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七年级上册《蝉》教学记录

日期:2022-06-10

这是七年级上册《蝉》教学记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当下的中学语文课该怎么上?丽水市松阳县陈志勇老师成功探索的语文课例引发了我深入思考的兴趣。

  这个课例的课题是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的《蝉》。《蝉》是香港著名散文家小思(本名卢玮銮)的散文小品。全文三百来字,从烦蝉、知蝉写到恕蝉,深情地阐释了敬重生命的哲理。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笔法。蝉知知不休的叫声让人心烦,可蝉在泥土中等了17年才等来了这么一个夏天的“聒聒”,惊诧这一切后,作者“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蝉的“聒聒”是为生命而歌唱,让人肃然起敬。在这一抑一扬之中,尽显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珍惜和敬畏之情。真可谓文短理厚、言浅意深。

  对于这篇充满人文主题的课文,陈老师没有在课堂里和学生泛泛地讨论生命的意义,而是独辟蹊径地从虚词入手,在“学有所得”的语言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地体悟善待生命之情。

  陈老师这个课例大体分三个环节展开:

  第一个环节,由唐虞世南的《蝉》导入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最后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末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这一文眼,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

  第二个环节,从课文首段“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蝉更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一句中,通过投影巧妙地让学生关注到“还”、“就”、“更”三个虚词。以此开始,通过师生对话,探索文中“本来没有意义”的虚词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这些虚词在学生的眼里渐渐地透出灵性——作者开始是如何地“烦蝉”,中间又是如何的“知蝉”、最后又是怎样的“恕蝉”。

  第三个环节,课内升华,归结课文,还是抓住了虚词,让学生在学习虚词作用的过程中深切地体悟作品热爱生命、敬重生命的情感。

  这个课例显然有陈老师作为年青教师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独特的哲学思考。课中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如师生对话,重视生成、合作、探究,体现教学民主等等,这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般是容易想到的,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惟教学目标的理解。这集中在体现在对虚词表现力的关注,陈老师让学生在课内朗读——解读——朗读,这样读读议议,让学生在探究虚词作用的过程体悟语句所蕴含的情感。这样的课活而实,既学到语言知识又享受阅读快乐,语文素养随之提高,阅读题应试时也会得心应手,学生应该是非常欢迎的。

  然而,美中不足可能也在这方面,在关注虚词作用的时候,对关键性的虚词还可以再实一点,从中概括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学生举一反三。例如,首段中的“更”,应该言明这是表“递进”的,为的是在“还……就……”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对蝉“过分了”的埋怨。文中有很多虚词,应有详略之分,不必面面俱到。关键性的虚词要理解透,一般的虚词可略析,使课堂有一定的深度。这样例子后面还有,如“竟响彻一个夏天”中的“竟”,副词,表意外,突出作者的惊讶之情,再如“就活一个夏天”和“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等句中几次用到的“就”,可归类解读,让学生对它有一个系统把握。当然,这些不足在陈老师的课例中,毕竟是微瑕。

  由此,我想到一个理论问题,即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如何不被“淘空”?

  北大温儒敏教授在《语文课改谨防“淘空”了语文》一文中指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起码要求,先要学会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然后才是审美呀、素养呀等等方面的要求,后者相对是比较“奢侈”的东西。就像一个家庭首先要满足基本的生活,然后再谈得上艺术欣赏等等。当然,这两者很难分开,教学中应当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在学习读写技能的同时,所谓感情、态度、价值观很自然也从中得到培养。”(《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页)他这话是针对当下新课程语文教学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而言的。

  有些课看上去热热闹闹,课堂气氛很好,师生共同讨论问题,似乎也有相当的深度,然而,从语文的角度考虑很空很虚,有严重的空泛化倾向。旧课程脱离语文的人文性特点,过分地偏重工具性,把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字词语逻修文训练课,那当然是不对的;但实施新课程后呈现的空泛化倾向,把语文基础知识丢在一边,一味地讨论所谓人生、自然、社会问题,同样是不对的,它会把新课程引向死胡同,一旦考试需要,就只能依赖大运动量的题海训练,语文课变成了漫谈课和试题课。学生课内负担轻,课外负担却很重。

  陈老师的在学有所得的语言学习中体悟作品情感的课例,把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和人文性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管在个别地方显得有改进的空间(如语言知识的聚焦不够,师生对话稍嫌僵硬等),但总体而言,是相当成功的,可以说为新课程语文课堂的正确走向作了一次很好地探索。这样的课,很有研究的必要。

  附陈志勇老师课例(见http://blog.sina.com.cn/u/1780864070):

  借虚词之张力,吐心中之情怀

  ——《蝉》课堂实录

  导入:请生读唐虞世南的《蝉》并进行答疑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师:虞世南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也要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下面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在听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师读文)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听读的所得: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1: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生2: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师:那我们人类呢?

  生2:更要好好的活着

  师: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

  生2:精彩

  师:是啊,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得我们去学习品味外,有一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

  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师:有同感。我把它换成了一句诗,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生深情读)

  师:在这里,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3:先觉得“烦人”,后来明白它的生命意义后,变得感动!

  师:用句子里的一个词来说,就变成了……

  生3:“宽恕”

  师:谢谢,刚才我们明白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出示幻灯片:“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请生4读)

  生4:深情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掌声响起)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5:“喜爱”

  生6: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是的,都有可能,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明,但是,现在,我们加上一句(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你能发现作者的情感吗?

  生7: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7: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7:没有

  师:现在再读一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请生读)

  师:发现什么区别了吗?

  生8: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

  师:是的,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情感就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我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生9:“很烦”

  生10“太烦”

  生11“特别烦”

  生12“十分烦”

  生13“非常烦”

  生14“超烦”(生大笑)

  师:太牛了,超现代的“超烦”都出来了!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个句子“杜鹃花还没零落、、、、、、”起!

  (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读出了那种“超烦”的感觉)

  师:现在请你们做一个高难度的学问,谁知道谁就是天才,(生呵呵发笑)如果让你说说作者从“还”或“就”字流露出来的是什么心情,你能将作者的心情表达出来吗?

  (师深情诵读,帮生理解体会)

  生15:“还”和“就”写出了蝉的叫声来得很早,我觉得作者会想:这个蝉为什么这么早就在外面叽叽喳喳、知知不休的叫个不停。(生活泼地笑)

  师:没错,如果你是作者你能用一句话把你的心声传递出来吗?

  生15:这个蝉真烦!叫得太早了,你不会晚一点叫啊!叫什么叫?!真是的!

  师:谢谢,现在谁来把这个“更”字演绎一下。

  生16:“越来越响!”

  师:好的,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下呢?

  生16:这个蝉真是的,本来还好好的,现在怎么突然间这么响了呢?莫名其妙!

  师:“知知不休”,表明蝉已经叫得很厉害了,现在加了一个“更”字,说明、、、、、、、

  生17:说明蝉叫得更厉害了!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骂蝉?

  生17:这个破蝉、死蝉,叫得那么响干什么?打扰我午睡,烦死了,唯恐天下不乱!莫名其妙!

  师:谢谢你,请坐,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他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们就要去探索这中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我们刚刚分析的是“一烦”,我们再来看看“二烦”、、、、、、

  (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请生读之。)

  师:谢谢你,能告诉我你读了这段文字之后的感受吗?

  生18:我觉得作者对蝉有点反感。

  师:好的,请坐,有不同的感触吗?(生15再次举手)好的,叶迎东,你今天真是大放异彩,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15:我和徐帆不一样,我觉得作者在这里有点喜欢蝉的心情。

  师:何以见得?

  生15:从“小东西”三个字可以看出。

  师:你能用喜欢的语气把这“小东西”三字读一下吗?

  生15:“小东西”(以亲切的语气读,读出了喜欢的感觉)

  师:嗯,不同的语气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言为心声,读得不错!

  生19:我觉得作者此时感到不可思议。

  师:何以见得?

  生19:我从“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这句话中觉得作者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

  师:谢谢孩子你真是小思的知音啊!(生愉悦的微笑)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帮我读一读这段文字(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显示。生读。)

  师:与刚才的文段相比,我们发现多了……

  生集体回答:多了“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师:是的,孩子,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的深意,我们思考一下,作者借助这一个个词,想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生思考,2分钟后陆续举手发言)

  生20:一个“就”字显示了作者发现鸣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是这样子时的一种惊讶,一种不以为然。

  生21:从“那么、却、竟”三个词语中,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惊讶的情感,作者仿佛在说:“蝉啊,你为什么这么小,叫得却那么响啊!你的身体中藏着什么呢?而且你这一叫,让整个夏天都为你作伴!好长好长的声音啊!”(生鼓掌)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的语言有着无穷的内蕴,从这几个词中,你有不一样的感触吗?

  生22:从“那么、却、竟”三个词语中,我感觉到作者对蝉的反感与惊讶!我仿佛听到作者对蝉说:“这小东西,既没有马儿那膘肥体壮的身姿,也没有百灵鸟优美动人的歌喉,你凭什么叫得这么响啊!可恶!”(生鼓掌)

  生23:我觉得是作者想表达一种震撼!作者仿佛在说:“这么小的蝉,你不应该叫得这么响,你不可能叫得这么响,你响就响呗,干嘛还要响一个夏天呢!”所以我认为作者有一点震撼,其间还有一种反感的情绪在里面!作者仿佛还在说:“蝉啊!青蛙比你大得多,它都没有叫,你有聒聒啥呢!你厌烦不言烦啊?识相点好不好?”

  师:你能用反感的情绪读一下吗?

  (生的表情,语气,活灵活现,赢得满堂喝彩)

  师:读得多好啊!孩子们,继续我们的探究之路,你们能用自己的智慧把后面的几个虚词的含义用语言演绎一下吗?

  生24: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夏天!你也只能活这么一个夏天,你大声鸣叫能延长你的生命吗?你大声鸣叫能让你多活几天吗?你大声鸣叫能获得更多人对你的爱吗?不能!你的所做所为只能让我更加讨厌你!只能获得更多的诅咒,所以,可怜的蝉!请你安歇吧!不要为你的无为徒增烦恼!(全班掌声雷动)

  师:说得太好了!是的,孩子!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来读这段文字

  生读: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师: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

  生25:同情、怜悯

  师:同情、怜悯的程度是强还是弱?

  生25:不清楚,可能强、可能弱

  师:那么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他变得情感浓烈吗?

  生26:我觉得可以加“才和就”,“才等到一个夏天”“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一个“才”字说明了友人对蝉的苦苦等来这个夏天的来之不易深表同情,同时也对蝉的苦苦等待之精神充满敬佩!一个“就”字说明了友人对蝉生命的短暂充满了怜悯与叹息!他似乎觉得蝉应该多活一段时间才不会辜负它的等待!

  师: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

  生26:蝉啊!多少个日夜的期盼,你才换来这闷热的短暂的夏天,多少个日夜的等待,你就换来这90天的短暂的生命!为你的等待,为你的坚强,为你那不屈的生命之魂魄,我要向你致敬!

  师:说得多么好啊!如果蝉儿有灵,我想它的歌定然为你歌唱。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深情的向蝉表达你的情感吧!(生有情感的朗读,掌声)让我们借着朗诵集体面对着蝉抒发我们的情感吧!(生集体有情感的朗读)

  (请生读“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师:你体会到“就”的含义了吗?

  生27:我觉得“就”写出了蝉生命短暂,等待漫长,表达了友人对蝉生命短暂,等待漫长感到无奈、遗憾、惋惜的心理。

  师:是啊!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我们的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请生读

  师: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

  生28: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

  生29: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世上的蝉就要灭绝了!

  师:好一个“灭绝”,是的,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世上的蝉就要灭绝了!所以,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

  生30:坚定、坚强

  生31:我读出了一种“责任”

  师:多么好的理解啊!“责任”!我们的父母冒着烈日在田间耕种,是一种责任;我们的父母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而让你们吃饱了,喝好了,这是一种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责任需要承受磨炼,责任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师:理解了“必须”我们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生32: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爸爸告诉我,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我们的蝉就像许三多父亲的这句话,他活着不为其他任何事情,就是要好好活,就是为了让生命传递下去,“都不过”三字说明了蝉的纯洁、担当,颇有侠义之风!

  师,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33:从开始的烦到宽恕再到敬佩。

  师: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生33:肃然起敬

  (请生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师: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生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情感朗读)面对着这只蝉,我们也许会感到惭愧,多少个时间在我们指尖弹指而飞,多少回太阳在我们脸上匆匆爬过,很多时候,我们不如这只令人敬佩的蝉!在这个教室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当我们累了的时候,就想想那一只在地下等了17年的蝉吧!也许这样,我们的精神就会振作、就会奋发!不要连一只蝉都不如!

  我们懂得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但老师有一个问题很难理解,文章说:“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

  生34: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枫叶火红,果实飘香,呈现出一派丰收之喜悦,所以有“颜色”。

  师:很不错的解答,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

  生35: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蝉来说,秋天不是收获,而是死亡,蝉虽然生命短暂,却执着等待,好好的生活,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把握住了自己的似水华年,让生命充满了意义,这不禁让我肃然起敬!所以我就“宽恕”了它!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记住孩子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

  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