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人教版

日期:2021-05-29

这是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人教版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人教版第1篇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探究相似三角形的起始课,是在学习了相似多边形后探索的课题,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为今后进一步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三角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化对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类比、观察、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价值,进一步认识类比这一重要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辩证关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情境和应用,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应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所揭示的本质属性解决具体问题.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类比发现新知,通过操作验证猜测,通过合作形成结论,通过应用提高能力.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探索中实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类比导入归纳定义

首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相似多边形?当学生给出答案后,我进而提问:具备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这两个特征的两个三角形叫做什么三角形?从而由一般到特殊,类比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得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设计意图】这样的引入简捷、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第二环节:运用定义加深理解

本环节分为两部分,其一是利用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二是由定义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一部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投影)

我设置了四个问题:1. 观察你的三角板,它的内外边缘可以看作是两个什么图形?是否相似?学生可以很容易地猜测:两三角形相似. 我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定义,现在三个角对应相等不成问题,如何说明三边对应成比例?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可以通过计算来验证,经过计算,学生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同时体会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用来判定两三角形相似.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回答第二个问题,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而对于两个一般的直角三角形,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一副三角板说明不一定相似. 在这里,学生初次体会到反例的作用. 后面两个问题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通过合作,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相似比是1. 对于第四个问题,利用课前准备好的两张顶角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卡片,说明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最后,通过计算说明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得出结论:要想说明两三角形相似,可根据定义通过计算验证;要想说明两三角形不一定相似,只需举出一个反例. 接下来,通过一组小练习,加以巩固. (投影)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中,三角板的使用,形象、直观,使数学问题简单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的成果展示,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部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两点:(1)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与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一样,通常把表示对应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2)相似比有顺序性.

因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确定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此处设计一个小练习,让学生明确如何找到对应角、对应边,即相等的角是对应角,而对应角的对边即这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

到此为止,学生体会到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具有双重作用,不仅可以作为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也可以作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第三环节:灵活应用,拓展提高

【设计意图】例1属于实际应用的题目,由于学生具备比例尺的基础知识,应该会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构造方程,不会出现障碍. 所以本例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通过课件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学生对自己的解答过程予以补充和纠正. 这个例题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同时渗透方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例2是数学应用题目,本例主要运用定义所揭示的性质进行计算. 第一问学生可独立完成,第二问有可能会有学生出现困难,在独立思考之后,如确实不能完成,这部分学生可以请教周围同学,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第四环节:回顾反思,当堂检测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我给学生提炼本节课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的思想,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

【设计意图】课堂检测部分,由于考虑到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检测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有能力的同学可将选做题当堂完成,其余同学可留作作业课下完成.

四、几点说明

教学设计中关注了类比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应用是数学的生命力,本设计关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其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机会,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人教版第2篇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经历三角形相似与全等的类比过程,进一步体验类比思想、特殊与一般的辩证思想。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通过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的探索过程,发现“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意识,并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计算机的辅助和研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手脑和谐一致的习惯以及主动、愉快的学习情感。

2学情分析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是在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性质,三角形全等、多边形相似、及三角形相似的后续学习,它是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单的相似图形,学习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培养对知识转化的能力、化繁为简的思想。相似三角形是今后学习锐角三角比、三角函数和圆的知识基础,另外在学习物理的相关方面也要用到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3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与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类比,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并能运用这个判定解决有关三角形相似的简单问题。

难点: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3)、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反思、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论(0) 教学重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

评论(0) 学时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2、观察老师准备的三角板(两个、一大一小)。

3、引入课题

(1)怎样才能说明二个三角形相似呢?

(2)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2【讲授】

问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已知如图,直线 ,直线 分别交 于点A、B、C、D、E、F.

(1)分别测量线段AB、BC、DE、EF的长度;

(2)计算 ,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3)任意移动 ,再测量DE、EF的长度,并计算 的值,你又有什么发现?

(4)任意平移 ,再测量AB、BC、DE、EF的长度,计算 , 的值,上述规律还成立吗?

(5)验证 , 成立吗?

(6)由上述探究,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二:

(1)若1中的 相交于 上点A,如图,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2)若1中的 相交于 上点A,如图,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3)把(1)中的 看成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把(2)中的 看成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三: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1、在△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2、由上题,请你归纳结论.

3、【引申】上述结论中,如果平行线与其他两边延长线相交结论仍成立,你能画出正确的图形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看教材,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要强调:

(1)用符号“∽”表示时,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2)相似比有顺序性。

教师提出问题(1)(2)

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交流(1)(2)问题。

教师要关注学生测量的准确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提出(3),并引导学生,由学生小组完成

教师提出问题(4)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要注意规范(2)~(5)题的结论。

学生自己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教师要强调由此结论得到哪些比例式(结合具体图形说明)

活动3【练习】

1.如图,在△ABC中,DE∥BC,AC=4 ,AB=3,EC=1.求AD和BD.

2.如图所示,如果D,E,F分别在OA,OB,OC上,且DF∥AC,EF∥BC.求证:OD∶OA=OE∶OB

活动4【作业】

课本课后习题

27.2 相似三角形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27.2 相似三角形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3)、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归纳、反思、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相似三角形判定的方法。

学时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1、观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

2、观察老师准备的三角板(两个、一大一小)。

3、引入课题

(1)怎样才能说明二个三角形相似呢?

(2)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2【讲授】

问题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已知如图,直线 ,直线 分别交 于点A、B、C、D、E、F.

(1)分别测量线段AB、BC、DE、EF的长度;

(2)计算 ,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3)任意移动 ,再测量DE、EF的长度,并计算 的值,你又有什么发现?

(4)任意平移 ,再测量AB、BC、DE、EF的长度,计算 , 的值,上述规律还成立吗?

(5)验证 , 成立吗?

(6)由上述探究,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问题二:

(1)若1中的 相交于 上点A,如图,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2)若1中的 相交于 上点A,如图,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3)把(1)中的 看成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把(2)中的 看成平行于△ABC的边BC的直线,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三: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

1、在△ABC中,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ADE与△ABC有什么关系?

2、由上题,请你归纳结论.

3、【引申】上述结论中,如果平行线与其他两边延长线相交结论仍成立,你能画出正确的图形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看教材,然后小组交流。

教师要强调:

(1)用符号“∽”表示时,注意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

(2)相似比有顺序性。

教师提出问题(1)(2)

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交流(1)(2)问题。

教师要关注学生测量的准确性和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提出(3),并引导学生,由学生小组完成

教师提出问题(4)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要注意规范(2)~(5)题的结论。

学生自己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的比相等。

教师要强调由此结论得到哪些比例式(结合具体图形说明)

活动3【练习】

1.如图,在△ABC中,DE∥BC,AC=4 ,AB=3,EC=1.求AD和BD.

2.如图所示,如果D,E,F分别在OA,OB,OC上,且DF∥AC,EF∥BC.求证:OD∶OA=OE∶OB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人教版第3篇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点、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它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和性质的全面研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还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是今后研究圆中线段关系的工具.

它的难度较大,是因为前面所学的知识主要用来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垂直等.借助于图形的直观可以有助于找到全等三角形.但是到了相似形,主要是研究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借助于图形进行观察比较困难,主要是借助于逻辑的体系进行分析、探求,难度较大.

教法建议

1.教师在知识的引入中可考虑从生活实例引入,例如照片的放大、模型的设计等等

2.教师在知识的引入中还可以考虑问题式引入,设计一个具体问题由学生参与解答

3.在知识的巩固中要注意与全等三角形的对比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什么叫相似比?

[讲解新课]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

建议让学生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来得出性质定理1.

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 ,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证”,然后教师分析证题思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寻找判定两三角形相似所欠缺的条件时,是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的,这种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思维方法要向学生讲清楚,而证明过程可由学生自己完成.

分析示意图:结论→∽(欠缺条件)→∽(已知)

∽ ,

BM=MC,

∽ ,

以上两种情况的证明可由学生完成.

[小结]

本节主要学习了性质定理1的证明,重点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思维方法.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41中3、教材P247中A组3.

八、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