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

日期:2021-10-29

这是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第1篇

 教学目的: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教学设想:

  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

  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检查背诵

  2、指名学生回答: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赤壁之景,显得雄伟惊骇,既烘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

  (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

  (3)学生自读课文

  (4)听录音,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

  (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叹“时无英雄”。

  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

  四、品味鉴赏

  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刻)

  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对比,并体会其作用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五、拓展延伸(可作为课下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容)

  《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

  (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主旨上均为以古喻今

  2、不同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抒怀类诗歌的能力;

二、掌握辛弃疾词用典的特点。

【知识目标】

一、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二、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情感,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三、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一、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典故”这一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

三、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二、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

一、引导学生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方法;

二、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导语设计

赤壁的惊涛骇浪引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他怀念古人,但是与雄姿英发、年轻有为的周瑜相比,华发早生、壮志难酬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同是豪放派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收复中原,但不被朝廷重用的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又会借古人抒发何种感情呢?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幻灯片演示诗歌标题)。

三、文本解读

(一)知识积累(由学生展示课前所整理的有关资料,教师使用幻灯片进行补充)

1.作者:辛弃疾

2.解题:“永遇乐”,词牌名,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零四字。

3.背景: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镇江知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在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做准备,同时又为韩侂胄的轻敌冒进而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破碎的山河,他为历史的兴衰而感慨,为复杂的形势而担忧,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录音,到词中去感受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国家的一腔忠贞。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本词,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歌感情和诗歌大意。

2.PPT播放朗读,做朗读指导。

佛(bì误读为fú)狸祠下,“封/狼居胥,误读为“封狼/居胥”。

狼居胥是山名,封是动词,封山,是在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3.学生自读,并选择一两位学生示范朗诵,注意节奏和情感。

4.学生齐读诗歌。

5.看注释,疏通诗歌大意。要求学生(1—2名)用自己的语言还原词的内容,要求语句表达要具有简洁性,连贯性,准确性。

(三)重点分析

本词的特色,也是辛弃疾写词的特色,即善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用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的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1.讨论问题

词好用典故,那么这首词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来。这些典故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①孙权坐断江南;②寄奴成功北伐;③元嘉仓皇北顾;④佛狸神鸦社鼓;⑤廉颇忠勇遭弃。

2.合作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平均是6—8人,设一小组长。每一小组分到一个小题,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进行本道小题的合作探究,共同形成答案,最后选派一名同学最为代表在黑板上展示讨论的成果)

(学生概括,教师明确)

明确:全词共有5个典故,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没有用典,因此,理解典故的作用,是鉴赏这首词的关键所在。

3.学生展示

第一小组:孙权典故。孙权坐断江南。(典故一)

辛弃疾对孙权可谓“情有独钟”: 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②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满江红》)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孙权?

明确:①京口是孙权开创基业的地盘;②孙权的东吴与当时的南宋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样位于东南一隅,同样面对强大的北方入侵之敌,同样有长江天堑。但是,孙权打败了曹操,并且开疆拓土,最终促成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而南宋王朝却不思进取,偏安苟且,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于是词人才会发出“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样的感慨,表达了对孙权的赞叹和对当权者的谴责。

第二小组:刘裕典故。寄奴成功北伐。(典故二)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雄浑壮阔,气吞山河,可以想象出当时刘裕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

作者借刘裕的典故,表达了梦想抗金,匡复中原,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的感情。

第三小组:刘义隆典故。元嘉仓皇北顾。(典故三)

典故中的“草草”是草率、轻易的意思,写出了刘义隆的好大喜功、轻敌武断。刘义隆北伐的结果是遭致惨败。作者借用他的典故有着反对当时当权者韩侂胄草率出兵北伐的深刻用意。

第四小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典故。佛狸神鸦社鼓。(典故四)

“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的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鼓声隆隆,鸦声连连,人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祭祀着神灵,场面无比热闹。百姓们如此欢快,作者却有不堪回首的痛苦。佛狸祠在这里是象征南侵者所留下的痕迹,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连天,南侵者一直打到瓜步山,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和平景象,全无半点战斗气息,这对于志在收复失地的辛弃疾而言,当然是不堪回首。

作者充满担心忧虑:如果再不抓紧时机北伐,那么,北方汉人的人心都会变了,到时再北伐,无疑是难上加难。这个典故给人一种“时不待我”的急迫感。

第五小组:廉颇典故。廉颇忠勇遭弃。(典故五)

①作者希望像廉颇一样,重新被朝廷起用,为国效力;②廉颇终究因为谗言而未被启用,作者也一样,因此又用廉颇自况,暗示了自己的处境。

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一心为国效力,可他报国无门,以廉颇自况有着盼人来问的渴求,此处用典,流露着词人满腔悲愤之情。

四、课堂小结

上阙无论写人写地都是吊古伤今。吊古之意明写,伤今之意见于言外,即怀念孙权刘裕,深叹英雄无觅。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在上阙中,作者用孙权典,用刘裕典。下阙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北伐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耿耿忠心。

整首词中,词人遥望在金人铁蹄蹂躏下的中原大地,念及国事,忧心如焚,自然地想到了曾经活跃的两位历史人物:北御大敌、内固国本的孙仲谋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刘裕。他们都是不可一世的英雄,而“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但他们抗敌的英雄气概,却在激励着后人,凭吊英雄,也是凭吊自己的过去。而现在南宋王朝眼看着大好河山被金人占领,却苟安江南,屈辱妥协,与孙刘比起来,简直丧尽民族尊严和气节。赞颂孙刘的业绩,实际上是对南宋王朝苟且偷安的谴责,也是深叹英雄无觅,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用刘义隆典,提醒南宋当权者要慎重出战,莫蹈覆辙,以史为鉴。追忆往事,慨叹当前的处境,忆烽火岁月,用佛狸祠典,抒不遇愤懑、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用廉颇典,表明自我心迹。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第3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结合注释复述出全词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从而提升对于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用典的妙处,深入理解作者的政治立场。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激发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忧愤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导入语:同学们都游历过一些名胜古迹吧?当你们去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旅行时,会想到什么呢?有没有同学来说一下?(几轮互动)看来同学们都有很多感触,那么我们来看看著名词人辛弃疾游历北固亭时,想到了什么。从而板书课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接下来我会以让学生将课前预习的作家资料进行分享,并总结: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曾参与抗金,是词人中的英雄。重点介绍辛弃疾年轻时的事迹:①义斩义端;②50骑兵活捉张安国。而本文的创作背景为,诗人64岁被重新启用,但因作战主张与当权者相左,又被降职。本文写于第二次被降职后,行至北固亭,忧愤而作。学生了解后,便于文本的解读。

(二)整体感知

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并请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诗歌: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叫学生回答,得出如下结论:

上阙赞扬了孙权东吴建权,抗击曹魏,刘裕抵抗胡虏,北伐立功;下阙谴责刘义隆(元嘉)冒进误国,感怀民生多艰,自己壮志难酬。

2.请同学们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找一下文章中有几处用典?各是什么?

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出如下结论:

上阙:孙权、刘裕;

下阙: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三)深入研读

教师继续设置如下任务:

1.“作者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请同学们以语文小组为单位讨论。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得出下列结论:

孙权:在京口建立吴国,建都建业(南京),抵抗了来自曹军的入侵,保卫了国家;

刘裕:刘裕出生于京口寻常小巷陌,后建立刘宋政权,建都建康(南京),多次抵抗来自多方的入侵,守卫了国家。

两者均与京口一地有关,都曾勇猛抗敌,保卫家园。

2.“作者对两者持怎样的态度?如何看出?”请学生结合导入时的背景资料进行思考。

学生自由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得出下列结论: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尊敬和敬仰,感叹南宋当权者昏庸无能。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不仅尊敬和敬仰,还认可刘裕的作战方略,认为自己若是遇到刘裕这样的明君,正确的政治建议就不会被忽视,自己的政治抱负就能够实现。

(此处要结合刘裕建功的历史:刘裕抗击北方入侵者是在做了充分的政权巩固的准备之后,用此反衬作者所处时代的统治者急功近利,不听劝阻,冒进抗金。)

3.“作者提到刘义隆、佛狸祠,又有何用?”

指名叫学生回答,总结答案如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冒进误国,讽刺了当朝统治者,表达了作者的谴责态度。

“难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百姓安于异族政权统治,忘了记自己的宋代子民的身份,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不积极救国的不满。

4.“作者提到廉颇,又有何用?”请同学结合诗人的生平回答。教师适当点拨,得出下列结论: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用廉颇自喻,表达了自己空有政治抱负,却没有机会实现,壮志难酬的苦闷。

5.结合全诗,本文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这样有什么好处。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最后教师明确答案如下:

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用典。用典可以使语言更加典雅和形象,深化意境的内涵,是整体表达更加有力,掷地有声。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学过的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小组讨论:两者有何异同点?

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下列结论:

相同点:表达方式上两者都是借景抒情;内容上两者均为以古喻今。

不同点:主题不同:苏词感慨了年华渐去,壮志难酬。更多的是在感慨时间流逝;辛词感慨了空有政治抱负无从实现而壮志难酬。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忧愤。

(五)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并让同学将上两者比较阅读的结论结合具体词句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历史典故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只设置了预习任务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背景以及讲解的渗透显然是有所欠缺的,这就致使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和情感时可能不会很深刻,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再加入一些典故的渗透环节,可以让学生来发言,互动得出。

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设计第4篇

教学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弃疾。*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在起义*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也一直害怕。*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弃疾64岁退隐*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麟兴?鹩谩5笔泵晒乓厌绕穑?鹪蛉找嫠グ埽?⑵鹆四诼摇:??⒁怀》ソ鸫蠊Γ?怨?套约旱牡匚唬?谑瞧鹩昧诵疗?沧魑?耪俦狈サ*熘摹5诙?辏?204)任他作镇*知府,镇*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初到镇*,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麟幸换锊赡桑?⒏??桓鼋倒俚拇Ψ郑?罄从职阉?骼胝蚪?P疗?*┱剐鄄糯舐晕?指创笠党隽Φ脑竿?致淇樟恕U饩褪切疗?残凑馐状实谋尘啊?/p>

三、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

思考: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写出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更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现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麟屑庇诒狈サ南质抵校?疗?捕粤踉5母杷滩唤鍪窍蛲??挠⑿垡导ǎ?购?小叭绻?龅搅踉U庋?墓????恼?氛铰砸馔季湍鼙徊捎谩钡囊馑肌?/p>

五、阅读下片,分析层次。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用典的作用。

1、第一层“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谟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队一直追到长*边,声称要渡*,都城震恐。封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谟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仓皇北顾”,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

2、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说*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记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籍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祠下”三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焘追击王玄谟的*队时在长*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祠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4、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层。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确:抒写了自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壮志未酬的苦闷。)

六、归纳全诗。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有着抗金救国、恢复失地的抱负以及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偏安的卑劣行径的讽刺和不满,以及对韩?麟械木?妗?/p>

七、学生齐读全诗。

板书:

孙权:英雄难觅

上阕

建功立业、令人仰慕

刘裕:寻常巷陌、金戈铁马

刘义隆:草草出师,仓皇北顾

*告当朝

咏史抒怀

下阕

烽火扬州路,神鸦社鼓

愤斥偏安

借古讽今

诗人: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壮志未酬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