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

日期:2022-01-02

这是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

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第 1 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第 2 篇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简单的几何体。

难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 精品达标题及答案

1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0,OE平分∠AOD,若∠BOC=80°,则∠AOE= _________ °.

15. 若图是某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则这个几何体是_____.

16.如图绕着中心最小旋转   能与自身重合.

17.如图所示,一艘船从A点出发,沿东北方向航行至点B,再从B点出发沿南偏东15°方向行至点C,则∠ABC= 度.

18.一个圆绕着它的直径只要旋转180度,就形成一个球体;半圆绕着直径旋转_____度,就可以形成一个球体。

19. 已知∠A=40°,则∠A的补角等于 .

20.两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   个交点.

几何图形初步 热点专题高分特训含答案

问题1:几何体可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问题2:从面、棱和顶点说一下关于棱柱和圆柱的区别?

问题3:n棱柱有_______个面,_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

问题4:n棱锥有_______个面,_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

问题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呢?

问题6: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几种,你能画出来吗?

问题7:你能找出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中的相对面相邻面吗?请在上一题所画的11种表面展开图中表示出来.

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第 3 篇

活动目标:

数学教案-有趣的几何图形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 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

一、情景导入 “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初一上册几何图形初步讲解第 4 篇

学习目标分析

课程标准中

与本学习主题

相关的语句:(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2)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3)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4)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6)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7)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8)理解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9)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0)在尺规作图中,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11)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和距离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12)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根据课程标准

所设定的

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几何图形、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以及几何体、平面和曲面、直线和曲线、点等概念;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几何体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组合体;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符号表示;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了解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等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符号表示,会比较角的大小;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了解角的平分线,余角、补角等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数学思考: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3)问题解决:初步认识几何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几何图形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情感态度:培养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特征分析

学生是否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所了解?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已在课前先将概念罗列出来,自己理解了概念之间的联系后,构建好知识框架。

学习本课内容必须具备的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对本章所有知识点掌握良好,知道各知识点的联系

本课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学生是否有过这种经历。小组合作(四人一组)

学生对本课所采用的学习组织方式的态度如何。乐意接受

是否有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经历?无

如学生已经使用过思维导图学习,他们使用的经验和态度如何?如无使用思维导图的经历,预计学生对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如何。预计大部分学生有兴趣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其他特征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思维导图的用途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策略分析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目的:1、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复习《几何图形初步》,加强本章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优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2、加深对不同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提高知识概念的识记效率,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采用四人一组的小组合作模式:每个小组确定好组长,每位组员由组长分配好任务(一个组长、一个汇报员、一个记录员、一个写总结);在上课前,四个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对本章节概念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解和思考,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再与本小组成员交流完善,联合成一幅思维导图;在上课时,教师选择一组同学汇报,全班学生找出这个小组的思维导图的优点与不足,之后这个小组的所有成员再次交流和修正完善;教师再随机挑选另一组进行汇报,然后再让全班学生评价和交流;教师给出三道例题,鼓励学生在求解过程中遇到概念不清时,回到思维导图上,找到相关知识点,进而正确解题,并逐步完善个人头脑中的知识思维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工具:可采用手绘,或课前先在电脑上运用Xmind绘制再打印出来,在课堂上展示。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提示: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活动 对应的学习目标

小组第一次汇报 被随机选中的小组中,负责汇报的成员根据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讲解,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指出优点和不足 教师布置任务,倾听汇报组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适时引导并指正、评价。 理解本章节的所有概念、性质;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

小组第二次汇报 结合上个环节提出的需要改进的地方,各小组再合作,完善思维导图;再随机选取一个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评价。 监督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完善情况,引导学生互评,最后做知识小结。 能针对他人所提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例题讲解,巩固知识 学生小组完成 教师巡视并作指导,强调结合思维导图去找解题突破点,归纳小结。 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理解余角、补角等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培养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找回学好数学的信心。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