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1-09-23

这是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

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第2篇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里,我们积累过龚自珍的两句诗,还有人记得吗?

  学生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同学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背出来吗?指生背。

  3、请全班同学跟着这位同学一起背诵。

  二、解诗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的另一首同题诗,(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提醒不要把“己”写成“已”字。

  2、有同学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吗?(无生举手)小老师解释:这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记年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光十九年。这一年,作者在南来北往的途中,共写了315首诗,统称为《己亥杂诗》。

  3、提醒同学们看注释①,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二百二十首。

  三、初读诗。

  1、每个小组内推荐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然后请被推荐的同学依次朗读古首,生评价。

  2、请被推荐的同学指导本小组内同学的朗读。

  3、小组内再推荐进步最快的同学展示。

  4、听着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小老师也激情诵读一次。(热烈掌声)

  四、品读诗。

  1、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吗?

  生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心声。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作者想要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2、那同学知道诗中哪一句是表达作者心声和情感的吗?生回答后两句。

  3、请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要求:语文阅读能力差和不爱发言的先说,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生汇报。

  4、作者“劝”的内容是什么?(板书:劝 重抖擞 降人才)

  5、小组内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这么“劝”呢?

  6、“劝”的原因是“万马齐喑”,疏通前两句诗的意思。

  7、重点讨论诗中的“风雷”指的是什么。一个课外知识积累较多的同学补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觉得“风雷”是一个敢于伸张正义、引领社会革新的言语、人才等。

  五、悟诗情。

  1、指生再读诗。

  2、小组赛读诗。

  3、全班齐读诗。

  4、讨论: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六、拓展有关爱国的诗句。

  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虽然上课的是自己的孩子,但从头至尾我并没与参与其中,孩子除了借用电脑查资料,并没有向我作任何咨询。但从这堂课的设计和呈现中,个人欣喜看到:

  (1)上课的孩子作了精心的精备,从诗的写作背景到爱国诗句的拓展,孩子有设计,有搜集,有积累,真正地体现了预习的有效和高效;

  (2)这堂课的设计很完整,从读通到读好到读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3)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从小组内推荐读书好的同学,到读书的同学指导小组内同学读书,从小组内说诗句的意思到小组内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且对小组合作有所要求,学困生优先发言,能力强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了,积极参与课堂。

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第3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体味诗情,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并积累名句。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2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是八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在经过了七、八年级整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于古诗文都有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和解读鉴赏的能力,但是这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体裁、篇幅、艺术风格和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各不相同,并且还要求能够全文背诵和默写,学生学习和完全理解与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教学时,可参照“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给学生作一些必要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介绍,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2、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有一位人物,他在鸦片战争之前就清醒地看到了清王朝已经进入“衰世”,是“日之将夕”;他批判封建统治的腐朽,揭露封建社会没落趋势、呼唤改革风雷的风气。他是中国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他就是龚自珍。

活动2【活动】作家作品简识

1、作家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号定庵,浙江杭州人,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诗人。官至礼部主事,辞官南归主讲于书院。诗气势纵横,有《龚自珍全集》。他且开一代新诗风的大诗人,作品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突出的社会现实内涵。在艺术表现上,纵横恣肆,狂放不羁,体现出崭新的独创精神,代表了清诗的成熟个性面貌,被誉为古代的最后一位和近代的最初一位杰出诗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2、写作背景简介:

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龚自珍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

活动3【讲授】课文解读

(二)、诗歌内容学习:

1、朗读全诗

2、理解个别字词的含义

浩荡:无限。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吟鞭:指诗人鸣鞭。同题诗有“赖是摇鞭吟好诗”句。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相对京城而言的归途。

3、诗歌内容理解: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4、诗歌结构分析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 落花自比

浩荡离愁→ 轻松愉快→ 有所作为

(三)、研读诗句,理解诗歌主旨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是怎样理解的?从这两句诗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联想:一片片飞花离开故枝纷纷坠落,在那一丛丛花树下堆砌起来,化作红粉香泥,养护新苗新花。诗人以落花自喻,向春天发誓:我们这片落花啊,绝不是无情的废物。花落归根,最后化作春泥了,我们也还要去滋润未来的花,去孕育未来的五彩缤纷的春天。

今天用此来表达为了美好事物勇于献身的精神。即使自己像花一样凋谢了,也要化作“春泥”去护花,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抒发作者离京南返的愁绪;表示自己虽已辞官,但仍决心为国效力,流露了作者深沉丰富的思想感情。

活动4【练习】当堂练习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填空

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这一句,运用 ,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 ;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 。

3、拓展延伸:

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

(1) , 。 (2) , 。

己亥杂诗教案一等奖第4篇

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和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⒈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⒊指名读,齐读,练读。(

  ⒋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⒈指导诵读。

  ⒉赏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⒊赏析第三、四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⑵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⒋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⒌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⒉作业:诵读默写。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