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日期:2022-01-12

这是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

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2.使学生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重点

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时间一定,工效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课题

教师明确: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这节课通过比较弄清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教学例7(课件演示:正反比例的比较)

例7.观察下面的两个表,根据表分别填空.

表1

路程(千米)

5

10

25

50

100

时间(时)

1

2

5

10

20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时间和路程成( )关系.

表2

速度(千米/时)

100

50

20

10

5

时间(时)1

2

5

10

20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时间和速度成( )关系.

1.分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1)从表1中,怎样知道速度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2)从表2中,怎样知道路程是一定的?根据什么判断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引导学生总结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每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4.练习:判断下面两个量成什么比例.

(1)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

(2)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

(3)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

(三)比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继续演示课件:正反比例的比较)

讨论填表:正、反比例异同点

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是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反比例是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 ).

2.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 ).

3.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 ).

(二)从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的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这三种量中,你能找出哪几种比例关系?

五、课后作业

一个单位食堂每天用大米的数量、用的天数和大米的总量如下表.

表1

在表1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大米的总量和用的天数成( )关系.

表2

在表2中,相关联的量是( )和( ),( )随着( )变化,( )是一定的.因此,每天用的数量和用的天数成( )关系.

六、板书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1.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

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是一定的.

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

2.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积是一定的.

探究活动

灵活判断

活动目的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思考题目:

(1)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是否成比例?

(2)圆的面积和半径是否成比例?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师生共同小结并总结规律.

数学教案-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第 2 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9——7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正、反比例意义,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弄清正比例、反比例量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回顾整理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2、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比较分析

区分特征

1、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

观察两张表格并思考回答书中第69页的问题。(表略)

2、全班交流

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相互补充与完善

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感知应用

1、出示练习十三第11题

先填一填、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2、练习十三第10题

看图填表。

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三第12题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

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5、判断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2)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

6、练习十三第13题

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说说是怎样想的?

7、思考:如果X和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Y是多少?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填一填,议一议

判断、讨论

独立思考

大组交流

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四、总结评价

质疑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介绍给爸爸、妈妈吗?

评价总结

教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第 3 篇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9——7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够正确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关系。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弄清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

设计理念: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回忆正、反比例意义,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在生活中寻找、发现成正、反比例量的实例,弄清正比例、反比例量的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回顾整理

1、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这节课,我们练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2、回忆正、反比例意义。

提问:什么叫做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比较分析

区分特征

1、出示练习十三第9题

观察两张表格并思考回答书中第69页的问题。(表略)

2、全班交流

3、引导比较、总结正、反比例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讨论: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交流

相互补充与完善

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感知应用

1、出示练习十三第11题

先填一填、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2、练习十三第10题

看图填表。

根据题中的图像,你能说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在这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你是怎样想的?

3、练习十三第12题

先独立判断,再交流判断理由

4、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5、判断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就成反比例。

( )

(2)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成反比例。

( )

(3)X和Y表示两种变化的相关联的量,同时5X-7Y=0,X和Y不成比例。

( )

6、练习十三第13题

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用表格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说说是怎样想的?

7、思考:如果X和Y成正比例,当X=16时,Y=0.8,,如果X=10时,Y是多少?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填一填,议一议

判断、讨论

独立思考

大组交流

判断并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四、总结评价

质疑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你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实例,介绍给爸爸、妈妈吗?

评价总结

教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反比例教案第 4 篇

比和比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提出本课复习题基本概念的复习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应用练习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巩固练习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全课总结(略)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基本概念的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示比值和化简比。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 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比例尺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练习巩固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全课总结(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