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

日期:2022-01-28

这是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

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第 1 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在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加以运用

  教具:课件

  学具:圆片8个、小棒12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件: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过桃子吧?小猴们最喜欢吃桃子,你看,猴妈妈从超市里买回6个桃,小猴子们一拥而上,想去吃那香甜的桃。猴妈妈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要把这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听了猴妈妈的话,小猴们急得抓耳挠腮,想不出办法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小猴的忙,好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来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分法和同桌说一说。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分法上。

  (3)师生互动:

  a、你是怎样分的?(把有代表性的分法展示出来,有目的地展示3个不是平均分、3个是平均分的方法。)

  b、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根据学生的见解将展示的分法分成两类。)

  c、是呀,我们都比较喜欢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这样,每个小猴子拿到的桃一样多,肯定会感到非常公平,非常高兴。在数学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认识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

  d、让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再集体读一读。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看到大家帮小猴子分好了6个桃,猴妈妈微笑一下,又拿出了2个桃。小朋友们,现在一共有几个桃?猴妈妈说:“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大家明白了分东西时应该平均分,要让每只小猴分得同样多。现在要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请小朋友再帮帮小猴子们。

  (2)拿出8个圆片代表8个桃,把你们平均分的方法用圆片摆出来,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再集体交流:学生说摆法,教师课件出示:

  8个桃,分成了8份,每份1个

  8个桃,分成了4份,每份2个

  8个桃,分成了2份,每份4个

  (3)提问:为什么这3种分法都是平均分呢?

  (4)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两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分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3.教学例2

  (1)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

  (2)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桃?(板书:8个桃)

  a、老师想把这些桃分给小朋友,不过我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学生找出要求。(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

  b、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帮帮老师吗?

  c、学生动手分一分,同桌互相说一说分得过程。再集体交流。

  (3)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发。

  4.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拿出小棒)

  (1)学生拿出小棒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小结:把12根小棒按照每几根一份的方法进行平均分,这与刚才平均分桃的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这样分,都使每一份分得同样多。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辨一辨(“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看到大家明白了平均分,老师拿出了几张图片,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哪些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

  指名回答,要说出判断的理由。

  2.圈一圈(“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1)先看上面一题的图,指名读题目要求,弄清是怎样圈的:圆圈图每2个一份,就是每2个圈起来;学生圈一圈,并填空。

  (2)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饼干图每5个一份,就是每5个圈起来。学生动手圈,圈后填空。

  (3)集体交流。(别人在读或回答时,强调要学生指着题目)

  3、想一想(“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方法(摆小棒;在图上圈一圈……),把分得的結果填在书上,再交流方法和答案。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

  2.折一折。

  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提问: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要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可以怎么分?

  五、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按每几个一份分物体

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第 2 篇

  教学内容: 书P42~4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2.让学生学习平均分的第一种常见情况: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

  3.使学生学习在分一分的过程中,知道动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会操作、会表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一分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12根小棒,6个圆片,小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际操作,感知、学习平均分。

  1.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字,“分”(板书)学生读“分”。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分东西的情况,比如:“分圆片,分座位等等”。我们数学课上也有 “分”字,里面藏着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吧!

  2.教学例1

  熊大知道要研究“分”,也来到我们的课堂,看它带来了什么?(展示课件)

  把这6个桃分成2堆,你想怎样分?

  请小朋友们用圆片代替桃,一边分一边说。

  把你的分法说给同桌听听,比比谁的分法多。(教师巡视)

  谁愿意上黑板展示一下?(边说边分)

  ⑴ ○ ○○○○○

  ⑵ ○○○○ ○○

  ⑶ ○○○ ○○○

  这三种分法中,你们为什么都喜欢这种?

  揭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它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追问。

  3.每份同样多,还可以怎样把6个桃平均分?可以分一分,说一说,师在黑板上分。

  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不论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4.想想做做1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草莓图:是平均分,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3个。

  为什么萝卜图不是平均分?怎样做,它就是平均分了?

  二、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学习例2。

  熊大: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读题,你读懂了吗?每只小猴分2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发思考:这题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们到书上的图中分一分,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汇报,一生上黑板操作,边说边圈。一生上台演示。

  小结:8个桃,每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4份,就是分给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教学“试一试”

  12根小棒,每( )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学生分,汇报。

  比较上面几种分法,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小结体会:都是12根小棒,几个几个地分,每份分的数越少,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份分的数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

  3.回顾反思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谁来说说什么叫平均分?

  回顾这节课我们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三、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谈话:小朋友么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下面我们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好吗?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课件展示)

  生独立完成,汇报。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动手操作,可以在图中圈一圈,也可以用小棒分一分。(课件展示)汇报

  3. 谁能在我们教室里找到“平均分”的事例,讲给同学们听。(机动)

  四、全课小结,拓展平均分。

  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什么是平均分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的事例,只要你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的。请小朋友们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找找生活中关于“平均分”的事例,讲给爸爸妈妈和好朋友听,好吗?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

  ○○○ ○○○

  ○○ ○○ ○○

  ○ ○ ○ ○ ○ ○

  ○ ○ ○ ○ ○ ○ ○ ○

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第 3 篇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 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 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 每只小猴分3个。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3. 小结: 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 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 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 出示两幅图: 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 提问: 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3. 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说明: 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 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 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 我可以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

  (1) 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

  (2) 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汇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 每次2个,搬4次。

  ② 每次1个,搬8次。

  ③ 每次4个,搬2次。

  (4)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① ○○ ○○ ○○ ○○

  ② ○ ○ ○ ○ ○ ○ ○ ○

  ③ ○○○○ ○○○○

  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请大家说一说,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四、 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1. 按要求分小棒。

  (1) 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 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3) 启发: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2.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样多,再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 出示10个苹果图(每组1张),要求:把10个苹果,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2) 出示15个青椒图(每组1张),要求: 15个青椒,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3. 归纳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说明: 通过不同形式的基本题与提高题的练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平均分教学设计优质课第 4 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 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 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 每只小猴分3个。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3. 小结: 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 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 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 出示两幅图: 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 提问: 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3. 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说明: 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

  三、 动手操作,丰富对“平均分”的认识

  1. 课件出示小兔搬萝卜的画面。

  小兔提出问题: 我可以把8个萝卜平均分几次搬呢?

  (1) 说一说:“平均分几次搬”是什么意思?

  (2) 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汇报: 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得到如下方法:

  ① 每次2个,搬4次。

  ② 每次1个,搬8次。

  ③ 每次4个,搬2次。

  (4)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整理并板书:

  ①○○○○○○○○

  ②○○○○○○○○

  ③○○○○○○○○

  师: 同学们真聪明!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搬法。请大家说一说,第一种方法是把8个萝卜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几个?第二种、第三种方法呢?

  [说明: 通过动手操作与汇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体会到尽管分法不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四、 巩固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1. 按要求分小棒。

  (1) 每2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组织交流。

  (2) 每3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每4根分一份,12根小棒可以分成()份。

  学生分小组操作后,要求说说这几次分小棒的操作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3) 启发:像刚才这样,还可以每几根分一份?把12根小棒分成几份?

  2. 先圈一圈,使每份同样多,再说一说,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1) 出示10个苹果图(每组1张),要求:把10个苹果,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2) 出示15个青椒图(每组1张),要求: 15个青椒,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3. 归纳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说明: 通过不同形式的基本题与提高题的练习,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