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去分母教学反思

日期:2022-01-12

这是去分母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去分母教学反思

去分母教学反思第 1 篇

本节课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得到方程,这个方程的特点就是有些系数是分数,这时学生纷纷用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的变形方法来解,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几个分数的求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错,再看方程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①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②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③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10后,得到5×3x+1-10×2=3x-2-2×2x+3其中3x+1,2x+3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对解题步骤的归纳说法基本一致。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本节课习题设计的不够充分,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训练强度达不到,当分母是小数时,找最小公倍数是困难的,我们要引导学生:

①把小数的分母化为整数的分母。如把方程中的前两项分子、分母同乘以10,或前两项分母同乘以,则两项的分母分别成为2和5,即原方程变形为整数。②想办法将分母变为1。等式两边同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0。

③学生有疑惑的是先去括号呢,还是先去分母,怎样计算会简便些呢?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以上活动都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对讨论的环节每个学生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对解题步骤的归纳说法基本一致,就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些欠佳,需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思考多练习,抓住特点,就能找到一些解方程的技巧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给学生准备一部分提高能力的题,达到检测和拓展数学思维的目的。

另外,从学生的作业中反馈出:对去分母的第一步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不是说明过程的叙述不太清楚,部分学生摸棱两可,真真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暴露出不懂的,这也提醒我今后的教学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要下“功夫”,切不可轻易的解决问题。备课时应该多多思考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再修改初备的教案,尽量完善,尽量完美。

但我还是感觉到:我讲的太多;主动权还没有放心大胆地交还给学生,否则情况会可能会更好。这也是我的缺点,应该化大力气来调整自己。另外也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其他方面地知识,把数学课上地生动活泼。

去分母教学反思第 2 篇

本节课的重点是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去分母,此节课后就可以解各种各样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可以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这节课从古代埃及的纸莎草文书中的一道题切入,引出带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讨论解这类方程的方法。这个问题是:一个数,它的三分之二,它的一半,它的七分之一,它的全部,加起来总共是33。求这个数。

这节课讲过之后,我觉得成功之处是: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之后,我写到黑板上四道题,让四位学生做到黑板上,其他学生做到练习本上。做完后,再选四位学生上去改并且讲评。这样一做一改,这几位学生都对易错处印象深刻,做错题目的学生再让他们结合自己做的题,说说自己容易在哪个步骤出错。然后再集体进行总结,去分母是什么地方易错,去括号什么地方易错。这样的训练之后,我觉得学生解方程掌握的比以前的学生好。我想,这正是新课改倡导的精神,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思考,归纳,总结,最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不易忘记。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这节课从古埃及的纸莎草文书引入,这是能反映古埃及文明的一件珍贵文物,这个选材可以起到介绍

悠久的数学文明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而我当时一带而过,只让学生自己看了看文字,忽视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其次,方程列出后,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来思考怎样把方程简化,化成能够解决的一元一次方程,但给学生留下的思维空间较少。有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很快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就没有等更多的学生深入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造成多数学生跟着少数学生思维跑的局面,忽视了大部分学生思考---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过程,只照顾了少部分学生,这会导致数学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总是体验不到自己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结论的成就感,慢慢会失去学习兴趣。这是我今后应该努力解决的问题。

去分母教学反思第 3 篇

一、以问题引导,实现有效教学。

探究性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只有有了问题意识,学生的探究才是主动的。可见“问题是探究的出发点”。然而,对于课上的探究,不可能都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探究时,需要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适时地点拨引导,不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整个课堂气氛也会十分活跃。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从而实现课堂有效性。如在课中,我就设计了“你如何解这个问题?你可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吗?”“能尝试解这个方程吗?”“不同的解法有什么各自的特点?”等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探索的情境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探索动机。紧接着,为了能进一步体会“去分母”的必要性,又以方程 3x+1/2-2=3x-2/10-2x+3/5为例,在这里,以变式情境呈现了“第一步要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分母?去分母的依据是什么?”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中介,创设了问题冲突,进一步引发了学生解答问题的欲望。有了这些问题的设计,推波助澜地将学生推向一个个探索新知的舞台。

二、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教材是执行课程标准,体现课改精神的载体,它的每一章节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蕴含着特定的教学意图。因此执教者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必要的修改,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数学问题生活化,既是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也是体会数学价值的需要。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时,因考虑教材中例题与学生生活实际缺乏联系,无法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便没有直接采用书本的原例,而是以妈妈买菜的情境呈现,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很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设计有效练习,强化新知。

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挖掘出巩固训练的“深化点”,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从“基础——应用——拓展”的系列练习,体现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其中,通过“数学小诊所”不仅能让学生对去分母的方法有更深的印象,而且对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有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而“童话数学100雁问题”则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练习变得具有趣味性,整个练习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自主迁移、强化巩固的过程中完成了方法的建构,同时也培养了思维品质。

去分母教学反思第 4 篇

  通过上节课学习后,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这四个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教学反思

  接下来这一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是;

  ①解方程中的“去分母”,

  ②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这样我们就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都采用的五步变形方法。

  由一道著名的求未知数的问题,得到方程,这个方程的特点就是有些系数是分数,这时学生纷纷用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的变形方法来解,但在合并同类项时几个分数的求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且容易出错,再看方程

  怎样解呢?学生困惑了,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此时,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变形方法来解它,求知的欲望出来了,想到了去分母,就是化去分母,把分数系数化为整数,使解方程中的`计算方便些。

  在解方程中去分母时,我们发现存在这样的一些问题:

  ①部分学生不会找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这点要适当指导,

  ②用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乘以方程两边的项时,漏乘不含分母的项,

  ③当减式中分子是多项式且分母恰好为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时,去分母后,分子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容易错符号。如解方程方程两边都乘以2后,得到2x-x+2=2,其中x+2没有加括号,弄错了符号。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