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日期:2021-12-15

这是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第 1 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一个数位顺序表格(空的)。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

  (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

  (教师请一名学生填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

  (4)记这个表格。(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习,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

  四、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学会归纳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第 2 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 )

  2.580、590、( )、( )、620

  3.( )、900、800、700、600、(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第 3 篇

  学习本课,首先要注意数学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把认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虽然有了一定的数数、读写数以及知道怎么样分析一个千以内数组成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万、包括比一千大比一万小的数的概念其实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

  所以,在教学中,在引出万的概念时,利用一个小正方体到十个小正方体,再到一百个小正方体,最后到一个大立方体,让学生逐渐理解感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然后有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学具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在一千一千地数数的过程中建立“万”的概念,在个位到千位的顺序表再添加万位。

  然后利用计数器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在教学中,组织了多样的学习活动,加强实践,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如:看一看,数一数,拨一拨,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等形成数的表象。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大数:平时操场上有2千人做操,再来4个这么多就有一万人了,体会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作用,从而体验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 )

  2.580、590、( )、( )、620

  3.( )、900、800、700、600、(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