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如梦令的意思

日期:2021-10-06

这是如梦令的意思,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如梦令的意思

如梦令的意思第1篇

 核心提示:——为了寻找标准答案一直淡淡地喜欢着李清照,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但那时是不理解她“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境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为了寻找标准答案

  一直淡淡地喜欢着李清照,对她没有太多的研究,只是记住了她的几句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最先进入我灵魂深处的,但那时是不理解她“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心境的,后来渐渐知道了她少年时的快乐,新婚时的甜蜜,中年时的幽怨……所以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也许是过分喜欢吧,当学生无法确定“如梦令”词牌名还是题目时,我就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告诉他们这是李写的另一首《如梦令》,学生咿咿呀呀地读着,一脸的笑意说是词牌名。我也不急,进入了课文的教学。

  由于预习,词早就会背了,词意也早就写在书上了,孩子们都很得意,大有“你不教也没关系”的感觉。于是我检测了几个重点字词,逐句让他们说说意思,可他们搬来的要么是《课课通》上的,要么是拓展阅读上的,似乎也是一首首“清词”,学习底子薄的同学就只有听的份了,于是我直接进入了下一步教学:仔细观察画面,按照你的观察顺序用自己的画描述画面。叽里呱啦,全员参与,每每说到我的困惑处,我就说“是吗?”请了三四个同学说过后,他们叫了起来:到是喝醉了“不知归路”还是天晚了“不知归路”?“兴尽”到底是高兴极了,还是兴致未尽呢?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进教师前,依然不明确,网上关于此的争论也很多,我似乎无法定夺。

  于是他们再读诗,静心思考,原来在“溪”“亭”“夕阳”“藕花”的美景中,和知己出游,是最幸福的事,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陶醉于浓情。在美景中和知己游赏,心情愉悦到了极点,可是天色“晚”了,只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因为这份“愉悦至极”和“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词人在事隔许久后依然“常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更多程度上说,是孩子们开阔了我的思维。我觉得只要进入情境,感悟合情合理就行了,似乎不需要什么标准答案了!因为我觉得孩子的,合理的,就是标准的!

  轻松学完,还剩十几分钟呢!于是赶紧拿出家作本,开始默写,正确率较高,我也就放心了。时间多余,我们在读读李的另外一首词吧!学生开始想刚才那样快乐地“昨夜雨疏风骤……”因为这几天江南春天的确是“昨夜雨疏风骤”学生对于理解词意还是没有太多障碍的。我问:为什么你读得那么快乐?学生说春天景美呀,早晨醒来心情愉快,“海棠依旧”心情愉快……我问真的吗?词人也认为“海棠依旧”吗?不如我们把两首联系起来看看呢?“常记溪亭日暮”先写沉醉,次写晚归,因人醉,天晚,才“误入藕花深处”。误入引起心乱争渡,又引出鸥鹭惊飞,这首词富有生活情趣,的确让我们感受到词人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而“昨夜雨疏风骤”却让我们进入了凄冷的场景,似乎比较消极,如“浓”、“残”、“却”、“瘦”等,同样是体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但面对的背景却是“风雨交加的夜晚”,而非“流水潺潺的溪亭边”,所以我们分明是伤感愁情甚浓。李清照出身于官宦之家,少有文才,深受父母宠爱,生活优裕,《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正是她那时的欢乐生活的真实写照。她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四十四岁南渡避难,四十六岁丈夫谢世,作者从此流离颠沛,生活无着,以写“愁”称著。这首“昨夜雨疏风骤”虽不知写于何时,但“雨疏风骤”“绿肥红瘦”的春景是令人伤感的,词人不是还反问了:知否?知否?真的是“海棠依旧”吗?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吧,这次显然是读得伤感了。不敢多读李清照,怕愁绪从中来,所以准时下了课。

  回顾这堂课,觉得我和学生似乎一直在寻找着标准答案,有几许累,有几许乐,有几许“牵”,有几许“引”,重要的是我们走近了词人,走进了词。

如梦令的意思第2篇

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欣赏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你们读过词吗?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2、介绍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如梦令。

二、初读感知。

1、生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2、指名学生读。适时纠正学生的读音,指导关键字词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

三、细读全词,古文今译。

1、过渡: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注释的帮助下,读懂词的大概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2、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咱们先来说一说。自己能够读懂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

适时指导 “暮” “醉” “争渡争渡”等字词的意思。

3、这首词用了多少个字?(三十三)

小结:是的,三十三个字就把这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四、“瘦”读全词,搜寻词眼。

1、引导学生:学古诗词还得学习另外一种本领,那就是要把诗或词“读瘦”。板:读瘦

同学们能不能把整首词读成一个字儿?看看整首词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2、学生讨论,适时板书:醉

五、牵引“醉”线,分层解读。

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

过渡: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词,看看可以从哪些词语当中读懂这个“醉”字呢?

2、引导学生想象 “溪亭日暮”这个词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3、奖励你读一读吧。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老师边播放日落美景边描述:黄昏时分,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小亭子,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中。水面上波光粼粼,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过渡:在这样的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他们会在干什么?

喝酒,聊天,做,对对子,看风景……

小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是啊,在这样的地方,品着美酒、赏着美景、闻着酒香、荷香,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5、小结,继续讨论:好!大伙儿还能从哪些词语当中读出这个“醉”字来?

引导学生想象“藕花深处”所描写的画面。

这种画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是啊,多美的荷叶荷花!但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斑斓、幽静而又神秘的世界。来到这样的地方,词人肯定更醉了。读。

6、等他们惊醒过来的时候,他们是赶紧——读下去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小结:那场面多壮观啊。看媒体:词人她们笑啊叫啊,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扑啦啦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蓝天!那场面壮观吗?!

如梦令的意思第3篇

 一

  也许是过分喜欢吧,当学生无法确定“如梦令”词牌名还是题目时,我就随手在黑板上写下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告诉他们这是李写的另一首《如梦令》,学生咿咿呀呀地读着,一脸的笑意说是词牌名。我也不急,进入了课文的教学。

  二、

  由于预习,词早就会背了,词意也早就写在书上了,孩子们都很得意,大有“你不教也没关系”的感觉。于是我检测了几个重点字词,逐句让他们说说意思,可他们搬来的'要么是《课课通》上的,要么是拓展阅读上的,似乎也是一首首“清词”,学习底子薄的同学就只有听的份了,于是我直接进入了下一步教学:仔细观察画面,按照你的观察顺序用自己的画描述画面。叽里呱啦,全员参与,每每说到我的困惑处,我就说“是吗?”请了三四个同学说过后,他们叫了起来:到是喝醉了“不知归路”还是天晚了“不知归路”?“兴尽”到底是高兴极了,还是兴致未尽呢?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我进教师前,依然不明确,网上关于此的争论也很多,我似乎无法定夺。

  于是他们再读诗,静心思考,原来在“溪”“亭”“夕阳”“藕花”的美景中,和知己出游,是最幸福的事,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陶醉于浓情。在美景中和知己游赏,心情愉悦到了极点,可是天色“晚”了,只能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因为这份“愉悦至极”和“意犹未尽”“恋恋不舍”,词人在事隔许久后依然“常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更多程度上说,是孩子们开阔了我的思维。我觉得只要进入情境,感悟合情合理就行了,似乎不需要什么标准答案了!因为我觉得孩子的,合理的,就是标准的!

如梦令的意思第4篇

  《如梦令》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在教学本课是,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作为文言文,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难点之最,因此在教学设计是个人认为本堂课的“煽情”或者“铺垫”应该做好。老师朗读一副对联,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词句把课文读活读美、提醒学生体会33个字包含了无比丰富的内涵,直到最后跟着音乐吟唱本词。并且教师通过范例来吟诵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

  2、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本课不仅采用了让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理解每句词的意思,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这三幅画面,帮助学生把握整首词的基本内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课堂细节帮助学生理解词句意思。例如,当学生把“兴尽晚回舟”中的“兴”读成第一声时,我就马上给予纠正,读准了“兴”的声调是第四声,学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有动,充满了无穷的生机与魅力。这一板块设计,试图唤醒学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词: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诵、用脑想象、用心灵感受,打开身体所有通道接收词的信息,进入词境,使学生学词的过程成为愉悦身心的过程。但是,在课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好多学生并没有进入词的意境,没有充分展开想象,这一环节只是成了少数优秀生的殿堂。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