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赠从弟教案设计

日期:2021-08-21

这是赠从弟教案设计,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赠从弟教案设计

赠从弟教案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

  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刚刚大家看到的就是我们常德的桃花源,很多同学都去过吧!桃花盛开的美景是世人所共赏的,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请大家把赏析课本翻到110页。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首先,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②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 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 (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

  5.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③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三、赏析课文

  1. 解题:课文的字词义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先从题目入手,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题目信息:①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 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如果仅仅只是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下面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组,自主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发表你们研讨的结果。注意:你们每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好的,大家从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归纳)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⑵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⑶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

  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夜间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上文,进一步回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天,阳春用她的烟景,大块以她的文章召唤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

  ⑷看来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弥漫在空气中的袅袅轻烟笼罩,分外迷人(烟景)。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善书画,作者便说“群集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

  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

  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

  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文章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叙天伦之乐事”)“乐”字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四、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 “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 “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读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

赠从弟教案设计第2篇

一、译文: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天地是万物的旅舍,时光是百代的过客,,人生漂浮无常,好似梦幻,欢乐的口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着蜡烛,在夜间游乐,确实是有原因的!何况清明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召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现在聚会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畅谈兄弟间的乐事。诸弟聪明过人,都有谢惠连的才华;大家咏诗歌唱,唯独我不能和谢康乐相比而感到惭愧。静静地欣赏春夜的景色还没有完,纵情的谈论又转向清雅。摆出荣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酒杯频传,醉倒在月光之下。没有好的诗篇,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作诗不成的,按照金谷园的先例,罚酒三杯。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朗读李白《将进酒》。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借酒抒情,挥洒个淋漓尽致。饮酒赋诗,自古是文人一大乐事。这篇散文,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二、 破题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李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 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三、文体常识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五、自读,不明白之处、重点字词梳理

六、比较阅读。文章最后四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请结合所给课外阅读材料,谈谈李白的文章与同类作品相比,有何不同。

提示:注意文中粗体字所表达的情感

《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

《兰亭集序》前文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羲之序如出一辙;

《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

最近学过的《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古人作的宴集序多有“兴尽悲来”的情绪转换,开始写乐,继而写悲,成了一个套子。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全文充满着春天的生机,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高雅,格调明朗,虽有“浮生若梦”一句,但不会因这一句而生出消极情绪。

七、简单探讨作者性格与文风

李白性格豪放不羁,他的思想驳杂而矛盾。在儒家“达则兼济”的思想影响下,李白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他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愤世疾俗的叛逆精神,有道家尤其是庄子思想的鲜明印记。入世和出世、积极和消极的矛盾都统一在李白“功成身退”的思想之中,他希望辅时济世,建功立业,然后啸傲山林,浪迹五湖,全身远祸。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游斜川诗序 作者: 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共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记乡里,以记其时日。

后人评:文章短小优美,点明出游的日期和地点,以游览斜川、观赏山水为题旨,着意刻画了近观远眺之佳景,突出赞美了独秀于泽畔的障山,抒发了对山水美景的浓厚情趣和爱恋,并由此引发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叹。

兰亭集序 作者:东晋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金 谷 诗 序 〔晋〕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三月三日兰亭诗序》 孙绰

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逯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

赠从弟教案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

《赠从弟》的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理解诗中松柏和风的对比作用,品味语言;

  3、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感受作者的劝勉之情;

  4、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诵,背诵全诗。

  2、理解风与松柏的对比作用;

  教学难点:

  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学会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挫折?你是怎样面对的?父母兄弟他们是怎样的态度?(生思考,讨论,发言)

  但有这样一位哥哥,当弟弟面临挫折时,他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指手画脚,而是通过赠诗勉励弟弟该怎样去面对这一切。

  二、了解作者

  师在生收集展示的基础上,补充。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三、学习诗歌。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刘桢的《赠从弟》第二首。

  1、小黑板出示诗歌。初读诗歌,划分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听范读,划分停顿。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高声诵读以昌其气,缓声慢读以玩其味”。

  (3)学生自由读诗,注意“罹”的读音。

  (4)指名朗读。

  2、再读诗歌,了解诗意

  (1)小黑板出示注释,分小组交流诗的大概意思。

  亭亭:耸立的样子罹:遭受。凝寒:严寒。 。

  瑟瑟:寒风声。 一何:多么惨凄:凛冽、严酷。

  强调“一何”、“终岁”“罹凝寒”、“本性”等词的含义。

  (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三读诗歌,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1)现在,老师要看一看大家对诗的理解情况

  a.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借用了孔子的一句关于松柏的名句,你知道是哪一句吗?(.“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 松柏有本性,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d. 哪句诗更能表现作者对从弟的劝慰和勉励?(“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松柏都有哪些品格值得赞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人是怎样来赞美它的?

  (松柏不怕严寒,经历狂风的'吹刮依然坚挺端正,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在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风的猖狂和嚣张,来对比出松柏不畏严寒,傲立四季的可贵品格。

  4、四读诗歌,感受深情。

  前面我们说过,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到一句,说弟弟你怎样了?你要怎么怎么样等等?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

  生读诗歌,发言。

  师明确:对,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四、拓展延伸,

  今天,通过学习这首诗歌,我们知道了该怎样去面对挫折,也知道了劝慰他人时除了正面劝告之外,还可以从侧面,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规劝。

  当你的朋友或小伙伴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你就可以引用古诗文中的诗句、名言警句来劝慰,除赠从弟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劝勉朋友生活中经历挫折的古诗文?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咏竹》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唐.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五、当堂背诵。

  六、课堂小结。

赠从弟教案设计第4篇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序”的文体知识。

2.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能够根据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

二、过程和方法

1.课前自主探究与课上教师点拨相结合,疏通文章大意。

2.合作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李白对生活的热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揣摩、赏析文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对文中“及时行乐”思想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李白的《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李白是好酒之人,他的不少诗歌都散发着浓浓的酒香。他的好友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绘李白酒后的醉态(幻灯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句传神地描摹出李白豪迈洒脱、才情横溢、蔑视权贵的酒仙形象。可以说酒是李白灵感的源泉。《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就是一篇浸润着酒香的绝妙好辞。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这篇文章,领略李白“落笔惊风雨”的才气,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

二、解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我们解读文章的时候,千万不能错过这双向我们频递秋波的眼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给我们传达了哪些信息?

学生集体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以下内容。

春夜:时间

宴:结果

诸从弟:宴饮的对象(人)

桃李园:地点

序:文体的一种。包括书序、赠序、宴集序。本文属于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记叙饮酒赋诗的经过。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

进一步明确:还有“起因”“经过”两个要素没有交代,因而序的正文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宴”和“如何宴”。这就提示我们,李白在夜宴上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对这两个要素的表现传达给我们的。

三、阅读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我们首先要读懂文章的字面意思,才能进一步揣摩文意,思考“为何宴”“如何宴”这两个问题。已经布置大家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效果。请大家先把课文朗读一次。

1.初读课文,疏通字句。

齐读课文后,学生轮流一人一句翻译全文。

解答过程中,教师点评,提醒学生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 序通叙,叙说

古今异义:几何 大块 文章

词类活用:季 飞 夜 惭

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省略句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同学们预习颇有实效,读懂文章的大意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边读边留意,有哪些文句能够解答为什么宴和如何宴的问题。

再读课文。点出幻灯片:为何宴

提问:李白为什么要和诸从弟会桃花之芳园夜宴?文中哪些句子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序天伦之乐事。教师点评:一个乐字,点明了夜宴是为了寻乐,为宴会奠定了热烈、愉快的基调。

(2)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教师点评:浮生如梦,人生苦短,所以要向古人学习,抓紧时间,乘夜而宴,及时行乐。

板书:原因:(1)享天伦之乐

(2)及时行乐

小结:为了及时行乐,共叙天伦,李白参加了夜宴。如此说来,夜宴的过程,也就是追寻快乐的过程。这就使人不禁要问:李白和诸从弟寻求的是怎样的快乐呢?

3.品读文句

打出幻灯片:如何宴

齐读课文,教师提问:在宴饮的过程中,有哪些事物或者活动能够使李白感到快乐?找出具体词句进行赏析。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教师下组了解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文句、关键词语进行赏析。

美景: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都是美丽的春日风光,概括为“美景”)

追问:你为什么认为这些事物让李白感到快乐?

点拨:拟人修辞所起的作用——表现出李白对大自然的热爱。

雅怀:咏歌、幽赏、高谈、开琼筵、飞羽觞、罚依金谷酒数

重点赏析“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一句:坐在花间,一面饮酒一面欣赏盛开的桃花,何其清雅!羽觞本是死物而竟然能飞,何等神奇!可见酒杯传递之频,饮者欢情之畅,同时具有梦幻般的美感。体现出与会者的豪情逸性。

小结:《古文观止》评点李白描写夜宴的经过道:“未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此言诚然。参与夜宴的人是惠连、康乐一般的文人雅士,进行的活动是饮酒赋诗这样的风雅活动,可见李白追求的夜宴之乐,乐在美景可喜,乐在雅怀得申,是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而非凡夫俗子的纸醉金迷。联系到文章开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感叹,以及夜宴会诸从弟及时寻乐的实际行动,不难看出李白对精神愉悦的追求有着时不我待的迫切感。这样的及时行乐,行得意境高雅,乐得格调明朗。可见,本文的主旨——及时行乐,虽然有着颓废的表象,但其内涵却有积极乐观的一面。

4.思想感情探究

通过对“为何宴”“如何宴”两个要素的解读赏析,我们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种感慨,在古人当中并不少见。如曹操也说过“杯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样类似的话,在《短歌行》中,曹操这句话是要用来抒发怎样的感情,表达怎样的思想?这种情感与李白在《夜宴》中所要抒发的感情一样吗?苏轼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呢?

小结: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把单一的文句提出来,脱离文本天马行空地讨论,是没有意义的,也不会有任何结论。只有把文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正确理解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再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进行思考,我们就能够更加贴近作者的心灵,跨越时空与他们对话,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