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10

这是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

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本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为学习下一节“密度”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实验观察、对比,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生活物品中质量的信息来回顾质量的单位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然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实验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本节课中学生对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感性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还不能较好的理解和诠释质量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成两部分内容:质量(定义、单位及换算、属性特点)和质量的测量(使用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质量的概念是初中物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直接影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物体、物质及“所含物质的多少”,从而引出质量的概念,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观察、对比,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经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实践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的意识;

2.在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建立;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

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难点: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

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使用器材

学具若干、曲别针、夹子、钩码、蜡烛、饮料瓶、电子秤、冰块、橡皮泥、托盘天平和砝码1套、鸡蛋1个、多媒体课件和动画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

◆探究活动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桌上的物品,说出它们的组成材料。再请将钢铁制品找出来,观察它们有什么区别?

《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观察、

思考、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物品入手来分析物体、物质及区别,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并乐于探究。

二、探究 新知

一、质量(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探究活动2:寻找生活中能够反映质量信息的物品。

《质量》教学设计

2.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1 t=103 kg;1 g=10-3 kg;1 mg=10-6 kg。

◆探究活动3:任意选取下列图片中所示的物品设计

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利用讲台桌上的对应实物展示验证过程。

《质量》教学设计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测量

1.测量工具

(1)生活中:杆秤、托盘秤、电子秤、磅秤……

(2)实验室:托盘天平、物理天平

2.托盘天平的构造

《质量》教学设计

3.托盘天平的使用

(1)调节:水平台面放天平,游码应该打到零,调节平衡螺母后,针指中央梁平衡(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2)测量:拿到物体先估测,左放物、右放码,先大码、后小码,加上游码刻度数(m物=m码+m游)。

(3)注意事项:码用镊夹勿手拿,用完立即还回家;

物体砝码轻拿放,潮湿药品勿沾它;称量范围莫超过,注意防锈防腐蚀。

◆探究活动4:用托盘天平测出一个鸡蛋、一块橡皮

泥的质量(学生分组实验)。

4.常见物体的质量(学会估测):

《质量》教学设计

约60 g 约150 g~250 g 约2 kg

《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

中学生约60 kg 约6 t 可达150 t

观察、交流、

回答

思考、

实验、

总结

观察、

思考、

交流

观察、思考、合作、

实验

观察、思考、合作、

实验

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实验有机的结合,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利用演示实验推进课程,使教学进程层层递进,同时纠正学生在生活中所形成的错误观点。

学生通过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体会物理的价值,学以致用。

三、巩固

练习

具体见导学案

思考、练习

四、课堂

小结

一、基本知识

1.质量:概念、单位及换算、属性特点

2.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构造、调节、使用及注

意事项

二、基本技能: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思考、

回答、

交流

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

五、知识

延展

思考题:

1.探究水结成冰后,质量是变大了还是变小?

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并分析结论。

2.有一盒大头针,怎么利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

针的质量?(将设计方案写在作业本上)

思考、

练习

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

六、布置

作业

课本:P112 动手动脑学物理1~5

板书

设计

§6~1 质量

一、质量(m)

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1.构造

2.调节: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3.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m物=m码+m游

分享:

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材】人教版物理第六章第一节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质量”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质量是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的的基础,是学习密度、重力、压强和浮力等一些关键力学的重要基础。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培养学生对科技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知识的学习基础,并且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本节教材的特点是注重学生活动与探究,并突出实验探究与重视物理知识的应用。

2.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知道的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分别说出质量为几克,几十克,几百克,几千克的一些物体,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3.问题分析

教材上原来的问题,一共有8个。

图片

4.问题设计

知识问题化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设计的问题数量有17个,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性和操作性极强的一节课,运用启发引导法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完成学案上的内容。各人围绕任务提出问题、围绕问题主动学习,小组交流互相学习、小组协作解决问题,整个学习过程由多层次的问题链来驱动。

下面我用教学流程图来展示我对这节课的部分的主要问题设计:

图片

图片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乐于学习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实验操作能力稍弱,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天平。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质量,但是活中乃至数学学习中常常是把物体的质量称呼为物体的重量,习惯于把某个物体的质量叫做这个物体重多少千克。这个习惯将对本单元质量的学习造成很大的思维障碍,很难改变过来,甚至对质量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特别对于我们的学生而然困难会更大。因此如何解决这个思维惯性的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教案设计中采用先遵循学生以往的思维习惯,慢慢过渡到理解我们常说的一个物体重多少千克,也就是现在物理学中的说法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操作的兴趣,在使用操作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素养。 

(2)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单位。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课采用以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分析总结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学习物理知识,并通过一个个实例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法

本节教学设计中,测量加探究小实验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实验不是随意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堆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采用问题驱动法,提出一系列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再作简要的小结,才能确保实验有效进行。

(2)谈话法

本节教学设计中,探究小实验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究实验不是随意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堆实验仪器,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所以,采用谈话法,提出一系列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再作简要的小结,才能确保实验有效进行。

(3)实验法

本节教学设计中综合利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充分发挥实验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第一,演示实验。在教学中,当学生觉得实验有趣的时候,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够较快的集中注意力。第二,边教边实验,渗透重要知识。利用探究小实验,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更好的掌握知识。第三,体验实施,寓教于乐。本节课的多个实验简单,效果明显,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4)讲授法

课堂的时间有限,所有的知识都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也是不切实际的,教师形象的讲解,辅以演示实验、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技术同样也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上经历探究。

2.学法指导

教学中,学生先从从生活认识出发,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搭建一个台阶。然后,学生将以小组合作实验的形式进行学习,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际操作、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又让学生学得物理知识。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还要对实际例子进行一定的理性分析、思考,教师同样要给予引导和启发。总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变,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要坚持。

3.教学媒体设计

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数据,提供学生学习物理规律的感性材料。通过通过有趣的有奖竞猜,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分组进行探究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使物理现象更加形象直观,采用同屏技术,辅助课堂分析,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用具】

Ipad(同屏技术),多媒体课件,托盘天平,砝码,烧杯,冰,自制教具(如何调节平台平衡),电子秤,抽奖箱,不同质量的“奖品”。

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学反思

1、问题设计反思

本教学设计中,一共设置有17个问题,本教学设置主要展示重点的10个问题,通过层层问题的推进,整节课的知识点过渡自然,重难点通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破。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导,驱动课堂教学的进行,驱使学生主动学习,进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问题驱动力形成反思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他们愿意学,想学,主动学,那么,他们才会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快乐。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教师可以提出带有激趣性的问题,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设计中,设计递进式问题,逐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能够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增大了学习的动力。这个问题的驱动下,让孩子对课题进行质疑。同时,在老师的正面点评下,孩子提问的欲望更强了,学习的兴趣更浓了,实验探究更积极了。整个课堂的教学围绕问题开始,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心。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从而实验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

3、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是一个导演,引导学生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那么,我们作为教师要导好这场戏,就必须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怎样才能把学生所要学习的一个个知识点串连起来呢?利用问题这根线吧!因为,教师可以利用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注重问题的激趣性,解决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问题;提升问题的价值性,解决了学生内化知识的高效性问题;加强问题的具体性,解决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问题。如此,课堂教学就会在一个个充满灵性、异趣横生的问题中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扩展,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2、亮点与创新

(1)趣味性

新课导入用有奖竞猜,趣味性强,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本节课更好地进行下去。

(2)开展课堂动手实践,提高学习热情

由教师进行设计思路的引导,讲解,教师在其过程中充分扮演“主导”地位;引领学生从思路的建立到实物的展示,这一过程同时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3)贴近生活

“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这是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之一。本节课在设计遵循“从生活中来,又从生活中去”,生活的测体重,奖品是学生常见的物品,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4)自制教具

自制教具“如何调节天平平衡”,使用的材料简单,其他老师可以参考使用,实验效果让学生直观明了,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不足与改进

①教学细节存在问题

观看录像后我发现自己在教态上、教学过程中个知识点连接的细节上都应该还有提升的空间。 某些问题提问候,没有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②欣喜和遗憾

用别的老师班学生试讲和用自己班学生上课的感觉完全不同。这让我既有欣喜之处,也有遗憾。欣喜的是:我坚持了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的改变是有成效的,学生喜欢思考的习惯和实验的能力确有提高。遗憾的是,我的教学设想看来并不能适合各种不同基础和学习背景的孩子。

③在“预设”中没给“生成”留足空间。

录像中看到有小组存在问题,我却没注意到,要求他们停下来,完全忽略了这些小组探究过程的完整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的用时上难以预料,应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④本节课的内容非常多,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不一样,所以在不同环境所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如果到基础较差的班级,本节课需要用1.5课时完成。⑤问题设计上深度不够,很多问题基本上提出来学生是按照预设的回答,这样学生就不会期待其他同学会说什么。问题设计要注重概念的形成,学生的知识形成,能力的培养。

⑥受传统的教学影响较大,有些教学上还未能完全放开手,讲得多讲得透,学生不一定能全部消化。倒不如放手让学生去做,去碰壁,可以将“小小指挥官”环节删掉,留多点时间让学生完成实验,可以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拍录下来,在评估环节去深入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认识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熟悉天平的主要构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宇宙中物质质量尺度的数量级阶梯的展示,以及认识物质的质量这一基本属性,树立唯物辨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质量的定义。 (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

2、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科学抽象法、阅读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铁锤1把、大铁钉1个、托盘天平若干台、砝码若干盒等。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感知,情景引入:

摆在我们面前的课桌、椅子都是由木头做的,但课桌含有的木头多,椅子含有的木头少。铁钉和铁锤都是由铁组成的,但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得多。你知道怎样才能准确的把这种含义表示出来呢?若有两个差不多的铁钉,你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哪个含铁更多一点?

二、新课教学:

(一)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引入质量的概念。

请学生观察教室内课桌、椅子。提问:①它们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②课桌、椅子哪个的木头多?

教师出示铁锤和铁钉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知道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组成,但铁锤含有的铁比铁钉含的铁多。

讲解:课桌、椅子、铁锤、铁钉都是物体,组成这些物体的木材、铁叫“物质”。即: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由上面的观察看出:课桌含有的木头多,椅子含有的木头少;铁锤比铁钉含有的铁多得多。即: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而改变。

试一试:将一橡皮泥团压扁,形状变了,橡皮泥的多少会变化吗?将焊锡熔化,状态变了,锡的多少会变化吗?

想一想:杨利伟把一玻璃杯从地球带到太空,空间位置变了,杯子所含玻璃的多少会发生变化吗?

提问:以上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都没有变化,由此,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探究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为了方便,人们还规定了一些比千克大的单位:吨(t),比千克小的单位:克(g)、毫克(mg)。

出示:1分米3的纯水。介绍它的质量是1千克。请学生阅读课本图5—3“国际千克原器”。

千克的定义: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 的质量。最初法国规定在4℃时,1分米3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后来用铂铱合金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mm的圆柱体,在1819年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为国际千克原器(如图)。

《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2)学生练习一些质量单位的换算

提问:质量的单位由大到小怎样换算?——1吨=103千克、1千克=103克、1克=103毫克

强调:1分米3的纯水,它的质量就是 1千克。(下表是一些物体的质量)

《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练习1:大头针的质量m=8.0×10-5千克=8.0×10-5×103克=8.0×10-2克=80毫克。

练习2:在下列各质量数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一包方便面质量大约是100( ) 一卡车煤的质量约4( )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 ) 一滴水的质量大约是10( )

练习3: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104mg的物体可能是( )

A、你的电脑 B、你的课桌 C、你的钢笔 D、你的质量

(3)比较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中物体质量的大小——阅读课本图5—5物质质量的数量级。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1)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日常生活中买物品,称出的都是货物的质量。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台秤、案秤(使用方便);杆秤(携带方便);电子秤(能自动显示质量的价格)。

《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

出示托盘天平,介绍学校实验室与工厂化验室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另外,在生产实践中,人们还用分析天平、超微量天平、电子汽车秤和电子吊秤测量质量。

《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

(2)托盘天平的构造:

让学生将课桌上的托盘天平与课本图5—6,认识托盘天平主要部件的名称。请一位学生上讲台利用托盘天平的实物说明托盘天平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托盘天平的构造: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游码、称量标尺等。

《质量》(沪科版)教学设计

让学生观察托盘天平标尺的零刻线、分度值(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左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左边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左边的线为准;分度值就是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

(3)托盘天平的使用:

●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

1、质量的定义、单位。

2、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3、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托盘天平的构造。

●布置作业:

1、课本P88面作业2、3、4题。

2、质量为2千克的水全部结成冰后,体积变大,有人根据这一事实得出它的质量也变大的结论。这种说法正确吗?

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1节 质量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

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工具

1. 制作关于托盘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多媒体课件。 2.托盘天平(带法码)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铁钉是由 组成的,铁锁也是由 组成的,那么铁钉和铁锁所含有的铁的多少一样吗

 再如课桌和凳子都是由木头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木头的多少一样吗

二、 新课教学

1、 教师演示课件,总结出: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2、 列举课件中不同物体含有物质不同,物质的多少也不同。

得出结论:

质量:物理学中,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mass).质量用“m”表示.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列举相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动脑思考得出答案

3、 课件演示一些常见的物体的质量

4、 由生活实例引导出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

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同时出示图片

5、 天平的使用

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天平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引导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察,认识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主要构造

教师演示实验: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6、质量是物质的基本属性.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质量一、 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三、 质量: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1. 用符号表示(m)

2. 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其它单位:吨(t)、克(g)、毫克(mg)

换算关系:t→Kg→g→mg

四、 测量工具---天平

1、 测量前: 调平衡(平衡螺母)

2、 测量时: 左物右码再调平衡(加减砝码兼调游码)

3、 测量后:读数(m物= m砝码+ m游码示数)、记录(数+单位)、整理

四:特点: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教学反思】

一、教案中的“亮点”

1、运用实物教学,如课堂引入时,利用大头针、铁锤、火柴根、木块等物品,用体重秤现场测量学生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一些图片,让部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好懂,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在天平的使用部分,注重实验教学,设计的比较细致。使用前要注意哪些问题,测量时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读数,配合学生的动手测量进行及时总结,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学生在估测物体的质量时容易出现问题,尤其物体质量较小时,易出现错误,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常见物品质量估测的训练,在单位换算时,尤其科学技术法的应用,部分同学出现问题,感到生疏,有待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