钩码记下总长,和伸长量;

  3,逐个增加钩码记下相应的总长和伸长量,填入表格;

  4,以F为纵坐标,伸长量(或者伸长后的总长度)为横坐标。用图线各分析他们的关系。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得出自己的结论:弹簧的弹力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随着伸长量的增加,弹簧弹力的大小也增大。图像表明成正比。而长度与弹力的大小不成关系,说明与长度无关,与形变量有关。

  教师小结得出规律;胡克定律:F=kx;该定律适用于弹性限度内,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知识连接:介绍胡克的生平事迹,以及对物理所做的贡献]

  x: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

  k:弹簧的劲度系数(即图中的斜率)劲度系数由材料,形状,长度来决定;

  F:弹簧的弹力;

  结果外推:弹力大小跟形变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消失。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总结规律,简单应用,巩固提高

  (1)例题(教材67)

  (2)小结四,课后作业与研究性学习

  课后探究,自主学习,敢于创新

  (1)课后作业:完成教材70页第2.3.4.5题

  (2)研究性学习

  ①通过调查研究,探究材料的劲度系数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混凝土中钢筋的作用,不同位置的钢筋应该如何放置?为什么?

  ②弹力在生活中很常见!探究弹力在生活有何应用?

  分组各写两篇小论文,一、二组写第一题,三、四组写第二题,另安排时间一起交流。

  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

  本部分内容设计力求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过程也尽可能多的安排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实验,让学生有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做实验过程中成功的喜悦感,同时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章法,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教学为了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对课程资源进行有选择性设计和编排。设计的小实验同时也伴随问题产生,物理情景由定性分析到探究弹簧伸长量与弹力的定量分析,引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不断纠正学生问题,使真正使学生明白了弹力这个物理概念。

  胡克简介

  形变与弹力教学设计胡克,英国实验物理学家,仪器发明家。1635年出生于英格兰怀特岛清水村。从小体弱多病但却心灵手巧,酷爱摆弄机械,自制过木钟、可以开炮的小战舰等。1653年到牛津大学做工读生,166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655年成为玻意耳的助手,由于他的实验才能,1662年被任命为皇家学会的实验主持人,为每次聚会安排三、四个实验,1663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被选为皇家学会正式会员,又兼任了学会陈列室管理员和图书管理员。1665年任格雷姆学院几何学教授,1667~1683年任学会秘书并负责出版会刊。学会的工作条件使他在当时自然科学的前沿(如机械仪器改制、弹性、重力、光学,乃至生物、建筑、化学、地质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703年在伦敦逝世。

弹力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教材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和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须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断,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②.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③.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①.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是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授课类型】新授课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直观教具与教学媒体】黑板、粉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1:力的定义是什么?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

  问题3:能够举出一些外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的例子?

  ——压缩弹簧、挤压海绵、用手弯曲直尺、小鸟压弯枝头、拉动橡皮筋等。

  二、新课教学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问题4:以上例子中各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物体的形状或体积都发生了改变。

  结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的形变都非常明显,用肉眼可以看的很清楚,但有些形变非常微小,无法看清。例如书本放在桌面上,桌面发生的形变;人站在地面上,地面发生的形变。这些形变我们需要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来判断。任何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有大有小。

  演示:

  ①.用力挤压海绵,海绵发生形变,松手后恢复原状;

  ②.用力拉橡皮筋,橡皮筋断裂,无法恢复原状。

  总结:物体发生形变,在撤去外力后,有些能恢复原状,如例子中的海绵,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而有些物体由于形变过大,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从而不能恢复到原状,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任何物体的形变如果超过了弹性限度,将不能恢复到原状。

  演示:

  ①.被弯曲的直尺上放一粉笔头,放手后粉笔头被弹起;

  ②.被拉伸的橡皮筋上放一小纸团,放手后小纸团被弹飞。

  问题5:为什么粉笔头、小纸团会被弹起?

  引导学生回答: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会对和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就被弹起。我们把这个力叫做弹力。

  问题6:如果粉笔头、小纸团与形变的物体不接触,会受到弹力吗?

  引导学生回答:不接触一定不会受到弹力。

  总结: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

  (二)几种弹力

  学习了弹力的定义,我们通过几种常见的弹力进一步来研究弹力的问题。问题1:课本放在桌面上,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课本和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呢?

  ——课本多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

  问题2:它们是弹力吗?为什么?

  ——它们是弹力,因为它们符合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且发生形变。

  教师精讲: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由于重力作用而压迫桌面,使书和桌面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书要恢复原状,对桌面产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弹力F1,这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要恢复原状,对书产生垂直于书面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学生活动:静止的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知道学生画出力的示意图,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

  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重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恢复原状时对重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是悬绳对重物的拉力。

  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力有无的判断可以采用假设法。

  产生弹力必须要接触,但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弹力。引导学生分析如图4中静止的小球与墙壁之间是否有弹力。

  结论:墙壁与小球之间没有弹力。可以采用假设法,假设墙壁与小球之间存在弹力F,则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这与题目中小球静止相矛盾,所以墙壁对小球没有弹力。

  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否有哦弹力的基本方法,说明两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

  (三)胡克定律

  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

  演示:①.直尺弯曲不同的程度弹射粉笔头,弯曲程度越大,弹射越远。②.橡皮筋拉伸不同的程度弹射小纸团,拉伸程度越大,弹射越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这是对弹力大小的定性描述。

  想要定量描述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一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是比较简单的。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满足关系式:

  F=kx

  即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这个式子是由英国科学家胡克首先发现的,因此叫做胡克定律。式中,F表示弹力,x表示弹簧的型变量(既可以是伸长量,也可以使缩短量),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其单位是牛/米,符号是N/m。生活中常说有的弹簧“硬”,有的弹簧“软”,指的就是弹簧的劲度系数不同,弹簧的劲度系数和弹簧的粗细、材料、长度、直径、绕法等有关,它反映了弹簧的特性。每根弹簧都有其特定的劲度系数。

  【布置作业】课本56页问题与练习2、3、4题。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