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教案

日期:2022-06-13

这是《朝花夕拾》名著阅读教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作品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书中共收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10篇散文,均是鲁迅回忆往事的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经典素材一】

  鲁迅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鲁迅开始学医,因为他认为能减轻别人的痛苦,是一种快乐。后来,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多维运用

  解析一:梦想是人不断追求的动力。每个人都有梦想,有的梦想做医生、有的梦想做歌手、有的梦想做航天员……鲁迅的梦想就是:拯救人民。他的梦想就是人民的梦想。

  解析二:明辨是非,正确选择。从医?从文?人生的路口等待抉择。最终鲁迅选择了弃医从文,以笔做刀枪,改造国民的精神,拯救孱弱的民族。

  解析三:个人与国家。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鲁迅选择了后者。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适用考点

  梦想 追求 选择 勤奋 人生的转折

  相关考题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努力学习是在追求,积极工作是在追求,帮助他人是在追求,争取入团是在追求……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高尚的品格,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绎出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花。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600字左右。

  【佳作欣赏】

  让追求的心不老

  逗留在大山的巍峨壮美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海;走过去,将是另一番浩瀚壮阔的景致。

  逗留在大海的波澜壮阔中,我们就会错失大漠;走过去,广袤无垠的沙海更震慑心灵。

  逗留在大漠的黄沙热浪中,我们就会错失森林;走过去,我们将领略森林的深邃之美。

  汪国真说,太深的流连是一种羁绊,绊住的不止有双脚,还有未来。选择逗留,拥有了一时的风景;而走过去,人生中最大的美丽才会赫然显现。选择走过去,就是选择了奋斗不息;选择走过去,就是把祭品献给追求的祭坛。

  约旦河长年不息地奔流,盐海对它说,逗留一下吧,这里有柔美的阳光。约旦河拒绝了,唱着欢歌向前奔去。多少年后,约旦河依然壮美,而盐海因逗留过久再也不能进入大海,人们给它取名“死海”。生命在于运动不息,如果连生命也逗留在舒适的环境,大地将一片死寂。从每一处风景里走过去,创造生机盎然的世界,生命才繁衍不息。

  物尚如此,人何以堪?我们自诩为天地精华、万物灵长,也应当在奋斗不息中完成做人的骄傲。有人说,人字就好像迈出的双腿,显示的是人类追求信仰和永不逗留的心灵取向。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这个拼搏在人生路上永不止息的伟大形象。他早年向往医学,希望救治像父亲一样被误诊的病人。但是他没有停留在救治人的肉体,因为他发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便体格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因此鲁迅走了过去,迈向新文学,用笔做刀枪,改变国民的精神。他的人生开始了新的追求,并穷其一生,奋斗不止。

  人生能走多远?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意志;人能攀多高,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志向。永不逗留的意志和志向可以让我们不老的心看尽世上不绝的风景。

  我们要始终记住:孔雀是因为在人们的赞誉中逗留才退化了翅膀,没有走过去,最终只是一只长着美丽尾巴的鸟;仲永是因为逗留于天才的光环中,才最终成为庸才;牛顿是因为逗留在前半生的成就中,才出现后半生花二十年时间研究上帝的遗憾。

  一个富有战斗力的人生需要永无止息的追求,不要在逗留中磨掉锐意进取的棱角,走过去,即使风雨再多,也因追求的心不老而笑对苍天。

  【素材趣闻】

  鬼也是怕踢的

  鲁迅先生刚从日本读书回来,在一个师范学堂里教书。晚上,鲁迅总是到朋友家去谈天,这朋友住所离学堂几里路,途经一片坟地。

  有一天,鲁迅先生很晚才回去。正向着归路走得起劲,往远处一看,有一个白影。

  走了没几步,那远处的白影没有了,再看突然又有了,并且时小时大,时高时低,像鬼一样。鬼不就是变幻无常的吗?到底向前走呢,还是回过头来走?

  鲁迅先生仍是向前走,想要看一看鬼到底是什么样。当时,由于鲁迅先生从日本回来不久,还穿着硬底皮鞋,鲁迅先生决心要给那鬼一个致命的打击。等走到那白影旁边时,那白影缩小了,蹲下了,一声不响地靠住了一个坟堆。鲁迅先生就用他的硬皮鞋全力踢出去;那白影“噢”的一声叫起来,随着就站起来。定眼看去,他却是个人。——原来是个盗墓的人!鲁迅先生后来曾笑说道:“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

  鲁迅智斗出版商

  鲁迅曾经应约为某书局翻译一本书。书局老板为了节省开支,以实际字数为准来计算稿酬,因此,文章中的标点和空格被书局老板千方百计地扣除掉了。鲁迅得知后情况,为了打击奸诈的书局老板,把译稿从头到尾连接起来,稿子上没有一个空格,既不分章节,也不加标点符号。书局不得不退回稿子,请鲁迅分一分章节段落,加一加标点符号。这时鲁迅便告知对方:“既要作者分段落、加标点符号,可见标点和空格还是必需的,那就得算字数了!”书局老板只好按鲁迅的意见办了。鲁迅以机智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经典素材二】

  保姆长妈妈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一位普通的底层劳动妇女。她青年守寡,出来做工,人生可谓不幸,但是这并不能磨灭她热切期盼着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她喜好唠叨,整天唧唧喳喳,举止粗俗,观念落后,还十分迷信,“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到处流露出愚昧与无知。可是,没关系,这些并不影响“我”对她的爱。因为长妈妈的善良朴实值得尊敬,更因为她对孩子无所保留的真诚的爱。一本《山海经》,别人都不肯去找,或不愿去找,而长妈妈却能够找到。这样一个不识字的粗人,这样一个一年只请几天假的佣人,这样一个与“我”没有血缘关系的保姆,因为“我”念念不忘的书,不知道奔波了多久,不知花了多少气力。这份热诚的关心、深沉的爱让人肃然起敬,值得人永远怀念。

  多维运用

  解析一:永远怀念的人。长妈妈是一个粗俗的人,没有文化,可是她把满腔的爱都给了鲁迅,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关心鲁迅。这份关心与爱护,无法称量。若干年后,在回忆的长河中,鲁迅最感激的仍然是长妈妈。

  解析二: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吃了福橘就能一年平安吗?当然不能。可是长妈妈却深信不疑。直到今日,仍然有人相信各种迷信的说法,足见他们的愚昧与无知。

  解析三:想与做的鸿沟。“我”对《山海经》的“念念不忘”很多人都知道,可是能帮“我”买到的,却只有长妈妈。原来知道与做到,中间竟然隔了一条鸿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逾越。

  适用考点

  知道与做到 关心 回忆 无私的爱 平凡的人 迷信

  相关考题

  正在一天天长大的你,回首走过的路,沉淀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往事。妈妈的一句叮咛,老师的一个微笑;生活中的一次挫折,学习上的一个感悟,天边的一片云彩,黎明的一道曙光……回忆往事,会让生命感动,让生活精彩……

  请以“回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佳作欣赏】

  童年的回忆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受到政府的压迫、“学者”们的排挤,又历经战乱后写下的回忆。作者在这样的纷扰中寻出一点空闲来,委实不易。

  对往事的回忆,只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点安慰,而每一个美好的回忆又都有一个悲惨的结局:百草园和绣像摹本卖掉了,长妈妈也匆匆告别了人世,本应是激发人们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的丑恶祸心。去留学,并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师长,却因为感受到医治人的精神比医治身体病症更重要而离别了。在学校办事兼教书,实在勤快得可以的老友范爱农,终究摆脱不了贫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运。

  在对这一连串苦乐参半的事件的记叙中,作者还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猫。小小的、带给作者遐想的隐鼠的失踪,只是个象征的意念: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这才是作者仇猫的根本原因:它夺人所爱。从鲁迅先生一生的经历看:疾恶如仇,不过是对缺乏爱、失落爱、痛惜爱的一个自然反应罢了。

  对这个细节,作者又给自己开了个伤心的玩笑:他的仇猫是毫无道理的,虽然猫吃老鼠,但他的隐鼠却不是猫吃的,而是被长妈妈踏死的,那么是否要恨长妈妈呢?在下一节回忆中,长妈妈也确实有些让人生厌:睡觉时占领了全床,满脑子的穷规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这样一位长妈妈,却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别人都不曾重视的渴望变成了现实,不懂识文断字的长妈妈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经》买来,送给了“我”。正因为长妈妈这颗未被旧道德泯灭的爱心,使作者记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忆中,作者多次写到封建教育的失败和狭隘。小时候,长妈妈的故事里说:“倘若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千万不可答应他,以免那是害人性命的美女蛇。”这种提防陌生人,并假想他就是坏人的逻辑是非常狭隘的。

  在朝花夕拾之间,我随作者一起,回到“我”的童年时代,重新回味那些人和事。走过留学日本的求索过程,一起追忆失去的朋友……

  【素材趣闻】

  鲁迅惜时如金

  文坛巨匠鲁迅先生很爱惜时间。他一生撰写和翻译了640万字,平均每天写2000字,为无产阶级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许广平在回忆鲁迅时说:“他常常一点一滴地积累时间学习。成天东家玩玩,西家坐坐,说长道短,是他最怕的。如果有朋友在他工作的时候来谈天了,就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说:‘唉,你又来了,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把时间当做生命。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是用跑步的速度度过了自己的一生。鲁迅在逝世前不久,还在病床上写作。

  鲁迅爱书如宝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千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9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书籍。

  【经典素材三】

  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鲁迅先生在日本学解剖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叫藤野严九郎,是一位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他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在对待鲁迅的学业上,他关心鲁迅的学习,认真为鲁迅改讲义。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写道:“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关注鲁迅,并主动问鲁迅上课的“讲义”能否抄下来,要鲁迅拿出所抄的讲义给他看,而且,“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对鲁迅的讲义,“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同时还为鲁迅改正解剖图。“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在鲁迅进行解剖实习的时候,对鲁迅更是关怀备至。“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从中不仅表现出藤野先生求学严谨、正直热诚、关心学生的品德,还体现出他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多维运用

  解析一:医学没有国界。藤野先生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用一颗善良、热忱的心对待鲁迅。

  解析二:平等对待一切。平等是人们对世界的呐喊,是人类和谐发展的基石。从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异国教师的高尚品质。正因为如此,他才在鲁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解析三:态度的重要性。做事,需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如果态度不端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一事无成。鲁迅为国家命运而奋斗一生的执著信念,正是来源于严谨的藤野先生的影响。

  适用考点

  师生之间 正直 平等 偏见 国界 严谨

  相关考题

  请以“师生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写你的经历、见闻,也可以写你的感情、认识。②请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用你喜欢的表达方式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佳作欣赏】

  师 生 之 间

  煮一杯清茗,他们便能侃侃而谈,上及天文地理,下及国际之事。他们谈人生,谈梦想,谈未来。撑一只小船,他们便能泛舟游湖,谈李白杜甫,谈狂生,谈古朝旧都,指点江山。他们师生之间亦师亦友。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哪个人不是你的老师?天下之大,又何患无师?但学校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他们是天天见面的人,像朋友,像上下级,像家长与孩子……

  师生之间可以是玩笑与欢乐。曾有一老师,有着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圆圆的身子、圆圆的手……我们班同学给其送了个外号,曰:陈圆圆。此老师听到后,圆圆的眼睛乐得眯成了一条缝,还直夸我班同学有才。但此老师却在我班威望最高,光辉事迹最多。

  师生之间可以是平等与信赖。藤野先生从来没有因为鲁迅是弱国的子民而歧视他,反而以一颗博大的心关怀他的成长,为他批改讲义,关心他的解剖实习。当有人污蔑鲁迅成绩是抄来的时,藤野先生没有一丝的迟疑,立刻去找那些造谣的人加以诘责,因此藤野先生成了鲁迅眼里最值得信赖的先生。

  师生之间可以是别扭与矛盾。老师有时会很生气地指责我们怎么怎么不好,我们有时会很不满地在心中咒骂。可是在别人面前谁要说我们不好,他就会跟谁急。我们有时会送给他一个大大的笑脸。有时他会在班级大发雷霆,迁怒到每一个人。有时我们会暗做小手脚,可是他在课下还是会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每一个人,而在外班我们也会很极力维护老师的高大形象……

  有人说现在的学生不懂得尊敬师长,不懂得维护师生之间的情谊,可是他不知道我们曾经为了老师的感受是多么努力地去做好一件件事情;有人说师生之间就像猫与老鼠,水火不相容,可是他不知道,我们曾经是多么认真地为这个集体的成绩而共同努力;有人说师生之间就像上下级,可是他不知道我们一同度过的日子是多么至真至诚......

  师生之间有喜,有忧,有玩笑,有误解,有悲愁,有同甘共苦,有风雨同舟……可是在师生之间有一种特别的情谊,是永远都不能磨灭的。

  若把老师比做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们便是星星。从月亮那儿汲取智慧的星光,在夜空中努力散发出点点星光装点黑暗。

  如同月儿星星一同装点夜空,我们师生也将会一同书写这人生的画卷。

  【素材趣闻】

  鲁迅的遗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发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生前,鲁迅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殓,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鲁 迅 理 发

  1926年的一天,鲁迅到厦门的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见他长发垂耳,穿着一件褪色的灰色长袍和一双旧布鞋,态度冰冷地招呼他坐下,马马虎虎地给他理了发。鲁迅先生随手从衣袋里抓了一大把铜钱塞在理发师手里,数也不数就走了。理发师一点数目,竟超过定价三倍多,不由得喜上心头。

  过了一段时间,鲁迅又来到这里。上次那个理发师立即迎上去殷勤招呼。虽然鲁迅仍是那身打扮,这次受到特殊待遇:不仅奉茶敬烟,而且理发的时候极为细致,足足花了一个多钟头。理毕,鲁迅照价付款,没有多给一个子儿。

  理发师十分郁闷,问他为什么这次不多给钱?鲁迅先生平静地答道:“这不简单得很吗?上回你给我乱剪,我付款也就乱给;这次你给我认真地理发,当然我也就按规矩付款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