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西厢记》主题内容简介

日期:2022-05-25

这是《西厢记》主题内容简介,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西厢记》是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有自己新的贡献。历史上最早写崔张故事的是唐代的元稹所作的传奇《莺莺传》,金代的董解元又有《西厢记诸宫调》。这两部作品在崔张故事发展史上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可将王西厢与此二者相比较。

  元稹的《莺莺传》中,写崔莺莺随母寄居在普救寺,与张生发生情爱。张生本是一个不轻易对女色动心之人,但是在遇到崔莺莺之后乱了方寸,后来上京赶考,两个人分手了,崔莺莺说张生对她是始乱终弃,但是不敢有恨。张生到了京城后,给崔莺莺写信,莺莺在回信中表现得十分缠绵多情,令人感动,但张生回忆起往事却说崔莺莺是尤物,是妖,致使自己无法守住坚贞的怀抱。两个人无果而终。《莺莺传》在内容上有两个特点:①张生并没有执着追求与崔莺莺的爱情婚姻;②崔张二人也没有遇到什么人阻止他们结合的矛盾,(也没有什么红娘为他们牵线搭桥)。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对崔张故事作了较大的改造,在其中增加了红娘与夫人两个角色的份量,但是其中老夫人并不是一个十分反面的角色,张生因远亲的关系保护了崔家,但之前崔夫人并不曾许诺若打退贼兵就将莺莺嫁给他。当张生求婚时,崔夫人是诚恳地表示本有意与张生结亲,但是与别人家有言在先;崔张私下结合半年后崔夫人才发觉,发觉后也是动了怒,但是在红娘一番话下,也原谅了女儿,而且还问女儿是否真愿意嫁给张生,还是只是贪图一时欢爱。而张生本身是尚书之子,崔张结合不存在挑战门阀观念的问题。《诸宫调》的意义是 ①改变了张生始乱终弃的形象,使之成为一个大胆追求莺莺而且始终不渝的人;②刻画了红娘的仗义形象。表现在她热心地牵线搭桥,事情泄漏后又为崔张辩护。但是崔张的对立面只是家长主持子女的婚姻制,而不在于婚姻观念中的门当户对观。戏剧冲突性不强。而在艺术性上,由于是说唱文学,诸宫调显得十分原始而粗鄙,崔莺莺甚至骂张

  生是淫滥的猪狗,对红娘也十分严厉,没有大家闺的修养。

  在与前人作品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王西厢的艺术成就与特点和它那方方面面的光彩。我们主要从人物形象的改造来认识王西厢的特点。

  ① 、塑造了老夫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的形象。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之时,老夫人许诺谁能解普救寺之围,就把莺莺许配给谁为妻。事成之后她却自食其言,结果使崔莺莺也对母亲产生了怨恨,因此崔张的结合更具有正义与合理的色彩。

  ② 、红娘则更聪明,更乖觉。在《诸宫调》中红娘太热心快肠,做事不周到,在莺莺面前手足无措,在《西厢记》中则敢于为自己辩解,莺莺说她不该替张生传递有涉淫诲的书信,她就说:“那好,我就把这封信拿给老夫人看。”崔莺莺只好说:“也罢,饶他这一次。”

  总之,这两个人物的重新塑造,使剧情的冲突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激烈。一方面增加了老夫人与年青人的矛盾,另一方面,年青人内部的矛盾也突出了。

  当然远不止如此,因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一个传统的题材到了他手中,也不过是一个题材而己,毕竟还是需要经过其大脑的重新处理。新作可以说全都是作家的重新创作。王实甫以自己的卓越才华与手笔,重新构思和描绘了崔张故事的面目,使其焕然一新

  第二节《西厢记》的思想内容与人物形象

  一、思想主旨分析

  在思想内容上,作家通过写张生热烈而大胆地追求崔莺莺,而崔莺莺在几经波折之后,在红娘的帮助下,终于置母亲的禁止于不顾,和张生结合的故事,描写了爱情的伟大力量可以冲破一切阻碍、一切礼教束缚、父母无情的命令乃至于门第观念,最后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谱写了一曲情的颂歌,歌颂了青年男女身上那种由自己喜好出发来主宰自己的婚姻的倾向。

  二、人物形象分析

  《西》的人物形象刻画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令人惊叹不已,主要表现在张生、红娘、崔莺莺三个人身上,他们都是极其丰满的圆形人物。

  1 、张生;这是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其特点是:( 1 )心理的起伏与波动大,其行为带有一些极端性。初见崔莺莺之时,他目瞪口呆(“我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去半天”),心中燃起了对于莺莺热烈的爱情,结果在红娘面前自报家门,最后说了一句“并不曾娶妻”,为了看莺莺在道场出现时的情形,他半夜明月高照时就起了床。他行为有时十分机灵,当遇到挫折时又陷入沮丧的深渊。表现在,听说崔莺莺要做道场,他马上对方丈说想花一千文钱也跟着追荐亡灵,结果有了机会再见到崔莺莺;但当兵退普救寺,老夫人变卦时,他无计可施,在红娘面前急得要上吊自尽。( 2 )但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的执着与热情,人称为“志诚种”。一旦认定了目标,就努力去追求,想尽各动办法:他先是搬到普救寺住,以与崔莺莺靠近一些;听说莺莺要烧香,就到墙下来吟诗;看到红娘的热情,就把握好机会,千方百计求她帮忙。正是由于他的执着追求,始终如一,她才赢得了莺莺的感情。

  2 、崔莺莺:聪明而狡狯,娇羞而自尊,多情而深沉,不乏对自己的人生自作主张的特征。

  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看在眼里,心头自有感应,但她不肯在夫人与红娘面前轻易显露,她把一腔深情藏在心里,所以显得十分深沉。

  面对张生的的执着追求,崔莺莺是有所感应的。当佛殿初遇后勿勿离开时,她不由得回头看了张生一眼,这里初次动情的反应;月下烧香第三柱香时,她默默无语,在红娘面前不敢表白对男性的思慕,红娘替她说出心事:“愿配得姐夫冠世才学,状元及第,风流人物,温柔性格,与小姐百年成对”,对于这样的祷告词,她不表示反对,但只是将“心中无限伤心事,尽在深深一拜中”。拜罢长叹,在礼教拘束下,感情显得十分深沉。当张生隔墙吟诗时,她居然敢应酬一首,可见其不乏大胆,之后便真正爱上了张生,说他“脸儿清秀身儿韵,一定性儿温克情儿定,不由人儿作念心儿印”。其多情如此。但在代表老夫人意志的红娘面前,她是不敢大胆显露感情的,她派红娘去看张生,给张生送信,都严格地自称是遵循着妹妹对兄长的礼节,写了偷偷约会张生的信也瞒着红娘。在红娘看来,她是“对别人花言巧语,背地里愁眉泪眼,没人处便想张生”。红娘捎来张生的倾诉相思的信时,她发起脾气来,说要去对夫人说。但当红娘说:“我先去告发张生”时,她又转了一个弯:“也罢,饶他这一次。”她写了约会的信要红娘去送,红娘不肯去,她又说:“这妮子,好没分晓。”这些都说明她心中有权谋,会利用自己的身份使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所以说她狡猾。但是她终究不敢走出自己那关键的一步,第二次约会又不肯去赴会,是在红娘的催促推动下去的,在张生的怀里始终不说一句话,所以说她自尊而娇羞。

  3 、红娘:红娘其实可谓是戏中最为耀眼的人物,别的人或愁眉泪眼,或下跪求援,或气极败坏,倒是红娘这个身份最低下的人物,却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快。她无私、热情、聪明、大胆,令她的主人们相形见绌,仿佛应了“卑贱者最高明”,“无私者无畏”、“无欲则刚”那些话。她身上体现着下层人种种的优点,所以光耀千古。面对老夫人的赖婚与莺莺小姐的拒绝,张生无计可施,是红娘为他鼓起信心,替他出点子,传书信;面对崔莺莺的不理解与防备,红娘把埋怨藏在心底,依旧去为之奔走;当崔莺莺临阵退缩时,是红娘为她鼓劲,催促她去赴约;最后当事情泄露,面临老夫人的威严,将要拆散崔张的好事,而她自己也几乎经受拷打时,她居然能用一番有条不紊的话说得老夫人不得不妥协。最后,郑恒骗老夫人与莺莺,说张生做了卫尚书的女婿,张生也还是在红娘帮助下才洗清污名。然而做这一切,红娘并不是为了自己,当张生说要用金帛酬谢她时,她骂张生“好个馋穷酸俫没意思,卖弄你有家私”。她可以说是个嘻笑怒骂,敢作敢为的丫环,千百年来为人们称颂不已。

  第三节《西厢记》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一、体制的创新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常有剧情简单化和程式化的特点。王实甫借鉴了南戏的体制,在剧中有多人主唱,也打破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非常灵活,是有所创新的。

  二、戏剧冲突曲折

  由于体制的扩展,可以容纳丰富的内容,作者充分展开了剧情,使作品戏剧性强,充满波折。表现在作品以两条戏剧冲突线索交叉展开,不仅写以老夫人为一方,以莺莺、张生与红娘为另一方之间的矛盾,更写莺莺、张生与红娘之间的矛盾。崔莺莺与张生虽然彼此爱慕,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一下子就私下结合的,在“赖简”一折,崔莺莺甚至突然变卦,呼张生为“贼”,使张生最后大病一场。

  红娘虽然热心帮助崔莺莺,却也和崔莺莺发生了冲突,这是由于作家充分注意到了崔莺莺作为千金小姐守礼、矜持的一面。她虽然心里倾慕张生,却不敢贸然迈出关键的一步。在这些矛盾的后面隐蔽着老夫人与礼教的阴影,作品也实际刻画了老夫人与崔张之间的矛盾:先是在白马解围后赖婚,又在崔张私下结合后逼张生去上京赶考,叫他不得官不要回来,最后又听信郑恒造谣,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女婿,重将崔莺莺许配给郑恒,经过张生回来当面对质才使崔张大团圆,因此实在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充满了戏剧性冲突与戏剧趣味。

  三、喜剧色彩浓郁

  作品虽然充满了波折与冲突,却又饱含着喜剧性,使人有快心满意之感。

  喜剧精神。这主要是由于作家对人性的合理要求战胜社会习俗中不合理的方面充满了信心与支持。作家塑造出红娘这样一个仗义直言,大胆热情形象,使之成为崔张结合的得力人物。可以说没有红娘,崔张就不能走到一起,作家设计红娘受拷打时反而以一番言辞驳得老夫人哑口无言,只得屈服于崔张结合的事实之下的剧情,显示了真善美对于假恶丑的战胜,人性的合理要求。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对于压抑人性、摧折人性的家长主婚习俗的战胜。

  喜剧人物。作品中还塑造了张生这样一个喜剧人物,主要通过红娘眼中来看他。他热情莽撞,在红娘面前却被冷嘲热讽,先是自报家门时被抢白说:“我又不是算命先生,要你那生辰八字何用?”后是张生求红娘带书信时许诺愿以金银布匹酬谢,被红娘讽刺为“卖弄你有家私”。红娘的眼中,张生赴宴时是“文魔秀士,风欠酸丁”,脸色光润得能滑倒苍蝇,等等。张生的举动也充满了喜剧性,他自信过高,猜错莺莺信中“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一句话的意思,跳墙而过,结果被叫为贼,狼狈不堪。总之,作者写张生在达成心愿的过程中充满波折与捉弄,使这一人物在剧情中显得可爱又可笑。

  喜剧场景。比如闹斋一节,写众和尚对崔莺莺的美貌无比惊讶,有的忘了念经,有的敲木鱼敲到小和尚头上。

  四、人物心理刻画细腻

  “勾魂摄魄,召来纸上”。崔莺莺在红娘面前的装腔作势,满腔心事的欲遮还显,红娘对崔莺莺的不满与怨恨:“不肯搜己狂为,只待觅人破绽……对别人花言巧语,背地里悲眉泪眼,寄书的颠倒瞒着鱼雁”,张生赴宴时几次照镜子打扮,都是神来之笔,可谓勾魂摄魄。

  通过曲词与宾白,入木三分地刻画人物心理。

  五、语言风格雅俗共赏

  曲词:如张生等崔莺莺出来烧香时:“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长亭远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至情语)

  通俗活泼的宾白,例如: ①“不争你携雨握云,常使我提心在口。”②秀才每闻道 “请”,恰便似听将军严令,和他那五脏神愿随鞭蹬。③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④咱人—事精百事精;一无成,万无成。⑤他怕我是赔钱货,两当一便成合。⑥夫人得好休,便好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⑦ 你原来“苗而不秀”,“呸!你是个银样蜡枪头。”

  绮丽的曲词与通俗活泼的口语,再加上喜剧的剧情,使全剧十分优美轻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