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

日期:2022-02-19

这是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

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第 1 篇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够辨认从各个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不同的形状。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盒子、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同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庐山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药箱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

  [巧妙利用语文诗歌顺利导入了新课,体现了语数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为四至六人一小组,每小组一个鞋盒。将鞋盒放在课桌中央,让学生观察,并说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哪几个面?

  问: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站在任一位置,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

  [在操作过程中应强调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桌面上不动,是观察者的方向发生改变。由于教学中强调不够,所以有学生回答可以看到六个面。]

  三、深入探讨:

  如果我们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又能出现什么呢?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就试试吧!

  1、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与小组内成员交流各个面都有什么?

  注意事项:

  (1)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观察者而言的。

  2、出示例1的3张图片,让同学说一说这3个同学分别是从哪面看到的?在书上填一填,集体订正。

  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各不相同。

  3、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1、P40第1题,连一连,巡礼指导个别学生,然后让三名学生说说答案及理由,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正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看看观察到了什么形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

  师: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物体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3、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可以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六、兴趣探索

  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课后小计:

  今天,我让所有学生都带了一个鞋盒子用来观察,这样就让全体学生参与到了观察学习的全过程,因此教学效果极佳。如果下次再上,可以将例1、例2压缩在一课时内完成,这样40分钟的知识含量更高。

  其次,为让所以学生能看清观察的长方体教具,我将医药箱改为了整理箱。由于它的体积较大,因此教学起来十分方便。

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第 2 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P6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全套教科书第一次编排“观察物体”的教学,给学生观察的是比较熟悉的场景,以及特点明显、结构简单的常见物体。教学目的主要是激发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的方法,能够指出看到的内容,为以后仔细观察几何体打下基础。

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得结果是不一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的对应关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未形成,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要求学生有序地观察物体。这样,学生才能从观察中汲取知识,并使思维在观察中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辩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认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

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 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面、后面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应该能够知道是由于“拍摄者的位置”的缘故,如果有困难,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

小结: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教学设想: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体会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二、 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熊猫玩具“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熊猫“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

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熊猫“拍照”,看清楚了

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熊猫“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熊猫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设计意图: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教学中为所有学生都创造观察实物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仔细地、充分地观察。通过有目的的指导和分层次的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一想照片的样子并把这些照片“印”在自己的脑子里,指导学生不仅要仔细地去观察,而且要注意观察到了什么,从而提高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

(3)辨认照片。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熊猫玩具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

(学情预设: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熊猫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熊猫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卡车“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大卡车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2)集体反馈。

(学情预设:有了上面给熊猫“拍照”的经历,学生不难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在书上连一连,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让他们利用在上面的观察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想象并作出判断。)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

(1)请各组组长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小组课桌中央。

(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三位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盒子的场景,并出示三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再照样子观察正方体等物体。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后,通过观察对象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会看到不同的视图。)

4、质疑:如果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上面的哪一个?

(1)学生猜测,并讲理由

(2)课件演示: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设计意图:观察对象由单个物体发展到两个物体的组合,通过让学生实际观察并在小组内交流观察到的结果,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所看到的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有所不同。)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一个面是正方形”猜测“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依据立体图形的特征对观察结果作出合理的想象与解释,有助于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

三、观察由三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

1、小组合作:用三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小组同学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记住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出示三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3、换一种摆放,重复刚才的观察、判断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由3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供一种机会。在学生展开想象并交流想象结果的基础上,再出示几种视图,一方面让学生作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了反馈。)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练习十六”的部分练习。

2、集体反馈、评议。

五、课堂总结。

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第 3 篇

  教学内容:

  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

  学生交流。

  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

  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

  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

  2、学生观察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

  4、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

  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

  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

  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观察物体左右怎么分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2. 在活动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制定依据:

1. 内容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动中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2.学生实际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或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不清的状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6---7分钟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出示图书箱,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

活动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以学生熟悉的图书箱为观察对象,在看、说、指等一系列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协同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初步感受到因为观察的位置或角度不同,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同的。

25

分钟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任务,

明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察方法,

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不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与评价

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引导小结

活动二、从不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

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这个大问题的设计是在学生前一次的初步观察体悟的基础上提出的,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差异资源”又为互动生成提供了可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7分钟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学生不断挑战。

一、1、从正方体的三个面观察

2、观察老师拼搭的两个正方体,想象后与视图连一连

二、按要求摆图形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想象与观察结合,学生初步感受图形与视图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1—2分钟

四、全课总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自我评价

四、课后反思重建: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