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祝福》教学设计案例

日期:2022-05-25

这是《祝福》教学设计案例,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的第二板块“永远新的旧故事”。本文的内容是:主人公祥林嫂在封建礼教思想浓重的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做帮工,她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不幸,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反而一步步被歧视、被孤立、被抛弃,最终行乞街头,孤寂地死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本文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礼教对身为寡妇的不幸妇女的身心摧残和对中国人的精神毒害,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本文的特点是:主题深刻,对以封建礼教为代表的封建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人物独特,塑造的祥林嫂是一个寡而再嫁,嫁而再寡,厄运连连的没有人生春天的女人;情节巧妙,先用倒叙手法突出悲惨,再用顺叙手法展现祥林嫂每况愈下的悲惨人生路;环境典型,鲁镇和鲁四老爷两个一大一小的环境,都有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氛围。

  二、学生分析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深刻的反封建主题展现,独特的祥林嫂人物塑造,巧妙的倒叙情节安排,典型的封建礼教环境创设,提高小说解读水平。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已经有一定认识;在情感上,对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祥林嫂形象的特点和借此表现的主题;

  (2)能解释情节设置的特点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3)能阐释环境的特点和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理解本文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探究的方法;

  (2)能在体会小说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感受祥林嫂命运的悲苦和精神的孤寂;

  (2)能体会作者对祥林嫂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深刻批判。

  (二)教学重点

  能说出祥林嫂形象的特点和借此表现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能体会作者对祥林嫂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礼教文化的深刻批判。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等多种服从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四、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指的是什么?它又是以什么形式毁灭的?学习完鲁迅的《祝福》,我们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祝福”中“有价值”的东西,导入下一环节的主题探究。)

  (二)主题探究,研读“祝福”

  分两步设计:先探究内容,后探究主题。

  1.探究本文表达的内容

  每人独立探究小说的内容,尽可能体现“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说说达到了三级要求中的哪一级;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的内容是:在封建礼教思想笼罩下的鲁镇(时间、地点),鲁四老爷家的帮工祥林嫂(人物)寡而再嫁,嫁而再寡,厄运连连(起因),可她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反而一步步被歧视、孤立和抛弃(经过),最终行乞街头,孤寂地死在鲁镇的祝福声中(结果)。

  2.探究内容蕴含的主题

  学生根据概括的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主题。要求是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形成小组的最佳答案,之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自评和互评,形成班级的最佳答案。

  最后老师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本文表达的主题是:揭露封建礼教对身为寡妇的妇女的身心摧残和对国人的精神毒害,批判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把握对以封建礼教为代表的封建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小说主题)

  (三)人物探究,品读“祝福”

  分两步设计:一探究人物特点,二探究人物作用。

  1. 探究人物特点

  每人独立进行,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人物特点的典型语句,然后用词语概括人物特点,边探究边写在备用纸上,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8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理解:

  (1)祥林嫂

  特点:安分、善良、不幸

  安分和善良表现在她眼睛的描写上,两次成为寡妇到鲁镇,都是“顺着眼”。

  不幸表现在她两次到鲁镇,头上都“扎着白头绳”,表明都死了丈夫;脸色都是“青黄”的,表明生活艰苦;儿子被狼叼走而变得机械重复:“我真傻,真的”;她沦落鲁镇街头成为乞丐时的模样:“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2)祥林嫂婆婆

  特点:精明、无情

  表现在她把已成寡妇的儿媳妇祥林嫂当做商品来买卖把她卖给了深山野坳里的贺老六,到手了八十千,给小儿子娶了媳妇后还剩十多千。同时,祥林嫂在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存在主人家一文也没有用的一千七百五十文钱全部被她取走了!在祥林嫂婆婆眼里,儿媳妇不是人,而是赚钱的工具和换钱的物品。

  (3)鲁四老爷

  特点:只有礼教准则,没有人文关怀。

  表现在他对待祥林嫂始终如一的厌恶和排斥态度。其中最典型的是他的几次皱眉:祥林嫂初为寡妇到鲁镇他家,他“皱了皱眉”,因为“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再成寡妇到他家时,他“照例皱过眉”,并且暗暗地告诫四婶:“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当祥林嫂孤寂地死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时,鲁四老爷并不感到难过和悲伤,虽然一只在自己家生活过的狗或猫死去主人都会感到难过甚至悲伤,但他却什么感觉都没有,甚至还厉声痛骂:“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鲁四老爷“不愧”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一个受过封建礼教“专业教育”的人。

  (4)柳妈

  特点:缺少“善”心的“善女人”。

  表现在她对待祥林嫂的取笑和挖苦的态度上,“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她取笑和挖苦时“打皱的脸”还“蹙缩得像一个核桃”;还表现在她用迷信思想来“启蒙”祥林嫂:“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所以必须“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赎了这一世的罪名”,于是祥林嫂产生了从未有过的精神恐惧,一直到死都在追问灵魂的有无。

  柳妈虽然是一个信神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吃素,不杀生”,可她的“善”心并不适用于成为寡妇的不幸女人身上。

  (5)鲁镇的人们

  特点:冷漠,没有同情心。

  表现在当祥林嫂再成寡妇来到鲁镇时,“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表现在她们知道祥林嫂的“阿毛故事”很“动听”时,就“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听完后“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但当她们后来听得熟了,“便是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后来全镇的人们几乎都能背诵她的话,一听到就烦厌得头痛。”于是“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还表现在后来许多人对她额上的伤疤“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但“笑容和声调上”则“是在嘲笑她”。

  2.探究人物的作用

  如果把人物看作是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来表现主题的?每人独立探究前,教师先介绍要求和方法:先用一句话总体概括(比如用这样的句式:作者是通过主人公所受到的……来表现主题的),然后展开精要阐述。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语句。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评判,形成小组的基本共识。然后由小组长向全班介绍,便介绍边自评和互评,让每人都受到启发。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

  作者是通过祥林嫂遭受寡而再嫁、嫁而再寡的不幸反而遭到周围人们的漠视和厌弃,一步步滑向命运深渊,最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孤寂地死在街头,来表现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这个主题的。

  人们之所以这样对待她,是因为人们的头脑里都是封建礼教思想,都以封建礼教作为标准来看待她,觉得她是个晦气的人、伤风败俗的人,会给人带来厄运的人,所以都厌弃她,排斥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人生三个重要阶段的境况特点,纵向地连在一起比较,就可以分明地看出她每况愈下的人生境况。比如脸色,第一次初为寡妇到鲁镇时是“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第二次再成寡妇到鲁镇时是“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第三次沦落鲁镇街头成为乞丐时是“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比如眼神,第一次是“顺着眼”,第二次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次是“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他周围的人:鲁四老爷、祥林嫂婆婆、柳妈、鲁镇的人们,都是被封建礼教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恶人还是善人。鲁四老爷作为“富人”和“恶人”,持着封建礼教的标准,厌弃和排斥祥林嫂,认为“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柳妈作为“穷人”和“善人”,也在封建礼教思想的“熏染”下,取笑和挖苦祥林嫂;而鲁镇的人们,同样持着封建礼教的标准,对待祥林嫂也都“冷冷的”,把她的故事“咀嚼赏鉴”成为“渣滓”后,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了。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小说中塑造的如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四)情节探究,解读“祝福”

  分两步来探究:第一,探究情节的特点;第二,探究情节的作用。

  1. 探究情节的特点

  每个人独立进行,先探究情节的主要特点,再在对全文的情节进行划分,用简要的语言一次概括。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3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互评和自评,让每个人都受到启发。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丰富和提升学生的认识:

  本文情节上的特点,一是完整,前有序幕,后有尾声;二是采用倒叙写法,先写祥林嫂死去的悲惨结局,再用回忆往事的方式依次。情节可划分出以下几个步骤:序幕:介绍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结局:写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高潮:祥林嫂又成寡妇,再到鲁镇;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2.探究情节的作用

  如果把情节看做是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情节来表现主题的?先用一两句话总体概括,然后依次阐释。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互评和自评,形成班级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学生的认识——

  作者用情节来表现主题时,在技巧上,一是先写结局,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加重主题的悲剧性。二是通过反复写祥林嫂的脸色和眼睛来展开情节,纵向地连在一起比较,就可以分明地看出他每况愈下的人生境况。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小说先用倒叙手法再用顺叙手法展现情节的理解)

  (五)环境探究,赏读“祝福”

  分两步来探究:第一,探究环境的特点;第二,探究环境的作用。

  1.探究环境的特点

  这里的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

  先探究环境总的特点,再从文中找出典型的语句进行阐释。边探究边在备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简洁、准确、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互评和自评,让每个人都受到启发。

  最后教师也说说自己的基本理解,努力提升学生的认识——

  该环境的特点是封建礼教氛围浓厚。一是从讲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的书房摆设可以看出。书房挂的对联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是封建礼教代表人物朱熹的话;案头摆的书是《近思录集注》、《四书衬》,是封建礼教的代表作品。二是从鲁镇的人们对待祥林嫂的厌烦态度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认为祥林嫂这个寡妇是晦气的、伤风败俗的,都避而远之,是每人心里都有一把封建礼教的“尺子”。三是从柳妈谈阴司故事可以看出,她之所以认为祥林嫂死后要被阎罗王锯为两半,分给两个丈夫,是因为心中有一个“一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礼教准则。

  2.探究环境的作用

  如果把环境看成是表现主题的形式和技巧,那么作者是怎样通过环境来表现主题的?先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比如用这样的句式开头:作者把人物命运放在……的环境中来表现),然后展开说说理由。边探究边在纸上写下关键词句。要求准确、深刻、全面(三个要求逐级提升)。时间5分钟左右。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评判,形成基本共识。然后教师随机抽点几个小组长向全班介绍,边介绍边互评和自评,形成班级的基本共识。

  最后教师也随机说说自己的理解,做一些补充和点评,努力提升学生的认识­­——

  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放在封建礼教思想浓重的社会环境里来表现,让人们看到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这样就感性而又直接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具体来说,从鲁四老爷这样的“富人”和“恶人”,到柳妈这样的“穷人”和“善人”,一旦被封建礼教思想“武装”后,对待祥林嫂的不幸,都会形成统一的态度,一致认为她是个“伤风败俗”的人,“晦气”的人,都对她冷漠歧视、厌弃排斥。而祥林嫂惨死街头后,鲁镇的人们祝福依旧,死后没有哀伤的成分。作者借此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思想毒害之深和对遭受不幸的妇女的“吃人”本质,深刻地批判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糟粕。

  (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鲁镇和鲁四老爷两个一大一小、具有浓重的封建礼教氛围的典型环境的理解)

  (六)课堂总结

  下课前,每人说一句结束语,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启示。总结收获要求准确、全面、独到(三个要求逐级提升)。学生深入思考并记录下来,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时间2分钟。

  每人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并相互评判。之后教师先随机抽点三四人,在自主发言三四人,边说边自评和互评。随机发言,能听到真实的;自主发言,能听到精彩的。

  最后教师说说自己的总结:一个伟大的小说家,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有人说:“一部伟大的小说,总是以作家对人生和对人的处境和命运的独特而深刻的感受、认识和发现去震撼读者的心灵。”鲁迅的《祝福》,正是这样一篇作品,它直通人性,直指人心,让每人都去思考和面对。所以著名美术大师吴冠中忍不住要说:“三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这就是对文学作品所独有的醒世“呐喊”的社会功能。让我们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洞察力,自主走向精神成长;同时从鲁迅的作品中学习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赏析和运用能力,自主走向语言成长。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把握全文,自我总结的能力,运用归纳法加深对小说主题的认识。)

  (七)推荐阅读

  学习完《祝福》之后,为了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作品,我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另一篇杂文《灯下漫笔》。学生读完之后要写下自己的简单感想或评论,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五、板书设计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