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

日期:2021-10-24

这是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第1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方法目标:增强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王维概况(知人论世)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三、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自主赏析

1、解题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2、学生自读(2分钟),扫清文字障碍,提出不懂读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疑难解答。

3、给学生五分钟时间自己翻译理解这首诗。翻译时注意借助自己的想象和联想,不理解之处,小组讨论。疑难之处可以举手请教老师。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再次解答。

4、提问让学生主动发言自己的翻译内容。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

5、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黑板提示:通过反复的诵读,紧紧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景物,细致地品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句,进而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6、把握诗歌中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首联写田家生活。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人文景观(生活图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写自然景色。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田野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自然景观

下面两联就是抒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禅寂生活之乐的。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有天壤之别,充满了闲情逸致。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里运用了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抒写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

板书:

田家生活――自然景观――禅寂生活――用典明志

闲散安逸――广漠苍茫――闲情逸致――淡泊名利

怡然自乐 幽深 与世无争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用典

总结:王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绘画美),富有禅意,融情入景。

方法指导:抓住作者所选取的物象,一共有多少。要准确把握物象的特征和基调。抓住物象的色彩。抓住物象的声音特征。(动静结合)

四、自主鉴赏王维《归嵩山作》,谈谈与《积雨辋川庄作》对比有何异同。

这首诗是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通过描写途中所见景色抒写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注释] 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去:行走。闲闲:悠闲。

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第2篇

教学目标 :

  1、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2、把握借景抒情、对比以及衬托等艺术技巧

  3、揣摩诗歌语言

  4、领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 :

  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及语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鉴赏古典诗歌的一般方法:

  ①了解有关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 ②了解有关诗人、作品、时代背景等知识;

  ③诵读吟咏,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和意蕴美 。

  ④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观点态度。

  2.简介作者: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后迁居蒲州 ( 今山西永济 ) ,开元九年 (721) 登进士第,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受连累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张九龄执政后擢为右拾遗。天宝十一载 (752) 任吏部郎中,迁给事中。安史叛军陷两京时,被叛军俘虏迫受伪职,其间作有《凝碧池诗》,抒写对唐王室的忠心,两京恢复论罪时仅受降官处分。后历任中书舍人、给事中、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时无意仕进,常以禅诵为事,于上元二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其山水田园诗境界空明,宁静优美。早年曾出使边塞,写有部分边塞诗歌。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绘画见长,被推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其诗能融音乐、绘画之理,营造出诗情画意相结合的完美意境。有《王右丞集》。

  二、学习《积雨辋川庄作》

  1、读诗歌。

  2、看注释,大致理解内容。

  [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

  3.写作背景:

  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旧唐书王维传》记载:“维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4、基本解读 :

  1)这首诗描写了久雨中的辋川别业优美风光(境),抒发了诗人淡泊宁静的情怀(意)。(主旨)

  2)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葘”写田家劳作生活。积雨,久雨不停。诗人登高四望,只见天地一片潮湿,丛林上面静谧宁和,炊烟袅袅升起;女人们蒸藜炊黍,准备好饭菜,送到东面的田间地头。一个“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诗人心中闲散安逸的情怀。农家村妇田夫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炼字)

  2)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首联一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写自然景色。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层峦叠翠的`夏日丛林之中,黄鹂正用甜美的歌喉唱歌。两种景象相映衬,将积雨之时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3)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写诗人独处山林之乐。在松林之中,诗人看木槿花开花落;采露葵供清斋素食。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实际上正是诗人对尘世喧嚣生活极为厌倦的写照。(寓情于景)

  4)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 ”是诗人与世无争的表白:既然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自适,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 ? 我应该可以脱离世间烦恼,悠游于林泉之中了。野老,诗人自谓。《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客人们再也不让座与他,而是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不再有隔膜了。“海鸥相疑”见《列子黄帝》,说海边有一人与鸥鸟相亲近,后来其父要他将海鸥捉回来,等他再到海边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不再理他。此二典都充满了老庄色彩,一正用,一反用,共同抒写诗人澹泊宁静的心境。

  5 .鉴赏要点

  ① 2+2式结构: 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的情志。诗中前二联写景,后二联写情志。

  ② “诗中有画”。语言富于色彩之美;这正是“诗中有画”特色的鲜明写照。

  ③ 用典。表达自己离尘脱俗的心态。 “争席”、“海鸥”二典,曲折见意。。

  6、小结: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以农家田园生活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诗中用典,曲折见意;语言富于色彩之美,鲜明的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7、课外作业探究:从前有人把它推为全唐七律的压卷,说成“空古准今”的极至,;也有人认为“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赞赏这首诗的深邃意境和超迈风格。你如何看?

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第3篇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在教案中,我按照三维目标要求将本诗歌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王维诗歌风格特点,赏析并积累名句。

  2、过程与方法:把握意象所营造的意境,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在教学过程中,对名句的积累落实的较好,王维诗歌的“诗中有画”的风格的特点的理解做得还可以,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因过程安排的不尽合理造成了理解不透,蜻蜓点水一般。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学过程中,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前松后紧。应该让学生提前对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进行预习,课堂提问的方式解决,同时对作者王维的介绍要力求精简,不可啰嗦。因为这两个环节占时较多,导致教学重点不够突出,头重脚轻;内容不够完整,结尾草草收场。不过,我对教学过程中的两个环节的设置还是比较满意的。一个是开头的诗句接龙;一个是学生当堂作画。诗句接龙部分安排在开场,从内容上达到了知识目标中的积累王维的名句的目的,也很好的落实了高考考纲对名诗名句背诵默写的要求,同时用接龙的方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再一个是当堂作画。既然王维的诗歌特点就是“诗中有画”,那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既活动了手也活动了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绘画的方式体会文字的美,可谓一举多得。在课堂中也的确有不错的效果。形式上很新颖,学生很喜欢。

积雨辋川庄作情感赏析第4篇

【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鉴赏诗歌“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趟进诗歌的河流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六朝古诗到唐诗宋词元曲,大半部中国文学史主要是诗史。人们将中国古代诗歌喻为一条灿烂的银河,这条银河中最灿烂的星群,无疑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现在我们的语文高考试题中,诗歌鉴赏一直是个必考题。那么,我们鉴赏古代诗歌,要如何鉴赏,鉴赏些什么,考试又要考的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选修1《唐诗宋词元曲选读》中的第一课《王维诗四首》,以此为例来跟同学们共同探讨。

  二、走近作者:瞻仰大师的灵光

  1、你喜欢王维的诗吗?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可不少哦,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好么?

  (课件展示)《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山居秋暝》(高考必背篇目)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关于王维,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好不好?(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王维(701-761)

  ☆结缘佛教:字摩诘,来源于《维摩诘经》。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诗佛”。

  ☆仕途经历:官至尚书右丞,有《王右丞集》

  ☆思想分期:前期奋发有为,后期亦官亦隐。

  ☆艺术造诣:多才多艺,诗书琴画样样精通,被称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歌成就: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王孟”。

  (山水田园派是盛唐诗坛两大诗歌流派之一,作品以题咏山水景物和田园生活著称。作品较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这一派代表人有王维、孟浩然等。)

  三、品鉴诗歌: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同学们以前都已经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鉴赏过很多诗歌了,都是怎样赏析的啊?

  学生回答

  这样的分析都是正确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鉴赏诗歌,除了这些鉴赏方法之外,还要大家按照高考的要求分析鉴赏诗歌。

  (课件展示):

  鉴赏诗歌主要分两大块: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两个方面来鉴赏诗歌。

  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作者的心灵,与诗人对话,体验诗人的感情,换句话说,就是在诗人的心尖上遨游。

  品鉴过程:

  1、学生根据字音自由大声朗读诗歌。

  (课件展示)(朗读)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lí炊黍shǔ饷东菑zī .

  漠漠水田飞白鹭lù,

  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jǐn,

  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

  海鸥何事更相疑

  3、检查预习情况。(用现代文理解诗歌)学生提出关于诗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解答。学生根据解答理解诗歌内容。

  师:昨天布置大家预习这首诗,在诗歌的字词句的梳理上,有什么困难吗?有的话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解答疑问

  请一个学生朗读自己的作业。

  师:同学们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