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

日期:2022-01-18

这是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

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第 1 篇

策略一:结合生活实例,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图形的运动

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因为儿童的抽象思维需要具体形象思维与生活经验给与支撑,对感知图形运动这样抽象概念来说尤其重要。小学阶段关于图形的图形的运动定位在积累感性体验,形成初步认识。因此结合实例展开教学是一条相当重要的教学策略。

在生活中有很多图形或图案呈现出对称、平移或旋转的形式,通过对称、平移、旋转变换同样可以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因此,在教学中,多收集一些这样的素材,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发现不同的图形变换。

例如,教学“图形的变换”时丰富教材中的典型素材,注意融入了像道闸,车轮,钟摆等素材并利用信息技术动态呈现,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旋转现象。在教学 “ 轴对称变换时 ”,借助一组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民族特点浓厚的素材。

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图形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

策略二:借助操作活 动 ,加深对图形运动的认识, 帮 助 学 生 体 会变换 的特征

加强 学 生操作活 动 ,也是提高 图 形 变换教学 成效的一 个策略。操作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图形变换的操作主要是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经某变换后的图形和剪对称图形。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老师们在资源中观看了《图形的旋转》一课,在教学“线的旋转”环节让学生通过用铅笔表示线段在桌面方格中以三种不同的旋转中心(铅笔尖、铅笔尾与铅笔中点)进行旋转。来感悟旋转中心可以是线段上的任意一点。为后面在方格纸上画线段提供实物支撑。

策略三:注重从变换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形、设计图案

学习图形与变换内容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 学 生 运 用 数学 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因此,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例如,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学生在观察这些图案时,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的熟悉的图形;可以运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图案的组成,例如是否运用了变换;可以欣赏这些各具特色的 图案,发现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明美;可以以此为启发,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亲自动手设计图案。

《 2011 版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认识并欣赏平移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运用图形的轴对称、旋转、平移进行图案设计。

这些画图和设计图案的活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图形对称性的理解,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的美及其应用价值,应当认真落实《标准》的这些要求。

《图形旋转一课》“感悟旋转的应用”环节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和图案,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与图案,感受其中蕴涵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明美。并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识别不同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变换之后,形成了同一个图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后面学习灵活应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

策略四:在解决问题中注重“ 图形的运动 ”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从变换角度认识图形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变换,动态直观的刻画图形的属性。例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锥等图形,在认识他们的特征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清晰直观地发现图形隐含着的特点。

2. 从变换的角度理解度量

小学阶段,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面积和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时刻都能感受到变换的重要作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会用到拼凑、割补等多种推导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实质是图形的变换。

总之,小学阶段有关图形的运动的目标的达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多种策略的运用,并以图形的运动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第 2 篇

1.在生活情境中,建立数学表象

对于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是抽象难懂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但数学知识又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采集数学生活实例,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比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时,老师出示学生特别熟悉的游乐园的主题图,老师问:“你想玩什么游戏?它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用手比一比!”

生1:我想玩旋转木马,它是转圈圈的!(学生用手比划)

生2:我想玩蜻蜓风筝,我觉得它左右是两边一样的。

生3:我想玩观光电梯,它是垂直上下运动的。

……

老师:它们的运动方式是一样的吗?你可以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小组合作将这些图片分类, 把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分成一类,把小火车、观光电缆车、观光电梯、滑滑梯分成一类,把摩天轮、小兔子钟面分成一类。

这时老师接着问:你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风筝这组是左右一样的,小火车这组是直来直去,摩天轮这组是转圈圈的。

这时老师适时讲解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定义,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在上面的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又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图片,让学生用眼看、用手比、用脑想,为学生建构了轴对称、平移、旋转的基本表象。

2.在动手操作中,构建数学模型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动手操作活动。如果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仅靠老师的操作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很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动手实践操作中来,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数学信息。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展学习兴趣,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轴对称”时,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对折,画一画,剪一剪,看看可以剪出什么图形。虽然课堂显得闹哄哄,但是学生兴趣高涨。学生剪完之后,老师没有就此停住,而是把不同的作品展示出来。通过引导观察,让学生描述自己作品的特点,我出示作品的对称轴,并向学生介绍对称图形的概念。老师放手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看一看,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不是空洞地告诉学生这就是轴对称图形,为学生构建了轴对称图形的数学模型。

3.在数学游戏中,巩固拓展知识

有趣的数学游戏是将数学知识弄得略为趣味化的很好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进行巩固拓展阶段,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认识轴对称图形”时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可以设计成T台秀。老师设计如下环节:“下面欢迎各位同学来到2016年创意T台秀,请各位学生用自已的身体,或者几位同学合作,创造几个轴对称图形。”接着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来。老师接着说:“先生们、女士们,2016年创意T台秀现在开始!”和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学生像模特一样摆着各种轴对称图形姿势,课堂气氛空前高涨。这样的设计,比老师出一题学生就做一题的练习设计要好得多。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游戏中,不知不觉巩固了新知,能力得到了拓展。

教学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供大量的生活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表象。然后在动手操作中逐步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进行巩固拓展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第 3 篇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或章节):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2.年级:四年级数学下册。

  3.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课标2013版 4.学时数:1课时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会在方格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通过平移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会利用平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积累的感性经验,建立平移图形的步骤与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能在方格上画出规定方向和距离的平移后的图形,能根据平移后的图形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难点:理解平移的距离是图形中“对应点之间的格子数”,掌握正确的平移步骤与方法。

  (二)内容分析

  “图形的运动—平移”这一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学习内容,之前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经历过。这次是认识平移。本单元的平移主要是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 :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教材分两个层次进行编排:第一层次是已知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第二层次是已知平移后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这部分内容还包括利用平移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平移现象,初步认识了平移,又在前面研究了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梯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以上内容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但在平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平移的距离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教学中要克服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探索如何抓住图形的关键点,把图形的平移转化为关键点的平移,积累平移图形的感性经验,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上,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关键概念采用老师讲授(如:对应点)整体采用情景问题解决的方法,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三、多媒体使用策略

  本节内容主要应用PPT课件与电子白板授课软件来服务于教学。通过PPT中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动画再现,吸引学生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电子白板软件主要为了解决平移的方法及步骤,以及理解平移的距离是图形中“对应点之间的格子数”这一难点而设计的。实现从简到难,从点到线再到平面图形的过渡式教学,也是课件应用的重点。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上几点,方能发挥课件的最大作用。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初衷是通过白板软件的拖拽功能、动画播放等功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通过讨论、观察课件来解决难点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有一些困难,为此在观察例3前我安排了一个移点和移线的复习,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少走弯路。在教学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学生上台操作出现不熟练地情况,导致课堂时间紧张。

  2、部分学生对对应点这个概念理解还有点模糊,更不理解图形平移的距离就是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在数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图形时不熟练。

  3、课堂检测没有时间平价及统计。 同时,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地较好:

  1、知识难度铺垫较好,层层深入,从数对应点之间地距离到图形之间的距离,再到平移点、线段、图形,较好地解决了难点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对知识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平移方法的掌握。

图形的运动教学策略第 4 篇

  一、教学目标:

  能直观地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体会平移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三、教学过程:

  (1)知识铺垫

  1、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2、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 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

  (2)合作学习: 出示例3 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讨论: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3)展示交流: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4)巩固提升:P86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五、板书设计: 平移

  平移的特点: 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六、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平移解决面积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P87: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性质。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的性质面积。

  教学难点:平移以及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移的相关知识。

  (1)结合生活实例讲一讲什么是平移。

  (2)出示图形,请学生画出这个图形向下平移2厘米后的平移图形,并说一说如何画出一个图形的平移图形。

  2、复习面积的相关知识。

  (1)什么叫做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正方形呢?

  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合作学习。

  出示教材第87页图形,提问学生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1、观察分析。

  (1)这个图形是什么形状?(这个图形有两边都是曲

  线)我们学过这样的图形吗?

  (2)仔细观察后,我们发现这个图形很不规则,用公式无法直接计算出它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对这样不规则的图形,我们可以用其他方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吗?如果可以,该怎么计算?

  2、用平移法计算。

  1)能把这个不规则图形变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吗?

  2)把左边这部分剪下来,移一移。说一说应该怎么移? 需要移动几格?

  移动后是什么图形?

  可以怎样计算?

  三、巩固提升:完成87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平移解决面积问题

  六、教学反思: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