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

日期:2022-02-17

这是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

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较容易的除法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一)列式计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师板书:500×3=1500(克)

(二)变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教师板书: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结:整数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1.课件演示:小数除法的意义

2.小结: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练习:根据小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下面两个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例1.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题意,并列式:21.45÷15

2.小组讨论,理解算理,尝试计算.

3.课件演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例1)

4.练习:68.8÷4 85.44÷16

5.总结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四、课堂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计算.

1.两数的积是201.6,一个因数是72,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五、布置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

101.7÷9 79.2÷6 716.8÷7

(二)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5.55公顷地,平均每小时耕地多少公顷?

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第 2 篇

第六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一)——商大于1

一、教学内容:

P16例1、做一做,P19练习三第1、2题。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2、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1、复习准备: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24÷4=

   416÷32=

   1380÷15=

  2、导入新课:

情景图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请你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出示例1: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教师: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22.4÷4)

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

  (1)生: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2)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具体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追问:24表示什么?

  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有把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

(五)、课堂巩固训练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练习三的第1、2题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八、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二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二)

——商小于1

一、教学内容:

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2:

  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 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

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 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

  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4÷3 7.2÷9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五)、课堂巩固训练

P18做一做。P19第4题,P20第8、11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八、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二)

——商小于1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第三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1例5,P22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第1—5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四、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计算:43.5÷5=8.7

4、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例5

  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五)、课堂巩固训练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六)、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八、板书:

例5:7.65÷0.85

例6:12.6÷0.28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

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问:和前面准备题中的224除以4相比,224除以4和它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同学们赞同这种说法吗?

教师:大家会用这种方法计算吗?

(五)、课堂巩固训练

  完成“做一做”:25.2÷6   34.5÷15

练习三的第1、2题

(六)、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你有什么想法。

八、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对着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第二课时 小数除以整数(二)

——商小于1

一、教学内容:

P17例2、例3、做一做,P18例4、做一做,P19—20练习三第3—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被除数比除数小时,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理解被除数末位有余数时,可以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除法之间的关系,促进学习的迁移。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四、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商小于1时,计算中比较特殊的两种情况。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1)22.4÷4

  (2)21.45÷15

  教师先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2:

  上节课我们知道王鹏平均每周跑5.6千米, 那他每天跑多少千米呢?这道题该如何列式?

问:你为什么要除以7, 题目里并没有出现“7”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

  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4÷3 7.2÷9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五)、课堂巩固训练

P18做一做。P19第4题,P20第8、11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八、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二)

——商小于1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第三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1例5,P22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第1—5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四、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计算:43.5÷5=8.7

4、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例5

  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五)、课堂巩固训练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六)、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八、板书:

例5:7.65÷0.85

例6:12.6÷0.28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

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五)、课堂巩固训练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题第(1)题。

 (六)、小结: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八、板书: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五课时 小数除法的练习

一、教学内容:

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二、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原来“7”这个条件隐藏在题目中,我们要仔细读题才能发现。

  尝试用例1的方法进行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那商几呢?为什么要商0(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强调:点上小数点后接着算。

  请同学们试着做一做。2.4÷3 7.2÷9

  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2、教学例3: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12除6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请同学们想一想。

  引导学生说出:12除6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0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6的右面添上0看成60个十分之一再除。

  请同学们自己动笔试试。

  在计算中遇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该怎么办?

  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17页的做一做。

  4、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如果有余数怎么办?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师:怎样验算上面的小数除法呢?(用乘法验算)自己试一试。

(五)、课堂巩固训练

P18做一做。P19第4题,P20第8、11题。

  (六)、课堂小结:

  1、说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被除数比除数小时,计算要注意什么?

 八、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第 3 篇

小数除以整数(二)

——商小于1

(1)小数除以整数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第三课时 一个数除以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1例5,P22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第1—5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四、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计算:43.5÷5=8.7

4、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例5

  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五)、课堂巩固训练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六)、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八、板书:

例5:7.65÷0.85

例6:12.6÷0.28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

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五)、课堂巩固训练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题第(1)题。

 (六)、小结: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八、板书: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五课时 小数除法的练习

一、教学内容:

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二、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五)、课堂巩固训练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六)、小结:

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八、板书: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第六课: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7-P28 循环小数例8、例9

一、教学内容:

P21例5,P22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第1—5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3、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和算理。

四、教学难点:

掌握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的方法。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旧知:

  1、把下列各数的小数点去掉,原数扩大了多少倍?

  13.8

   4.67

  

  0.725

  2、把5.34扩大10倍,小数点应怎样移动?要扩大1000倍呢?

  3、计算:43.5÷5=8.7

4、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例5

  教师:小明正准备和奶奶一起编中国结,说一说图上有那些信息?根据信息分析题意,列出算式:7.65÷0.85

观察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问:前面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

  问:怎样转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讨论的意见写在纸上,让一个组的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边展示边讲解,讲解后问台下的学生“你们对我们讨论的结果有什么意见?”台下的学生给台上的学生提建议,从而引发全班讨论。多让几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意见。

  问: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10倍?

  把除数0.85扩大100倍变成85,被除数7.65也要扩大100倍,这样商不变。注意:原竖式中除数的小数点和前面的0及被除数的小数点划去。

  2、出示例6:12.6÷0.28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五)、课堂巩固训练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六)、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八、板书:

例5:7.65÷0.85

例6:12.6÷0.28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

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五)、课堂巩固训练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题第(1)题。

 (六)、小结: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八、板书: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五课时 小数除法的练习

一、教学内容:

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二、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五)、课堂巩固训练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六)、小结:

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八、板书: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第六课: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7-P28 循环小数例8、例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计算,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以及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3、能够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

无限小数的两种简便记法

四、教学难点:

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出示例题8图,找出已知条件

列式 400÷75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计算(自主计算)

学生从计算得到商得前几位中,发现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那我们继续算下去,还是会不会是3呢?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3、为什么小数部分每一位的商都是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你能从计算竖式中发现什么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次的余数都是25、25这样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也因此而不断的重复出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引入循环小数的定义和写法。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区分、联系

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包含循环小数)

(五)、课堂巩固训练

P30第1、3、6

(6):小结

循环小数的写法(1)用省略号3个点(2)用循环节。

比较各种书写形式的小数大小的比较。

八、板书

400÷75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第七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内容:

P29例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出示例6:12.6÷0.28

  请同学们运用上一题讨论的方法进行改写,学生边讨论边改写,改写完后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改写后的算式。并比较出两道题都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是它们的相同点;而不同点表现在前一道题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同样多,而这道题除数有三位小数,而被除数只有两位小数。

教师:你们是怎样处理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问题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在被除数的小数末尾添0,使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相同以后,再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小数位移不够,在小数末尾添0。

(五)、课堂巩固训练

1、P22做一做

  2、判断并改错:

  1.44÷1.8=8

  

  11.7÷2.6=4.5

   4.48÷3.2=1.4

  (六)、小结:学生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如何计算?教师引导学生从一看、二移、三算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八、板书:

例5:7.65÷0.85

例6:12.6÷0.28

第四课时商的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

P23例7、做一做,P26练习四第10、11题。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学重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复习

  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五)、课堂巩固训练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题第(1)题。

 (六)、小结: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八、板书: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五课时 小数除法的练习

一、教学内容:

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二、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五)、课堂巩固训练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六)、小结:

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八、板书: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第六课: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7-P28 循环小数例8、例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计算,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以及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3、能够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

无限小数的两种简便记法

四、教学难点:

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出示例题8图,找出已知条件

列式 400÷75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计算(自主计算)

学生从计算得到商得前几位中,发现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那我们继续算下去,还是会不会是3呢?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3、为什么小数部分每一位的商都是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你能从计算竖式中发现什么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次的余数都是25、25这样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也因此而不断的重复出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引入循环小数的定义和写法。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区分、联系

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包含循环小数)

(五)、课堂巩固训练

P30第1、3、6

(6):小结

循环小数的写法(1)用省略号3个点(2)用循环节。

比较各种书写形式的小数大小的比较。

八、板书

400÷75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第七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内容:

P29例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四、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五、教具准备:

计算器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

7÷11=

8÷11=

9÷11=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我们发现这些数学非常的神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学有规律。

本课关键不在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寻找并得出商的规律,把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后续的计算。

(五)、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 P29 做一做

P31 第7、8题

(7)、小结:

我们是如何利用计算器找规律的。

8、板书: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第八课时:连除的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1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难点:

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我们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师: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五)、课堂巩固训练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P26第10题第(1)题。

 (六)、小结:

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八、板书: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第五课时 小数除法的练习

一、教学内容:

P25—26练习四第6—9、12、13题。

  二、教学目的: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沟通整、小数的除法,进一步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并会根据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2、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五)、课堂巩固训练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六)、小结:

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八、板书: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第六课: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7-P28 循环小数例8、例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计算,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以及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3、能够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

无限小数的两种简便记法

四、教学难点:

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出示例题8图,找出已知条件

列式 400÷75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计算(自主计算)

学生从计算得到商得前几位中,发现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那我们继续算下去,还是会不会是3呢?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3、为什么小数部分每一位的商都是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你能从计算竖式中发现什么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次的余数都是25、25这样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也因此而不断的重复出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引入循环小数的定义和写法。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区分、联系

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包含循环小数)

(五)、课堂巩固训练

P30第1、3、6

(6):小结

循环小数的写法(1)用省略号3个点(2)用循环节。

比较各种书写形式的小数大小的比较。

八、板书

400÷75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第七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内容:

P29例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四、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五、教具准备:

计算器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

7÷11=

8÷11=

9÷11=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我们发现这些数学非常的神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学有规律。

本课关键不在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寻找并得出商的规律,把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后续的计算。

(五)、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 P29 做一做

P31 第7、8题

(7)、小结:

我们是如何利用计算器找规律的。

8、板书: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第八课时:连除的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1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难点:

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

1、口算:

0.18÷9= 3.6÷0.4= 7.2÷1.2= 1÷0.5= 7.2÷0.72= 8.25÷0.5= 0.36÷0.5= 2.4÷0.2= 11.1÷0.25=

2、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每一天产奶31.5千克,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32页例题11。

出示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一天的产奶量吗?(不能。)那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解答过程。

第一种: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73.5÷7=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3÷7

=73.5÷7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提问:每一步算式求什么?

连除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31.5÷3=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7÷3

=31.5÷3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3)小结:分析应用题题意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娄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表示:先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再算平均每人水费多少元?

列式:2.50×14.5=36.25(元)

  3、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基本练习

  1、观察P25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指导练习

  1、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问,教师板书:

  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

  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

  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五)、课堂巩固训练

2、P26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六)、小结:

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八、板书: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第六课: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

P27-P28 循环小数例8、例9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计算,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以及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3、能够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

无限小数的两种简便记法

四、教学难点:

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出示例题8图,找出已知条件

列式 400÷75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计算(自主计算)

学生从计算得到商得前几位中,发现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那我们继续算下去,还是会不会是3呢?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3、为什么小数部分每一位的商都是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你能从计算竖式中发现什么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次的余数都是25、25这样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也因此而不断的重复出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引入循环小数的定义和写法。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区分、联系

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包含循环小数)

(五)、课堂巩固训练

P30第1、3、6

(6):小结

循环小数的写法(1)用省略号3个点(2)用循环节。

比较各种书写形式的小数大小的比较。

八、板书

400÷75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第七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内容:

P29例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四、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五、教具准备:

计算器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

7÷11=

8÷11=

9÷11=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我们发现这些数学非常的神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学有规律。

本课关键不在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寻找并得出商的规律,把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后续的计算。

(五)、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 P29 做一做

P31 第7、8题

(7)、小结:

我们是如何利用计算器找规律的。

8、板书: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第八课时:连除的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1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难点:

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

1、口算:

0.18÷9= 3.6÷0.4= 7.2÷1.2= 1÷0.5= 7.2÷0.72= 8.25÷0.5= 0.36÷0.5= 2.4÷0.2= 11.1÷0.25=

2、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每一天产奶31.5千克,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32页例题11。

出示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一天的产奶量吗?(不能。)那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解答过程。

第一种: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73.5÷7=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3÷7

=73.5÷7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提问:每一步算式求什么?

连除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31.5÷3=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7÷3

=31.5÷3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3)小结:分析应用题题意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娄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表示:先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再算平均每人水费多少元?

列式:2.50×14.5=36.25(元)

36.25÷4=9.0625(元)≈9.06元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水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本题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列出综合算式:2.50×14.5÷4

=36.25÷4

=9.0625(元)

=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提问:每一步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根据小红的提示,先算出平均每人用多少吨水?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列式:14.5÷4=3.625(吨)

2.50÷3.625=9.0625(元)≈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列各题。

213.6÷0.8÷0.3 = 16.06÷5.5×1.7=

32.8×10.5÷0.6= 42÷(5.25÷0.25)

2、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八、板书:

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第九课:应用题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计算,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以及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3、能够比较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

无限小数的两种简便记法

四、教学难点:

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出示例题8图,找出已知条件

列式 400÷75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计算(自主计算)

学生从计算得到商得前几位中,发现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你们发现什么?

生:商的小数部分都是3

师:那我们继续算下去,还是会不会是3呢?你发现了什么?并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3、为什么小数部分每一位的商都是3?让学生观察和讨论,你能从计算竖式中发现什么吗?

4、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每次的余数都是25、25这样不断的重复出现,商也因此而不断的重复出现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引入循环小数的定义和写法。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循环小数和有限小数的区分、联系

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无限小数包含循环小数)

(五)、课堂巩固训练

P30第1、3、6

(6):小结

循环小数的写法(1)用省略号3个点(2)用循环节。

比较各种书写形式的小数大小的比较。

八、板书

400÷75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第七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内容:

P29例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四、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五、教具准备:

计算器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

7÷11=

8÷11=

9÷11=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我们发现这些数学非常的神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学有规律。

本课关键不在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寻找并得出商的规律,把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后续的计算。

(五)、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 P29 做一做

P31 第7、8题

(7)、小结:

我们是如何利用计算器找规律的。

8、板书: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第八课时:连除的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1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难点:

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

1、口算:

0.18÷9= 3.6÷0.4= 7.2÷1.2= 1÷0.5= 7.2÷0.72= 8.25÷0.5= 0.36÷0.5= 2.4÷0.2= 11.1÷0.25=

2、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每一天产奶31.5千克,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32页例题11。

出示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一天的产奶量吗?(不能。)那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解答过程。

第一种: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73.5÷7=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3÷7

=73.5÷7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提问:每一步算式求什么?

连除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31.5÷3=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7÷3

=31.5÷3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3)小结:分析应用题题意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娄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表示:先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再算平均每人水费多少元?

列式:2.50×14.5=36.25(元)

36.25÷4=9.0625(元)≈9.06元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水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本题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列出综合算式:2.50×14.5÷4

=36.25÷4

=9.0625(元)

=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提问:每一步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根据小红的提示,先算出平均每人用多少吨水?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列式:14.5÷4=3.625(吨)

2.50÷3.625=9.0625(元)≈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列各题。

213.6÷0.8÷0.3 = 16.06÷5.5×1.7=

32.8×10.5÷0.6= 42÷(5.25÷0.25)

2、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八、板书:

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第九课:应用题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练习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计算

360÷4÷5 420÷6+150 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105-88.42

=16.58(千米)

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

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230-1.5×85)÷0.5

=(230-127.517)÷0.5

=102.5÷0.5

=205(份)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170÷74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三、教学重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四、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的例子,找出规律,根据规律写出余下的题目

五、教具准备:

计算器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

7÷11=

8÷11=

9÷11=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我们发现这些数学非常的神奇,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数学有规律。

本课关键不在于如何使用计算器,而是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寻找并得出商的规律,把得出的规律应用于后续的计算。

(五)、课堂巩固训练

课堂练习 P29 做一做

P31 第7、8题

(7)、小结:

我们是如何利用计算器找规律的。

8、板书:

例10

1÷11=0.0909… 2÷11=0.1818…

3÷11= 4÷11= 5÷11=

第八课时:连除的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1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四、教学难点:

掌握“双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

1、口算:

0.18÷9= 3.6÷0.4= 7.2÷1.2= 1÷0.5= 7.2÷0.72= 8.25÷0.5= 0.36÷0.5= 2.4÷0.2= 11.1÷0.25=

2、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每一天产奶31.5千克,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32页例题11。

出示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一天的产奶量吗?(不能。)那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解答过程。

第一种: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73.5÷7=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3÷7

=73.5÷7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提问:每一步算式求什么?

连除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31.5÷3=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7÷3

=31.5÷3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3)小结:分析应用题题意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娄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表示:先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再算平均每人水费多少元?

列式:2.50×14.5=36.25(元)

36.25÷4=9.0625(元)≈9.06元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水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本题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列出综合算式:2.50×14.5÷4

=36.25÷4

=9.0625(元)

=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提问:每一步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根据小红的提示,先算出平均每人用多少吨水?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列式:14.5÷4=3.625(吨)

2.50÷3.625=9.0625(元)≈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列各题。

213.6÷0.8÷0.3 = 16.06÷5.5×1.7=

32.8×10.5÷0.6= 42÷(5.25÷0.25)

2、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八、板书:

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第九课:应用题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练习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计算

360÷4÷5 420÷6+150 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105-88.42

=16.58(千米)

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

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230-1.5×85)÷0.5

=(230-127.517)÷0.5

=102.5÷0.5

=205(份)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170÷74

≈2.30

提问:为什么最后一步用“≈”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

32.34÷2.1÷0.14 3.6÷0.4-1.2×5 0.4×(3.2-0.8)÷1.2

0.75÷0.3+3.2 3.6÷1.2+0.5×5 0.8×(4-3.38)×5

2、一瓶饮料2.4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

3、50页纸大约厚0.4厘米,现在有一本书大约厚2.2厘米,这本书大约有多少页?

4、富华大厦24层,高67.2米,建设大厦18层,高57.6米,哪一座大厦的层高更高一些?高多少米?(层高是指每一层楼的高度)

(六)、课堂小结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第十课: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的例题1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四、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⑴学生读题后,问:怎样列式?

⑵学生口答后,问:计算的结果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⑶小结:如果准备3个饼盒,还有2个没装下,需要准备4个饼盒。(课件演示装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

1、口算:

0.18÷9= 3.6÷0.4= 7.2÷1.2= 1÷0.5= 7.2÷0.72= 8.25÷0.5= 0.36÷0.5= 2.4÷0.2= 11.1÷0.25=

2、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每一天产奶31.5千克,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新授课

教学教科书第32页例题11。

出示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问:“上周”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上周实际是告诉我们“7天”这个隐藏的条件。)

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一天的产奶量吗?(不能。)那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解答过程。

第一种:先算1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

220.5÷3=73.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73.5÷7=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3÷7

=73.5÷7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提问:每一步算式求什么?

连除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第二种:先算3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220.5÷7=31.5(千克)

再算1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

31.5÷3=10.5(千克)

列出综合算式:220.5÷7÷3

=31.5÷3

=10.5(千克)

答:每头奶牛一天产奶10.5千克。

(3)小结:分析应用题题意时,我们要弄清楚题目的娄量关系,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解答。解答的每一步是求什么,心中都要很清楚。

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2页的“做一做”。

(1)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表示:先算出一共要付多少元?再算平均每人水费多少元?

列式:2.50×14.5=36.25(元)

36.25÷4=9.0625(元)≈9.06元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水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本题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列出综合算式:2.50×14.5÷4

=36.25÷4

=9.0625(元)

=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提问:每一步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根据小红的提示,先算出平均每人用多少吨水?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列式:14.5÷4=3.625(吨)

2.50÷3.625=9.0625(元)≈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列各题。

213.6÷0.8÷0.3 = 16.06÷5.5×1.7=

32.8×10.5÷0.6= 42÷(5.25÷0.25)

2、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八、板书:

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第九课:应用题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练习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计算

360÷4÷5 420÷6+150 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105-88.42

=16.58(千米)

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

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230-1.5×85)÷0.5

=(230-127.517)÷0.5

=102.5÷0.5

=205(份)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170÷74

≈2.30

提问:为什么最后一步用“≈”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

32.34÷2.1÷0.14 3.6÷0.4-1.2×5 0.4×(3.2-0.8)÷1.2

0.75÷0.3+3.2 3.6÷1.2+0.5×5 0.8×(4-3.38)×5

2、一瓶饮料2.4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

3、50页纸大约厚0.4厘米,现在有一本书大约厚2.2厘米,这本书大约有多少页?

4、富华大厦24层,高67.2米,建设大厦18层,高57.6米,哪一座大厦的层高更高一些?高多少米?(层高是指每一层楼的高度)

(六)、课堂小结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第十课: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的例题1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四、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⑴学生读题后,问:怎样列式?

⑵学生口答后,问:计算的结果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⑶小结:如果准备3个饼盒,还有2个没装下,需要准备4个饼盒。(课件演示装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⑴小组讨论。

⑵汇报结论:2米就是200厘米

方法一:200÷4=50(厘米)50厘米﹤60厘米所以不够。

方法二:200÷60=3(个)……20(厘米)20厘米﹤60厘米

所以不够。

⑶小结:包装完3个饼盒后,剩下的彩带不够包装第四个饼盒,所以2米彩带不够用,只能包装好3个饼盒。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在计算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1、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⑴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⑴小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的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⑴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5÷0.4=6.25(个)

⑵提问:需要准备6.25个瓶子,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几个瓶子?(6.25≈6,要用6个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小瓶子中吗?(不行,用6个瓶子能装2.4千克,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够装。)

⑶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所以:2.5÷0.4=6.25(个)≈7(个)

2、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⑵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⑵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⑴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25÷1.5=16.6(个)

36.25÷4=9.0625(元)≈9.06元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水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本题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列出综合算式:2.50×14.5÷4

=36.25÷4

=9.0625(元)

=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提问:每一步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和整数运算顺序一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根据小红的提示,先算出平均每人用多少吨水?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列式:14.5÷4=3.625(吨)

2.50÷3.625=9.0625(元)≈9.06(元)

答:平均每人付9.06元。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列各题。

213.6÷0.8÷0.3 = 16.06÷5.5×1.7=

32.8×10.5÷0.6= 42÷(5.25÷0.25)

2、一只蜜蜂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8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六)、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学过的小数除法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本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八、板书:

例题11: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第九课:应用题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练习六的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自学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体会数学知识价值。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练习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计算

360÷4÷5 420÷6+150 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105-88.42

=16.58(千米)

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

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230-1.5×85)÷0.5

=(230-127.517)÷0.5

=102.5÷0.5

=205(份)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170÷74

≈2.30

提问:为什么最后一步用“≈”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

32.34÷2.1÷0.14 3.6÷0.4-1.2×5 0.4×(3.2-0.8)÷1.2

0.75÷0.3+3.2 3.6÷1.2+0.5×5 0.8×(4-3.38)×5

2、一瓶饮料2.4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

3、50页纸大约厚0.4厘米,现在有一本书大约厚2.2厘米,这本书大约有多少页?

4、富华大厦24层,高67.2米,建设大厦18层,高57.6米,哪一座大厦的层高更高一些?高多少米?(层高是指每一层楼的高度)

(六)、课堂小结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第十课: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的例题1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四、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⑴学生读题后,问:怎样列式?

⑵学生口答后,问:计算的结果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⑶小结:如果准备3个饼盒,还有2个没装下,需要准备4个饼盒。(课件演示装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⑴小组讨论。

⑵汇报结论:2米就是200厘米

方法一:200÷4=50(厘米)50厘米﹤60厘米所以不够。

方法二:200÷60=3(个)……20(厘米)20厘米﹤60厘米

所以不够。

⑶小结:包装完3个饼盒后,剩下的彩带不够包装第四个饼盒,所以2米彩带不够用,只能包装好3个饼盒。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在计算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1、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⑴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⑴小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的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⑴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5÷0.4=6.25(个)

⑵提问:需要准备6.25个瓶子,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几个瓶子?(6.25≈6,要用6个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小瓶子中吗?(不行,用6个瓶子能装2.4千克,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够装。)

⑶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所以:2.5÷0.4=6.25(个)≈7(个)

2、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⑵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⑵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⑴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25÷1.5=16.6(个)

⑵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17个)

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不够)

在一道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去掉。

所以:25÷1.5=16.6(个)≈16(个)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有时是“进一法”,有时是“去尾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7题。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五、作业

1、课内作业: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6、8、9、10题。

2、课时选用作业。

⑴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⑵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⑶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⑷一辆汽车每分行驶3.2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13.6千米,需要多少分?

⑸希望乡在半月里修一条水渠,前7天修1.08千米,后8天平均每天修0.15千米。这半个月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新学习了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近一法”和“去尾法”,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七、板书

1、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2、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小数连除、除乘、除加、除减的应用题解题方法。掌握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难点

懂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练习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复习,计算

360÷4÷5 420÷6+150 750÷5-80

提问:说一说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小结:整数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也同样适用于小数四则运算中。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要求学生说出每一题的单运算顺序。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小结: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1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计算。

5.1÷0.35=14.571428≈14.57

教师:在计算时,如果遇到除不尽的,可以保留两位小数。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336÷3.2-336÷3.8

≈105-88.42

=16.58(千米)

提问:336÷3.2表示什么?336÷3.8表示什么?

教师:336不能被3.8除尽,商要保留两位小数,所以要用“≈”号,下面一步是根据上面两个数计算的结果,因此要用等号。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3题。

学生独立分析,列式解答。

(230-1.5×85)÷0.5

=(230-127.517)÷0.5

=102.5÷0.5

=205(份)

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上小括号?

提问:有括号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算?

练习: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分析后,列式解答。

510÷3÷74

=170÷74

≈2.30

提问:为什么最后一步用“≈”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

32.34÷2.1÷0.14 3.6÷0.4-1.2×5 0.4×(3.2-0.8)÷1.2

0.75÷0.3+3.2 3.6÷1.2+0.5×5 0.8×(4-3.38)×5

2、一瓶饮料2.4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

3、50页纸大约厚0.4厘米,现在有一本书大约厚2.2厘米,这本书大约有多少页?

4、富华大厦24层,高67.2米,建设大厦18层,高57.6米,哪一座大厦的层高更高一些?高多少米?(层高是指每一层楼的高度)

(六)、课堂小结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第十课: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的例题1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四、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⑴学生读题后,问:怎样列式?

⑵学生口答后,问:计算的结果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⑶小结:如果准备3个饼盒,还有2个没装下,需要准备4个饼盒。(课件演示装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⑴小组讨论。

⑵汇报结论:2米就是200厘米

方法一:200÷4=50(厘米)50厘米﹤60厘米所以不够。

方法二:200÷60=3(个)……20(厘米)20厘米﹤60厘米

所以不够。

⑶小结:包装完3个饼盒后,剩下的彩带不够包装第四个饼盒,所以2米彩带不够用,只能包装好3个饼盒。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在计算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1、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⑴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⑴小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的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⑴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5÷0.4=6.25(个)

⑵提问:需要准备6.25个瓶子,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几个瓶子?(6.25≈6,要用6个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小瓶子中吗?(不行,用6个瓶子能装2.4千克,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够装。)

⑶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所以:2.5÷0.4=6.25(个)≈7(个)

2、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⑵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⑵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⑴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25÷1.5=16.6(个)

⑵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17个)

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不够)

在一道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去掉。

所以:25÷1.5=16.6(个)≈16(个)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有时是“进一法”,有时是“去尾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7题。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五、作业

1、课内作业: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6、8、9、10题。

2、课时选用作业。

⑴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⑵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⑶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⑷一辆汽车每分行驶3.2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13.6千米,需要多少分?

⑸希望乡在半月里修一条水渠,前7天修1.08千米,后8天平均每天修0.15千米。这半个月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新学习了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近一法”和“去尾法”,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七、板书

1、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2、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2.30

提问:为什么最后一步用“≈”号?

(五)、课堂巩固训练

1、计算下面各题。

32.34÷2.1÷0.14 3.6÷0.4-1.2×5 0.4×(3.2-0.8)÷1.2

0.75÷0.3+3.2 3.6÷1.2+0.5×5 0.8×(4-3.38)×5

2、一瓶饮料2.4千克正好倒满12杯,平均每杯多少千克?

3、50页纸大约厚0.4厘米,现在有一本书大约厚2.2厘米,这本书大约有多少页?

4、富华大厦24层,高67.2米,建设大厦18层,高57.6米,哪一座大厦的层高更高一些?高多少米?(层高是指每一层楼的高度)

(六)、课堂小结

在小数四则运算中,如果只有同级运算,那就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是二级混合运算,那要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

第十课: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的例题12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四、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五、教具准备:

投影

六、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展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精讲点播——课堂巩固训练——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出示

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⑴学生读题后,问:怎样列式?

⑵学生口答后,问:计算的结果有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⑶小结:如果准备3个饼盒,还有2个没装下,需要准备4个饼盒。(课件演示装的过程)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⑴小组讨论。

⑵汇报结论:2米就是200厘米

方法一:200÷4=50(厘米)50厘米﹤60厘米所以不够。

方法二:200÷60=3(个)……20(厘米)20厘米﹤60厘米

所以不够。

⑶小结:包装完3个饼盒后,剩下的彩带不够包装第四个饼盒,所以2米彩带不够用,只能包装好3个饼盒。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在计算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1、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⑴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⑴小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的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⑴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5÷0.4=6.25(个)

⑵提问:需要准备6.25个瓶子,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几个瓶子?(6.25≈6,要用6个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小瓶子中吗?(不行,用6个瓶子能装2.4千克,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够装。)

⑶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所以:2.5÷0.4=6.25(个)≈7(个)

2、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⑵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⑵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⑴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25÷1.5=16.6(个)

⑵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17个)

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不够)

在一道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去掉。

所以:25÷1.5=16.6(个)≈16(个)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有时是“进一法”,有时是“去尾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7题。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五、作业

1、课内作业: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6、8、9、10题。

2、课时选用作业。

⑴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⑵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⑶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⑷一辆汽车每分行驶3.2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13.6千米,需要多少分?

⑸希望乡在半月里修一条水渠,前7天修1.08千米,后8天平均每天修0.15千米。这半个月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新学习了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近一法”和“去尾法”,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七、板书

1、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2、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⑴小组讨论。

⑵汇报结论:2米就是200厘米

方法一:200÷4=50(厘米)50厘米﹤60厘米所以不够。

方法二:200÷60=3(个)……20(厘米)20厘米﹤60厘米

所以不够。

⑶小结:包装完3个饼盒后,剩下的彩带不够包装第四个饼盒,所以2米彩带不够用,只能包装好3个饼盒。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教师精讲点播

教师:在计算中,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1、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⑴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⑴小题: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的香油。需要准备几个瓶子?

⑴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解答。2.5÷0.4=6.25(个)

⑵提问:需要准备6.25个瓶子,瓶子数应当是整数,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是几个瓶子?(6.25≈6,要用6个瓶子)

根据实际情况,用6个瓶子能将2.5千克的香油全部装入小瓶子中吗?(不行,用6个瓶子能装2.4千克,所以要准备7个瓶子才能够装。)

⑶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往整数部分进一。

所以:2.5÷0.4=6.25(个)≈7(个)

2、教学教科书第33页的例题12的第⑵小题

出示例题12的第⑵小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⑴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列式计算。

25÷1.5=16.6(个)

⑵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17个)

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不够)

在一道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去掉。

所以:25÷1.5=16.6(个)≈16(个)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有时是“进一法”,有时是“去尾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7题。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五、作业

1、课内作业: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6、8、9、10题。

2、课时选用作业。

⑴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⑵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⑶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⑷一辆汽车每分行驶3.2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13.6千米,需要多少分?

⑸希望乡在半月里修一条水渠,前7天修1.08千米,后8天平均每天修0.15千米。这半个月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新学习了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近一法”和“去尾法”,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七、板书

1、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2、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⑵提问:礼盒的数量必须是整数,那这一题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是多少个礼盒呢?(17个)

包装17个礼盒,25米的丝带够吗?(不够)

在一道题,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来求近似数,也就是无论十分位是多少,一律去掉。

所以:25÷1.5=16.6(个)≈16(个)

3、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有时是“进一法”,有时是“去尾法”。

(五)、课堂巩固训练

1、完成教科书第33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2、完成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7题。

提问:这一题采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五、作业

1、课内作业:教科书第35页练习六的第6、8、9、10题。

2、课时选用作业。

⑴服装厂做一件男上衣用2.5米布料,现在有42米布料,可以做多少件这样的男上衣?

⑵每一个油桶最多装4.5千克油,购买62千克,至少要准备多少只这样的油桶?

⑶某工厂五月份用煤125吨,是四月份用煤量的2.5倍,四月份和五月份共用煤多少吨?

⑷一辆汽车每分行驶3.2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13.6千米,需要多少分?

⑸希望乡在半月里修一条水渠,前7天修1.08千米,后8天平均每天修0.15千米。这半个月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新学习了两种取近似值的方法-----“近一法”和“去尾法”,大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七、板书

1、中秋节,妈妈在饼屋买了20个月饼,每6个装一盒,需要几个饼盒?

2、每个饼盒用60厘米长的彩带包装,2米彩带够吗?

小数除法教案五年级人教版第 4 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

  二、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背景下开展学习活动,启发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应用到学习中来。

  三、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中多设计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利用小数除法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用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具准备:

  小黑板、人民币、幻灯片,各种型号的电池,投影仪。

  八、教学流程:

  1、基本练习:

  口算:还没上课先让我们进行一组口算练习,从你开始,其他同学进行判断。

  2、巩固练习:

  (1)回顾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节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了,可是同学们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那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上一节小数除法练习课。

  (2)初练三种类型除法题,进一步揭示练习重点。师:首先老师给大家带来三道竖式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把它们竖式在练习本上。

  23.5÷5= 77÷35= 4÷16=

  师:好,请大家坐好,看黑板,谁能结合我们前两节学过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说一说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生:1名、2名。

  师:你们真是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学生。

  师:那谁又能说一说在计算这三种题型时分别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当被除数大于除数时,除到被除数的个位没除尽,要在商的个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当除到哪位没除尽时,要补“0”继续除。师:出示白纸板,这就是我们在计算这三种类型题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巩固练习:小数除以整数。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三项在计算小数除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来进行第一组竖式计算。咱们来比一比谁的准确率高、速度快?同时比赛看谁是比赛能手?

  7.47÷7= 15.6÷8=

  师:同学们做得真快,那看一看谁做的'最准确。

  师:做得很准确,就这道题而论,谁能说说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计算准确?

  生:1名。

  师:那这道题?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对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

  师:那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这一类型式题做得能否准确?咱们来比一比赛,请同学看黑板上的题。

  (4)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大于除数)。

  32÷5 54÷36 435÷12 265÷25 63÷18 99÷22

  师:我们把他们分成两组比一比,哪组快?哪组准?边做题边想做这类题需要注意什么?(两组各选一名同学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聪明、也很细心。

  师:老师这还有两道题,看谁能更认真、更细心的把它们做好?对自己有信心吗?相信你们是最棒的,开始!

  4÷25= 35÷56=

  师:这两道题之所以做得这么准确是因为你们在计算时注意了些什么呢?

  生:略。

  3、综合练习:

  师:通过这三组竖式题的练习,同学们的准确率提高了,速度也提升了。同学们可别小瞧这几道计算题,如果把它们应用在生活中用处可大了,不信请同学们看P63-2,谁能来读一读题?请大家独立解答,谁能说一说解答方法?同学们同意吗?通过这道题的解答,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小数除法在我们生活中有关不可缺少的作用?(小京、小兵、小红、小方和小青合买一个生日蛋糕给张爷爷,平均每人应付多少元?)

  师:那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海底世界。读题、解答,谁愿意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这题。(找生到黑板做、讲)

  师:刚才我们同学利用小数除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可见咱们同学是认真、细心的好学生。(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体重可达198吨,蓝鲸的体重相当于36头大象的体重。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多少?)

  4、提高练习:

  师:我想咱班同学也会是乐于助人的好少年,现在小红和爸爸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星期六小红和爸爸来到游乐场游玩,买1张成人票的钱可以买2张儿童票,爸爸给售票员50元,找回了6.8元,问1张儿童票和1张成人票各多少钱?)

  5、谈收获 ,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课,大家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以后都能像这节课一样这么认真、这么仔细,争做学习中的有心人。

  6、布置作业:老师出20道小数除法计算题。两道应用题。

  7、怎样引出新知识?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引出新知识,自然流畅,学生学得非常轻松,不但掌握了新知识,同时还明白了学习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