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1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

日期:2022-05-30

这是《1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上课)

  师: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苏颋评价他的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板书:清新 俊逸)杜甫评价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作很多,《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作品典型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写作特点。下面我们来一块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师:首先大家看一下这首诗的题目,从中我们可以读出那些信息?大家结合课本注释①来思考这一问题。

  (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时一定要看到细处,并且要有意识的识记。)

  生:这是一首赠别诗。

  师:是一首赠别诗。(师板书:赠别诗)作者写这首诗是赠给谁的?

  生(齐答):赠给在东鲁的朋友。

  师:我们从题目中还可以出什么?

  生:这是一首古体诗。

  师:古体诗。(师板书:古体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吟”是古体诗的标志。

  师:大家想想,还有那些字标志诗体是古体诗?

  生:《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

  师:对,这些都是古体诗的标志。那大家初读了这首诗后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和以前所读的诗相同?

  生:我感觉很困惑,诗前面写自己的梦游情景,和一般的山水诗相同。可是最后一段给人突兀的感觉,让人很难理解。

  师:诗的前面写了自己的游历,带有山水诗的特点。(师板书:山水诗)但是,从后面的诗句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在单纯的写山水。那我们怎样给这首诗定位呢?这需要从李白的生平谈起。

  李白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造诣,他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师板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白政治抱负变大,他想建功立业,走仕途之路。但是,他不想通过科举而走上仕途之路,而是幻想着“平交王侯”,“一匡天下”而“立抵卿相”,他几次上书希求被荐用,但均未果。李白曾写诗句“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来表现他的愤激不平情绪。后来,李白在朋友的荐举下应召入京,供奉翰林。李白写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表现自己欢愉的心情。(师板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进入朝廷,李白受到礼遇,但是,他渐渐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李白的性格耿直,他不可能做一个粉饰太平的御用文人,他写诗道: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师板书: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他对政治仕途之路渐渐失去兴趣,每天饮酒作诗,杜甫曾有诗句赞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师板书: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李白为朝中权贵所馋毁,天宝三年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第二年,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大家结合李白的生平,考虑一下这是一首什么诗?

  生:是一首抒情诗。

  师:我们可以再具体一些,是什么样的抒情诗?

  生: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师:对,这首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不会像写自己的简历一样写自己的生平,而是采取了梦游的形式写成,来表达自己的梦想,从而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

  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下这首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师范读)

  师:下面同学们自读这首诗。

  (生自读,师巡视并指导学生读)

  师:大家对这首诗有了基本的了解,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诗歌一开始“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写了自己在海上求仙不成,然后改为去山上求仙。后文又对天姥山进行了描述,同学们想一下天姥山在这里代表着什么?

  生:是自己的理想。

  师:代表自己的理想。那他是向何处追寻自己的理想?

  生:天姥山应该是作者心目中的朝廷。

  师:对,从作者的生平我们不难看出天姥山其实就是作者心目中的朝廷。那李白进入朝廷后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思考)

  师:我们接着看第二段。第二段开始部分写道作者到达了自己理想的地方,诗文开始是七言句式,而后转为五言句式,大家想一下句式的变化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生:句式由七言变为五言,节奏变得比较轻快,从而更能表现出自己初到朝廷时欢快、欣喜的心情。

  师:那么,李白在欢快、欣喜之后感觉到朝廷并不是他所希冀的,他“难为桃李颜”,开始向往神仙的生活,梦想与仙人交往,而这正好是李白“释道”思想的表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西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写了自己与仙人交往的情景,同时也体现出李白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李白虽然对朝廷充满了不满与失望的情绪,但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并没有消退。他感觉到自己的“释道”思想只是一个梦想,所以后文写道“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里同学们需要明确“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应在什么地方停顿?

  生:应在“忽”和“恍”处停顿。

  师:对,应在“忽”和“恍”处停顿。

  那请同学们想一下,最后一段作者写和友人分别,可最后一句却突然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这里我们应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生:这句话是作者在抒发自己的感慨,对表现主题思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李白进入朝廷倍受压抑最后喊出了自己的心声,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白那种豪放不羁、不畏权势的高尚人格。

  李白在政治上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在人格和文学上却是一个成功者。以李白的才华应该能投帝王所好,但是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不可能这样做,他与其被放逐也不愿“事权贵”,所以说李白在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他为后人竖起了文学和人格的丰碑。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要读出感情。

  (生齐读,师手势提示给学生每一个声调的变化)

  师:李白是一个傲岸不屈的诗人,他曾作诗自己“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师板书: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古今中外这样的人很多,贝多芬就是其中的一个。贝多芬曾经参加一个伯爵的音乐宴会,伯爵十分傲慢,让贝多芬为他弹奏乐曲,但是贝多芬不畏伯爵的权势,对伯爵说:“你之所以是伯爵,是因为你的出身;我之所以是贝多芬,是因为我的努力,世界上的伯爵有千千万,而贝多芬只有一个。”随后,贝多芬拂袖而去。贝多芬同样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背诵。

  (生自读,师巡视并指导学生)

  师:老师先给大家背诵这首诗。

  (师有感情的背诵,学生鼓掌)

  师:下面我和大家一块背诵这首诗。背诵时请同学们看着我的手势注意声调的变化。

  (师生齐背,师手势指导学生声调的变化)

  师: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李白的诗篇,感受他的浪漫主义写作风格,品读他高尚的人格。

  (下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