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老马》赏读解读

日期:2022-05-27

这是《老马》赏读解读,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年四月

  【赏读】

  这首诗是臧克家一九三三年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烙印》中的作品。本诗描绘的是一匹老马的形象,由于生活的折磨,它已经变得瘦弱不堪,但它的主人却不停地往它拉的车上装货,拉不动,就用鞭子逼迫它,而对这种冤屈和不平,它只能把头沉重地垂下,横竖不说一句话。它不是不知道自己命运的悲惨,但知道又有什么用呢?眼泪“只能往心里咽”。它有苦,有怨,有愤怒,但它无力改变这种生活现状。

  作者写马,不过是作为一个象征,实质上是要写人,写当时被压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写他们的悲惨遭遇。那时的中国农民,不仅受着地主、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而且承受着军阀混战、列强侵略的内忧外患所造成的种种灾祸和苦难。作者在诗中所塑造的老马的形象,就是广大农民疲惫、无望的苦难生活的再现。农民的生活如此,而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便是农民,因而诗中的老马的形象,又何尝不是我们国家的形象呢。

  作者采用的是忠实于生活的写实手法,因而具有十分强烈的真实感。首先是细节的真实,如“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等句,就细致入微地表现了马在承受重轭时的痛苦情状。其次是总体构思上的真实,诗中所描绘的是一个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形象,这正是三十年代旧中国农民的形象。虽说在二十年代末,发生秋收起义,在党的启发下有一部分农民开始觉醒,但本质上说来,广大农村的农民仍然处在被压迫而未觉醒的状况。这首诗之所以留传至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称赞,是它严格按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结果。从某种意义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但要表现得真实,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如作者所说的,“含着同情的热泪,蘸着浓厚的感情”去写,要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当然,语言的凝练、形象,节拍的抒情有致,也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生活的体验。作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所以他的诗才能够以农民为主人公。但作者说,他写这首诗时“并没有存心用它象征农民的命运”,是由于亲眼看见一匹命运悲惨、令人同情的老马而动诗情的。而这时的作者,正由北伐的失败,而感到“生活的苦痛”,心情“沉郁而悲愤”,这心情与农民的遭际也一脉相通,几种因素渗入了诗中,含义是广泛的,所以作者说:”我写了老马,另外也写了许多受压迫的农民形象,实际上也就是写了我自己。”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