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1-05-17

这是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篇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时,作了以下一些调整:

1、按照教参中的教学进程安排,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需要分两课时完成。我认为将两课时可以合并为一课时。首先,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实上在计算应用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的。但是教学后发现,学生在应用时情况较好,但对两条定律的区分不够明确。于是,在接下来的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运算教学时,我出示了大量的习题,分组冲关夺红旗比赛,让学生通过计算从中去发现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去探讨问题,然后再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直观感知乘法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任意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因数位置不变,改变计算顺序,积也不变。这样,学生参与非常积极,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把乘法中的这种变化规律,心领神会。由此,学生在进行简算过程中,得心应手,不但学得愉快,而且用得灵活,效果较好。

2、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在我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这样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调整教学效果还不错,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但由于学生人数太多,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第2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在计算时灵活应用乘法的运算律。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环境保护对于人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要力所能及的保护地球,保护环境。植树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大家都参加过植树活动吗?看看小明的同学们,正在植树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一共有25组,每个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1、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 理解题意

  根据已知条件,有25个小组,每组有4人负责挖坑种树,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

  4或4×25 多少人,也就是求2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25×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下乘法运算的`定律。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

  (2) 解决问题

  25×4=100(人)或4×25=100(人)

  (3) 观察算式,发现定律

  4=100(人)或4×25=100(人),发现两道乘法算式的因数相同,交换因数观察25×

  4=4×25。 的位置,积不变,因此,可以得出25×

  像这样,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5)用字母表示定律

  b=b×a(a,b代表任意数)。若用a,b分别代表任意一个因数,则乘法交换律就可以表示为a×

  用字母表示更加直观、方便。

  板书:乘法交换律 a×b=b×a

  归纳总结1: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b=b×a。 用字母表示为:a×

  随堂练习:

  小明买了12支圆珠笔,每支2元,小红买了2只钢笔,每支12元, 两个人谁花的钱多?

  答案:小红12×2=24(元) 小刚2×12=24(元)

  答:两人花得钱一样多

  探究新知2:乘法结合律

  情境导入:

  问参加植树的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 理解题意

  师:要求25组共要浇多少桶水,就是把总的棵数求出再乘以2,或者把每组要浇的桶数求出再乘以25组。

  2. 解答: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种这些树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

  方法二: 先求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组一共多少:

  即: 25×2) (5×

  = 25×10

  = 250(桶)

  3. 发现规律

  观察两种解题方法,发现:都是25,5,2三个因数相乘,不同的是第一个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直接计算,第二个则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第二种方法因为

  2等于10 ,所以运算简便些,但他们的得数是相同的,因此,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后面5×

  号相连。

  5)×2=25×2) 可以写成等式(25×(5×

  归纳总结2:三个数相乘,如果后两个数相乘能使计算简便些,就利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这个叫乘法结合律 。

  4. 用字母表示定律

  b)×c=a×(b×c) 如果用a,b,c表示任意三个数,那么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

  b)×c=a×(b×c) 板书:乘法结合律(a×

  活学活用:

  每瓶矿泉水2元,每箱矿泉水24瓶,要买5箱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

  2 ×5) (24 ×

  = 2 ×120

  = 240(元)

  答:一共要花240元

  拓展提升

  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商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先和被除数相乘,再除以除数,或用这个数先除以除数,再和被除数相乘。

  例: 16×8) (128÷

  =16÷8×128

  =2×128

  = 256

  举一反三:

  32 ×4) (112÷

  =32÷4×112

  =8×112

  =896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及反思第3篇

一.注重知识的迁移,将新知纳入已有知识结构。

本课主要讲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学生在此之前有了加法运算定律的基矗本课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游戏竞赛的形式,将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加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一开始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这种复习形式,将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迁移出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在教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时,首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比较相似,由两条加法定律猜想到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

二·注重新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发猜想,然后验证猜想是否成立,通过观察每组算式左右两边,发现交换两个因数位置积不变,得出结论,并且会用字母表示乘法有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在学生自己计算、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列出的算式不同,但是树的总数不变。虽然计算的方法不同,但结果相同,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事实上在应用计算中,这两条定律通常是结合在一起应用

的。不过特别指出的是教材没有安排专门的例题去讲解怎么样应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这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够理想,那就是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学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反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还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一是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二是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去运用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