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议课记录

日期:2022-06-10

这是《圆明园的毁灭》课后议课记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珑、剔、莱、瑶、宏、烬”6个认读字和“杭、损、皇” 等14个生字;理解并积累“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一片灰烬、不可估量”等四字词语。

  2. 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4.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点

  1. 根据阅读的需要从课文中提取关键性信息,并联系重点内容的构建感知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三、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的准备

  1. 熟读课文。

  2. 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二)教师的准备

  1.阅读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起势:导入新课

  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心痛。一件是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这圆明园的毁灭。

  (二)承接:初读文本,理清顺序与结构

  1.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顺序,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自读提示: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 根据学生对自然段内容的认知进行整理,梳理出基本结构。

  (三)聚焦:感悟文本,激活语言与情感

  1.感悟昔日圆明园带来的震撼与自豪。

  (1)自读自悟,联系词句表达看辉煌。

  提出自学要求:

  默读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圆明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画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并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做简单批注。

  (2)交流分享,联系结构安排看辉煌。

  第2自然段

  重点感受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第3自然段

  重点感受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①学生初谈感受。

  ②老师相机点拨。

  A.师生合作读,感受风格迥异之美。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B.生生对比读,感受风格迥异之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C.师生整合读,感受集大成之美。

  圆明园中——

  圆明园中——

  圆明园中——

  这大大小小、古今中外、虚幻现实的景观,就融在这一座圆明园中!

  ③形成联想朗读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4自然段

  重点感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3)资料拓展,结合语言运用看辉煌。

  你还可以怎样描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试着写一写。大家可以充分运用搜集的资料和平日读书的积累。

  2.感悟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沉痛与反思。

  (1)视频引入,拨动文字背后的情感。

  (2)自由朗读,抒发文字包蕴的情感。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3)整合前后内容读,延伸文字的情感。

  3. 揭示辉煌与毁灭的关系,解决课后问题。

  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呢?

  (四)收合:布置作业与延伸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对比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下你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

  五、板书设计

  昔日辉煌 圆明园的毁灭

  …… ………… ……

  …… ………… ……

  …… ………… ……

  (“……”表示从学生发言中提炼的关 键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巩固课文中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 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内涵,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听写课文中生字新词

  (二)读课文,练习背诵3、4自然段

  1. 有感情地朗读。

  2. 有层次地指导背诵。

  3. 同桌合作背诵。

  4. 自己背诵。

  (三)进一步体会圆明园的文化内涵

  1. 小组合作学习,以“说不尽的圆明园”为题,交流自己写的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的一段话,并结合相关资料,了解园内相关景观。

  2.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体会景观中的文化内涵。

  (四)深入感悟第1自然段

  1. 理解语句含义。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 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

  (五)推荐阅读

  《名家眼中的圆明园》《昔日的夏宫——圆明园》《圆明园史话》《圆明园流散文物》等。

  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公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教学实录]

  主持: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各位同行们,大家早上好。为了交流和展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成果。为了贯彻落实2011版新课标的精神理念,促进广大教师积极研究课堂教学,发现和培养青年英才教师。由全国小语会主办,福建省教育协会小语会、厦门市教育协会承办的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规模活动在全国上下喜迎十八大盛大的日子里隆重开幕了。本次活动分为厦门一中和厦门市文化宫两个会场,首先欢迎参加本会场的来宾,他们是中国教育协会小语会的协会领导崔峦老师、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曹文轩老师、协会领导柯孔标老师、协会领导李明新老师、协会领导易进老师、协会领导徐蕴老师,还有各省的教研员和协会理事,他们是杨慧老师、曲忠明老师……我们对以上的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们就要欢迎第一位上场的老师,他是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贾宁老师,他将为我们执教的是人教课标五年级上册第二节课《圆明园的毁灭》。下面是互动时间10分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执教: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贾宁

  整理:浙江台州金清小学王素萍

  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见到你么很高兴。知道我从哪里来吗?

  生:北京。

  师:知道我姓什么啊?

  生:贾。

  师:刚才都听到了,是吧?知道我姓什么的,我们都来打声招呼吧!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呀,特别喜欢听声音洪亮的问好声。

  生:老师好!

  师:我们再来用自己洪亮的声音大声招呼:我们再来一遍: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欸,贾老师好!

  师:我相信你们是真心的希望我好,所以我还想从你们问候声中听到那份的饱含深意,同学们好。

  生:贾老师好!

  师:简单的几句问好之后,我想我没现在已经是朋友啦。。那么现在我们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咱们玩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好,猜字谜。认真看,这个字,是你认识的。谁认识?你说?

  生:这应该是个“水”字。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真了不起,这是一个甲骨文,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水,他就是“水”字。那我们再来一个?

  生:好。

  生:这个是“山”字。

  师:哎,这个就像高高低低的山峰一样,他就是“山”

  师:行啊,我对你们刮目先看了,要不要来个难的试试?

  生:好。

  师:看清楚了啊,这个字可真是有点难。

  生:这个字可能是“十”。

  师:“十”字?

  生:没错。

  师:为什么?

  生:我看猜他是交叉十字路口。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这才叫像啊。哎,他还真不是“十”字。

  (生笑)

  生:我觉得这个字像个“井”字”

  师:像不像?

  生:像。

  师:越说越像吧?

  师:可惜也不是,谁再来试试。

  师:你看它还像什么?

  生:我觉得有点像那个“水”十字的标志

  师:嗯,里面有个像水一样的。你们看他像不像一个十字路口?

  生:像。

  师:顺着这个思路再去想。

  师:这个路是干什么用的啊?

  生:(小声嘀咕)走的。

  师:对呀,哪个字表示走?

  生;这可能是个“行”字

  师:不是可能,你说的非常准确,它就是行字。行的本意就是路或者是路口。

  师:好的,要不要再来一个?

  生:要。

  师:但我可要提醒你啊,这个可特别的难。想猜吗?

  生:猜。

  师:想猜就要猜妥了,你可以放心,真的猜吗?

  生:猜。

  师:好,欣赏你们这点。咱们学习上就应该有这种自信心,要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好,那咱们就来猜这个最难的字。请你认真看。

  生:思考。

  师:你看懂了吗?看到你们皱起了眉头,给点小提示,你们看,下面这个部分表示的是双面旗,底下两个表示很多人的使命。(听不清楚,可能出错)

  生1:有可能是“众”字

  师:哪个“众”。

  生1:群众的“众”字。

  师:哦,有很多人表示“众”,有点意思了!

  生2:我觉得有可能是“军”字。

  师:“军”字?越来越接近正确答案了。

  生3:我觉得有可能是“兵”字。

  师:一个人。这里有好多的士兵呢。

  生4:我觉得可能是“营”字。

  师:“营”字越来越接近。

  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我把它进行变化。到底是什么字?说出来。

  生:旗。

  师:真的是“旗”字吗?是旅,旅的本意就是军旅、军队的意思。 把这四个字连起来读读。

  生:旅行山水。

  师:我想你们的声音可以更洪亮一些。

  生大声朗读:旅行山水。

  师:喜欢旅行吗?

  生:喜欢。

  师:说说你都去过哪儿?

  生1:我去过东山港。

  师:能简单分享一下吗?

  生1:那里有个海滩,上面有很多贝壳,我在那里捡过贝壳。

  师:哎,童年的时候到海边捡贝壳那一定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2:我去过汕头的南澳港,那边有海,有沙滩,那边很美很漂亮。

  师:真是的,大海总是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感觉,有一种辽阔的意境。

  生3:我去过鼓浪屿,那边有一个日光岩,上面是鼓浪屿最高的石头。

  师:真实的,知道著名诗人舒婷吗?舒婷说鼓浪屿是自己的生命之港。

  生4:这个暑假我刚好我去过乌镇,在乌镇的小桥流水古镇中我体会到很多。

  师:你说的也跟乌镇一样的美,给人一种悠远的,飘摇的,江南特有的特色,对吧。还有谁来说说。

  生5:我去过牛头山,那里的岱山瀑布想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你真了不起,还引用了李白的诗句来说。牛头山旁边有个牛头王的墓碑,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写的, 那个字可漂亮了!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我也想介绍一处我很喜欢的地方。知道什么地方?

  生:敦煌莫高窟。

  师:在敦煌莫高窟,有很多精美的石雕,泥塑和皮画。在敦煌莫高窟中有一个长织洞,在上世纪初被发现后,引来的考察队、探险队纷纷而至。将洞中的几万件珍贵文献,绢画,遗物以及其他的壁画,雕塑等等都遭受遗失,造成了文化史上最大的损失。那么今天,敦煌已经成为我们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同学们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好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时间

  师:同学们,我们可以上课吗?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两件事让咱们中国人特别心痛。一件是我盟刚刚提到的敦煌的蒙难,还有一件,便是——一起读。

  生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师:打开课文,自己轻声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生: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

  师:来,一起看看这些词语。自己读读。

  生齐读:举世闻名皇家园林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诗情画意奇珍异宝不可估量

  (生每个词语读三遍,师提醒读一遍即可。)

  师:谁来读读。

  师:有这么多同学想读,那就每人读一个。

  生:生个别读。

  师:读的非常正确,那都是文中的词语,在课文句子中,相信大家对他们都有一定的认识。

  师:那么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清楚了吗?谁来说说。

  生1:第一段: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哦,说的是毁灭。

  生1:第二段:圆明园有三个小园,也叫圆明三园。

  师:嗯,说的是圆明园的组成,那就叫“布局”。把这个词批注在2自然段旁。

  生3:第三自然段讲圆明园里面有什么建筑。

  师:好的,写到是“建筑。(师板书“建筑”)看谁还记得和老师一起记批注

  生:第四自然段讲的是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历史文物。

  师:对“历史文物”(板书)。

  生:第五自然段: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拿走圆明园的东西,并烧了圆明园

  师:圆明园的毁灭对吗?

  生:嗯。

  师:谢谢你,说的比较准确。

  师:其实文章的1、5自然段写的都是?

  生:小声嘀咕。

  师:大声说出来。

  生:毁灭。

  师:那么2、3、4自然段概括地讲?写的是?

  生:2、3、4是概括地讲以前的圆明园很美。

  师:是现在的圆明园?

  生:以前的圆明园。

  师:哦,以前的、(师随机板书)原来的、昔日的。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自己默读2、3、4自然段,看看从昔日的圆明园中,你们能看出什么?画出相关的句子,做一做简单批注,开始。

  生:生默读。

  师:好了,孩子们,咱们来交流交流?咱们接着说。

  生:我在第二自然段看到了“众星拱月“这个词,我能体会到圆明园园林昔日的园林是十分多的。

  师:是呀,圆明园数量很多,那是上百个圆明园,而其中的一个圆明园就占地5200余亩,相当于640个网球场啊!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圆明园非常大。

  师:用上一个四字词语,那叫做?规模——

  生:规模宏大。

  师:这不愧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皇家园林。

  师:好啊,咱们接着谈,从其他的四字词语,你还感受到什么?你来说。

  生:生交流第三自然段(听不清楚内容)。

  师:你看看,他从第三自然段读出了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艰辛。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体会到我们好像住在圆明园的境界里面似的

  师:陶醉其中啊,你能给我们美美地读读第三自然段吗?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美不可言。你来说。

  生:我也从第三自然段得到体会,圆明园有很多壮观的景象。我还觉得他们虽然以前根本没有汽车。但是他们的建筑还是一样的雄伟。

  师:你也感受到了壮观的景象很多是吗?究竟有多少呢?我们来看看。

  师:咱们中国的古代的园林建造上常常会挂上匾,有一册书叫做《圆明园则启示》,当中所记载的匾则就是数千景。当我们走进圆明园后,同学们的感受有丰富了许多,让我们把目光和脚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赏欣赏。

  师生合作读。

  师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

  生齐读: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读: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生齐读: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我刚才读的是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亭台楼阁。

  师: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这个就是有所不同了,我读的是金碧辉煌的、宏伟大气的殿堂。你们读的是——

  生齐:玲珑剔透……

  生1:我们读的是玲珑剔透,小巧的亭台楼阁。

  师:读着说着,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段话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哟,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那对比只是这儿一处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我读的是买卖街,你们读的是?

  生:山乡村野。

  师:我读的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你们读的是?

  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

  生:我发现了这两句话中用了对比的手法。

  师:真是如此。有大气的,就有小巧的。有表现热闹的,就有?

  生:象征宁静的。

  师:那接下来,同桌就像我们刚才那样,合作读读2、3两句话。你看看对比手法还体现在哪?开始

  生:同桌合作学习。

  师:好,孩子们,发现了没有?谁来第一个说?

  生:我发现白色的这些句子和黄色的这些句子,他们用了对比手法。白色的这些句子,他有仿造的东西,他是现实的。

  师:真好。是仿造现实的

  生:而黄色的主要写他是仿造想象出来的一些物体来建造出来的。

  师:接着说吧。

  生:所以我认为他们这里面有运用对比的手法。

  师:而且不仅有民族的,还有——

  生:西洋的。

  师:那现在我请两位同学合作读读这段话。请你们同桌来——

  师:那男孩读前边,女孩读后边,我相信他们的朗读能带给我们再次感受圆明园中这建筑的不一样。

  生:同桌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女生读: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师引读)在圆明园中——

  生1:(生个别读)在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师:(师引读)在圆明园中——

  生2:(生个别读)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是呀,(师引读)在圆明园中——,一起来。

  生齐读: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师:漫步在圆明园中,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建筑。有大有小,你们呢?你么看到了什么?

  生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师:哦,你看到的是大气,小巧的。你呢?

  生:我还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殿堂。还感受到他宁静的山乡村野的感觉。

  师:对呀,不仅有宁静的。还有?

  生:热闹的。

  师:你呢?

  生:我还感受到了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那些很美的景物。

  师:还有那些现实中的?

  生:还有那些现实中的仿照安澜园建造的。

  师:是呀,孩子们,你们看,这大大小小,虚幻,现实,古今中外的建筑,就集中在这一座圆明园中。面对这样一座园林,我们怎能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自己来读读。

  生:(齐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想读出自己的感受?来,那个女孩,请你读。

  生1:(情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啊呀,真是画卷徐徐眼前开,人间天上筑起景。谢谢你。谁还想来?

  生2:(情感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真是极境极仙,美不可待。难怪文中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好咱们接着看。从其他地方你还感受到什么?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中感受圆明园中有很多的财宝。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读给我们听听。

  生:我从“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中感受到的

  师:真是这样的,孩子们你们看这个“上至”、“下至”抓的多好啊?文物之多,历史之久,尽在其中。

  (音乐起)欣赏视频。

  师:慢慢几千年,中华民族积累了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都折射着我们不朽的历史。这些奇珍异宝就珍藏在圆明园中。所以文中才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生:博物馆,艺术馆。

  师:孩子们,课文中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然而,他昔日的辉煌,那是说也说不尽,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说,在我读到的相关资料中,有人这样描述:说圆明园从大自然中汲取最赏心悦目的东西,从而组成了一个最动人的园林。那么,此时你还想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资料,用几句话写在练习单上。开始。

  生:开始自由创作。

  师:(随机提醒1)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姿势,把头抬起来。哎对,头摆正,肩放平。

  师:(随机提醒2)作为高年级的同学,我们在注意书写美观的同时,还得注意速度。

  (用时大约4分钟)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就先写到这里。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生1:交流: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规模宏伟的,美轮美奂的皇家园林。那里的奇花异草点缀着圆明园金碧辉煌、壮丽浓烈。

  师:评价:好一幅壮丽的圆明园啊,谁再来分享?

  生2:交流:圆明园不仅有人造景观,还有自然景观。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他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更是一副美轮美奂的画卷。

  师:字里行间渗透着赞美之情。来,我们在一起来看看这个同学所写。

  师:你来读。

  生:昔日的圆明园美景数不胜数。园内的小园林变化多端,各有各的特点。到处都是奇花异草,十分迷人。

  师:你们看,能够看的出来,他提取了课文的资料。而且将他们整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这些语言多么精彩,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书写,大家看到,整齐美观。我相信能够代表咱们班同学的书写水平。

  师:同学们,其实很多你们的描述中,还用到了诸如此类的词语,真的是很精彩。这规模宏伟的圆明园不但如此,而且期间还遍布植奇花异草。这所有的一切,构成了一座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真不愧是万园之园。然而,这昔日所有的辉煌,在1860年10月,都被付之一炬。

  (视频引入,拨动文字背后的情感。)

  师:好,同学们,带着你们此时此刻的心情,自己读读第5自然段。

  生: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英法联军简直就是一群强盗。当他们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的时候。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孩子们,你们恨不得把他们打到,恨不得……我们再来读一遍。

  师:引读: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生:统统掠走;

  师:那名贵的书画,珍贵的典籍不复存在。实在运不走的——

  生: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师:那精美的雕塑,金铜利器不复存在了。最后,他们竟然——

  生:任意破坏、毁掉。

  师:那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不复存在。难怪文章作者在开篇便这样感慨到:——一起读。

  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心情。作者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写下了两个“不可估量”

  师板书:不可估量。

  师:好,孩子们,学到这儿,你读懂了什么?课文题目明明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这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呀?

  生1:作者就是想给后面铺垫,说后面是怎么样辉煌的东西被毁灭的。

  师:是的,这是他的理解。

  生2:作者这样写,是因为要写出他的辉煌,然后后面要写成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3:其实呢,他是用了很鲜明的对比。用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和他后来被毁掉形成了对比。

  师:师总结,孩子们,你们所说,正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用大量笔墨写昔日的辉煌,从而更加衬托出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那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下节课你们的语文老师会带着大家再进一步了解圆明园文化内涵过程,会注重写作手法,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师:好,这是今天的作业,谁来读一读。

  生1:

  作业一:.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作业二:.对比课文和你所搜集的资料,写下你对圆明园的补充描述。

  师:好的,因为刚才我们课堂上还有很多同学的写作没有来得及收尾,所以我把它补充成今天的作业。下节课,我们还可以来交流。你们看,通过一整堂课的学习,我们只是了解了圆明园的皮毛而已。我们的圆明园那是说不尽,道不完的。如果大家有时间去北京的话,你们亲自走进圆明园,我相信那里的每块石头,每棵树木,每一种花草会无声地告诉大家这么多……那么多……

  师: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生沉浸在课堂中。

  师再次高声说:下课,同学们。

  生:起立。

  师:谢谢我们同学,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师:跟台下的在座老师说再见。

  生:老师们再见。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