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美术教案

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

日期:2022-01-16

这是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是优秀的美术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

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2.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能够运用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花卉蔬果作品。

3.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从而抒发自身情感。

难点: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示范教学法、比较法等。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中国画绘画工具、范画、代表作品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教师多媒体出示齐白石的《祖国万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画面中的植物你们认识吗?

——画家为何在一株生机勃勃的万年青旁题款"祖国万岁",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画家正式借用万年青的美好寓意来祝愿祖国繁荣昌盛,通过"借物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二)赏析评述

1.教师简单介绍中国画"借物寓意"的涵义并继续提问:

——自古就被中国画家称为"四君子"的植物分别是什么?它们有着怎样的深刻寓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分别是梅兰竹菊,代表了不畏严寒、高洁不屈的坚贞品质。

教师出示吴让之的《蔬果图》引导学生根据克前搜集的资料进行简单欣赏,同时提出问题:

——画家在画中画了什么?各自代表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柿子代表"事事",白菜代表"清白",并提示学生除了四君子之外,生活中平常的花卉蔬果也是中国画常用的题材,画家也赋予了他们深深的寓意,并直接运用这些题材来"借物寓意"。

2.教师课件分别展示郑思肖的《兰花图》和王冕的《墨梅图》,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两幅作品的相同之处在哪里?画家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均为四君子题材且均有题诗,均属于比较委婉的"借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从而来表现自身的高尚情操。

(三)对比观察

1.教师继续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同时出示一张梅花的实物照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艺术作品与实物照片有哪些异同?画家为什么这样处理?

学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艺术作品经过画家的主观处理,使得枝干与花朵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是"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体现。

2.教师依次展示齐白石的《家雀图》和《茶具梅花图》,分别向学生讲解中国画中留白以及形神兼备的艺术特色。

(四)示范练习

1.教师出示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齐白石的《荷花》以及潘天寿的荷花,并以荷花为例示范大写意荷花的基本画法,边示范边讲解:①大笔蘸墨画出荷叶的前展部分;②按照荷叶的结构由外向内完成整张荷叶的造型;③补画叶梗、花梗及花朵、花蕾;④点上花蕊、配画少许水草与浮萍;⑤落款。

2.教师明确作业要求:运用所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蔬果,以中国写意画的表现方式画一幅花卉或蔬果写意画,注意表达出情趣。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提示学生用笔用墨。

(五)展评结束

鼓励学生自主展示作品,并谈一谈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同时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品,教师做简单总结,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请学生课后查阅清代画家朱耷的资料,进一步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理念。

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第 2 篇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各种工具书或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

  (2)通过分析重点词句来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寓言,理解寓意,领悟道理。

  重难点、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审议所讲的道理。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记得的学过的寓言故事有哪些?请你们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发言)读过这些寓言故事之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样的道理?

  2、寓言就是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的短小的故事。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寓言《刻舟求剑》,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发言)

  2、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4、熟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1、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思考:

  (1)你用什么办法找到《刻舟求剑》中楚人丢失的那把剑?

  (2)《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节?(楚国人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地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像“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同船人催楚国人时着急、怀疑的语气和楚国人不慌不忙、十分自信的语气。)

  4、楚国人错在哪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四、复述故事内容

  1、同桌互相讲一讲。

  2、指名班上复述。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鞋穿着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的脚知道”这样一句话吗?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发言)

  2、在春秋时期的郑国有一个买鞋的人就跟你们想的不一样。(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

  3、师生评价,正字正音。

  4、熟读课文,对照译文了解课文内容。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字音:自度持度宁信度

  (指名读,纠正加点字的读音。)

  2、出示四句含有“之”字的句子的投影。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反归取之。

  (4)何不试之以足?

  四、深入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悟寓意。

  (1)出示投影:生活中我们把这种不知变通、墨守成规、不讲实际叫做教条。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有没有这种现象。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2)出示投影: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不能完全照抄责成的经验,避免出现郑人买履这样的错误。

  五、练习复述并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一讲。

  2、指名班上复述。

  3、练习背诵课文。

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第 3 篇

 学习目标:

  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

  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

  资源包: (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今天,我们再来读一篇庄子写的《东施效颦》。你了解庄子吗?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

  2、出示课件:

  西施美:

  “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

  4、出示课件:

  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

  (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

  (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

  (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

  (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

  背诵《东施效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学习《楚王好细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背诵《东施效颦》。

  二、学习《楚王好细腰》

  自读自悟,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楚王好细腰》。

  2、全班交流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全班讲。

  2、集体交流:

  (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后,大臣们的心里会想什么?

  (2)大臣们投其所好,他们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你能否为大家演示一下“胁”、“带”、“扶”这几个动作,并用自己的语言具体的描绘出这几个动作?

  大臣们在细腰过程中是否有痛苦,他们会有思想矛盾吗?猜猜他们怎么想的。

  再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大臣们的矛盾心理。

  (3)第二年,大臣们的“努力”可有了成效,满朝文武的脸都是黑黄黑黄的了。看到这番情景楚王还乐的起来吗?

  (4)你想对楚王和大臣们说什么?

  四、升华延伸

  你是不是认为文章结尾还可以写点什么?试着写一写

  其实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刚正不阿的人,他们不畏强权、保持自我,谁给大家讲讲他们的故事?

  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点拨:《楚王好细腰》通过达官显贵们束腰以求楚王宠信的丑陋举止,讽刺了那些投其所好者的可耻下场。

  五、检测: 检查背诵,交流理解体会寓意。

  六、作业设置:

  1、从生活中找寓言中的人物。

  2、背诵默写古文。

  3、推荐阅读《邯郸学步》

  课后反思:

  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的拓展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避免东施效颦的事情发生。

借物寓意教案人教版第 4 篇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引导板书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最后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叼()屈()窿()

  梅()叨()窟()隆()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最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

  五、总结

  《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