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27

这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诗的体裁及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抒发的忧国忧民情思

3.重点词句的背诵与理解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关心*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学过许多大诗人杜甫的诗歌,那么你又对杜甫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发言)

好,今天,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简陋而破旧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触摸这颗想黎民、思百姓、忧天下的爱国之心。

(二)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及诗体知识

1.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任工部校检郎,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他的诗被后人公认为“诗史”,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2.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灾,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到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边,以诗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

3.诗体知识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扫除字词障碍

2.播放本诗的配乐朗诵

3.指导学生朗读

(四)深入课文,疏通文意

1.诗歌翻译

2.精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段内容。(板书体现)

3.从一到三两节中任选一小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说说你所想象到的画面。

(五)问题探究

1.精读一二三节,并赏析揣摩诗人杜甫锤炼语言的功夫。

2.“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齐读第四节,看本段表现诗人怎样情怀?(学生小组讨论)

(六)情感升华

再读文章,读出诗人的愁苦,读出诗人的潦倒,读出诗人的痛心、痛惜、痛苦,读出诗人发自肺腑的祈盼,读出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2、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指导学生的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诗歌的方法,

  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目标。

  4、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

  2、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杜甫,导入课文。

  1、展示杜甫图片,简介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其诗被称为“诗史” (用诗歌记录历史)。语言精炼传神(语不惊人死不休),对后世诗人影响极大,他被誉为“诗圣”。及成都少陵草堂的有关资料。

  2、展示并学生齐读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3、理解题意。学生齐读题目并理解题意。为: 被歌:诗的体例

  题意是茅屋被秋风所破坏。

  二、整体感知课文:听读课文 浅谈感受

  1、简介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造成时局动荡,百姓颠沛流离。公元759年底,为了躲避“安史之乱”,杜甫来到成都。第二年,杜甫在成都涣花溪畔靠亲朋好友的帮助盖了一间茅屋栖身,后世称“杜甫草堂”。在成都的草堂,杜甫总算暂时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时,他已经49岁了。可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万千,诗人在政治上受到冷遇,又加风雨成灾的情况下,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2、听一听(播放配乐诗朗诵)

  注意:1、听准字音;2、听朗读划节奏;3、听读,体会感情.

  3、读一读(学生尝试自己朗诵)

  注意:1、读准字音;2、掌握节奏;3、体会感情

  4、说一说

  你读了这首诗之后有何感受?

  三、示范学习第一节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理解第一节诗句的意思

  方法:借助书下注释

   两人共同探讨

  2、展示第一节诗句意思:八月,秋已深了,大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

  3、小组合作探究

  (1)本小节写的是什么内容。用4个字概括成小标题。

  (2)本小节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描写了作者什么心理活动?用1个字概括出来。

  4、读一读

  教师有感情范读,学生练读,个别学生试读,学生齐读。

  5、问一问:

  读了这一节。你有什么疑问请教大家或者有什么问题考考大家?

  四、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欣赏分析第二、三、四小节。

  要求:按照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三、四小节。(1同桌合作学习:理解各小节节诗句的意思;2小组合作探究:本小节写的是什么内容。用4个字概括成小标题。本小节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或描写了作者什么心理活动?用1个字概括出来。)

  1、教师展示各小节诗句意思。

  2、问一问:读了这三小节。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

  3、议一议:(1)这首诗写出了杜甫什么样的境况?

  (2)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读一读

  学生练读,指明学生有感情朗诵。

  五、探究延伸: 名句欣赏 探究问题

  1、读一读

  拓展你的视野: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 ,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朝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

  ——〔前苏联〕别林斯基

  2、说一说:你读了这首诗之后又有何感想?

  3、想一想:让我们回顾一下,看一下我们还学过哪些饱含爱国之情的语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4、理一理:本节课你的收获:

  (1)积累重要的字音词义,你会读写了吗?

  (2)要通过反复的朗读诗歌才能体会到诗歌中的意境,你会感情朗读了吗?

  (3)了解了杜甫关心民众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你体会到了吗?你受触动了吗?

  六、布置作业 课后作文

  写一写:

  古诗文新编:用现代汉语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或散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的内容。2。培养朗读能力,在育读中进一点感悟。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杜甫的诗歌,对作者比较熟悉,对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有一定的体会,但理解得还不够深入,这一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杜甫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所思所想,他所具有的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

3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朗读来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是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反馈到诵读之中。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新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理解诗的内容。

2、培养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3、揣摩诗歌语言,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重点词句的赏析理解,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把茅屋图片、杜甫头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用屏幕显示出来。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先由学生介绍,互相补充,老师再重点强调)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杜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领会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用ppt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读音)

2、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纠正“俄顷”、“丧乱”、“突兀”、“见此屋”等几个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同时把握诗行的节奏及韵律。

示例:八月 / 秋高 / 风怒号,卷我 / 屋上 / 三重茅

大庇 / 天下寒士 / 俱欢颜

吾庐 / 独破 / 受冻 / 死亦足

3、学生先互相练读、评读,挑选优秀展示朗读。

4、自由诵读课文,边读边想像想象画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用。

四、研读赏析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⑴学生分成若干组合,互相提问诗中的词语,理解、把握词义。

⑵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口述课文大意。

(用PPT展示课文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2、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小组讨论)

(用PPT展示课文的内容及作者感情的变化)

板书: 秋风破屋 顽童抱茅 夜雨难眠 期盼大厦

3、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五、思索和探讨

(1)读第一节,思考,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

(2)读第二节,思考:

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这一句的语气和节奏应该怎样读?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

(3)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节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渲染了暗淡愁惨的氛围,也烘托了诗人愁苦暗淡的心境。

(4)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

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如当代诗人郭沫若题词:(板书)“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五、拓展延伸

1、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

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忧国忧民的名句吗?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七、作业:课下背诵这首诗。

茅屋为秋风所破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材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记叙自己茅屋被秋风吹破这件事,一跃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衣食无着落的穷苦百姓,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因为是诗词,所以本文的语句显得更加含蓄,跳跃性也更强,单从词的字面上看,学生就不易读懂,更不要说能领悟到包含在每个画面后的忧患之情了,因此本文的教学光靠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学习本文,还要借助网站资源的帮助,通过有层次的阅读来感受作者的复杂感情,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语言形象;

  2.深刻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作者复杂的情感,把握他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当中。

  [教学方法]

  诵读 体味 探究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web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课文导入

  唐代诗歌谱写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辉煌。唐代的诗人灿若繁星。今天大家就一起来学习其中最富盛名的大诗人之一——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明】:用《昭君怨》做背景音乐,首先为课堂创设出一种凄美、哀怨的的氛围。

  二、作者追踪

  杜甫43岁的时候,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一场民族大灾难。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饱受了战乱之苦,写下了许多浸透着血泪的伟大诗篇。这些诗篇因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人们称之为“诗史”——用诗歌写成的历史。公元759年岁末,杜甫一家辗转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块荒地,盖了一所茅屋,总算暂时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大风把茅草给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万端,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不朽的诗篇。

  三、草堂听雨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为难辨字注音。

  2.让学生齐读,并提醒学生在齐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初步感知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学生齐读完后,教师指正解读并纠正字音。)

  3.齐读之后,再让一个同学单独朗读。(学生读完,教师应肯定其能根据诗歌感情的需要处理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优点。 )

  【说明】:通过听配乐朗读录音和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置身于诗词的意境中,帮助他们把握读音,感知内容。

  四、品味探究

  A、研读赏析第一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描写秋风的?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

  2、“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讨论明确:“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换“掀”吧,似乎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要想既写出风的迅猛,还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的字, “卷”字更形象、更有力。

  3、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4、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 (秋风破屋)

  B、研读赏析第二诗节, 思考下面的问题

  1、当看到茅屋被秋风所吹毁后,诗人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2、茅草被一群儿童抱走了,孩子们为什么要抱走茅草?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3、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4、“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5、给此段加一个什么标题? (群童抱茅)

  C、研读赏析第三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1、茅屋被吹破后,诗人最怕的是什么?

  2、看看第三诗节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大家赏析一下.

  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破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并且还破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锤炼的功夫。

  3、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好呢? (夜雨湿屋)

  D、研读赏析第四诗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1、面对“夜雨湿屋”,作者此时的表现是什么?

  2、漫漫长夜,诗人在想些什么呢?

  讨论明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你给此段加一个什么小标题呢? (祈求广厦)

  4、由此可见杜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讨论明确:“忧国忧民”(板书)。

  五、拓宽训练

  1、谁能再说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

  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2、你还知道其他人的忧国忧民的名句吗?

  明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位卑不敢忘忧国——陆游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全诗

  2、将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