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30

这是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三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

  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包住了就没有危险。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

  (二)新课课题:

  2、导体和绝缘体

  (三)问题:

  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

  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五)小结:

  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

  水是导体吗?

  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

  人体是导体吗?

  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

  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

  (九)安全用电:P35

  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认识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为安全用电做好了第一步。我们要注意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七、作业指导:P74

  八、板书设计:

  2、导体和绝缘体

  一、检验一: 四、检验二: 七、安全用电

  二、导体: 五、检验三:

  三、绝缘体: 六、判断: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一、教材分析

《导体和绝缘体》是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的第6课。

导体和绝缘体在电路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节课中,学生将身边的物体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流是否能够通过,也就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情况不一样:有些物体容易使电流通过,具有导电性,这样的物体叫做导体;有些物体不容易使电流通过,不具有导电性,这样的物体叫做绝缘体。通过学习,能帮助学生提高对身边材料性质的认识,加深对电路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节课学习“电路中的开关”做准备。

二、对应课标内容

物质科学能量领域

2.电路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l 有的物体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做导体;有的物体不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l 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科学探究

l 能够制订出检测导体和绝缘体的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检测。

l 能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概括出导体与绝缘体的特性。

3.科学态度

l 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

l 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l 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在身边的不同应用。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他们知道这些电器的哪些地方是可以触碰的,而哪些地方是不允许去触碰的。而那些不能触碰的地方大多是金属物体,他们知道金属是导电的。

2.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电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掌握了电路检测器的使用方法,这节课用人体验电球改装成电路检测器,增加趣味性,为同学们在本课中正确使用电路检测器来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测导体和绝缘体提高了保证。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身边物体的导电性。

2.教学难点:

在检测物体导电性的过程中,使用科学、规范的检测方法。

六、设计理念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性角度出发,设计教案并创设各种条件与机会,实现学生在课堂里的主动学习与探究。本节课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材料,开展调查与实践研究,并进行表达与交流。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性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STEM由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组成,STEM教育并不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类学科简单地叠加,而是使它们彼此之间进行有效融合,组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真实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在实践中应用知识、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复合思维和创新思维。本节课,旨在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准备

1.教具:教学课件。

2.学具:回形针、铁片、铝片、玻璃片、塑料片、橡胶片、湿木头、木质铅笔、螺丝刀等待检测的物体,1个电路检测器,1份实验检测记录单。

八、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验引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人体验电球改装的电路检测器,学生通过两线对接,或者用两手握住导线两端的方法让它亮起来。引导学生推测这些现象说明什么?讨论出在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容易导电,而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

了解人体验电球改装的电路检测器的内部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对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物体的原有认识。

(二)实验研究,规范检测

1.开展预测活动。

教学课件出示 “物体导电性检测记录表”,请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预测它们的导电性,并将预测结果记录在预测栏中。

交流各个小组的预测结果。

2.明确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怎样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一个物体的导电性呢?请学生讨论,形成一个规范而又完善的检测计划。

教师出示检测温馨提示。

3.开展科学、规范的检测。

学生分小组按照讨论的方法和要求开始检测活动: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每个物体的导电性,每一种物体要检测2-3遍,并将检测结果记录在同一个记录单的相应表格中,并与预测进行对比。

将能导电的物体和不能导电的物体分类摆放,观察能导电的物体和不能导电的物体有什么异同,从中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按照制订的检测计划进行规范操作,是本课的一个训练重点,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整理结果,探讨交流

问题一:整理检测结果。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检测结果。

1.哪个小组愿意全班同学交流交流?其他小组的检测结果有和他们不同的吗?

学生分组汇报检测结果,并把检测物体分类摆放。对于同一种物体的检测,不同小组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检测结果不同,可以进行重复检测。

2.你们的预测和实际检测的结果有不一致的吗?

如果预测和实际检测结果不同,请学生说说预测时是怎么想的,通过实际检测后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3.容易导电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容易导电的物体一般都是金属,水也容易导电。

问题二: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师小结:通常,我们将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改变的。绝缘体经过高温、高压或者变湿下也能变成导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导体和绝缘体。(板书)

问题三: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1.观察导体和绝缘体在电器上的应用。

屏幕出示电池盒、灯座、开关、插头、插座、螺丝刀等,学生们观察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并思考: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呢?

2.汇报交流发现。

通过各小组的汇报交流,学生们认识到:通常利用绝缘材料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而用导体材料使电流流过。

3.学习更多的安全用电常识。

学生讨论:生活中我们怎样做到安全用电?

教学课件出示“安全提示”,教育学生安全用电。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没有新的问题想继续研究?

九、板书设计

6. 导体 和 绝缘体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十、学生实验记录单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检验装置,并检验常见的各种物体的导电性。

  (三)情感目标:

  一个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要通过检验后才知道,任何结论都是要通过检验后才能得出的。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二)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作用。

  三、教学难点:

  (一)认识人体、水也是导体。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自制教具电路板、2、电流实验盒、3、各种金属和非金属、4、新型试电笔、5、电工常用工具、6、玻璃杯、7、水、8、盐。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每人一节。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的作用很大,但电压高时对人体有危险,所以我们家的电线外面都有物体把它包住。包住了就没有危险。你知道外面包裹的这一层叫什么吗?

  (二)新课课题:

  2、导体和绝缘体

  (三)问题:

  一个物体它是导体还是绝缘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呢?

  学生回答:用简单电路来检验。把要检验的物品串联在电路中,如果小灯泡发亮,说明电流可以通过,它是导体。如果小灯泡不亮,说明电流不能通过,它是绝缘体。

  (四)检验一:P33

  把我们常见的这些物品进行分类:

  导体有:

  绝缘体有:

  (五)小结:

  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容易通过)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电流不容易通过)叫做绝缘体。

  (六)检验二:P34

  水是导体吗?

  注意;要在水中多放盐和多加电池。

  (七)检验三:P34

  人体是导体吗?

  注意:要用新型试电笔检验。

  (八)判断:P35

  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电工工具中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

  (九)安全用电:P35

  注意事项:晾衣服、放风筝、搞卫生。

  安全用电:在我们家或其它地方一定要注意,一个插座上不能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在任何时候都要注意安全第一不能忘。

  六、本课小结:

  我们通过检验的方法,知道了电容易通过的物体叫导体,电不容易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认识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有了这些基本知识,我们就为安全用电做好了第一步。我们要注意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

  七、作业指导:P74

  八、板书设计:

  2、导体和绝缘体

  一、检验一:四、检验二:七、安全用电

  二、导体:五、检验三:

  三、绝缘体:六、判断:

导体与绝缘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小学生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科学探究: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去使用电路区分导体与绝缘体,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套材料,包括电路,科学记录表及实验盒、螺丝刀、曲别针、铝片、、钥匙、陶瓷勺、棉签、卡片、纸片等16种待检测物体。

  教师:演示用的电路装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1、师展示简单电路。当装入电池时,小灯泡会怎么样?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电流图。

  2、老师将电路中的导线剪断。

  学生观察:说说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3、你能想办法重新接亮小灯泡吗?

  教师用导线的外皮接触,然后让学生上台帮助。提问学生通过这个小实验,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导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是不一样的,里面的材料容易让电通过,外面的材料不容易让电通过。

  二、学习检测一块橡皮方法

  1、教师学生预测橡皮是容易让电通过,还是不容易让电通过呢?预测正不正确呢,我们要进行检测,那如何检测比较科学规范呢,请大家仔细老师看看是怎么做的。(微课演示)

  2、请学生上讲台来操作检测一次

  三、检测物品

  1、师发给学生实验材料,到底哪些容易让电通过,哪些不容易让电通过呢?我已经把这些物体的名称印在记录纸上了,有不认识的可以问老师。各小组讨论认为是容易让电通过的在记录表中预测一栏“亮”下打勾,不容易让电通过的在“不亮”下面打勾,有疑问的打个问号。(师示范)

  设计意图:先对第一组是否容易让电通过进行猜测,不让猜测流于形式。对同学们的猜测结果进行分类,一目了然,有争议的打上问号,从而引出谁的猜测正确。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问他的依据是什么,了解他的生活经验和先前有的知识。

  2、教师提示:实验提供给大家的电源是干电池,它的电压只有1.5V,这个电压对我们人体是安全的,大家可以放心去检测你身上的任何东西,但千万不能拿家里的电源来做检测。

  3师投影说明实验分工要求

  设计意图:三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科学合理的分工孩子还难以处理。因此,继续强调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对存在困难的小组提供相应的帮助策略。

  4、小组领材料,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汇报,形成概念:

  1、师(给出掌声停止信号)请小组派代表,拿着你们的实验记录表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汇报,哪些物体容易让电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通过。要求有不同意见的拿好不同颜色的笔做好记录。等他们汇报完再提出自己的意见。)

  2、关注猜测与实测:我们来看修改部分,这些是我们预测错误的物体,为什么没有预测准呢?是的,对这些不常见的物体不能轻易下结论,我们需要通过?(实验)

  (对不同意见的让学生实验)

  3、让学生根据检测记录是否容易使电通过对物体进行分类,填写在发给学生的纸上,并从分类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容易使电流通过的物体,大部分是金属。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大部分是非金属)。

  4、引导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

  那你们能给他们起个名称吗,教师板书:容易使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五、更进一步认识导体与绝缘体

  1、老师还为每个小组准备了3种常见物品,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检测。

  2、交流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其他小组仔细听,你们和他们的检测结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来看看,小刀、剪刀、螺丝刀分别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制成他们的材料有哪些是我们检验过的?(塑料,铁)(如果我们两个检测头都接触塑料,或者一个接触塑料,一个接触铁的部分,小灯泡就不会亮,如果都接触铁,小灯泡就会亮。)

  师:在这里呢,老师要特别说明一下,自然界中的水是会导电的,我们的身体也是会导电的,至于为什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接触点放在手指上小灯泡不会亮,是因为我们今天用的电路检测器太简陋了,其中的原因就等同学到中学的时候再继续学习吧。

  五、水到渠成,回归生活,扩展延伸

  1、找找教室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导体好还是绝缘体好呢?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出示插头。哪部分是导体,哪部分是绝缘体?为什么这样设计?为什么插座、开关不全用导体呢?(对的,人是导体,插座里的电是220V,人体能承受的电压是36V,的确会触电。)为什么不全用绝缘体呢?

  2、概括:是啊,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所以电器上的绝缘体和导体是同样重要的,要好好保护他们哦!

  3、小结

  板书设计:

  5、导体与绝缘体

  容易使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

  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