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故事推荐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日期:2022-11-15

这是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是优秀的故事推荐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欣赏

1、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个

  唐朝时期,不学无术的李林甫典选部时,选人严回判语,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对吏部侍郎韦陡说:‘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一次太常少卿姜度得子,林甫亲手书写:‘闻有弄獐之庆’,客人视之掩口而笑。

  【释义】指人借读别字

2、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个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3、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个

  春秋时期,一个宋国酿酒人非常注意自己的信誉,店越开越大,酒越酿越好,他养一条狗看店。可是渐渐地酒卖不动了,越积越多,逐渐变酸。他问杨倩到底为什么?杨倩说:“你家的狗太凶猛了,别人害怕你的狗而不敢来买酒。”

  【释义】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4、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个

  从前有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被人戏称为博士,他上街买了一头驴子,按当时的习惯,买家要给卖家写一份合同。博士铺开白纸,下笔千言,足足写了三大张跟驴无关的废话。卖驴人等得不耐烦就催他快点,他忙说不急还没写到“驴”字。

  【解释】形容写文章或说话同要讲得主题距离很远,毫不相干。

5、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5个

  明朝时期,宰相张居正起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对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他认为是贪官与无赖所为,起义军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惩治贪官悍将,迅速平息了叛乱。

  【释义】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6、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6个

  战国时期,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之家,年轻时聪明好学,见闻广博,擅长辞令,无论在政治、外交或文学等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才能和造诣,因此深得楚怀王的信赖,曾被任命为左徒,负责起草法令和接待诸侯宾客等事宜。

  屈原所处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国的声望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他对内主张改革弊政,对外采取联齐抗秦的策略,触犯了贵族内部腐朽势力的利益,引起了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们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兰便相互勾结,接二连三地向楚怀王进谗,恶意中伤和诬陷屈原。久而久之,怀王就对屈原渐渐疏远起来。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出使到楚国,对怀王说,只要楚国同齐国绝交,秦国愿将商于一带六百里土地割让给楚国。屈原认为这是一场骗局,极力劝谏怀王不要上当。但昏聩至极的怀王不但不听,而且把忠心为国的屈原放逐到汉水以北。

  等到楚、齐绝交以后,秦国立即变卦赖账,说割让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里,怀王怨恨秦国食言,重新召回屈原,并出兵攻打秦国,结果惨败,损失严重。后来,秦王又主动要求讲和,并约怀王到秦国相会。怀王中计前往,进入武关后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后病死在秦国。

  怀王的儿子襄王即位以后,更加糊涂昏庸,对靳尚和子兰言听计从,进一步屈服于秦国的压力。不久又听信谗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遥远的湘水地区。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郢都(楚国的都城),烧毁楚国先王的陵墓,使无数百姓背井离乡,四处逃亡。屈原在湘水闻讯后,感到无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负屈含冤,报国无门,只能把满腔的忠诚和悲愤,抒发在回环起伏、激越奔放的诗篇中。在著名的《九章·怀沙》里,他写了这样两句诗:“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对那些肆意颠倒黑白、葬送楚国的奸佞小人,进行了愤怒的鞭挞和控诉。不久,屈原写下了最后一篇绝命诗《惜往日》,便纵身跳进滚滚的汨罗江,自沉而死。

  【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7、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7个

  春秋时期,楚国的熊渠子箭术相当精湛。一次从外地赶夜回家,借着月光看见前面好像有一只老虎在蹲着,于是拔出箭来,弯弓一射,正中目标。上前一看,原来虚惊一场,只见箭已经射到石头里,隐没了箭尾的羽毛。

  【解释】指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8、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8个

  春秋时期,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她们钩心斗角都想当正式夫人立自己所生的儿子为太子。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花言巧语,要立她为夫人,特地算卦求签,得“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结果他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夷吾,闹得国内大乱。

  【释义】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9、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9个

  西晋时期,索靖长期钻研经史,学识丰富,被封为驸马都尉。晋武帝时被提拔为尚书郎、酒泉太守。晋惠帝被封为关内侯。他有远见卓识,预料时局不稳,天下将发生动乱,看到洛阳宫门旁的铜驼感慨地说:“铜驼,以后你将倒卧在荆棘丛中。”

  【释义】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10、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0个

  南朝梁时期,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刻苦读书,文思敏捷,作品深得众人喜爱。官至光禄大夫后文章大不如以前,诗也平淡无奇。原来他去宣城游玩时,在冶亭梦中见到郭璞,郭璞向他讨还五色笔,从此就文思枯竭,才能丧尽。

  【解释】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后来常用于比喻才思衰退。

11、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1个

  南北朝陈朝著名的书法家智永禅师,坚持练字30多年,写坏的笔可以装十瓮,埋入地下称“退笔冢”,共练过80万字,他住在浙江吴兴县的永欣寺,找他题字的人很多,把他屋子的门槛都踩破了,不得不包上一层铁皮。

 

  【释义】户限:门槛;为:被。门槛都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12、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2个

  大观园又聚会了,李纨负责组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姐妹在一起喝酒聊天。在酒席中,王熙凤诉说家难当难管,平儿帮不了什么忙。李纨则为平儿打抱不平,骂王熙凤酒后无德。众人纷纷大笑起来。

  【释义】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

13、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3个

  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梁孝王死后回到成都老家,他的朋友临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做客。他看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两人私订终身并私奔回到他那家徒四壁的家,两人开一家酒店,开始过他们清苦的生活。

  【释义】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14、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4个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孙丑为孟子:孔子、伯夷和伊尹都是圣人,那么他们三个人有相同的地方吗?孟子说:有,要是让他们做君王,他们都能够让大家信服,使天下统一。但是要让他们去做一件不合道理的事情,或者去杀一个无辜的人,那他们就是死也不会干的。公孙丑又问:那么可不可以说,伯夷、伊尹和孔子一样,都是最伟大的圣人呢?孟子回答:不能这样说。自从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像孔子那样伟大的人,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孔子。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这个成语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超过一般人。

  【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15、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5个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深为后人喜爱,广为传诵。

  他在担任陕西西路安抚使期间,指挥过多次战役,成功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使当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军官互相告诫说: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话里对范仲淹充满敬畏之心、这在北宋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这样杰出的才能,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努力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日后的丰硕果实。

  范仲淹的祖籍原来是陕西影州,迁到江苏吴县是后来的事情。他不到3岁时,父亲因病故去。他随着母亲改嫁到朱家。十几岁时,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应天府书院,拜当时著名学者感同文为师,学习经邦治国的知识,立志报国为民。在应天府书院期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划粥割齑),当作一天的饭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饭,他的同窗好友来看望他,发现他的伙食非常糟糕,于心不忍,便拿出钱来,让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坚决地推辞了。他的朋友没办法,第二天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这次接受了。

  过了几天,他的朋友又来拜访范仲淹。他吃惊地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鸡、鱼之类的佳肴都变质发霉了,范仲淹连一筷子都没动。他的朋友有些不高兴地说: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称字,不称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点吃的东西你都不肯接受,岂不让朋友太伤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说:老兄误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担心自己吃了鱼肉之后,咽不下去粥和咸菜。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千万别生气。朋友听了范仲淹的话,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问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说:不是当个好医生,就是当个好宰相。好医生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国家。这种不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让周围的人非常敬佩。后来,范仲淹当了参知政事,提出许多利民富国的措施,实现了自己当年的志向,成为一代名人。

  【拼音】: hua zhōu gē jīu

  【解释】: 把粥划成若干块,咸菜切成碎末。

16、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6个

  这句成语原作“扪虱而言”,出自《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十六国时,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他学识广博,爱读兵书,为人谨慎,严峻刚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出兵北伐。进入关中以后,王猛披着老百姓的衣服去见桓温。一见面他就谈论当时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进衣服里摸虱子,好象身边再没有别人一样。桓温见王猛谈吐举止不同一般,便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还赐给他车辆和马匹。

  当时,前秦皇帝符坚有志争夺天下,听说王猛很有才干,便请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终于帮助符坚统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终年50岁,据史书记载,他死后,“朝野苍哭三日”。

  “扪虱而谈”这句成语,常用来形容从容不迫、无所畏忌的样子。

17、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7个

  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尔输了,每个人都提不起劲来,吴汉总是鼓励大家不要悲观,应该振作起来,准备继续作战。

  有一次,刘秀输了,心情不是很好,其他将军也失去斗志。可是吴汉却和士兵们一起整理武器,审阅兵马。刘秀知道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这些垂头丧气的将军们,很感叹地说:“总算还有吴将军叫人满意。”。

 

  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差:尚,略;强:振奋。勉强使人满意。

18、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8个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才能出众。由于骊姬的谗言迫害,他只得逃离祖国,四处漂泊。这样的生活他过了十九年。由于妻子姜氏和众谋臣的帮助,他虽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但为国出力的抱负始终没有被磨灭。

苍天不负苦心人,到了公元前636年,他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即位以后,为了奖赏与自己同甘共苦的谋臣,对他们进行封赏,其中的很多人都得到了优厚的待遇。可是有一位谋臣介子推却被晋文公忘记了,既没有得到赏赐,职位也没有升迁。

在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在公子的鞍前马后效力,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有一次重耳没有饭吃,介子推为了让他吃顿饱饭,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他为重耳用尽了一片丹心,出了很大的力。

虽然重耳没有厚待介子推,但介子推品格很高,对此表现得毫无怨言。他不但没有向重耳伸手要官,反而认为自己没有受赏的资本。

当时,一些谋臣自恃对重耳有功,便居功自傲,看不起同僚。他对此非常气愤,便说:“公子能够当上国君,完全是上天的意思,可是那些在困难时期辅佐公子的人却以为是靠他们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别人么?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这些人难道不是可耻之辈吗?”

介子推的母亲和亲戚、邻居都劝他向晋文公讨赏。但他不愿与朝中的那些世俗之人争名夺利。他还觉得官场污浊不堪,与其在官场里活受罪,还不如在家中编草鞋快活。

介子推的母亲见儿子的志趣如此高雅非常高兴,就决定和儿子到深山中隐居。介子推非常高兴,于是背着母亲直奔绵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从此隐居深山,过着虽然清贫却无忧无虑的隐居生活。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到绵山归隐,不再为他效力,心中非常后悔,就亲自到深山寻找,却总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急了,他下令放火烧山,好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介子推在山中生活得很好,怎肯再受官场的污染,就和母亲一起稳坐山中,任凭大火将他们吞没。

◎成语释义

把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比喻把别人的功绩算到自己身上。

◎故事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出处译文

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呢?

19、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19个

  李陵是西汉时的著名将领。他擅长骑马、射箭,作战十分勇敢,对士兵也非常爱护,因此深得汉武帝的喜爱。

  当时,北方匈奴经常出兵侵犯中原。汉武帝为了安定边塞,便封李陵为派骑都尉,命他率军前去征讨匈奴。他带领五千步兵,从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北推进,三十天后抵达浚稽山(约今蒙古图音河南),被匈奴三万骑兵包围于两山之间。李陵用战车围成营寨,歼灭匈奴数千人。匈奴单于又召集骑兵八万人围攻李陵。李陵边战边向南撤退,斩杀匈奴三千多人,向南撤退,途中来到一大片沼泽中。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命令士兵从里边放火烧出一溜空地,以阻止再烧过来的火继续向南漫延。

  正在匈奴作战不利,打算撤退的时候,李陵的一个部下投降了匈奴,把汉军无后援、箭矢将用尽等情况告诉了匈奴,于是匈奴加紧了对汉军的进攻。李陵率军退入一个山谷,匈奴紧追不舍,并切断了汉军的后路。一场激战,汉军伤亡惨重。夜里,李陵见自己没有了突围的希望,就召集起将士,沉重地说:“看样子明天就会被匈奴打败,我们如鸟兽散吧,这样或许还能有逃脱回朝报告皇上的希望。”随后,李陵在夜里突围时被匈奴追击,最后被擒,投降了匈奴。

  成语“如鸟兽散”是说像一群飞鸟走兽一样逃散,形容溃败逃散,现多用来比喻集团或组织解散后,其成员各奔东西。

20、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0个

  夏代

  从前,夏朝有德把远方的东西画成图像,让官员们晋献青铜铸造九鼎。把各种东西铸在鼎上,百姓可以从鼎上识别万物,哪些为神物,哪些为恶物。百姓再去打猎就不会碰上,也不会因为无知而害怕什么了。也可以避开魑、魅、魍魉这些鬼怪。因此上天保佑君臣和谐,百姓安居乐业。

  把魑、魅、魍魉写在一起了。

  炎黄之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的下属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招降,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术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

  鬼界传说

  魑魅魍魉,原义为“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这里是鬼的聚居地。鬼界入口位于镬铎岛,有魑,魅,魍,魉四小鬼镇守。魑,喻氏,魅,李氏,魍,王氏,魉,梁氏。

21、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1个

  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第。他虽然穷困潦倒,甚至连自己的家属都养不起,但他性情耿直,不肯走权贵之门。他决心刻苦攻读,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叩开仕途的大门。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孟郊高兴极了。他穿上崭新的衣服,扎上彩带红花,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城里尽情地游览。京城美丽的景色使他赞叹,高中进士的喜悦又使他万分得意,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22、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2个

【拼音】fù xīn guà jiǎo【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宋·王应璘《三字经》 【解释】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故事】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23、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3个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及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文: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奋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24、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4个

  “奉公守法”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奉行公事,遵守法纪。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赵奢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英勇善战,屡战屡胜,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

  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收税时大公无私,一视同仁。有一次,他来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赵胜家收取田税,但是赵胜的管家仗势欺人,戏弄赵奢,拒付税款。赵奢并不怕赵胜的权势,他毫不客气地,果断地处理了这件事,且依照赵国法令杀了那些无事生非的闹事者。赵胜听说后,怒气冲天,一定要赵奢抵命,以显示他的权势。赵奢得知赵胜的想法后,马上去找了赵胜,真心诚意的对他说:“您是赵国栋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应该遵守国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现在您的管家却依靠您的权势,公然违反国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税,那么天下还会太平吗?国家还会富强吗?到那时候,您还会有现在这样显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够奉公守法,那么百姓也会以您为榜样,天下就会稳定,国家就会富强,您怎么能轻视呢?”

  赵胜听了这番话,惭愧万分。继而转怒为喜,将赵奢保举给赵惠文王,赵王封了他一个掌管整个赵国税收的官。赵奢上任后,没有仗着权势欺压百姓,仍然公正、无私的处理一切事务。后来,赵奢又被赵王任命为大将,为赵国建立了很多战功。

25、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5个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释义形容各行其事,不顾全局。

  故事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统率宋军前往迎战。两军交战之前,华元为了鼓舞土气,杀羊犒劳将土。忙乱中忘了给他的马夫羊斟分一份,羊斟便怀恨在心。交战的时候,羊斟对华元说:“分发羊肉的事你说了算,今天驾驭战车的事,可就得由我说了算了。”说完,他就故意把战车赶到郑军阵地里去。结果,堂堂宋军主帅华元,就这样轻易地被郑军活捉了。宋军失掉了主帅,因而惨遭失败。
 

26、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6个

  “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

  这个成语来源于《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27、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7个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杀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杀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时,袁药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

  “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明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28、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8个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所以“三折其肱”这句成语的含义,是颇为深刻的。不论何人,只要他是经过多次挫折,从艰苦中奋斗而得到成功的,我们都可以说地是与困境奋斗过的“三折其肱”的人。世界上的伟大人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一定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却仍不断地奋斗,结果才得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正可以借用伟人们的“三折其肱”来勉人自勉。

29、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29个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释义:“非”,不是。“孰”谁。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
  故事: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谈写他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竞派刺客去暗杀赵盾。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

30、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0个

  宋朝时期,金兵入侵中原,种师中奉诏迎敌,乘胜收复寿阳、榆次等地。金兵故意分散兵力,前方侦探上报朝廷认为是上好的出兵机会,老成持重的种师中认为这是敌人的阴谋,可君命难违,只好出兵,结果中了敌人的埋伏,全军覆没

  【解释】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31、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1个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同越王勾践和好,并且听信谗言,赐剑让伍子胥自尽,将他的尸首抛入江中,从此江中波涛汹涌,从海门山滚滚而来,越过钱塘鱼浦,波浪才减弱。早晚有时可以看到伍子胥乘白马素车站在潮头。

  【释义】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32、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2个

  汉朝书生王章到京城长安读书,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因为家里很穷,只好与妻子躺在盖牛用的蓑衣里御寒。一天生病,他担心自己会死,与妻子在蓑衣里相对哭泣。后来当官,因看不惯汉成帝的舅舅王凤专权,不听妻子的劝告上书而被赐死。

  【释义】形容贫病交迫。

33、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3个

唐高宗年间,弘忍大师开坛讲学,当时他的手下有五百余名弟子,最有慧根的当属大弟子神秀。神秀,俗姓李,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少年时为儒生,游学江南,博览经史。唐高祖武德八年(公元625年),神秀在洛阳天宫寺出家。五十岁那年,他翻山越岭,不远千里,投身到弘忍的门下,从事打柴、汲水等劳役以求法。六年来,他夜以继日在弘忍身边服侍,深为弘忍器重,于是被擢升为上首弟子。在当时,神秀被大家公认为禅宗的衣钵继承人。

话说有一年,弘忍突然感到自己年龄不小了,便想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这天,他召集众僧,要求每人作一偈(梵语“颂”,即佛经中的唱词),以便了解各人的道行深浅。神秀悟道颇深,当即在寺院的廊壁上题了一首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偈诗中所说的“菩提树”,即古印度的毕婆罗树,它是一种普通得犹如杨、柳、桐、槐那样的树。当年,年轻的悉达多王子在结束了六年的苦行之后,就坐在一棵毕婆罗树下悟道成佛,被后世尊为释迦牟尼。人们为了感念佛祖证悟人生真理的不朽功德,把他悟道时给予他遮护的毕婆罗树称为菩提树,也就是觉悟之树。弘忍大师见到后大为赞赏,让众僧都来诵念此偈。

后来,慧能听到有人诵读神秀作的偈语,就感叹道:“听起来确实很妙啊!可惜,境界不是很高。”到了夜间,慧能央求一名会写字的僧人在神秀的偈语旁边另题了一首自己作的偈诗:“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偈子表达的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它的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大师看到这个偈子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当他听说是慧能后,就命人将他叫来,并当众批评慧能:“你写的乱七八糟,简直是胡言乱语!”说完,又亲自擦掉了这首偈诗,然后在慧能的头上打了三下,转身就走了。众僧之中,唯有慧能真正理解了五祖的意思。

这天夜晚,三更时分,慧能来到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金刚经》,并将衣钵传给了他。

慧能得法后,悄悄回到南方,隐居了十五年,才前往曹溪宝林寺。随后,他又在韶州大梵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并传授无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怀让、神会、玄觉、慧忠、法海等四十余人。后来,法海汇集慧能的言行为《六祖坛经》,这就是南宗。神秀在弘忍圆寂后,前往荆州当阳山玉泉寺,二十余年中门人云集,这就是北宗。经过神会的弘扬,南宗遂成为禅宗正统,从此独尊天下。而神秀创立的北宗则门庭寂寞,几代之后就衰亡了。——《景德传灯录·弘忍大师》

34、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4个

《战国策》记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接下来,我们便来简述一下这段话的来历。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庄辛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只顾奢侈淫乐,不理国家政事,郢都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气呼呼地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

庄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小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相信我的话,那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么发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他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询问他解决的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接下来,庄辛便给襄王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没接受邻居的劝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庄辛看到襄王听得津津有味,便给襄王具体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古时贤王商汤、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里左右的土地上发展强盛起来的,创建了商朝和周朝。而暴君夏桀、商纣虽然有天下,却不免亡国。现在楚国的领土虽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合计起来也有几千里,岂止是百里左右啊。楚国都城虽然被攻破,但只要大王您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不当之处,秦国是灭不掉楚国的。”楚襄王听了,眼睛一亮,果真按照庄辛的话去做,真的度过危机,振兴了楚国。——《战国策·楚策四》

35、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5个

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邹忌,身材高大,容貌端庄。他为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鼓励群臣进谏,就给齐威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早晨,他穿好朝服,戴好帽子,对着镜子端详一番,然后问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较起来,谁长得英俊?“你邹忌英俊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呢?”妻子说。徐公是齐国赫赫有名的美男子,邹忌听了妻子的活,并不太敢相信自己真的比徐公英俊,于是他又去问他的爱妾,爱妾回答说:“徐公哪有你美呢!”第二天,邹忌家中来了一位客人,邹忌又问了客人同样的问题,客人说:“徐公没有你俊美!”

过了几天,正巧徐公到邹忌家来拜访,邹忌便乘机仔细地打量徐公,拿他和自己比较。结果,邹忌发现自己确实没有徐公美。

于是,他对齐威王说:“我本来不如徐公漂亮,但妻、妾、客人都说我比他漂亮,这是因为妻偏护我,妾畏惧我,客人有事求我,所以他们都恭维我,不说真话。而我们齐国地方这么大,宫中上下,谁不偏护你齐王,满朝文武,谁不畏惧你齐王,全国百姓谁不希望得到齐王的关怀,看来恭维齐王的人一定更多,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很深啦!”

邹忌看了看齐威王并没有动怒,接着说:“更何况,现在齐国地方千里,城池众多,大王接触的人也比我多得多,所受的蒙蔽也一定更多。大王如能开诚布公地征求意见,一定对国家大有益处。”齐威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说:“无论是谁,能当面指出我过失的,给上赏;上奏章规劝我的,给中赏;在朝廷或街市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中的,给下赏!”

齐威王的这道命令公布不久,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大臣和官吏都到宫廷中向齐威王提出批评建议,致使齐国宫廷“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简直热闹得像赶集一样。齐威王根据人门提出的建议,及时修明政治,改正错误缺点。一年后,由于齐威王的缺点都已经改正,提意见的人逐渐少了,大家觉得根本没有什么可提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后,都到齐国来朝见。齐威王身处朝廷,不用出兵,就战胜了一些诸侯国。——《战国策·齐策一》

36、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6个

晋朝的时候,有个人名叫殷浩,他从小就用心苦读,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因而学识十分渊博,善于表达,再加上又喜爱武艺,经常钻研兵法,所以还精通各种战争谋略。
由于他才能出众,就被当时的皇帝任命为建武大将军,统率着扬州、豫州、徐州、兖(yǎn)州和青州五个州的军队。他担任大将军期间,率领部队打了很多胜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一次战斗中,殷浩的军队打了败仗,他便被免去官职流放到信安这个偏远的地方。
殷浩到了信安之后,虽然表面上没有任何反抗的言行,但内心里却是十分不满,而且充满了怨气。人们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他,他总是要么在静坐发呆,要么就在漫无目的地乱走,还用手在半空中比画着写字。大家暗中细细观察后,才发现他原来一直在比画着“咄咄怪事”这四个字。原来殷浩被罢官,事出突然,其中的原因连他自己也弄不明白。所以,他只是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字,来表现内心的迷惑和愤懑(mèn)。
后来,人们引用“咄咄怪事”来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或者是令人惊讶的怪事情。咄咄,表示惊诧的声音。

37、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7个

东汉末年,有一位神医名叫华佗(huàtuó)。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给人治病的时候总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作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深受人们的敬仰。
有一次,两个地方上的小官吏倪(ní)寻和李延一同到华佗那里看病,碰巧的是两人的病情非常相似,都感觉头疼发热。华佗仔细为两个病人作了检查,然后说:“倪寻应该用泻药,而李延要吃发汗的药。”
这两个小官吏感到很不解,于是便问:“我们两个人的病情是一样的,为什么吃的药却并不相同呢?”
华佗解释说:“倪寻的身体外部并没有什么毛病,病是由于身体内部食物消化不良引起的;李延的身体内部很健康,病是由于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所以,虽然你们两位的病情表现是一样的,但是药方却应该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而有所不同。”
华佗随即给两人分别开了药方,他们两人买了华佗开的药,刚刚吃了两天,病就全好了。
当时的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用“对症下药”来称赞华佗的这种治疗方法。
后来,人们将“对症下药”作为成语,来比喻针对不同的客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应对,从而妥善地处理问题。

38、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8个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释义 它与成语‘百发百中”意义相似。比喻射箭技艺高超,并引申为 本领非常高强。

故事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原来,这时周朝的国君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对各诸侯国已没 有管辖权。魏国如被秦国攻灭,秦国的势力将更强大,对周天子的威 胁也更大。周天子问苏厉怎么办,苏厉建议周天子赶快派人去劝说 白起停止进攻,并给白起讲一个故事。 苏厉介绍了一个应该向白起讲的故事: 楚国有个著名的射箭手,名叫养由基。此人年轻时就勇力过人, 练成了一手好箭法。当时还有一个名叫潘虎的勇士,也擅长射箭。一 天,两人在场地上比试射箭,许多人都围着观看。 靶子设在五十步外,那里撑起一块板,板上有一个红心。潘虎拉 开强弓,一连三箭都正中红心,博得围观的人一片喝采声。潘虎也洋 洋得意地向养由基拱拱手,表示请他指教。 养由基环视一下四周,说:“射五十步外的红心,目标大近、太大 了,还是射百步外的柳叶吧!” 说罢,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树上选一片叶子,涂 上红色作为靶子。接着,他拉开弓,“唆”的一声射去,结果箭链正 好贯穿在这片杨柳叶的中心。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潘虎自知没有这样高明的本领,但又不相 信养由基箭箭都能射穿柳叶,便走到那棵杨柳树下;选择了三片杨 柳叶,在上面用颜色编上号,请养由基按编号次序再射。 养由基走前几步,看清了编号,然后退到百步之外,拉开弓, “嗖”、“嗖”、“嗖”三箭,分别射中三片编上号的杨柳叶。

这一来,喝采 声雷动,潘虎也口服心服。 就在一片喝采声中,有个人在养由基身旁冷冷他说: “喂,有了百步穿扬的本领,才可以教他射箭了!” 养由基听此人口气这么大,不禁生气地转过身去问道:“你准备 怎样教我射箭?” 那人平静他说:“我并不是来教你怎样弯弓射箭,而是来提醒你 该怎样保持射箭名声的。你是否想过,一旦你力气用尽,只要一箭不 中,你那百发百中的名声就会受到影响。一个真正善于射箭的人,应 当注意保持名声!” 养由基听了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再三向他道谢。 周天子派去的人,就按照苏厉介绍的向白起讲了上面这个故 事。白起听后,想到要保持自己百战百胜的名气,不能轻易出战,便 借口有病,停止了向魏国的进攻。 这个故事还引申出另一条成语“百发百中”。

39、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39个

解释:

形容不管经受多少挫折,决不退缩或屈服。形容意志坚强、品节刚毅。折:挫折。挠:弯曲。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40、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0个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 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 者的妻子很贤淑,当御者驾看车子,经过自己家的门口时,他的妻子在门缝里偷看,看见她 丈夫挥看马鞭,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 当天晚上她丈夫回家时,她就责他道:“晏婴身长不满六尺,当了齐国的宰相,而且名 闻天下,各国诸侯都知道他,敬仰他。我看他的态度,还是很谦虚,一点也没有自满的意 思;你身长八尺,外表比他雄伟得多,只做了他的驾车人,还洋洋得意,显得很睛傲的样 子,所以你不会发达,只能做些低贱的职务,我实在替你觉得难为情啊!” 御者自从听了他妻子的话后,态度逐渐转变了,处处显得谦虚和蔼,晏婴看见御者突然 谦和起来,觉得很奇怪,问他的原因;御者就把妻子所说的一番话老老实实地告诉晏婴。晏 婴为他听到谏劝,能够马上改过,是一个值得提拔的人,于是推荐他当了大夫的官。 由这内助之贤的故事,后人把它引伸出来,恭维人家有贤淑的妻子。今日一般人对妻子 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都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就 称他有内助之贤。

41、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1个

〖典故〗曹植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42、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2个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得到“安汉公”封号后就毒死汉平帝,自称假皇帝,立2岁的刘婴为太子。他梦想自己能当真皇帝,派8个风俗使下去了解民情。这些风俗使回京讨好王莽说百姓们丰衣足食、盗贼绝迹,真是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市场买卖公平,市无二价。

【出处】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汉书·王莽传上》

【解释】买卖没有两种价钱,买卖公道,不欺骗人。形容社会风气好。亦作“市不二价”。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社会风气好

【相近词】童叟无欺、市不二价

【反义词】欺行霸市

43、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3个

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善歌唱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缺少粮食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韩娥善唱余音竟能绕梁三日,音乐的力量实在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解释〗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出处〗《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示例〗受罪半天,能听到一段回肠荡气的唱儿,就很值得,“~,三日不绝”,确是真有那种感觉。 ★梁实秋《听戏》。

44、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4个

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模棱”。

“模棱两可”说明人在处理问题时,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不置可否。


45、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5个

郑国与宋国一直不合,两个国家之间常常战争发生。有一次,郑国又准备出兵攻打宋国,于是宋国派出大元帅华元为主将,率领军队迎战敌人。在两批人马交战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于是下令宰杀牛羊,准备好好犒赏将士们,忙乱中,华元一时大意忘了分给他的马夫一份,马夫心想自己做牛做马,却什么都没得到,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怀恨在心。后来,两国军队正式交战时,马夫对华元说:“分发羊肉不公平的事你说了就算,但是驾车的事由我作主。”说完,他就把战车赶到郑军阵地中,堂堂宋军主帅就这样轻轻松松被郑军活捉了。而宋国军队也因为失去了主帅,乱了阵脚,因而被郑国打败了。

46、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6个

南北朝时期,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器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明过人,学富五车,是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是很高的达官贵人,很是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元志听完李彪的话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洛阳的一个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争吵起来了。于是他们来到孝文帝那里评理。李彪说,他是“御史中尉”,洛阳的一个地方官怎敢同他对抗,居然不肯让道。元志说,他是国都所在地的长官,住在洛阳的人都编在他主管的户籍里,他怎可同普通的地方官一样向一个御史中尉让道呢?

孝文帝听了他们的争论,觉得他们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意思是说,洛阳是我的京城。我听了,感到你们各有各的道理。我认为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47、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7个

春秋时期,有一位着名军事学家名孙武,他带着自己写的《孙子兵法》去拜见吴王阖庐。吴王看过之后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是否可以用我的军队试一试?”孙武说当然可以。吴王再问:“用妇女来试验可以吗?”孙武说也可以。于是吴王召集一百八十名宫女,让孙武训练。

孙武把这些宫女分成两队,并且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还叫她们每个人都拿着长戟。等队伍站好后,孙武便发问:“你们知道怎样向前向后和向左向右转吗?”宫女们说:“知道。”孙武再说:“向前就看我心胸;向左就看我左手;向右就看我右手;向后就看我背后。”宫女们说:“明白了。”

于是孙武使命搬出铁钺(古时杀人用的刑具),反反复复向她们申戒。说完便击鼓发出向右转的号令。怎知宫女们不仅没有依令行动,反而哈哈大笑。

孙武见状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应该是将官们的过错。”于是又将刚才一番话详尽地再向她们解释一次,再而击鼓发出向左转的号令。宫女们仍然只是大笑。

孙武便说:“解释不明,交代不清,是将官的过错。既然交代清楚而不听令,就是队长和士兵的过错了。”说完命左右随从把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见孙武要斩他的爱妃,急忙派人向孙武讲情,可是孙武说:“我既受命为将军,将在军中,君王的命令可以不服从!”于是命手下将两女队长斩首,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整齐。吴王阖闾检阅阵容后,拜孙武为将军。

后来,人们把孙武向女兵再三解释的做法,引申为“三令五申”,即反复多次向人告诫的意思。

48、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8个

李世民跟随父亲李渊趁隋末之乱起兵,南征北战,打了无数胜仗,为平定内乱,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后来,李世民继承了李渊的王位,成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有所作为的开明君主,作为一位文武兼备,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取得了辉煌成就,使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了巅峰状态,“贞观之治”闻名四海。

然而,作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无法摆脱他的历史局限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无法摆脱的缺点。《新唐书》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样的圣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于远”。

贞观六年,群臣提议李世民行封禅之礼,魏征对此持反对意见。李世民便气呼呼地逼问魏征:“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谷未登耶?”“华夏未安耶?”“远夷未慕耶?”魏征承认李世民在这些方面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还不足够。从两人的一问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时已经产生了自满情绪,对已取得的胜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贞观十年以后。

贞观十一年,魏征指出他已有“意渐深刻”“法无定科,任情以轻重”的情况。张亮、张蕴古与卢祖尚等人就是在这种喜怒任刑的情况下,被轻罪重判而处死的,连李世民本人也对其中的几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贞观后期,李世民经常以言代法,破坏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制,这等于是自乱其法。

贞观十三年,魏征奏上了他那篇着名的《十渐疏》,对李世民展开了全面的批评。尽管李世民以“从谏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晓,但在这方面他并非完人,有时候纳谏也不算是心甘情愿。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还差点杀了直言的魏征呢。

贞观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绝褚遂良、张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谏言,一心兴师东征高丽,结果惨败而归。这场战争劳民伤财,削弱了唐朝国力。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叹息说:“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实上,当时尽管魏征已经离世,但朝中并不缺乏犯颜苦谏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个人功业的欲望迷乱了自己的心罢了。

尽管远征高丽以败北收场,然而,李世民并没有从中汲取足够的教训,而是刚愎自用,执拗不回,顽固地还要准备再一次发动东征高丽的战争,在以后几年中大练水师,制造战船。

就这样,李世民为了扩张唐朝的势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远,直至生命的终点。

——《新唐书·太宗纪赞》

【求解驿站】原指封建帝王喜好扩大疆土,炫耀武功。后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或指铺张、浮夯,爱出风头。好,爱好,喜欢;功,功绩,成就。

【活学活用】孔刚这个人一向是~,不切实际,所以工作中常常出问题。

【妙语点拨】李世民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却因为好大喜功,一心想扬威异域,居然以一次败仗结束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这启示我们,一个人长期身居要职,在听到讴歌与颂扬声的同时,要学会理性对待,俭朴自持并谦虚地听取逆耳的忠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世民虽然有好大喜功的缺点,但是,相对于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而言,李世民依然是佼佼者,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近义】好高骛远、沽名钓誉、急功好利

【反义】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49、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49个

唐朝时候,地方官吏经常要向皇帝进贡礼物。云南地方上有个行政长官要送件礼物给皇帝,他心想:皇帝不缺金银珠宝,要送也得送个稀罕的。最后,他决定进贡一只天鹅。

他派一个名叫缅伯高的人,用竹篓背上一只天鹅,前往京城长安。缅伯高跋山涉水,日夜兼程,走了好多天,来到了沔阳湖(在今湖北省境内)边。在这许多天里,天鹅没下过水,浑身都脏兮兮的。缅伯高放下竹篓,抱出天鹅要给它洗洗澡。不料,天鹅一纵,挣脱了他的怀抱,扑棱一声,振翅要飞。缅伯高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抓了一把,只抓下了一根羽毛,眼睁睁地看着天鹅飞走了。缅伯高又着急又害怕,伤心地大哭了一场。后来,他急中生智,怀揣着那根羽毛,赶往都城长安。

多日后,缅伯高终于来到了长安,随着各地前来进贡的使臣去见皇帝。轮到缅伯高时,他手捧羽毛走上前去,为皇帝唱了一首歌:“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皇帝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听到这里,皇帝连声说:“缅伯高千里送鹅毛,难能可贵!难能可贵!”缅伯高的才华和机智博得了皇帝的欢心,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给他很多东西。

后来,人们就用“千里送鹅毛”这个成语,比喻礼物虽然很小,但是情意却很深重。有时与“礼轻情意重”连用。

50、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第50个

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或者只留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会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虾,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