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

日期:2021-10-22

这是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第1篇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二首》中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诵、悟诗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陆游的《示儿》这首诗。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齐读课题。理解“邸”。

  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①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③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时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资源整合,深刻领悟。

  1、了解汴州。

  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 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

  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拓展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①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 “胡尘”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请你们再用心听听——(课件出示古代战争画面)

  透过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学们,整整23739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

  三、拓展: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林升愤怒的质问着;陆游悲伤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课件)来,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

  附: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第2篇

一、 示儿引入要简短,大体知道此诗的背景即可。

二、 出示地图,师讲解意思。

三、 引出本诗。

四、 理解题目~~临安(地名、杭州)

~~邸 作为生字教学,(字、形、意)

~~~题(书写的意思)

题目意思: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写诗。

五、 介绍作者:林升(生平、简介)

六、 生自由读诗

1、 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指名两、三人读一读)

2、 男生读、女生读、(有韵味、有诗的感觉)

3、 全班读(会读)

七、 解释诗意

1、 师:读了诗,你知道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事物?(青山、高楼、无限风光,还有游人在唱歌跳舞)哪句诗是写这些的?(生读第一句或者前两句)杭州美不美?

师:游人在做什么?(唱歌跳舞饮酒)

出示图片:师:就是这些人在唱歌跳舞,他们玩的怎么样?(快乐、高兴)

师:是啊,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多么适合唱歌跳舞饮酒作乐啊!可是诗人为什么要问他们“几时休”?(休的意思是停止)

那么也就是诗人在问他们,问他们什么(我手指第二句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解释“西湖歌舞几时休”)

2、 师:可见这不是一般的游人,你觉得他们是谁?(权贵、皇族)“暖风熏得游人醉”说的就是他们。再看图片、刚才我们说了他们玩的很高兴,作者却说他们已经“醉”了,这个醉字你怎么理解?跟我们平时喝酒时的醉一样吗?(不一样,是陶醉、沉醉)

你能不能说说读了这句诗后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师:从他们到这里开始,就整天的沉迷于歌舞和饮酒作乐中,天天如此,他们还醒得了吗? 这些权贵们整天的吃喝玩乐,不顾百姓死活,他们简直就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你们同意吗?

那么,这就是一群什么样的家伙?(吃喝玩乐、游山玩水、可恶、可耻、卑鄙~~~)你对他们是喜欢还是憎恶?

师:中原已被金兵占领了整整83年,此时的杭州已经成了迂腐又胆小的大臣和权贵们的避难所。什么是避难所?(再读前两句诗,你有什么心情?)

4、在这帮酒囊饭袋人的眼中,杭州还是避难所吗?(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当汴州”

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

师:(齐读全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诗写了什么呢?

教师解说: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今天,我把这幅图带来了,请大家看一看。

四、出示《清明上河图》

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是,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没有想到如何懒得失地,而是在建宫殿,大修街道,因此诗人在诗的第一句就说:“山外青山楼外楼”。

1、这些楼是谁建的?杭州本来应是他们什么的地方?他们建了作什么?(出示课件)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

2、想到这里,我们着不着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3、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4、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却把眼泪都要流干了

引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面对权贵面对皇帝,你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

师:如果我们的祖国被占去了一半,你们愿意吗?会怎样?

五、拓展诗文

师:面对破碎的河山,抗金英雄岳飞喊出了“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的豪言壮语,他曾经写下了一首激励人心的诗歌《满江红》,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出示课件。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奋学习吧!~

板书:

题临安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第3篇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xjlet.com)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小精灵儿童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课件出示)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

  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

  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出示课件)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你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啊!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出示全诗课件)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题临安邸教案设计意图第4篇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教学流程:

  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出示《题安林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

  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

  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