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二课时

日期:2021-05-08

这是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二课时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200厘米=( )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教学反思: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二课时第2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点:

  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在明确长度单位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一)说一说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比划出长度)

  (二)比一比

  学生依次用手比划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长度。

  (三)揭示课题

  大家都认识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们会用这两位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用手比划实际长度,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探究新课

  (一)引出问题。

  1.学生猜测

  课件出示旗杆。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高吗?

  2.提出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二)解决问题。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想法一:学生可以通过用手比划1厘米、1拃长等,推断出旗杆的高度不是13厘米。

  想法二:利用学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对比,学生身高1米多,估测旗杆的高度相当于10个小朋友的身高,大约是13米。

  想法三:借助身边十几厘米高的物品来比较,旗杆的高度是不是和学生手上用的'铅笔、铅笔盒的长度一样,比如,新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3.得出结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米。(板书)

  4.教师小结:有这么多的方法可以来确定答案,以后大家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考多比较。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活动中观察、分析、交流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适时指导,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运用新知。

  课件出示小美的新房间里有一张漂亮的床。

  1.学生思考:这张床的长度是200厘米还是200米呢?

  2.同桌交流想法。

  3.指名回答,说说选择的理由。

  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或父母的身高来推测,父母的身高一百多厘米,我们睡得床的长度比我们的身高多一些,是200厘米更合适。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及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单位时,不仅要注意单位的大小,还需考虑数量的多少。】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第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解答,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二)教材练习一第8题

  1.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小题。学生独立判断,说明理由。

  2.师生给予合理评价。

  【设计意图: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深刻体会到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从而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本课小结

  (一)学生回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二)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在判断选择什么长度单位合适时,我们可以通过用手比划,借助身高、身边物品来估测物体的实际长度,最终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小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长度单位教案第二课时第3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统一单位的重要,认识刻度尺,掌握1cm的长度,知道刻度尺的作用,并能够通过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测量、应用等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小组邻交流能力,体验学习知识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了】:

认人识厘米,能够使用厘米作单位去测量物体,会读数。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刻度尺去测量物体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讲解法

小组讨论法

【教具、学具】:刻度尺、铅笔、圆形针、课件

[教学过程了】:

一、导入

老师想知道这本数学术的长宽各是多少?哪位小朋友可以帮忙量一下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引出、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探索新知

(一)组织学生活动、体验统一活动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学生量一量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现在请同学们用2分钟用“搾”量一量数学书宽度和长度是多少?

2、学生进行活动,老师巡堂并指导。

3、师:请同学们举手回答测到的书本是多长?

为什么会友不一样的测量结果呢?

讨论得出:小朋友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所以我们得统一长度单位,只有用相同的计量单位去测量相同的物体才会得出相同的结果。

(二)认识尺子

1、组织学生同桌之间拿出尺子,相互交流尺子上都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老师巡课堂并对学生的疑感进行解答。

3、请学生提问。

4、师出示PPT,解答学生对刻度尺上的疑问得出:0刻度表示尺子的起点,数字代表刻度,厘米可写作“cm”刻度0-1是表示1cm,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

(三)1、组织学生测量自己每个手指的宽度各是多少?小组讨论。

2、学生测量、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同学汇报数据,得出拇指的宽度是1cm左右。得出测量时物体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0要对往物体的左端。

三、巩固练习

1、4人小组合作课后习题。做P4页“做一做” 、 P10页第10题。

选学生代表回答:得出如何进行估测物体长度。

四、总结课堂

选学生代表总结学到分知识。

1、认识厘米,尺子从刻度0到度刻度1是1cm。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端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