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手工黏土教案20篇

日期:2021-07-27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手工黏土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手工黏土教案20篇

第1篇、中班美术橡皮泥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彩泥的性能,并逐步学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
  2.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一块垫板、一团橡皮泥,事先准备好的魔法口袋及成品橡皮泥。如 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

  活动过程:
  1.魔法口袋变变变教师以神秘的魔术师登场,以神秘、夸张的口吻,夸张的动作依次变出糖葫芦、蛇、饼干、刺猬、等彩泥成品,让幼儿观察、讨论。
  2.认识彩泥教师提问:这么好看的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自主讨论)幼儿每人一块彩泥,进行观察、触摸、讨论。(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尽量让幼儿发现彩泥的特性)请个别幼儿发表意见。
  确定幼儿的讨论结果,告诉幼儿这种软软的,会变的像面一样的东西就是橡皮泥,也叫彩泥。
  3.彩泥变变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橡皮泥。
  (1)团圆:彩泥变汤圆。
  (2)压扁:汤圆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汤圆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4.彩泥回家今天,橡皮彩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了,真开心呀。彩泥宝宝累了,我们送它回家吧。
  教师引导幼儿检查自己的地面、桌面是否清洁,让幼儿将橡皮泥放进小罐,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活动反思:
  1.活动导入有趣,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彩泥的兴趣。
  2.在引导孩子认识彩泥的时候,没有向孩子阐释清楚彩泥的性质。
  3.在活动中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变彩泥,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活动中,幼儿玩彩泥时,比较专注,捏出了各种各样的造型。通过这次活动,幼儿掌握了捏彩泥的基本技能,获得了发展。活动结束时,幼儿很不舍的送橡皮泥回家。

第2篇、中班美术有趣的橡皮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橡皮泥制作简单的桃花。
  2、通过小组合作大方法制作桃花,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会用橡皮泥制作桃花,正确使用各种辅助工具。
  活动难点:
  难点桃花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橡皮泥制作好的桃花、橡皮泥(红、黄、绿)、小树杆、剪刀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道开了,小朋友们,你最喜欢什么花?(幼儿自由讨论) 老师带来了老师最喜欢的花,大家来看看是什么花?(教师出示橡皮泥做好的花,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桃花朵朵开)
  1、教师请小朋友们欣赏歌曲《桃花朵朵开》,观看桃花图片。
  2、教师演示制作桃花的过程。

  三、实践阶段
  1、小朋友们自由分组制作,一人做花瓣,一人做花杆,一人做叶子,教师巡回指导。
  2、小朋友们自由创作,制作不同形态的桃花。
  3、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

  四、作品评价
  1、小组自评:每位幼儿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小组推选最优秀的作品。
  2、班级评选:教师积极肯定幼儿的长处,指出不足之处,相互学习。

  五、拓展延伸
  鼓励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制作不同材质的桃花。

  教学反思:
  1、教学准备的较充分,教学来源与生活实际,虽然没有实物,但是课件的制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3、环境的创设合理,把幼儿带到了舒适的教学环境中,为教学营造了来那个好的氛围;
  不足之处:
  示范做桃花的过程有点快,解释的语言不够形象 生动,导致幼儿在自己制作时,步奏有点混乱。

第3篇、中班科学活动泥土里有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 体验探索的乐趣,并萌发对泥土的感情。
  4.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 . 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 .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 教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 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 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 . 教师小结。
  教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 . 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第4篇、中班美术活动橡皮泥蝌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分泥、团圆、搓条、压扁、捏揉等泥工技能。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动手及表现能力。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一次性盘子人手一只,橡皮泥若干:每张桌上放一只鱼缸(事先用布遮盖),内有蝌蚪、水草、玻璃弹子等:背景图一幅(上面画有一只大青蛙,事先用布遮盖):录音机及录有青蛙叫声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迎春花张开了小嗽叭,小蚂蚁伸伸懒腰,小蜜蜂、小蝴蝶也跳起了舞,你们听,又有谁来了?(录音机传出青蛙的叫声,教师适时掀开背景图上的遮布。)
  2.青蛙妈妈的小宝宝是谁?它们来了吗?(幼儿回答后,教师掀开鱼缸上的遮布。)

  二、引导幼儿观察蝌蚪的外形特征
  1.小蝌蚪穿什么衣裳?
  2.小蝌蚪长得什么模样?
  3.它们游水的姿态是怎么样的?

  三、幼儿操作
  1.青蛙妈妈想请你们给它的小宝宝塑像。这样吧,我们用橡皮泥来试一试。
  2.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3.请1~2名已做好蝌蚪的幼儿讲述造型的方法和过程。
  4.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想出了两种方法来做蝌蚪,正面我来介绍一下。第一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然后在圆泥上捏出尾巴,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第二种方法是取一小团黑色橡皮泥,把它团成圆,再取一点泥,把它搓成长条作尾巴,然后把这两部分连结起来,最后把它压在盘子上。
  5.请幼儿参照上述方法继续给蝌蚪塑像。
  6.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除了小蝌蚪,还有什么。(水草和石子)
  7.教师出示范例,请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做水草和石子。(将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团圆作石子,搓成长条作水草。)

  四、讲评
  1.以青蛙妈妈的口吻进行讲评:呱呱呱,让妈妈看看,宝宝的塑像像不像。
  2.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3.将幼儿的作品用双面胶――贴在背景图上,开一个展览会,并请各班幼儿前来参观。

  活动反思: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提到:”提拱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艺术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要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发挥主动性是关键,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幼儿对事物一旦有了兴趣,往往会集中注意,仔细观察事物,感受也就深刻,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容易把握事物的特点。如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幼儿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美术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使幼儿通过合作与交流了解他人的感受与经验。

第5篇、中班圣诞节橡皮泥教案:圣诞老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制作目的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制作对象
圣诞老人

制作准备
各种颜色的橡皮泥、火柴棒。

制作过程
1.取出红色的橡皮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红色的大圆球,这是圣诞老人的身体;
2.根据图片的提示,给圣诞老人装上双臂吧,然后,用火柴棒给圣诞老人安装上双腿;
3.用剪刀剪出圣诞老人的双腿,然后,在插好的橡皮泥上,给老人穿上双靴;
4.取黄色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大圆球,然后,将其捏成一个一头尖细,一头滚圆的大袋子吧;
5.再给圣诞老人捏一个慈祥的头;
结束语:
孩子们根据上面的图文提示,自己也试着做一个可爱的圣诞老人吧,相信你的作品也将会是栩栩如生。

教学反思
新纲要中“根据幼儿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的指导精神为依据。我通过音乐、谈话、故事等多种方法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

第6篇、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捏橡皮泥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2 、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4 、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5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 、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 、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 、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 、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第7篇、中班科学活动沙子和泥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玩乐乐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沙子和泥土的特性。    
  2、在活动中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块有沙子和泥土的场地    
  2、人手玩沙工具一件    
  3、透明杯子人手一个(装水),细棍一根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到室外有沙和泥土的地方,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和沙子、泥土做好玩的游戏,好吗?”    
  2、操作活动一:筛一筛    
  (1)  出示玩沙工具,问:这是什么?    
  介绍玩沙和泥土的工具,交代操作目的、要求。    
  教师引导语:我们要用篮子去装一装沙子和泥土,你会有什么发现,待会儿告诉 大家,注意玩的时候不能抛洒沙子。    
  (2)幼儿自由谈论玩沙和泥土的发现。                                           
  教师引导语:你刚才是怎么玩的?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泥土没有全部掉下来?有什么办法让泥土都掉下来?      
  有什么办法让沙子不掉下来吗?    
  教师小结:    
  3、操作活动二:踩一踩    
  (1)请幼儿脱下袜子去踩一踩沙子和泥土。    
  (2)提问:你刚才在玩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沙子踩下去有什么变化?泥土有什么变化?怎样让泥土踩下去也会留脚印呢?    
  教师小结:    
  4、操作活动三:搅一搅    
  (1)猜一猜,沙子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泥土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2)请幼儿选一个杯子任选泥土或沙子放进去,用细棍搅一搅,说说有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    
  5、鼓励幼儿的发现,表扬敢于发言的小朋友。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8篇、中班科学泥土下的蚯蚓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蚯蚓的外形特征,学习简单的记录。
  2、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习惯,体验发现的乐趣,产生探究的欲望,萌发爱护蚯蚓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多媒体(有关于蚯蚓的生活习性的介绍)
  2、 两、三条蚯蚓放置在大盘中,放大镜、镊子、小刀、筷子若干。
  3、 有关蚯蚓的图片若干布置在墙面上。
  4、记录用的纸和笔。事先学习观察记录表格。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激发幼儿观察蚯蚓的兴趣。
  1、师:今天冯老师带来的一个弯弯曲曲的动物朋友,你们猜一猜是谁?引起兴趣。教师在白板上倒序地画出蚯蚓、再画泥土、最后画泥土上种植的树。
  2、引导幼儿细致观察、想象、并互相质疑。(它象蛇,但没有眼睛;它象毛毛虫,但没有脚。)

  二、通过观察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
  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蚯蚓到底长得什么样子。请小朋友观察桌上的蚯蚓你能来说说它长的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把观察蚯蚓的样子请小组长在记录纸上记录好吗?
  1、每组记录(教师注意巡回观察,并注意引导、帮助引导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的,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2、代表性的孩子讲解自己的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认真倾听,并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质疑别人的观点。)
  3、将幼儿记录的表格以视频形式展示给幼儿。
  4、小结:蚯蚓的身体是细长的、一节一节的、弯弯曲曲的,头部有点尖,便于钻土,最在最前面,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脚。他靠皮肤来感觉,靠“蠕动”来“行走”。

  三、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用途。
  师:那蚯蚓生活在哪里呢?(泥土里)它吃什么呢? 看 让我们来看一看蚯蚓是怎样在泥土里生活的。看PPT(图一),让幼儿讲述。你们知道蚯蚓有一个什么特殊的本领?(松土)蚯蚓有用吗?观察PPT(图二)
  (引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你喜欢蚯蚓吗?为什么?小结蚯蚓的用处。

  四、拓展知识经验。
  1、什么时候会出现许多蚯蚓呢?(下雨过后)。为什么下雨天会有这么多蚯蚓。观察PPT(图三)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
  2、激发幼儿扮演小蚯蚓的兴趣,模仿蚯蚓爬以及松土的游戏!
  延伸活动:
  带着工具到户外去挖蚯蚓。
  最后让幼儿看着大哥哥姐姐手拿小工具外出挖蚯蚓的情景图,再次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形成幼儿的探索技能和发展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在实现本活动的认知目标过程中,我将这方面的任务渗透到幼儿感知蚯蚓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让幼儿探索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与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第9篇、中班科学活动给泥土和石头洗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的知识经验。

第10篇、中班主题亲亲泥土教案反思

《亲亲泥土》第一轮区域活动计划
班级:中(一)班
区域名称:蓝猫探索区
活动内容与主要材料提供:
筛泥:各类泥土;各种形状的漏勺、筛子;脸盆。
1、知道泥土有各种各样,感受泥土的特点。
2、学习用提供的工具对泥土按粗细进行区分。
指导要点:
幼儿对漏勺、筛子很感兴趣,每种工具都尝试使用,工具的多、泛影响了幼儿对泥土粗细的观察与分类。
观察和推进:
小精灵作坊
和泥:提供黄土、小棒、勺子、水、小盆
在土中加水,用力搅拌,观察干泥土变湿的过程。
在活动中发现幼儿把握不好和泥的水量,往往一下加太多的水成了水浆,指导幼儿逐渐加水。
小画廊
稻杆、种子粘贴画:提供稻杆、黄豆、绿豆、花生、稻谷;白乳胶;剪刀;水彩笔;图画纸。
学习用提供的材料粘贴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认真细致的习惯。
幼儿作画认真,能用提供的材料粘贴,但材料用得比较单一,用白乳胶贴不稳比较脏。
聪明谷
搭建房子:提供玩具砖头、沙泥、小铲子、托盘。
学习搭建房子,知道泥土可以用来建房子;培养幼儿的耐心和认真的习惯。
幼儿还掌握不好砌砖的方法和沙泥的用量,砖头往往直直的往上垒,容易倒塌,经指导懂得交错垒,但转角的地方还是垒不好。
巧巧屋、稻草
学习搓、编、打结,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编织稻草是一项民间手艺,我特地请了一位幼儿的爷爷当助教,苏爷爷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水平,教的编法比较难,幼儿变成在观赏苏爷爷编东西,只有个别幼儿学会搓,编和打结需要帮忙。
活动反思:
经过第一轮区域活动,我们发现幼儿对《亲亲泥土》这个活动较感兴趣,初步了解了泥土的种类,感受了泥土的特性,知道了泥土的一些用途,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索能力。适宜性行为:
1、活动选材好,能结合地方特色,选取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幼儿生成的内容进行教学。
2、区域的材料能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各领域的目标相结合进行投放。
3、尝试把民间手艺引入到幼儿活动中来,培养幼儿对民间工艺品的兴趣和爱家乡的情感。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采用家长助教的形式,效果较好。
不适宜性行为:
1、区域的投放材料目标意识还不够强。
2、材料和幼儿之间的互动还不够。
3、幼儿合作、表达方面比较欠缺。
措施:
1、在第一轮活动的基础上调整、提高区域活动目标。
2、投放的材料需进一步调整和充实。
3、增强幼儿间的合作与交流。
《亲亲泥土》第二轮区域活动计划
班级:中(一)班
区域名称:蓝猫探索区
活动内容与主要材料提供:
好玩的筛子:提供各类泥土、筛网粗细对比明显的两种筛子、小盆、记录表。
1、学习用提供的工具对泥土按粗细进行区分,感知筛网网眼的粗细与泥沙的粗细的关系。
2、学习使用记录表。
指导要点:
由于提供的筛网对比明显,幼儿很快就发现了筛网网眼大筛出来的泥粗,网眼小筛出来的泥细,并会进行反复筛,直至筛出最细的泥。幼儿的兴趣从工具转到泥土上。
观察和推进:
小精灵作坊
活泥:提供黄土、小棒、勺子、水壶、小盆。
玩泥:提供泥土、塑料刀子、泥工板、模具、牙签、树叶等。
1、在土中加水,用力搅拌,观察干泥土变湿的过程。
2、感受湿泥的特点:软、粘,可随意捏、切、制成各种形状。
幼儿基本掌握了活泥的方法,重复的操作会影响幼儿的兴趣,所以我们增加玩泥的活动。幼儿对玩泥很感兴趣,创作出许多富有想象力的作品。
小画廊
稻杆、种子粘贴画:提供稻杆、黄豆、绿豆、花生、稻谷;双面胶;剪刀;水彩笔;图画纸。
1、学习用2—3种材料粘贴画,能根据材料的特点合理使用;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认真细致的习惯。
这次的区域活动我们用双面胶代替了白乳胶,克服了原来种子易掉的现象。幼儿也能学习用多种材料进行粘贴画,丰富了画面内容。
聪明屋
搭建房子:提供玩具砖头;沙泥;水;小盆子;小铲子;托盘;土圆楼、方楼模型。
1、学习一些搭建房子的技能技巧。
2、能合作进行建造活动。
幼儿2、3人合作搭建房子,能相互交流和讨论建房的方法,能基本搭建出圆楼和方楼。
巧巧屋
稻草、苇杆、绳子
学习用搓、编、打结的方法编织简单的草制品,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用绳子代替稻草打结更容易掌握,家长助教采用了从易到难的方法进行指导,从编辫子到简单的草制品,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活动反思:
适宜性行为:这一轮的区域活动在上一轮的基础上幼儿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材料的投放上目标性更强了,难度也增大了,更注重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体现,老师能针对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适时、必要的指导,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保持幼儿的积极性,能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让材料和幼儿达到最大的互动。
不适宜行为:记录表设计不够合理,没能充分发挥记录表的作用;各区域间的交流还不够。
措施:《蓝猫探索区》增加投放不同形状的筛子供幼儿做进一步的探索,重新设计记录表,观察分析记录表的适宜性;增强幼儿间的交流。
整合活动:《有趣的泥宝宝》
重点领域:科学、社会
活动方式:小组
班级:中一班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泥土的净化及环保作用,培养保护、爱惜泥土资源的意识。
2、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将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
3、能积极参与,培养幼儿勇于探索的精神。
活动重点:能主动探索,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把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使用多层材料、多种方法把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准备:
1、两周前和孩子们一起到厨房、幼儿园里收集果皮、青菜、各种碎石块等废物埋在土里,并组织谈话:请孩子们预测这些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
2、滤水材料:小毛巾、棉花、海绵、窗砂纸、过滤纸等。
3、滤水用具:漏斗、透明塑料盒、小水杯(人手一份)
4、清水若干盆(两到三个幼儿一盆)、玩沙的小铲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到户外,并安定幼儿情绪。
师:我们和泥宝宝做朋友好长时间了,我们知道了泥宝宝的本领很大。今天老师又要带你们一起来和泥宝宝作游戏了。
二、幼儿观察泥土中的填埋物的变化并进行讨论。
1、师:上次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收集了幼儿园里的垃圾,把他埋在泥宝宝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东西都变怎样了?
提出要求:A、不要把泥土扬起。B、使用铲子时要注意安全,不要搓到别人。
(幼儿观察讨论,这些东西都哪去了?接触新词“腐烂”)
2、师简单小结:是的泥宝宝有许多的本领,今天我们又知道了他的另一个本领——能净化环境,是环保的好帮手。把菜叶、苹果皮橘子皮等垃圾埋在土里经过一段时间会慢慢的腐烂,最后变成泥土的营养,可以使花和树长的更好。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爱护这些泥宝宝。
三、幼儿探索寻找泥宝宝的方法。
1、师:——哎呀,看泥宝宝也有调皮的时候他把我们的小手和铲子都弄脏了,现在请谁来帮忙呢?(引导幼儿想到用水洗)
——看看水怎么了?调皮的泥宝宝把水弄脏了我们想想办法把泥宝宝从水里请回来吧?
2、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泥土从水中变回来,师允许幼儿有不同的构想。
3、幼儿探索尝试:
——师:小朋友想的办法都可以试一试,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我们一起去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把泥宝宝找出来的,哪种方法最好。
——幼儿第一次尝试。
1)提出操作要求:A、爱惜水宝宝不要让它流走了。B、注意卫生,别把水洒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上。
2)师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多与他人交流(如你看看XX小朋友的方法很有趣、为什么你找不到泥宝宝呢?去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吧)鼓励幼儿多尝试几种方法。
——幼儿擦手后集中讨论:你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肯定幼儿的成绩并指出幼儿中较有创意的做法,鼓励其他幼儿也进行尝试)
——幼儿第二次尝试:
1)提出活动要求:A、同样要注意卫生。B、观察一下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使用多层过滤和不同材料过滤的方法进行活动,并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不同的做法。(在活动中自由结束活动)
四、延伸活动
师:猜猜看水里还有泥宝宝吗?我们一起把水装到大盒子里,带回班上,过几天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泥水投放在区角供幼儿观察,为下一个学习活动——沉淀埋下伏笔。)
活动研讨:
1.经过一段时间的科学教改后,孩子的探索能力明显增强,我们发现在户外活动中孩子们总是喜欢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十五”课题中,我园申报的是《以区域活动为平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旨在有目的的投放材料,通过跟踪记录和幼儿活动反馈提炼科学活动内容,以区域活动——集中科学探索活动——区域活动——集中科学探索活动……的模式,逐步提高幼儿的探究水平。结合幼儿的实际并遵循教改的初衷我们设计了这次的科学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探索,幼儿对泥土的特性和作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2.当幼儿自发想到把垃圾埋在泥土里时,我们考虑到泥土的净化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是较少接触的我们应该给孩子的心灵埋下环保的种子,但同时它对于孩子的探究水平和理解能力而言又较难理解,所以我们不打算和孩子深入探究,只让孩子感知现象同时当做是这节课的引子。
3.在尝试使用各种方法将泥土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幼儿积极探索。

第11篇、中班科学活动好玩的泥土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孩子们从小就和泥土亲密接触,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蒙蒙的,没有干净的地方。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喜欢用小树枝划出一道道痕迹,有时堆出一个个小山,有时表现为毫无目的。本次活动就是利用并挖掘了这一教材的潜在价值:"回归生活世界"。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进行探索、研究,以发现泥土的特征,感受泥土带给他们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践,引导幼儿区分干泥和湿泥,了解他们的性能用途,感知他们的不同特性。
2、增强幼儿玩土的安全和卫生意识。
3、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玩过挖土:寻找过泥土里有什么。
2、玩土区;塑料小铲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动背景:轻音乐。
4、手机电话一部,老师佩带的小型麦克风一部。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任务,引出活动。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后,带入场地--玩土区。
1、引入活动:通过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交待今天的任务:找泥土的秘密。
2、讨论:"我们在找泥土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交待规则:看谁先找到泥土的秘密,听到电话铃响后,快点回来告诉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评价: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由找秘密引出,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活动一开始我以接听蚯蚓先生的电话内容,为幼儿布置任务,开始了今天的活动。因为幼儿在玩土时常常处于无休止的状态,所以我通过以蚯蚓先生为主线贯穿活动始终,来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收放各环节的衔接。)
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征。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带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发现泥土有什么秘密?"
(1)为什么用玩具小熊做出来的小熊一碰就没有了呢?
(2)两处的(翻过的泥土和没有翻的)泥土有什么不同?(软、硬)
(3)泥块为什么用手拿就没有了?(易碎、松)(评价: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细心地观察,根据幼儿的操作及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从无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决问题,由此,幼儿对泥土的"硬、软、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亲身感知后也有了基本的理解。)
2、幼儿讲述。
师问:"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引导幼儿集中。)我发现干的泥土很松。
我发现泥土很软。
我发现那边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铲子轻轻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湿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请小朋友们往干的泥土里加一点水,你会发现什么?水到哪里去了呢?我问:加了水的泥土怎么样了?为什么会粘在手上?你继续加水,再试试看,泥土又是怎样呢?
(评价:本环节主要引导感知湿泥的特征,由干泥到湿泥的变化,诱发幼儿去探索。在我一边和幼儿玩一边引导幼儿的过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儿的紧张和顾虑,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寻找秘密,正如《纲要》中所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平等宽松的氛围",同时教师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儿是活动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进。)
2、幼儿讲述。
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蚯蚓先生来电话了,我们一起来告诉蚯蚓先生,加水后泥土的秘密吧。引导幼儿集中。)泥土会吸水。
泥土中加水后会变的软软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后,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来,螃蟹还是好好的,泥土没有松。
加水后,泥土会变形,想做成什么形状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讨论:小朋友在生活中见过泥土有什么用吗?
2、请幼儿讲述。
可以泥土种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种树。
泥土可以种庄稼。
泥土可以可烧成砖瓦盖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还可以做玩具,我们家有的。
泥土还是小虫子的家。
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清洗玩土时用的工具。
活动反思:
本活动在选材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改变了以往玩土时缺乏目的性的状态,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时间、空间大量的留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们在相互交流、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构建积累经验,完成了活动目标。

第12篇、中班美术捏橡皮泥动物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认识与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用橡皮泥抓住动物的特征做自己喜欢的动物,进一步掌握做泥塑过程中捏、粘、卷、揉、搓、揉等技能,培养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与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橡皮泥做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 、几位头戴动物头饰的学生出来进行角色表演。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好朋友,看!是谁呀,它们有什么特征?
2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动物的影片。教师板书课题:动物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师:你们看了这些动物,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它有什么特征?
1 、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哪些特征。
2 、教师出示用橡皮泥做的动物,板书课题:捏泥动物
三、表现
1、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小组合作探讨制作的过程:
①构思你要作什么动物
②用捏、揉方法做动物的身体与头部
③上动物的细部特征,加上装饰,使动物更生动
师:大家能动脑总结做动物的步骤,一年级我们学过什么方法来做食品?
3 、复习旧知识:搓、捏、压、粘、卷、揉等技能
教师用较快的速度示范动物的制作过程与方法
四、创作体验:展示作业要求:用橡皮泥捏一只你喜欢的动物,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小小动物园。教师巡视指导鼓励。
五、作品展示,角色表演
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小小动物园。请小组代表手拿着作品上台表演。
六、回味体验,课外延伸。师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大家都要关心自然,爱护动物,共同保护环境。
活动反思:
我们开展了有关“捏橡皮泥”的活动。在活动中,我感受很多。每一次的活动好像都能使我有所收获。在捏橡皮泥的过程中,我觉得颜色的把我也很重要。虽然,橡皮泥的材料有限,颜色并不多。但是,通过两种不同橡皮泥的调和能够出现不同的颜色。就比如,两个平时并不突出的人,合力完成了一件十分突出的事情一样,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捏橡皮泥也一样,本来两种并不是常用的颜色,或者本来这两种颜色单独使用的效果并不好,可是,当它们合二为一的时候,就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或许,这也是团结的力量吧。
不同的方法展示出不同的作品,捏橡皮泥也有许多的方法,可以借助许多的工具,或者废旧物品,让橡皮泥作品不再单调,看上去更加的别致。我想这是我在经后的“捏橡皮泥”活动中该注意的方面。

第13篇、中班主题泥土和石头教案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第14篇、中班科学优质课橡皮泥浮起来了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橡皮泥浮起来了【设计意图】
  橡皮泥一放到水里就沉下去了,但橡皮泥也能浮起来!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呢?这一定能让好奇心强的幼儿雀跃不已。此项活动是利用幼儿常玩的橡皮泥,突破他们原有的经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借此培养他们大胆动脑、动手和主动探究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橡沉浮起来的奥秘。
  2体验自主探究的乐趣。,3培养多动脑,勤动手的探究精神。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几盒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橡皮泥,引导幼儿探究橡皮泥沉下去也可以浮起来的奥秘。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出示橡皮泥和水),老师请小朋友把捏成各种形状的橡皮泥放到水里,去看看橡皮泥是会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2分享玩橡皮泥的经验。
  请幼儿个别讲述并示范橡皮泥沉下去和浮起来的操作。
  教师小结:橡皮泥既能沉下去也能浮起来。
  3幼儿自主探究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师:橡皮泥改变形状后能够浮起来。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想想,橡皮泥变成什么形状后可以浮起来呢?我们看看谁想到的办法最多。
  教师观察和指导,协助个别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分享幼儿成功的快乐。
  4总结、分享经验。
  幼儿谈谈自己想到的办法和操作的经过,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教师表扬幼儿肯动脑和大胆动手尝试的好习惯,与幼儿一起分享他们努力尝试后获得的成功快乐。
  【活动延伸】
  1继续让幼儿探究让橡皮泥浮起来的办法,让他们理解橡皮泥浮起来所要具备的条件,并初步学会归纳和记录。
  2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并动手尝试橡皮泥更多的新玩法。
  【设计分析】
  幼儿对各种新奇的现象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中班幼儿在具备一定经验和技能后,这个敞开的世界充满好奇,尝试和探究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强烈。在整个活动中,没有直接给幼儿任何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游戏中去发现矛盾,然后在矛盾中探究。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15篇、中班美术好玩的黏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团、压、捏、切、剪等彩泥创作基本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使用彩泥活动基本工具的经验,会做一些基础造型。
  2.材料准备:
  幼儿用品:塑料盘、湿毛巾、各色泥块、刀具、作品盒。
  教师用品:彩泥示范作品、成品效果图、神奇妙口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手指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预示活动的开始。
  2.出示神奇妙口袋,请幼儿猜一猜,今天将要制作什么。
二、观察讨论从神奇妙口袋中拿出示范作品,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的特征。教师和幼儿共同以儿歌形式做简短总结。
  小结:物品哪一部分最大、最重要,我们就从哪一部分开始做。做完主体部分,再做零部件。
三、引领创作
  1.出示彩泥作品效果图,教师讲解制作步骤,使幼儿对彩泥制作的流程有初步的印象。
  2.按照每一步骤,根据需求,按比例分配手中的彩泥。
  3.重点讲述新技能;正确、合理地使用操作工具。
  4.幼儿跟随教师完成主体部分,零件部分幼儿可以根据成品效果图自己操作。
四、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幼儿把完成的部件放在盘中,用湿毛巾盖好。
  2.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克服胆怯心理。
  4.发挥想象,做出有新意的造型。
  5.提倡同伴间的合作,相互帮助。
五、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作品,小朋友可以玩耍,用它来讲故事和做游戏。
  2.作品保存起来做教室和家里的装饰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结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诵读彩泥主题儿歌。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第16篇、中班科学教案:区分泥土和石头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区分泥土和石头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1、教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www.qinzibuy.com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二、给泥土石头洗澡 
1、教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三、做泥团
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四、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第17篇、中班陶艺日记活动记一次——制作“太阳”(橡皮泥)教案

今天,我观看了王老师的一节橡皮泥制作“太阳”的活动课。小朋友对这节活动课兴趣比较好。因为“太阳”是孩子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事物,对它也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当王老师问孩子们“太阳”是什么样子时,大多孩子们都能够积极并正确地回答老师“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会发光发亮。”
老师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橡皮泥制作“太阳”时,孩子们都表现得非常兴奋!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样子。
之后,老师问小朋友“我们怎么样用橡皮泥做出一个太阳呢?”应卓仑说:“把红色橡皮泥搓成圆圆的就是太阳了。”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示同意这种做法。于是老师就按照小朋友说的取了一些红色橡皮泥搓了一个圆圆。陈怡彤小朋友看着老师搓好的圆圆说“还要把它压扁才对!”王老师请她做给小朋友看,只见她将圆圆的橡皮泥放在两手的手心中间用力的拍打着直至变得看上去有些扁扁的她才满意的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王老师将这块扁扁的橡皮泥展示给幼儿看时,有小朋友笑着说:“这是饼干。”老师也笑着答:“是有点像饼干,如果想把它变成太阳还需要做点什么呢?”没人响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老师试着引导说:“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太阳是圆圆的,会发光还会发亮,那个会发光发亮的叫做太阳的‘光芒’。我们刚才已经做了一个圆圆的太阳就差太阳外面漂亮的光芒了。”这时,只听见林禧子小朋友说:“我看过的,光芒是像线一样细细的,我姐姐画的就是那样。”老师说:“林禧子小朋友说得真好。那细细的光芒该怎么做出来呢?”林奕诚抢着说:“我会做,我会做长条。”于是老师请他做给大家看。只见他取下一些橡皮泥放在手心来回搓动,不一会儿就变出了一条细细的长条交给老师。老师提示说:“你们看光芒做好了,好看吗?”孩子们都叫起来说:“光芒太长了!”林奕诚赶紧将搓好的长条摘成几段然后摆放在圆圆的橡皮泥周围。一个完整的太阳终于做好了。小朋友们都拍手说“真好看!”
与小朋友一起做出一个“太阳”后,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太阳”。小朋友们都高兴地动手做起来。大多数幼儿都选了红色橡皮泥做太阳,还有个别幼儿选了绿色陈怡彤、黄色和其他颜色。制作光芒时,大多孩子选用同一种颜色,高睿驰、林禧子、陈怡彤小朋友用了各种不同的颜色。虽然小朋友做出的太阳不是很圆,光芒也粗细不均,但孩子们都乐意动手去操作。
最后,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听到有小朋友对老师说“老师,这个太阳怎么是绿色的不是红色的。”这时陈怡彤不服气的说“绿色的好看嘛!有什么关系呀!”老师笑着回答:“太阳本来是红色的,不过这个绿太阳真的挺漂亮的与我们看过的都不一样,是陈怡彤想象的吧!”
“老师这个黄太阳也很好看……”大家也都喜欢上这些不一样太阳了。这次活动课孩子们都表现不错。有少数孩子都逐步有了大胆创新的苗头,值得欣慰。

第18篇、中班科学区分泥土和石头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活动内容: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观察认识型活动。这一活动主要利用了幼儿的感官如触摸,听觉等,采用了操作,游戏,比较,发现等方法,充分认识常见的物体____ 石头的特点。

第19篇、中班科学泥土里有什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探索发现泥土的奥秘,知道泥土里有很多养分,是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2. 知道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安全。
3. 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一把小铲子
活动过程:
一 . 谈话引出活动。
教师:你们见过泥土吗?哪些地方有泥土?你们猜猜泥土里有什么?
二 .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1. 教师:这块泥土地中长了些什么?如果没有泥土。植物会怎样?你们知道泥土里有些什么吗?猜猜看。
2. 和你们想的是否一样呢?
3. 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 . 教师小结。
教师:为什么泥土里会有这么多的东西呢?因为泥土怎么样?"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泥土里有许多养分,植物生长血药养分,所以泥土是植物生长离不开的地方。许多小虫子就喜欢在泥土里生活,所以泥土还是许多小虫子的家)
四 . 引导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泥土里有许多奇怪的小虫,那它们是怎样生活在泥土里呢?我们下次再来寻找、发现。
活动延伸:
请家长带孩子到泥土地里找找看,土里有哪些小动物。挖土时需要什么工具?引导幼儿讨论,使用铲子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挖泥的时候,小心泥土中生长的植物,一边挖一边看。同时要注意身边的小朋友,自己的铲子不要碰到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第20篇、中班美术黏土玫瑰花花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两人用脚编花篮,练习单角跳,发展平衡、协调能力。
  2、探索与同伴用身体各部分编花篮的方法,交流、迁移自己的经验。
  3、努力完成游戏圈过程,克服困难,坚持到最后,体验合作成功带来的愉悦。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编制的花篮一个,红花、黄花、兰花若干。
  2、音乐磁带或CD,CD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队列练习。
  引导幼儿练习开花走、左右分队走,在队列变化中听口令或哨声提示走、跑交替。
  2、探索用身体编花篮的方法。
  ——出示花篮,启发幼儿与同伴结伴,鼓励幼儿用我们的小手或小脚编花篮。
  ——请幼儿交流编花篮的不同的方法。
  3、游戏:编花篮。
  ——两名教师示范用脚编花篮,观察将两只脚钩在一起编成花篮的动作以及单脚跳的方法。
  ——幼儿尝试双人钩脚编花篮,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出示花篮念儿歌,最后将红色的花朵放在花篮里,变成一个红花篮。
  ——两名教师边拍手念儿歌边表演单脚跳编花篮,然后带领幼儿一起玩编花篮,练习有节奏地单脚跳。
  ——两人一组编花篮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能坚持单脚跳玩游戏。
  ——出示黄花,引导幼儿仿编儿歌,玩编花篮的游戏。
  4、音乐舞蹈:
  师生随着音乐表演快乐的圆圈舞。
活动反思:
  编花篮这个游戏,我小时侯也很喜欢玩,我想幼儿也一定会喜欢的。于是在教师的示范后,大家都很感兴趣,很想学这个游戏。我先请幼儿两人为一组,自由探索,但我发现,孩子们都没有掌握其中的“窍门”:可能是衣服穿的太多了,前一个小朋友脚放好后,后一个小朋友的脚根本不能再弯下来,游戏没有成功。我想起小时侯玩的时候,人比较多,脚就好搭一些。于是,我再次示范了玩法后,请幼儿六个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花篮游戏。本以为这样问题就能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幼儿没有按次序一个接一个把脚搁在前一个小朋友的脚上,最后一个小朋友也没有把脚放下来,大家都倒在地上了,游戏再次失败了。最后,我只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一组一组教,终于孩子们想方设法,经历了数次失败后,终于初步掌握了《编花篮》游戏的搭建技巧。但玩起来还有的小朋友单脚的平衡能力有限,还没等编好花篮就倒下来了。虽然如此,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下课后还是一直在玩,看来这个传统游戏还是很吸引孩子们的。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20篇》:《大班科学教案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科学教案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食品安全教案3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食品安全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活动。  2、认识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以及安全标志。  3、能够辨别食品的安全,购买健康合格产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

《幼儿大班美术欣赏教案30篇》:第1篇、大班美术活动会变的嘴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讲述嘴巴的基础上用线描的方式画出嘴巴的基本特征与不同造型,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2、启发幼儿通过置换、方位转换等方式在嘴巴原型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