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赤壁教案教学反思

日期:2021-10-25

这是赤壁教案教学反思,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赤壁教案教学反思

赤壁教案教学反思第1篇

《赤壁》是杜牧咏史诗中的名篇,主要写了诗人漫步沙滩,偶然间捡到一只折断的铁戟,磨光洗净后认出了是三国时代的兵器,由此产生了“怀古之幽情”,对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前两句属于记叙,后两句属于议论,作者在议论中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诗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作者借“二乔”来象征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二是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话的意思,并说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句又蕴含了怎样的哲理?我在讲解这两个问题的同时也是在教学生赏析诗句的方法——从表现手法、诗句内容、作者情感、蕴含的哲理等角度去赏析。只有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生鉴赏水平的提高。

  在诗歌教学中,教授学生赏析诗句的方法很重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也很重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类似题材、风格的诗歌能加深学生对所学诗歌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课堂上讲完《赤壁》后,我在拓展环节引导学生阅读杜牧的另一首咏史名篇《题乌江亭》。这首诗与《赤壁》一样,都是议论战争成败之理的,都是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作了假设性的推想。我引导学生赏析两首诗的异同。在我的引导启发之下,学生基本能理解两首诗在内容上很相似,而蕴含的哲理是不一样的。

  这堂课最大的不足是很多学生对作者的情感、蕴含的哲理并不能完全理解,这让我感到诗歌教学任重道远,学生还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长期的学习和积累。

赤壁教案教学反思第2篇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视对学生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课外的分组、结合话题指导材料搜集、筛选,对于改变学生原来被动的接受和教师教什么我听什么的学习方式会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有好多学生都谈到这样的学习非常轻松,并且可以涉猎到更感兴趣、更广泛的知识

  第三,强调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改变教师原来单一的讲解传授方式,依材料,依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我觉得,这对于古文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第四,将渗透古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中,原本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化为简单的切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得到了落实,符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赤壁赋》这篇文章我一共上了五个课时,“战线”会拖这么长我也没想到。第一节课我主要对苏轼这个人进行的介绍,分别通过“三苏”、“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等来介绍苏轼。我将苏轼的生平遭遇到的坎坷说给学生听,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问我后来怎么样。可惜我课前查阅的资料不够丰富,无法继续解答学生的问题。由于是上《赤壁赋》,我又补充了他写的一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让学生整理在本子上,齐读了一遍。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慷慨激昂而且富有感情,我心里想:要是早读的时候他们也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时间过得飞快,到了正式想上《赤壁赋》的时候,却已经下课了。

  因为文体是赋的关系,所以此篇文言文更注重的是诵读和背诵,体会赋的美感,而不太过强调翻译与字字对应。况且如此优美的赋,一经过现代文翻译,美感就丧失了。但由于教学经验不丰富,我以为字字落实总没有错,可是在上课的过程中却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昏昏欲睡。

  这篇文言的思辨性很强,所以我几乎是上完一段给学生总结一下本段的思路,帮助学生能够更好记忆和理解。许多同学在刚接触这篇文言文的时候,读完一遍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结果在我讲完全篇之后,许多同学都说在学过的《劝学》、《师说》、《赤壁赋》中最喜欢这一篇,这倒让我很是惊讶,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课外预习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掌握,毕竟学生的学习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接受型上,习惯很顽固

  2、阅读大量的资料,对于教学进度的完成是一个挑战(当然,教会学生方法,改变学生的习惯比任何都值)

赤壁教案教学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及豪放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抓关键语句,提高学生鉴赏和评价的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在理解词的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和背诵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词中寄托的情感,感悟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审美目标:领悟、感受到苏词豪放旷达的特点并作出简评

【教学重点】

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念奴娇&8226;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赤壁教案教学反思第4篇

 《赤壁》(长春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最著名的七言绝句,在讲这首诗时我也是精心准备,讲完之后感觉教学中有创新之处但也有些不足,反思如下:

  优点:

  这首诗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怀古诗的'同时当堂背诵,从教学过程的检查中全班很多学生能够背诵。

  关于咏史诗历史背景的渗透也很到位,很多学生能够通过这首诗再把赤壁之战这段历史捡起。

  本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讲的很详细,学生能够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并总结这首诗的主旨。

  不足:

  1、学生读的少。

  讲这首诗时,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但教学环节中还是存在不足,朗读的部分太少,学生读的少,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背诵。例如:在我范读完这首诗后,直接就叫学生站起来读,而没有给学生时间自己在下面出声的朗读,还有在讲完这首诗后,应该给学生时间带着感情去读并背诵,这个时间我也没给,还有很多学生没带有感情去背诵,当时我也没有给纠正。

  2、我讲的太多。

  在教学中我讲的内容太多,学生思维和课堂活动较少,这不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老师是导演,而学生是主角,在构建高效课堂上我存在很大不足,很多知识点学生可以完全自己总结出来,而我都自己代劳了。例如:在讲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时,有很多学生都预习了,找学生说就可以了,而我也找学生了,但自己说的很多,还有在讲赤壁之战这段历史时,几乎都是我自己讲的,而学生只是一个简单的听众,这不好,关于这段历史有些学生完全可以讲出来,最好让学生去讲讲赤壁之战,这样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激励其他同学课余时间多读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