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

日期:2021-12-06

这是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第1部分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1)谁能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并举两个例子。

  (2)下面这些数是2或5的倍数吗?

  324,153,345,2460,986

  [温故而知新]

  2、悬念激趣

  为迅速提高美术兴趣小组的绘画水平,须加强训练。现有美术纸534张,不通过计算,你能立即说出这些纸能平均分赠给三位同学吗?(如果能判断出这个数是是3的倍数,就能知道这些纸能不能平均分给三个同学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举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二、观察分析,探究规律

  1、引导观察,调整思路

  (1)下面各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

  21 42 63 84 15 36 57 78 99

  11 32 53 74 95 26 47 68 89

  [这个例子是引来的他方之石,我觉得是最能打破前面寻找2、5倍数特征的一组数。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新方法的积极性。]

  (2)师问:你能从个位上找出一个数是3的倍数的特征吗?从十位上呢?

  (3)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的主要组织形式]

  学生讨论发现:这两组数个位上分别为1—9(有的学生也发现:十位上也分别是1—9),但第一组的数均是3的倍数,第二组的数都不是3的位数,因此无法从个位或十位找出是3的倍数的特征。

  通过讨论还发现:是不是3的倍数,已不再取决于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字了。

  (4)教师立即提出:为了找到更好的答案,必须探索新的解决办法。

  [师不断伺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

  2、组织活动,探索规律

  (1)插入讨论找3的倍数过程的动画。

  出现课本中的数例:

  3×1=3

  3×2=6

  3×3=9

  3×4=12 12→1+2=3 (3是3的倍数)

  3×5=15 15→1+5=6 (6是3的倍数)

  3×6=18 18→1+8=9 (9是3的倍数)

  3×7=21

  ……

  (2)继续探究

  请你从1、2、3、4、5、6六张数字卡片中挑出其中三张,排成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你能排出多少个?

  可以是: 123,234,345,456,135,246

  还可以是:126,156

  引导学生讨论:从上面这些三位数中,你能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吗?

  讨论发现: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只同所选的数字有关,而与数字的排列位置无关。而且这些3的倍数的数的各位数字和都是3的倍数。

  (4)小结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至此,基本上可以水到渠成了。学生的总结,难题已基本攻克。]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第2部分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P19做一做,P20的T4-11

  指导方法

  复习:1、判断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18,25,46,85,100,325,180,90

  2、2的倍数和5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

  思考:

  1、1×3=

  2×3=

  3×3=

  4×3=

  5×3=……..

  你发现上面的式子有什么特点?

  2、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3、哪些数既是2、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小组讨论

  尝试练习

  1、试着完成P19的做一做练习

  2、判断下列数哪些是3的倍数?

  333427180

  69390405300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P19及P20题4~5)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通过操作自己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②能应用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

  ④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求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探究新知

  我们已经知道了2、5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又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1.反馈3的倍数的特征。

  (1)思考并回答:

  ①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

  ②要想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应该怎样做?

  (2)学生反馈:(根据学生说的逐一板书,先找出一些3的倍数)

  1×3=35×3=15

  2×3=66×3=18

  3×3=97×3=21

  4×3=128×3=24

  ……

  (3)观察:3的倍数的各位数字又什么特征?它是不是3的倍数?其它位数又什么特征?

  (4)提问:如果老师讲这些3的倍数的各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学生自己动手验证)

  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分组讨论,汇报)可以提示:将各个数字加起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字相加,他们的和是3的倍数。

  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是3的倍数呢?210,54,216,129,9231,9876543204

  (5):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练习:完成P19做一做

  三、课堂:学生今天学习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完成P20题4~5

  五、能力拓展: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是3的倍数

  3□5□1646□400□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成为偶数,并且是3的倍数。

  □7□3□□06□0□81□□

  (3)有一个数有因数3,又是5的倍数,在两位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在三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

  六、课后:

  七、作业:

  八、课后反思: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第3部分

小组合作教学所占优势最明显的一点是对各层次学生的了解,能够在课堂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让不同的孩子在课堂上有不同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时本人充分地利用了“小”的优势,教学中从三个“小”入手,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A(学习能力强的尖子生)、B(学习能力较好的一般学生)、C(学生能力较弱需帮助的学生)三类学生,促使学生通过互助互动而全体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分配”满足个体需求 魏书生老师说:“如果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且是活生生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无限潜力的、不断变着的主人,那么教师想出来的办法就容易使学生接受。”随着自主性研究性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孩子们的两极分化情况日益严重。因此,教学时在大目标的.前提下,按学生的接受和承受能力,给他们安排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孩子在探索活动中有不同的分工,互帮互助,全体参与,人人都能体验到成功。 二、“小”激起个性张扬 小班化教学仍处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下,但人数的量小使教师容易控制和操作教学的进程,有利于调整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小活动”要求的是目标设定小,学生容易达到,并能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位置,激发起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个性的张扬。“小活动”的设计对班级来讲既有整体性,又有零散性,它如同散沙但又易凝聚,如同水滴又能汇成江流,它既能扩大教学影响,丰富教学资源,又能展示一种从个体到总体的精神面貌,给教学增添活力。对个体来讲,激励学生有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活动具有集体开展的意义,又有自我表现的特点。 三、“小组合作”实施多型构建 自主学习强调了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价值,而合作学习则体现集体智慧的交融,“小组合”的构建利于弥补一切固定式、形式化的大集体教学的局限,有助于教师教学的巩固和发展,学生在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传递和整合多方资源,每个小组里4、5人通过强强碰撞、强帮助弱等渠道进行互助互学,实现共同发展。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评课第4部分

  《3的倍数的特征》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展开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我是从教学环节维度进行观课的,本节课有五个环节包括:一、复习旧知,直接导入。二、自主探究,合作验证。三、总结提升,共同验证。四、运用结论,巩固训练。五、全课小结,课后延伸。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设计合理。下面就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以旧带新,引入新课。

  赵老师先复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赵老师以学生原有认知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利用学生刚学完“2.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到“3的倍数的特征”的问题中,由此萌发疑问,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猜测、否定、反思、观察、讨论,使得大部分学生渐渐进入了探究者的角色。

  二、亲身经历,探索规律。

  本节课教师努力尝试构建数学生态课堂,让学生继续利用小棒摆一摆,进而发现不止是3根、6根小棒能摆出3的倍数,9根也能“只要小棒的根数是3的倍数,摆出来的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将“动手摆小棒”升级为“脑中拨计数器”,将“直观性思维”升华为“理性思维”,通过小组交流、集体验证,学生的探索发现离“3的倍数的特征”只有咫尺之遥。整节课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的探究过程,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等多层次的互动。

  三、精心选题,巩固新知。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趣味性。本节课教师设计了3道练习题。在巩固练习部分,第(1)、(2)题是基本题;第(3)题,教师努力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数学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作用和价值,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志趣。

  四、回顾梳理,举一反。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掌握方法才能举一反三,真正做到触类旁通。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让学生静静的回顾这节课的学习历程“动手操作——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使其在数学思想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