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家》主题教学反思设计

日期:2022-05-24

这是《家》主题教学反思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真是!真是!每天忙着照顾孩子,去首都剧场看完《家》快一周了,今天才得空更新博客!

  《家》的票是在月子期间订的,由于出手比较早,票的位置非常的好!

  人艺的戏虽然创新少,尤其是在剧本方面!有时候还觉得可能缺乏点思想,但胜在有一帮好演员,仍然是品质的保证!尤其是年逾八旬的两位老艺术家蓝天野、朱旭的加盟,更让这部《家》有了最完美的保证,也让这部戏多了新的亮点。

  另外,此次演出瑞珏的演员叫卢芳,是胡军的夫人。在中场休息的时候还看见胡军带着一票朋友来捧场。。。。嘿嘿。。。我真是八卦~~~~~~~

  下面是某媒体刊登的对《家》的评价,我觉得完全说出了我的心声,所以转发下。。。实际上就是懒得自己写了~~~

  新版《家》力不从心的混搭

  《家》是话剧的经典,也是常演常新的剧目。李六乙的新版上周拉开大幕,混搭之风让人耳目一新,不过在新意背后,可能还是一个老故事。

  人艺李六乙导演的新版《家》,大幕拉开的时候,完全老舍《茶馆》开场的热闹喧嚣的场面,大开大合舞台调度的阵势,外加细致入微蔓延到舞台外写实的布景,会给人造成错觉,以为新版《家》走繁文缛节精致写实主义的路子。那样的话,也就不是李六乙了。

  想起多年前看过的上海戏剧学院年轻人演的《家》,那时陆毅即将毕业,出演的觉新。一台青春的面孔,演绎着青春时代的巴金和曹禺的《家》,和现在新版《家》真的太不相同。艺术的创造,就是要版版不同才是。与上戏的《家》更吻合青春那种压抑、忧郁又喷发的色彩相比,新版《家》讲究的是从青春的跳进跳出,不屑于表面的激情或悲剧,着意淡化情感,企图挖掘人心更深处的东西,以及话剧舞台空间导演形式最大伸展的可能性。

  新版《家》从觉新和瑞珏新婚之夜开始,便露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野心。觉新和瑞珏对话的间离效果明显不属于写实了。以后,鸣凤之死,跳一段缥缈的独舞,反方向离荷花塘袅袅而去;梅、觉新和瑞珏见面再次的间离效果,三人平行又交错的无表情游离行走;一直到高老太爷死前跳大神的民俗元素的加入;以及强烈背景音乐作为另一主角的介入。可以说,写实不是其追求,混搭是新版《家》的风格。

  特别是最后一幕的处理,有意削弱原剧的悲剧意味,而造成“大团圆”式的结尾,让几乎所有主角都亮相在瑞珏的死前,然后让他们各自表达或“这样的爱值得”,或“什么时候都不晚”,或“冬天会过去”多重奏式的主题升华,让这种混搭风格达到极点。

  艺术的探索和求新,从来都值得尊敬。值得思索的是,这样的混搭风格究竟能够带给新版《家》什么新意?最后说出来的多重奏式的主题升华,表明它依然是旧版《家》曾经表达过的意思罢了。为什么非要在这里以新的形式再次强调说出不可?那么,以前各幕所顽强表现出混搭风格的努力,其指向和落点都在此处吗?在这里,我看到导演努力之中和之后力不从心的某种困惑。

  重排《家》的魅力,不仅在于剧作本身所蕴藏的思想力和时代色彩,同时在于它与现实的相关性。也就是现实的光穿透传统旧版的《家》,才有意义。怀旧色彩浓郁的《家》,其怀旧的某种意义在于质疑现在的“家”,还是“屋子下面的一群猪”吗?如今的我们,还会如觉新对爱的忠诚不二,如觉慧对爱的贫贱不移,如梅表姐至死不嫁,如瑞珏用自己一生的爱去融化一个并不爱自己的人的心吗?也许,鸣凤会很高兴地傍在冯乐山身边当二奶,觉新会像电视剧里的主人公家里家外的瑞珏和梅表姐两双纤纤玉手明牵暗系,早犯不着自我折磨,一封情书关山难度,咫尺又是天涯,愣是发不出去了。人生如寄,雪泥鸿爪,青春只是一个名词,时代不同,所存留下的痕迹并不尽相同,会以不同的意味和丰富的潜台词,演绎出不同版本的《家》来。

  从这一点意义来说,新版《家》的混搭风格对其思想的演绎,显得勉为其难,起码显得天平有些倾斜。在当下的话剧舞台上,我们不缺少形式,缺少的是内容;我们不缺少智慧,缺少的是思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