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导学案

日期:2022-05-26

这是《涉江采芙蓉》公开课导学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

  诗歌吟诵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了解作品。《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2、回忆学过的思乡赠人的古诗词

  二、预习自测

  1、给加点字注音

  芙蓉( )采之欲遗谁

  2、默写诗歌

  涉江采芙蓉, 。 ?所思在远道。 ,长路漫浩浩。 , 。

  三、诗歌鉴赏品味

  (一)学习吟咏诗歌

  1、学生集体朗诵诗歌,感受诗歌意蕴和感情。然后个别同学展示朗诵。

  2、播放录音,学生聆听,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然后学生在自读诗歌,再挑人展示朗诵。

  (二)合作探究鉴赏诗歌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借试图采摘芙蓉来表达感情,其目的是什么?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艺术作用?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三)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蕴和感情

  四、高考衔接(高考思乡怀人诗的特点与鉴赏示例)

  (一)思乡怀人诗的特点

  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久戍边关宦游不归之人的思念、离愁、哀怨,战乱频仍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羁旅愁思:张继《枫桥夜泊》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抒情角度: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抒写情感的方式或手法: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如何表达: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望月、大雁、羌笛、柳、关山、客居、佳节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鉴赏示例】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五、作业:鉴赏以下诗歌

  蝶恋花•槛菊愁烟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一支思妇怀远的情歌。请问,作者是如何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