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百鸟朝凤》课题反思

日期:2022-06-22

这是《百鸟朝凤》课题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百鸟朝凤》写出了唢呐这种民俗文化的悲怆,也写出了传统文化的悲凉!

  《百鸟朝凤》是一首唢呐的曲子,是民俗文化的一个悠扬的音符,是传统文化的一抹亮丽的色彩!而电影中《百鸟朝凤》的演奏者——唢呐艺人,我不想用“唢呐匠”这个称呼来称呼他们,他们不仅是靠吹唢呐生存的人,更是民俗文化的传承者,他们身上的坚持和信仰以及品德足以被称之为“艺人”,或者艺人都无法符合他们所承担的民族重担!这部影片讲述了唢呐的传承以及面临的日益遭受漠视的窘境。影片以唢呐演奏者的两代人为视角,通过他们的拜师学艺,传声,以及自立门户后所面临的急转直下的困境,似乎给我们一个警醒。唢呐是这样逐渐被人漠视、遗忘,以致失传。那么其他的民俗文化呢?扩大一点,传统文化现在面临何种境地?

  在这部影片中其实还提及到了唢呐演奏者身上具备的一种品德,一种无法用金钱动摇的信仰。他们有自己的品德要求。招学徒的时候是这样,出活的时候是这样。《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一代只传一个人——只传给品行与技能兼备的人。所以游天鸣这个天资并不高的孩子得到了师傅的传承,而蓝玉却只能离开。同样,配得上《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的人也必须是德高望重而品德良好的人,这种品德无关乎地位和名声。所以,当有一个村长的儿子请求蕉师傅吹奏这首曲子的时候,遭到了拒绝,不是因为钱,是因为不够格,品行不够。而到了火庄村的村长逝世的时候,蕉师傅却以病痛之躯演奏了这首《百鸟朝凤》。这是对一个离世之人的敬仰,以百鸟朝凤为他送行,愿他一路走好!反观当时盛行的西洋乐队,喧嚣,浮夸,谄媚,甚至更无视了品行这一点,及时他们奏响的音符再嘹亮也无法点亮人们心中的敬仰,因为那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形式,与信仰无关!而让人悲痛的是,恰恰是这样的乐队,这样的声音却让唢呐再无生存之地,让民俗文化悄然萎缩,更让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何等的悲哀!而我们日复一日做的是什么?是用钱一次次的践踏那些中国文化的精髓,用我们漠视的眼或者低俗的言语侮辱那种民族的精华,抑或对各种诋毁无动于衷,等闲视之?所有的这些,都让民俗文化黯然,让传统文化离我们越来越远,难道真要等某一天我们要去国外寻找我们文化的根,我们才知道当初我们做了哪些荒唐事么?

  自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明以强大的优势闯入中华大地,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或许是我们的铮铮铁骨被西方的炮火吓倒了,或许是我们忘却了我们的炎黄儿女的身份,或许是我们逐渐在和西方各国人士相处中无形中改变了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亦或者是我们逐渐在东西方文明交融中逐渐失去了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文化自信,逐渐沦为了西方文化的奴隶!在有形的战斗中,我们曾经被打败了,但我们勇敢的站起来了。那么,在这数次无形的文化较量中为何我们不败而败了呢?当然,我并不是强调我们要将文化作为一种武器一定要和谁的文化比个高下。其实在我的心目中,中华文化足够有份量!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忘了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在近代以来数次浩劫中逐渐被肢解的面目全非,以致于我们自己都不认识中华文化的这张曾经精致的脸!学习西方是需要的,为何我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总是觉得自己的文化就是裹脚布,就要一次又一次的将之弃之如敝履?曾经我们对儒学崇尚之至,也崇尚儒家所创造的社会秩序和价值观念。现在,我们崇尚的是什么?恐怕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崇尚的信仰。曾经我们辩论 “义”与“利”,现在我们崇拜“利”,忘却了“义”。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人凡事都只向钱看齐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逐渐沦为“拜金”社会,虽然我们一直在说自己不是“拜金”之人,但事实上却做着以金钱为中心的事情!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难堪。而更让人难堪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金钱视为追求的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心中再无坚定的信仰,我们做事的时候也没了底线!

  《百鸟朝凤》似乎很难再有机会聆听了,因为人们不需要这首曾经引以为傲的曲子。唢呐这种民俗文化也失去了传承,因为吹唢呐的低收入败给了人们生存的残酷现实,大量的唢呐演奏者放弃了他们曾经苦练多年的艺技,演奏唢呐的团队也随之解散!

  让我肃然起敬的是那位油灯将尽的蕉师傅卖掉了自家的牛也要为游天鸣再添一套装备的举动,让我感动的是游天鸣这位徒弟做到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责任,让我依然坚信民俗文化还有生机的是,我看到了像游天鸣的父亲数年来对唢呐的热忱,即使曾经他劝过自己的儿子另谋职业,可当游家班缺人手的时候,他毅然承担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当蕉师傅病重的时候,他让自己的儿子去照顾蕉师傅。我想这是一位朴实的老人对唢呐发自内心的热忱无形中驱使他做这些。他对蕉师傅的那种敬仰,扩大一点是对民俗文化,对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道德的那一点坚守!我们无需苛责这样的一位老人,因为他比我们大多数人做得更好!现实中,有多少像蕉师傅这样以传承文化为己任的传承人,又有多少像游天鸣一样在如此困境中还坚守传统文化的被传承人,有多少像游天鸣的父亲那样必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的人?我想,现在或许我们的社会这样的人不多,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民俗文化在悄然消逝。我也希望,我们中会有越来越多人承担起这份责任!即使我们无法承担传承的重任,我们也别用漠视或者轻视或者诋毁的语言去伤害那些在默默守护这一切的人!

  电影中唢呐被非遗负责人所关注,可能被选为了“非遗”了。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用,无非是让即将消失的民俗文化多了一个标签,多了一个符号。那些民俗文化的传承人的生活窘境有因为“非遗”而得到改善么?他们是不是得到了相关机构的足够的重视或者帮助而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只需安心守护传承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他们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他们是否得到了重视,还是仅仅是一个形式,一个标签而已?

  我们如何让这些民俗文化的珍珠继续发光,照亮我们的民族之魂?我们的政府可以做哪些实事,我们的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每个人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民俗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我想,首先应该是这个社会能不能留一点地方给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不能尊重传统文化,能不能塑造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崇尚。最怕的是一个民族失去了信仰,一个社会丧失了培育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一个国家丢弃了传统文化的优良种子!这样,谈何浇灌出美丽的中华文化之花,谈何释放民俗文化的永久芬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