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2-26

这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所描绘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

2重点难点

感悟诗境,指导朗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课前谈话

、你有好朋友吗?每次你们在一起做什么?分别时心情怎样?假如分别的时间很长,你会怎样?看跟你做朋友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很能表达你刚才的心情。

、欣赏《送别》

、是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自古重离别,又伤离别。自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令人感慨的事情。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因此,在当时写送别诗就成了一种习俗。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送别诗中的极品。请翻书。

活动2【讲授】二、 解诗题

请书空和老师一起写写诗题。重点写“陵”,陵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观察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题目中有好几个生字,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生词

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大家了解得可真多。对,这首诗就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所做的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当然要想了解这些问题,首先得对诗人和背景有所了解。

活动3【讲授】三、 知诗人,知背景

出示图片,了解李白 指名读

老师介绍孟浩然:孟浩然也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比李白大十二岁。当年,李白很仰慕他的才华和人品,曾在诗中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而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连忙来到堂前迎接。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常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听说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便在黄鹤楼与他送行。

说起黄鹤楼,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请看-----出示图片,边看边介绍

这两个地方都在长江边上。==师画地形图,学生读诗,能不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各自的位置。指名说

活动4【活动】四、 读诗文

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联系上下文,能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知识。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请你帮辞找个朋友。你知道辞的意思吗?看来,组词也能帮我们了解字义。考考你,“唯”唯见,的唯的意思是?

再读古诗,要求读准诗的节奏。指名读。评评读得怎样。

(故四声短人二声长)再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活动5【活动】五、 入诗境

、诗题告诉我们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与他送别。诗中哪两句写的这件事。指名读前两句。

2、你能借助诗句后的注释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从大家的理解中老师知道三月告诉我们的是时间。烟花三月告诉我们的是孟浩然在一个花开的繁茂的三月到扬州去的。

3、同学们,你们能想象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你能用哪些词形容这般美景?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请欣赏。还能用学过的诗来形容形容吗?

是呀,三月的扬州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多么迷人!这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怎不叫人向往呢?诗人的好友就在这繁华的三月到扬州这人间仙境去,要是你是李白,有什么想法?可是又不能去啊!临别,诗人只好将满心的羡慕与向往藏在对扬州美丽景色的想象中。你能带着羡慕与向往再读这句诗吗?(指名读,分组读)

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诗中为什么是“西辞”而不是东辞?为什么是“下扬州”而不是上扬州?

真不错,这些难题都弄懂了。看来,还是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他的好友是乘什么到扬州去呢?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齐读后两句诗 思考这两句写了什么景?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吗?

听了你的叙述,老师仿佛看见李白正在江边翘首东望。不过老师不明白的是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水上交通要道。可以说是过尽千帆,怎么到诗人眼里却是孤帆呢?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而没了好友相伴的李白此时又显得那样的孤独寂寞。再读这两句,读出孤独之意。指名读。

诗人伫立江边,目送着友人的帆船渐行渐远,直到-------碧空尽。尽这里是消失的意思。船都看不见了,李白还在看什么?并且是只看江水。从什么字看出来的?孤帆已逝,诗人还在翘首凝望。这是为何?那么用什么词可以形容诗人的情感?

这是一种多么深厚的情谊呀!他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谊托付给这一江春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扬州。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会在心里默默地说些什么?平安)就让我们带着李白对好友无限依恋之情再读这两句诗吧。指名读 齐读

活动6【活动】六、 悟诗境

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也来做一回诗仙,在黄鹤楼前送一送孟浩然吧。男生站起来,来一次豪情万丈送浩然,女生柔情似水送浩然。师述:老师眼前是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是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那么,当时的情景能想象得到吗?李白的当时的感受你知道吗?最后让我们再带着诗人的向往与深情送送孟浩然吧!齐诵。

活动7【作业】七、 拓展

送走了孟浩然,但老师相信这番送别不仅感动了李白,也感动了你我。曾有人将这首诗改成了一首好听的流行歌曲,一起来欣赏吧。《烟花三月》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更是一种情,一样的离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收集了一些送别诗,请大家自由积累最喜欢的诗背诵下来。出示图片,学生自由背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课前谈话

、你有好朋友吗?每次你们在一起做什么?分别时心情怎样?假如分别的时间很长,你会怎样?看跟你做朋友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曲子,很能表达你刚才的心情。

、欣赏《送别》

、是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自古重离别,又伤离别。自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令人感慨的事情。在古代,交通极为不便,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因此,在当时写送别诗就成了一种习俗。今天老师邀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首送别诗中的极品。请翻书。

活动2【讲授】二、 解诗题

请书空和老师一起写写诗题。重点写“陵”,陵是本课要掌握的生字,观察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题目中有好几个生字,能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生词

齐读课题

读完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大家了解得可真多。对,这首诗就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去广陵时所做的一首送别诗。从题目中,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

这些问题提得真好!当然要想了解这些问题,首先得对诗人和背景有所了解。

活动3【讲授】三、 知诗人,知背景

出示图片,了解李白 指名读

老师介绍孟浩然:孟浩然也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比李白大十二岁。当年,李白很仰慕他的才华和人品,曾在诗中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而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连忙来到堂前迎接。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常在一起游山玩水,饮酒赋诗。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听说孟浩然要到扬州去,李白便在黄鹤楼与他送行。

说起黄鹤楼,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图片,请看-----出示图片,边看边介绍

这两个地方都在长江边上。==师画地形图,学生读诗,能不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各自的位置。指名说

活动4【活动】四、 读诗文

同学们,真聪明,看来联系上下文,能帮助我们理解许多知识。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请你帮辞找个朋友。你知道辞的意思吗?看来,组词也能帮我们了解字义。考考你,“唯”唯见,的唯的意思是?

再读古诗,要求读准诗的节奏。指名读。评评读得怎样。

(故四声短人二声长)再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活动5【活动】五、 入诗境

、诗题告诉我们孟浩然要去广陵,李白在黄鹤楼与他送别。诗中哪两句写的这件事。指名读前两句。

2、你能借助诗句后的注释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吗?从大家的理解中老师知道三月告诉我们的是时间。烟花三月告诉我们的是孟浩然在一个花开的繁茂的三月到扬州去的。

3、同学们,你们能想象眼前是一个怎样的烟花三月?你能用哪些词形容这般美景?老师收集了一些图片,请欣赏。还能用学过的诗来形容形容吗?

是呀,三月的扬州风光旖旎,如诗如画,多么迷人!这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怎不叫人向往呢?诗人的好友就在这繁华的三月到扬州这人间仙境去,要是你是李白,有什么想法?可是又不能去啊!临别,诗人只好将满心的羡慕与向往藏在对扬州美丽景色的想象中。你能带着羡慕与向往再读这句诗吗?(指名读,分组读)

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诗中为什么是“西辞”而不是东辞?为什么是“下扬州”而不是上扬州?

真不错,这些难题都弄懂了。看来,还是古人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他的好友是乘什么到扬州去呢?从哪儿看出来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学设计范本

  1

  认识5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

  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小调查,古诗和一般的课文相比更喜欢哪个?原因是什么?(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古诗言简意赅,不错。但就是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却字字珠玑,大家在学古诗词时不要轻易放过任何简单的字眼,把诗词读深、读透、并且读长。

  2、古诗——唐诗——李白——《赠汪伦》,生齐声背。边背边想: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交流)

  总结: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很难再见面。所以在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白写的另外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深入诗题,解读大意

  1、汪伦依依不舍地送走了李白,通过预习加上诗题的提示作用,告诉我在这首诗中又是谁送走了谁?(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师点明预习的重要性,生试读诗题。师讲明古诗对停顿讲究,要求停顿正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齐读并个性解读诗题。

  师:读了这么多遍诗题,再仔细对比几首送别诗的题目《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你有没有什么新发现?(生自由交流)

  师总结:送别诗的诗名往往会将送别的地点,送别的对象,还有送别对象的去处融入其中,这是它的一大特点。

  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

  2、头脑风暴。诗题也就是古诗的“诗眼”。读懂了诗题,也就把整首古诗读懂了一半。了不起!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师:问题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

  三、细读诗歌,体悟诗情。

  1、强调读的重要性。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争取把它读通顺。

  生阅读,师检查反馈,生齐读。

  2、师要求生读通——读懂,边读边解决问题。并强调批注的作用。

  生自由读诗,讨论,交流。

  理解故人:有诗为证(屏幕出示)讲述他俩相识相知的经过。并说明借助注释读古诗的方法。

  理解烟花三月(屏幕出示)

  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的景色。

  同学们看到了,孟浩然要去的是哪?是扬州,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都市,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曾有诗云“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况且是在烟花三月,一路上是享不尽的美丽风光。(总结:景美)

  沉浸在如此美景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诗。齐读。

  良辰美景三月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孟浩然又匆匆离李

  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样?(学生作答。)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李白是依依不舍的?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理解。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渐渐远去,看不见朋

  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白帆;最后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

  想象一下:李白可能先会在哪里相送?当江边看不到帆船,又可能到哪里?半山腰也看不见了呢?

  师生一咏三叹读最后两句。

  4、目送友人远去,李白在黄鹤楼上心驰神往,看呀,望呀,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板画孤帆,书写“帆尽”)

  长江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难道真的只有孤零零的一条帆船?(板画众帆,突出孤帆。)

  “江帆点点,只见一帆,船不见了,我看着帆,帆不见了,我只看见长江水流呀流呀送你到扬州。(师范读后两句)真是帆尽,“情未尽”(板书)。(总结:情深)

  古人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点都不错。带着李白的深情,我们齐声朗读全诗。

  这首诗在诗坛上有着千古一别和“三名一别”的美誉(屏幕出示)我们的诗题可以这么讲:在名楼送名人到名城。足以见得它的分量非常之重。但最主要的还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孟浩然走了,时光流逝,但他对孟浩然的'思念永远没有停止。在送别一年后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屏幕出示《江下行》)这首诗非常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注释。齐读。

  四、拓展训练

  模仿《赠汪伦》,并结合本诗的情境写一首《赠李白》。(设置背景音乐吴涤清歌曲《烟花三月》)这首歌的词儿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的。课后可以去找来听听,它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首古诗。(检查反馈,讨论交流)

  五、课外延伸:

  阅读《黄鹤楼送别》,它是一篇“文包诗”的作品,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下节课要学的是《送元二使安西》,表达的是不同的离别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

  2.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著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非常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领,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注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

  2.个性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5.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

  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2.请大家借助注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如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渐渐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诗意。

  五、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1.学好古诗,咱们不光要理解诗句,还得体验作者蕴含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这么亲密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作者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

  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寂寞。没有了好朋友的亲密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寂寞的。)读。读出孤独。

  (3)尽。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他看着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肯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如果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说什么呢?

  4.升华

  (师范读,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天学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下节课还将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大家不妨找来对比着读一读,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优秀教学设计

  1、 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 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 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 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 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

  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 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 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 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物:孟浩然李白

  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地点: 黄鹤楼

  时间: 三月

  反思:

  教学时我主要努力是创设情境,将作者的情感转化成学生的情感,设法使学生从旁观者的角色转为当事人的角色,让学生进入大诗人李白的内心世界,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仿佛已不是学习者、朗读者,而是那黄鹤楼下江边的李白,他们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诗描绘的意境中。正是因为学生已感受到诗人与朋友之间

  的浓厚情谊,感受到分别时的惆怅,才能深情地吟诵。学生在吟诵中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读时的声音、气息,和谐地融入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中,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