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24

这是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

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一、 说教材

  1、 本章(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特点及作用

  地位: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碱金属一章里所包含的化学反应类型较卤素的更全一些,对于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和放热反应等知识内容,在碱金属一章中应用得也多一些,体现得也更直观一些。因此,把碱金属作为第二章,可使第一章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应用和巩固。为学习其他元素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同时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不适应感。

  特点及作用:(1)注重了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知识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和认知规律。初中已学的铁等金属的知识,以及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碱金属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同时巩固了第一章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

  (2)树立起了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教材通过实验来具体研究钠的性质,推出钠的存在,用途。联系碱金属的原子结构特点,最后归纳出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体现出由个别到一般的 认识规律。建立起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建立起研究元素族的科学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元素族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加强了实验教学。本章新教材共插入了11个演示实验,1个学生实验,一个家庭实验,1个趣味实验(选修)增加了实验的比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使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同时,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

  (4)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本节就插进了7个图,丰富了版面,使学生更好理解教材,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增强了教材的弹性,使资料更加丰富,扩大了学生选择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2、 教学目标的确立及依据

  依据教改的精神,新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 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确立的依据: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二、 说教法和教学手段

  我是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使我感觉到,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通常物质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是复习和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实验的难度比较小,常常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重复做这种实验,学生的实验兴趣会下降,对这样的化学实验,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自己去感受,探索新知识,运用结论,在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既学到了化学知识,又掌握了探索新知识的科学方法,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了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因此,我在“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采用“引导——实验探究法”。这种方法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教材实验为主,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自己归纳总结。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化学教案-钠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 说学法

  由于我们的学生知识技能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加之这一节的实验又易做,所以尽量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同时,分设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习题来说,使学生对同类习题合并找差别,一题多解找简法,典型习题拓开知识点。

  四、 说教学设计思路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预测——学生拟定探究方案——教师指导——确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汇报交流——评价小结。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可结合物质的组成、结构、客观存在的实验事实、现象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趣味实验等进行;学生的讨论、预测、拟定探究方案,则要结合学生旧有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敢于标新立异;教师的指导、评价要注意不包办代替,不随意否定,而要在充分肯定其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客观评价。

  五、 说教学过程

  前言导学

  (1)、碱金属包括哪些金属元素?它们在原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把它们叫碱金属?

  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回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引导:

  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块儿(如铁、铜等)

  (1)、可以用小刀很容易地切割吗?如能切割,观察断面的颜色。

  (2)、把它们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能熔化吗?你能观察到什么?

  (3)、把它们放入水中能溶解吗?能漂浮与水面之上吗?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每小组汇报实验结果。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入手,有利于跟下面的实验形成对比。

  实验探究1:

  教师分发钠块儿,然后说:同学们,如用钠儿块重复上述实验,你又能看到哪些奇妙的现象呢?

  学生活动:

  学生动手实验:用小刀很容易的把钠块儿切开,觉得很新奇,但一会儿看到断面变暗,很不理解。教师提醒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学生马上意识到钠与氧气反应。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并和第一个实验进行对比。特别是做第三个实验时,同学们的气氛高涨起来。通过以上对比实验,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金属钠有不同与铁、铜的物理与化学特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亲自体验钠的性质的研究过程。

  实验探究2:

  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你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检测反应都生成了什么物质呢?

  学生活动:

  化学教案-钠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小组讨论方案的可行性,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同学们有的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酚酞,有的又取一小块儿钠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小试管中检验产生的气体……

  至此,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问题,之后,让学生进行再讨论。看这几个方案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直至得出结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接着,再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完成第一步学习探究活动后,对钠的化学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深层次问题,让学生进行第二步学习探究,深化思维,发展能力。

  引导:金属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钠非常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应将金属钠与空气隔绝;又因为钠比煤油重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保存在煤油中。训练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又引出两个探究性实验。

  实验探究3:

  如果将钠投入到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会有什么现象?

  实验探究4:

  如果将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能置换出铜吗?你还会看到哪些现象呢?

  学生活动:

  先预测——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深度,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归纳小结:(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画龙点睛。让学生归纳,可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内练习:目的在于检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不足,及时解决。

  本课的课后作业设计成:把一小块儿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两周后会看到什么变化?最终变成什么物质?作业设置的意图,主要是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做一个有心人,这也利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性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其他几种重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奠定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进入高中化学学习后,通过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实验基础及化学基本理论。本章是学生第一次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学习金属元素化合物,这种学习模式将为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做铺垫。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4)学生,学生人数52人,绝大多数基础较好,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具备较好的纪律性和一定的实验技能。

  三、设计思路

  基于教学目标和对教材以及学生的分析,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采用实验探究和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对钠的性质的学习。通过实验、观察、思考与交流等方式,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反应原来如此精彩,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更多金属知识学习的欲望,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钠的性质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法,掌握掌握钠的性质,了解钠的用途与存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钠与水反应的实质及其拓展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仪器及药品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镊子、玻璃片、滤纸、小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药品:酚酞溶液、CuSO4溶液、 FeCl3溶液、金属钠、蒸馏水

  3、学生准备:本节课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分组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盘。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新课导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高速公路上因浓雾导致的交通事故。介绍高压钠灯的优点:体积小、亮度高、紫外线辐射量少、透雾性好、寿命长等优点,很适合交通照明,如主要交通道路、机场跑道等需要高亮度、高效率场所的照明

  观看视频,思考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浓雾大,可见度低,司机视野不够清晰等。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新课教学。

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 教学目的:

  1.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

  2.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

  3. 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

  二、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三、 教学用品

  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

  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五、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 第二章 碱金属

  (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

  (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 第一节 钠

  (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硬度 熔点 密度 导电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

  [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

  (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教师)请大家写出钠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体)

  [思考]一块钠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哪些变化?

  (教师)下面我们改变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观察现象是否同上。

  (学生实验)切一小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液体,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请一个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现象,其他同学补充)(钠首先融化成球状,然后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

  (现象分析)钠融化成球状说明什么?(钠的熔点低)生成淡黄色固体说明在加热时钠与氧气生成了一种与氧化钠不同的物质,这种物质是过氧化钠(Na2O2)。

  2Na+O2=△=== Na2O2(淡黄色固体)

  (思考)根据Na与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条件,分析比较Na2O与Na2O2的稳定性。

  (结论)Na2O2比Na2O稳定。

  [讲解]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现象,生成了不同的产物。

  (设问)钠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属单质O2反应外,还能和哪些非金属单质反应?

  (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Na与Cl2的反应)

  (讲解)另外,钠还可以和硫单质反应,甚至发生爆炸,生成Na2S。

  [过渡]钠在空气里很容易燃烧,如果钠着火,能否用水来灭火?

  (实验)向你们桌上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块钠(注意钠块只要绿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触金属钠),并盖上表面皿,观察发生的现象(浮、熔、游、红)。

  (教师)请大家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讨论以下问题:

  (投影)1.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2.钠为什么会熔化成一个小球?

  3.小球为什么会在水面上游动?

  4.滴入酚酞后溶液为什么会变色?

  5.保存钠的无色液体是否是水?

  (学生讨论及回答)

  (教师)通过以上实验及讨论结果,请大家归纳出钠的性质。

  [板书]2.钠与水反应

  (讲解)由Na与水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可使酚酞变红可知,Na与H2O反应生成了碱,那么,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

  (演示实验)在锥形瓶中装满水和带有大头针、漏斗和导管的胶塞做Na与水反应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

  (教师)由实验现象可知,钠与水反应还生成了H2。

  [板书]2Na+2H2O====2NaOH+H2↑

  (投影讨论)1.根据以上实验讨论及分析,你觉得钠的化学活性怎样?并与初中所学金属活动顺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应中,Na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能否从原子结构方面来说明?

  (结论)1.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金属活动顺序表相一致。

  2.钠在上述反应中,化合价均由0价变为+1价,这是由于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之故,因此,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具有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设问)通过对钠的性质的讨论,并参阅课本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投影)1.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态存在?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2.怎样保存金属钠?为什么要这样保存?

  3.钠有哪些用途?

  (板书)二、钠的存在及用途

  学生回答,投影并板书)1.钠在自然界以化合态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质中,由于钠的性质活泼,所以须密闭保存,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

  2.钠的用途

  a.制过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c.制稀有金属如Ti、Ta、Ni等

  d.制高压钠灯

  (小结)钠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有着广泛的用途。

  布置作业

  1.钠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出理由。

  2.钠着火以后能否用水来灭火?

  3.试分析钠在空气中久置所发生的变化及现象。

金属钠化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金属钠、铝、铁的主要化学性质。

2.通过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和钠加热时氧化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但学生观察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虽然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还需借助直观演示等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本课注重实验探究。

3重点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

难点: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以及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 评论(0) 学时重点 评论(0)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新课导入

(教师)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为什么?

二、新知学习:

1.思考交流:

(1)人类发现和使用金属是按金、银、铜、铁、铝的顺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观察并分析教材图3-2的四个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考交流后回答: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学生)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学生)

2.归纳整理: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3.思考:

根据铜、铁与氧气的反应,推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

4.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3)观察完毕,将钠块全部放回原试剂瓶中。

5.归纳整理:

①通过实验了解了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②由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说明钠的化学性质活泼。

钠是_______色金属,硬度_________,切面的变化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钠保存在煤油中,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____________,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6.实验探究:

(1)用坩埚钳夹持坩埚放在三角架的泥三角上,用小切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用滤纸吸干煤油后放入坩埚中。

(2)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3)观察现象并记录留下的固体颜色。

提示:①切下的钠块不易太大,剩余的钠块放回原试剂瓶。

②钠块开始燃烧时,立即撤掉酒精灯。

7.归纳整理: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钠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思考讨论:

(1)通过实验分析Na2O和Na2O2哪种物质更稳定?

(2)有时钠块燃烧后残留物边缘会呈黑色,为什么?

9.学习探究;

过氧化钠是一种供氧剂,该物质还具有哪些用途?

10.思考交流:

你认为铝能否与氧气反应?若能,反应的理由是什么?若不能,不反应的依据是什么?

11.实验探究:

(1)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并轻轻晃动,观察现象。

(2)重新取一块铝箔,用砂纸打磨,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加热,观察现象。

结论:

(1)氧化膜熔点高,加热时氧化膜包裹着的内层铝熔化而不会滴落。

(2)加热未打磨铝箔时的现象_________

(3)加热已打磨铝箔时的现象_________

12.思考讨论:

(1)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加热时,现象为何相同?

(2)金属是否都能形成氧化膜?不同的金属其氧化膜有无差异?

(思考讨论后回答)

13.归纳整理:

金属氧化膜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4Na+O2=2Na2O

 加热条件下:2Na+O2=Na2O2

小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光泽,熔点低、硬度小、密度比煤油大。

2.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2Al2O3

金属氧化膜的作用:致密的氧化膜对内层金属起保护作用。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新课导入

(教师)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是以化合态存在还是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为什么?

二、新知学习:

1.思考交流:

(1)人类发现和使用金属是按金、银、铜、铁、铝的顺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观察并分析教材图3-2的四个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思考交流后回答: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学生)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学生)

2.归纳整理: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完成)

3.思考:

根据铜、铁与氧气的反应,推测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

4.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较大块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观察钠的表面。

(2)用小刀从中间切开,观察钠的“真面目”:颜色、光泽,感受钠的硬度,并注意观察切面的颜色变化。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